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生肖物语:民俗图案中的十二生肖
3919400000013

第13章 王者自由龙生肖(1)

蛟龙潜匿隐苍波,且与虾漠作混合。等待一朝头角就,憾摇霹雳山河。

—金·完颜亮《咏龙诗》

龙的图案由来已久,山东沂南北寨村东汉晚期石墓中室东壁上的乐舞百戏石刻,为我们提供了汉代鱼龙之戏的形象资料。

其龙双角、鳞身、双翼、长尾,背上负一大圆口双耳瓶;瓶上立着一个扮演羽人的小孩,双手持一带羽带的长幢耍弄。龙前有一左手持短梃,右手持鼗鼓向龙摇动的人;龙后有一左手持鞭,右手持鼗鼓的人,气氛热烈。此龙的造型,极像马的形体。

十二生肖中,只有龙不是现实中的事物,因此,关于龙的传说就更多。

龙的传说

传说,有着龙的血缘的黄帝曾四处巡视体察民情,他在荆山脚下铸鼎,以纪念自己大战蚩尤的辉煌胜利。过了一段日子,鼎终于铸完了,黄帝专门在荆山举行了一个庆功大典,来庆祝巨鼎铸成。应邀出度典礼的不仅有各路神灵,而且还有八方百姓,大家都想看黄帝铸的鼎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时辰一到,大概还是皇帝亲自揭幕,只见一只高逾丈三、口大如缸的铜鼎闪着耀眼的金光呈现于神、人之前,众人啧啧称羡,上前细看,鼎身刻着一条矫健的游龙在一片祥云中穿梭,周围是四方鬼神和各种珍禽异兽,可谓千姿百态,惟妙惟肖。

正当众人众神怀着崇敬的心情欣赏巨鼎和上面的图案时,忽然天空中浓云密布,一道金光穿透浓云,一条披着金甲的神龙破云而来,它的尾巴和下半身托在云中,脑袋靠在宝鼎上,长长的龙须顺着鼎足垂到地面。

黄帝明白这是自己完成了人间的使命,上天派神龙来接他上天了,他纵身一跃,跨上龙背,飞回天庭。

人间百姓舍不得放黄帝这样贤良英明的君主回去,大伙儿扯着龙须不让走,结果扯落了好多龙须,黄帝和神龙还是走了。据说这龙须落在地上,便生出许多细小修长的小草,人们以后就把这草叫做“龙须草”了。在《史记·封禅书》中,就有这一记载:黄帝和老百姓在荆山采掘铜矿把开采出来的铜铸成一只很大的铜鼎,放在荆山脚—下。铜鼎铸成时,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升天。黄帝就骑到龙背上去,他手下的群臣还有妻儿也都纷纷往上爬,一共上了七十多人。这时,龙升上天去,剩下的小臣挤不上,一个个都抓着龙的胡须。龙髯受不了重量而断了,黄帝带着的弓也被拉落下来,臣僚们只得抱着龙髯和弓号哭。黄帝升了天后便成为了天帝。

传说中的著名君主,大都与龙有着渊源关系。

尧在位的时候,世界上出现了大洪荒,到处是洪水泛滥,为了拯救百姓,他命令鲧去治水。鲧偷了天帝的息壤,采取堵的办法治水,劳而无功,被愤怒的天帝杀死在羽山,而烛龙刚好是这里的守护神。

羽山这地方阳光照不到,常年靠烛龙嘴里含着的一支蜡烛照明,因而鲧的遗体三年不腐。天帝唯恐鲧会复生找自己报复扯皮,—不做二不休,派了一个名叫“吴刀”的神,就是天上的“刀斧手”,拿着宝刀下界啐鲧之尸,当吴刀剖开鲧的肚腹时,突然从里边出来一条虬龙,长着—对尖而锋利的角,在附近的山坡上翻腾跳跃了几下,顿时成了_一条大龙,它就是鲧的儿子禹。

