——顶级员工以如果你是老板的心态工作
有执行力的员工就是随时随地都具备工作热忱的员工。人的热忱是一切行动的前提,事情的成功与否,往往是由做这件事情的决心和热忱的强弱而决定的。
自觉执行才是积极的执行
最好的执行者,都是自觉执行的人,他们确信自己有能力完成任务。这样的人的个人价值和自尊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来自他人。也就是说,他们不是凭一时冲动做事,也不是只为了老板的称赞,而是不断地追求完美。
自动自发
我们常常说只要准时上班,按点下班,不迟到,不早退就是完成工作了,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去领工资了。其实,工作首先是一个态度问题,工作需要热情和行动,工作需要努力和勤奋,工作需要一种积极主动、自动自发的精神。自动自发地工作的员工,将获得工作所给予的更多的奖赏。
坦诚地说,现在的许多年轻员工,大多是茫然的。他们每天在茫然中上班、下班,到了固定的日子领回自己的薪水,高兴一番或者抱怨一番之后,仍然茫然地去上班、下班……他们从不思索关于工作的问题:什么是工作?工作是为什么?可以想像,这样的年轻人,他们只是被动地应付工作,为了工作而工作,他们不可能在工作中投入自己全部的热情和智慧。他们只是在机械地完成任务,而不是去创造性地、自动自发地工作。
我们没有想到,我们固然是踩着时间的尾巴准时上下班的,可是,我们的工作很可能是死气沉沉的、被动的。当我们的工作依然被无意识所支配的时候,很难说我们对工作的热情、智慧、信仰、创造力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了,也很难说我们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我们只不过是在过日子或者混日子罢了!
其实,工作是一个包涵了诸多智慧、热情、信仰、想像和创造力的词汇。卓有成效和积极主动的人,他们总是在工作中付出双倍甚至更多的智慧、热情、信仰、想像和创造力,而失败者和消极被动的人,却将这些深深地埋藏起来,他们有的只是逃避、指责和抱怨。
工作首先是一个态度问题,是一种发自肺腑的爱,一种对工作的真爱。工作需要热情和行动,工作需要努力和勤奋,工作需要一种积极主动、自动自发的精神。只有以这样的态度对待工作,我们才可能获得工作所给予的更多的奖赏。
应该明白,那些每天早出晚归的人不一定是认真工作的人,那些每天忙忙碌碌的人不一定是优秀地完成了工作的人,那些每天按时打卡、准时出现在办公室的人不一定是尽职尽责的人。对他们来说,每天的工作可能是一种负担、一种逃避,他们并没有做到工作所要求的那么多、那么好。对每一个企业和老板而言,他们需要的决不是那种仅仅遵守纪律、循规蹈矩,却缺乏热情和责任感,不能够积极主动、自动自发工作的员工。
工作不是一个关于干什么事和得什么报酬的问题,而是一个关于生命的问题。工作就是自动自发,工作就是付出努力。正是为了成就什么或获得什么,我们才专注于什么,并在那个方面付出精力。从这个本质的方面说,工作不是我们为了谋生才去做的事,而是我们用生命去做的事!
成功取决于态度,成功也是一个长期努力积累的过程,没有谁是一夜成名的。所谓的主动,指的是随时准备把握机会,展现超乎他人要求的工作表现,以及拥有为了完成任务,必要时不惜打破常规的智慧和判断力。知道自己工作的意义和责任,并永远保持一种自动自发的工作态度,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是那些成就大业之人和凡事得过且过之人的最根本区别。
明白了这个道理,并以这样的眼光来重新审视我们的工作,工作就不再成为一种负担,即使是最平凡的工作也会变得意义非凡。在各种各样的工作中,当我们发现那些需要做的事情——哪怕并不是份内的事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我们发现了超越他人的机会。因为在自动自发地工作的背后,需要员工付出的是比别人多得多的智慧、热情、责任、想像和创造力。
一位心理学家在研究过程中,为了实地了解人们对于同一件事情在心理上所反应出来的个体差异,他来到一所正在建筑中的大教堂,对现场忙碌的敲石工人进行访问。
心理学家问他遇到的第一位工人,请问你在做什么?
工人没好气地回答,在做什么?你没看到吗?我正在用这个重得要命的铁锤,来敲碎这些该死的石头。而这些石头又特别的硬,害得我的手酸麻不已,这真不是人干的工作。
心理学家又找到第二位工人,请问你在做什么?
第二位工人无奈地答道,为了每月500美元的工资,我才会做这件工作,若不是为了一家人的温饱,谁愿意干这份敲石头的粗活?
心理学家问第三位工人,请问你在做什么?