禹出生之后,鲧的身子就滚下羽渊,化成了一条蛟龙,时时扬须振鳞,横波之上。

禹继承父志,终于降服了洪水,获得了万民的敬仰,后来,年迈的舜顺乎民意,把王位禅让给了禹,禹就成了夏朝的开国君主,这正是“皇帝是真龙天子”的历史依据之一。传说里有义龙为善,便自然亦有恶龙为祸。随着民智开启,佛教信仰开始传入等因素,民间对龙王的形象有了改变,作为道教传统之一的龙王,亦开始出现反派的角色。在中国不少以龙字命名的地方亦有其龙的传说,其中亦不乏恶龙肆虐的故事。

比如黑龙江,传说以前便有白龙为祸,后来江边的一个村中,有一家人临产,并诞下了一黑龙。原来黑龙是来帮助除掉白龙的,村民依照其指示支持,最后白龙被除,人们为纪念黑龙而将江取名黑龙江。

四川省的九寨沟有一卧龙湖,湖底有一奶黄色石梁,传说是白龙的化身。九寨沟附近有两条大河,一条叫黑水河,传说以前住着一条大黑龙;一条白龙江,住着一条小白龙。传说黑龙因妒忌九寨沟的风光而将那里的水吸干,小白龙知道后,便将白龙江的水喷洒到九寨沟,回复其美景。黑龙知道后便跟白龙展开恶斗,黑龙在不敌时使计放毒,小白龙被逼逃到九寨沟其中一个湖泊中。

黑龙为查白龙的下落而惊动了藏族的万山之神,最后被山神所囚,不能再作恶。万山之神为表彰白龙而给它一套金黄色的铠甲,这就是卧龙湖的传说由来。

与龙有关的节俗

中国的民俗节日中,有不少是与龙有关的。宋人吴自牧在《梦梁录》中有关南宋龙灯的记述:“元宵之夜……草缚成龙,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灯烛万盏,望之蜿蜿如双龙之状。”吴氏所说的是静止观赏的龙灯。

舞龙灯并非灯节才有,春节、中秋以至各种庙会均有此项活动。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龙是吉祥瑞兽,人们用灯模拟龙的形象,无非是取其吉祥除祟的含义。

南宋大词人辛弃疾在词中描写:“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词中所说的“鱼龙舞”,是由人舞动的龙灯。可见,宋代舞龙灯已经很流行了。

明清两代,关于舞龙灯的描写更多,可见舞龙灯当时的风气更盛。清嘉庆姚元之《竹叶亭杂记》亦载:‘吟圆明园正月下五日,筵宴外藩,放烟火,转龙灯。其制人持一竿,竿上横一竿,状如丁字。横竿两头,系两红灯,按队盘旋,参差高下,如龙之宛转。少倾则中立,向上排列‘天下太平’四字。”这里说的“转龙灯”,就是清代舞龙。

据清道光年间《沪城岁事》载:“游手环竹箔作笼状,蒙以绘,绘龙鳞于上,有首有尾,下承以木柄旋舞,街巷前导师为灯牌,必书‘五谷丰登,官清民乐’。”

中国北方多旱少雨,将龙引入家中,图的是风调雨顺,于是产生了“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农历二月二为汉族的“龙抬头节”。这一天,人们吃龙须面、龙鳞烙饼、龙耳饼子等等。此时正值惊蛰、春分时节,民俗认为蛰伏一冬的龙在这一天正抬头活动,以后的雨水也就多起来了。

明人沈榜的《宛署杂记》有关于“二月引龙,熏百虫”的记载:“宛人呼二月二日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委蜿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用面摊煎饼,熏床炕令百虫不生。”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按地支推算,“五”为“午”。闻一多先生曾将端午节称为“龙的节日”。赛龙舟是端午节的重要内容,古时皇家龙舟的制作极为奢华,如南宋画院待诏李嵩所画《中天戏水岫》中的大龙舟,头、尾、鳞皆雕镂金饰,舟上建层楼台观,槛曲安设御座,两舷各三桨,气势雄伟,金碧辉煌。分布于中南地区的壮族、瑶族和西南地区的哈尼族均有“祭龙节”。

壮族的“祭龙节”在农历二月间,祭时,由村中两户或数户人家轮流负担祭祀用的鸡、猪等祭品。认为杀猪祭龙,可保人畜平安。瑶族的“祭龙节”在农历三月初三,活动包括求谷魂、祭谷娘、祭盘古、祭玉皇、祭神农等。祭品是全寨人出钱购买的猪,祭毕由全寨人分食,妇女不得参加仪式。