第三位工人眼光中闪烁着喜悦的神采,我正参与兴建这座雄伟华丽的大教堂。落成之后,这里可以容纳许多人来做礼拜。虽然敲石头的工作并不轻松,但当我想到,将来会有无数的人来到这儿,再次接受上帝的爱,心中便常为这份工作献上感恩。
同样的工作,同样的环境,却有如此截然不同的感受。
第一种工人,是完全无可救药的人。可以设想,在不久的将来,他将不会得到任何工作的眷顾,甚至可能是生活的弃儿。
第二种工人,是没有责任和荣誉感的人。对他们报有任何指望肯定是徒劳的,他们抱着为薪水而工作的态度,为了工作而工作。他们肯定不是企业可依靠和老板可依赖的员工。
该用什么语言赞美第三种工人呢?在他们身上,看不到丝毫抱怨和不耐烦的痕迹,相反,他们是具有高度责任感和创造力的人,他们充分享受着工作的乐趣和荣誉,同时,因为他们的努力工作,工作也带给了他们足够的荣誉。他们就是我们想要的那种员工,他们是最优秀的员工。
最好的执行者,都是自动自发的人,他们确信自己有能力完成任务。这样的人的个人价值和自尊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来自他人。他们不会常因为完成了任务而得到老板的称赞、拍肩膀。由此,他们学会了自我奖励。
要鼓励员工自我奖励,它提供各种环境和经验,让员工学习从良好的表现中获得内心的满足与成就感。也就是说,他们不是凭一时冲动做事,也不是只为了老板的称赞,而是自动自发地、不断地追求完美。
第三种工人,完美地体现了自动自发,自我奖励,视工作为快乐。这样的工作哲学,是每一个企业都乐于接受和推广的。持有这种工作哲学的员工,就是每一个企业所追求和寻找的员工。他所在的企业、他的工作,也会给他最大的回报。
或许在过去的岁月里,有的人时常怀有类似第一种或第二种工人的消极看法,每天常常谩骂、批评、抱怨、四处发牢骚,对自己的工作没有丝毫激情,在生活的无奈和无尽的抱怨中平凡地生活着。
不论您过去对工作的态度究竟如何,都并不重要,毕竟那是已经过去的了,重要的是,从现在起,您未来的态度将如何?
让我们像第三种工人那样,做最优秀的员工吧,并时常怀抱着一颗感恩的心!
不找借口
没有合理的解释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或那样的借口。借口在我们的耳畔窃窃私语,告诉我们不能做某事或做不好某事的理由,它们好像是理智的声音、合情合理的解释,冠冕而堂皇。上班迟到了,会有路上堵车、手表停了、今天家里事太多等借口;业务拓展不开、工作无业绩,会有制度不行、政策不好或我已经尽力了等借口;事情做砸了有借口,任务没完成有借口。只要有心去找,借口无处不在。做不好一件事情,完不成一项任务,有成千上万条借口在那儿响应员工、声援员工、支持员工,抱怨、推诿、迁怒、愤世嫉俗成了最好的解脱。借口就是一块敷衍别人、原谅自己的挡箭牌,就是一副掩饰弱点、推卸责任的万能器。有多少人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如何寻找一个合适的借口上,而忘记了自己的职责和责任啊!
寻找借口惟一的好处,就是把属于自己的过失掩饰掉,把应该自己承担的责任转嫁给社会或他人。这样的人,在企业中不会成为称职的员工,也不是企业可以期待和信任的员工;在社会上不是大家可信赖和尊重的人。这样的人,注定只能是一事无成的失败者。
试想想,如果你与某人约好时间见面,而他迟到了,见面张口就说:路上车太多了,或者是他在门口迷路了等等,你会怎么想?生活中只有两种行为:要么努力地表现,要么就是不停地辩解。没有人会喜欢辩解的,那些动辄就说我以为、我猜、我想、大概是的人,想想吧,你从这些话中得到了些什么?
当然,我们并不能解决路上堵车的问题,我们也不太可能等外部条件都完善了再开始工作,但就是在这种既定的环境中,就是在现有的条件下,我们同样可以把事情做到极致!我们无法改变或支配他人,但一定能改变自己对借口的态度——远离借口的羁绊,控制借口对自己的影响力,坚定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决心。越是环境艰难,越是敢于承担责任,锲而不舍,坚韧不拔,就一定能消除借口这条寄生虫的侵扰。很多借口其实都是我们自己找来的,牵强附会。同样我们也完全可以远离、抛弃它们。
不找借口不是冷漠或缺乏人情。如果打一个极端的比喻,假设迟到一分钟,你就要被枪毙,这时你还会让借口发生吗?而这样的情况,在战场上,在商场上,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不找借口还体现出一种完美的执行能力。每个企业都需要不找借口的员工。如果老板命令把某项任务解决了,而执行的员工却回答说,找不到人啊,无从下手啊,不会开机器啊,没有原料啊……。最后,老板急了,你闪开,让我来干。这样的你不但会淘汰出局,这样的企业也会有生存危险的。
不要说我办不到
我们可以利用自我意识检讨自身的观念,以言语为例,它颇能真切反映员工对环境的态度。
习惯于消极被动的人,言语中就会流露出推卸责任的个性。例如:
我就是这样。仿佛是说:这辈子注定改不了。
他使我怒不可遏!意味着:责任不在我,是外力控制了我的情绪。
办不到,我根本没时间。又是外力控制了我。
要是某人的脾气好一点,意思是:别人的行为会影响我的效率。
我不得不如此。意味着:迫于环境或他人。
言语态度对照表:
消极被动:
我已无能为力;
我就是这样;
他使我怒不可遏;
他们不会接受的;
我被迫……
我不能;我必须;如果……积极主动:试试看有没有其他可能性;我可以选择不同的作风;我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我可以想出有效的表达方式;我能选择恰当的回应;我选择;我情愿;我打算……有一次有位员工请假,因为他想随网球队到外地比赛。老板问他,你是自愿,还是不得不去?我真的没办法不去。不去会有什么后果?他们会把我从校队中剔除。你希望有这种结果吗?不希望。换句话说,你为了想呆在球队所以要请假,可是误了我的工作,后果又如何呢?
我不知道。
仔细想一想,误工的自然后果是什么?
你不会开除我吧?
那是社会后果,是人为的。反之,不能加入网球队,就不能打球,那是自然后果。误工会有什么自然后果?
我想大概是失去工作的机会。
不错,所以员工必须两相权衡,做个决定。我知道,换了我,也会选择网球队,但请绝不要说你是被迫这么做的。
最后这个员工当然还是不参加比赛,但却是出于自己的选择。
行动就是一切
推诿责任的话语往往会强化宿命论。说者一遍遍被自己洗脑,变得更加自怨自艾,怪罪别人的不是、环境恶劣,甚至与星座也有关系。
有过这么一位员工,他说:
你说得很有道理,可是每个人的状况不同。你看我的婚姻,我和太太已经失去了往日那种感觉,我真的很担心,或许我们已不再相爱,这该怎么办?
已经不再有爱的感觉了?
是的,可是我们有3个孩子,真叫人放心不下,你可有什么好建议?去爱她。我说。可是我告诉过你,我已经没有那种感觉了。去爱她。可是你不了解,没有了感觉如何爱?
正因为如此,你才要去爱她。
司是我办不到。
老兄,爱是一个动词,爱的感觉是行动所带来的成果。所以请你爱她、关心她、照顾她……你愿意这么做吗?
在所有进步的社会中,爱都是代表动作,但消极被动的人却把爱当做一种感觉。好莱坞式的电影就常灌输这种不必为爱负责的观念——因为爱只是感觉,没有感觉,便没有爱。事实上,任由感觉左右行为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积极主动的人则以实际行动来表现爱。就像母亲忍受痛苦,把新生命带至人世,爱是牺牲奉献,不求回报。又好像父母爱护子女,无微不至,爱必须通过行动来实现,爱的感觉由此而生。
积极执行才是有效的执行
执行任务有时空界线,过了这个村就没了那个店。所以要注重执行的紧张度。
预先规划
任何工作都经过两次创造。终始是以所有事物都经过两次创造的原则为基础的。所有事物都有心智的即第一次的创造(mental/firstoration)和实际行动的即第二次的创造(physical/secondoreation)。我们做任何事都是先在心中构思,然后付诸行动。正因如此,认定使命才显得如此重要。
目标是第一次创造
以建筑为例,在拿起工具建造之前,必须先有详尽的设计图;而绘出设计图之前,须先在脑海中构思每一细节。有了设计图,然后有施工计划,这样按部就班,才能完成建筑。假使设计稍有缺失,弥补起来,可能就事倍功半。设计蓝图代表愿景,整个建筑过程均以它为准绳,因此宁可事先追求尽善尽美,以免亡羊补牢。
企业方面,市场瞬息万变,老板必须不断密切注视环境的变化,特别是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和购买心理,以使企业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
工业方面也是这样。老板若不注意外部环境的变化,管理技能再好也不能使他们免于破产。缺乏有效老板的高效率管理,有人称之为就像在泰坦尼克号轮船上拉开躺椅。无论管理多么成功,都不能弥补老板的失败。不过老板的确是很难的,因为我们常常陷于管理的圈子难以自拔。
有一个总经理在悟出老板与管理的不同之后,立即检讨了自己的角色,结果发现他根本不曾是老板。每天忙着应付管理问题,已令人焦头烂额。于是他决定退出管理工作,留给别人去负责,而希望好好为公司确定大方向。
这实在不容易啊!要放手不管眼前急迫的公务,牺牲唾手可得的成就,令他十分痛苦。苦思如何经营公司,如何建立企业文化,如何掌握先机,以及深入分析一些问题,更让他头痛不已。手下的管理人员也适应不良,他们无法再把难题推给他解决,日子比以前难过。
不过他决心坚持到底,因为他认定自己必须做个老板。现在他已确实做到,整个公司也仿佛脱胎换骨。如今,他们更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公司营业额加倍,利润也增长了3倍。他真正发挥了老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