广西侗族流行耍龙灯。耍龙灯用竹片制成一条三四十厘米长的龙,龙须下有一包,以便点蜡烛,元宵节晚上玩耍。玩时,摆一张八仙桌,人围绕桌子舞动,跳跃嬉戏,互相追逐,然后配以有节奏的乐器演奏,有声有色,十分有趣。龙的象征意义龙,作为我们中国人的一种独特文化的积淀,已扎根和深藏于我们每个人的潜意识里,不但日常生活、生老病死几乎都打上了龙文化的烙印,而且龙文化的视角,龙文化的审美意识已渗透到了我国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龙,在中国与天地世间万事万物都有联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是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又是幸运和成功的标志。

龙之所以具有这种文化象征意义,是与传说及神话中龙在天则腾云驾雾、下海则追波逐浪、在人间则呼风唤雨的无比神通有很大的关系,但更重要的,是因为龙几千年来是中国封建社会皇权的代名词。

因此,皇帝自比为“真龙天子”,他们的身体叫龙体,穿的衣服叫龙袍,坐的椅子叫龙椅,乘的车、船叫龙辇、龙舟……总之,凡是与他们生活起居相关的事物均冠以龙字以示高高在上的特权。龙与皇权挂钩的历史说来久远,从黄帝时就开始了。龙有一个文化象征意义是出类拔萃,不同凡俗。龙是神物,非凡人可比,所以人们常常又把那些志向高洁、行为不俗、很有能耐、出息和成就的人称为龙。当年诸葛亮葛孔明在南阳躬耕陇亩尚未出茅庐时,自比管仲乐毅,号卧龙先生,意思是空有鸿鹄之志而怀才不遇。

在汉语中,龙、虫是相对的,虫者蛇也。蛇又称长虫,随处可见,种类繁多,稀松平常,不足为奇,不足为贵。龙蛇混杂即是说好东西和坏东西混在一起,很难辨别。

龙和蛇是兄弟,是同宗族(蛇的美称也是龙),但龙一旦与蛇分家,则对蛇不屑一顾,甚至为了表示自己与蛇不可同日而语,还要对蛇斩杀一番。

最典型的莫过于汉高祖刘邦斩白蛇的故事,说刘邦的母亲刘媪梦与龙交合,怀孕生下了刘邦,他少有大志,一次野行路上,遇一条大蟒挡路,当即挥剑斩蟒,破腹取胆,传为美谈,时人以为不俗。正逢秦末天下大乱,刘邦乘机沛县举兵,削平群雄,建立了大汉帝国,成就了四百年两汉刘氏的江山基业。

龙还象征着出人头地、不同凡响,古代把那些贤人高士也称为龙。相传孔子去见道家创始人老子李聃,回去后三天不开口讲一句话,弟子们很奇怪,问他:“先生见了李聃,是怎样教他的呢?”

孔子说:“我见到的是一条顺着阴阳变化无穷的龙,我张口结舌,哪里还能教导他呢!”意思是所有的话都是多余的,老聃是入中之龙,难得—见的大贤。

诸葛孔明未出道时被称为卧龙先生,东汉大夫蔡邕饮酒上百斤醉倒路旁,大家叫他醉龙。所以凡是有品德、有才识,或者精工书文,或者为官清廉,或者行为举止出众的人,都可以比做龙。俗话说望子成龙,并不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变成一个头上长角、身上长鳞、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怪物,而是希望孩子能有出息,将来能出人头地,做一番事业。

我们常常听到电台、电视台、报纸杂志上有“歌坛龙虎榜”之类的消息,什么是龙虎榜?《新唐书·欧阳詹传》中说欧阳詹中进士时,与韩愈、李观、王涯、崔群等天下名士同登一榜,时称“龙虎榜”,意思是名流名家巨星同聚于此,这里的龙反映的是成功者。

龙与凤

“龙凤配”图案在唐代以后,广为流传。它不但象征帝王和帝后的权威,也可象征人类所有夫妻间的美满结合,而且还可象征一切世间的精神与物质的阴阳两极调和。可以说,龙凤图案是中华民族最有代表性的形象符号,是美妙的艺术形象。

甲骨文的龙凤,虽无定形,何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