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世珍拾羽
3919300000024

第24章 失败的赌玉

如果说收藏行业的水有点深的话,那么其中的翡翠行业的水可以说是特别深。这个行内的人常说,“一刀穷,一刀富,一刀披麻布”,由此可见翡翠毛料的未知数极多。翡翠原石的买卖是珠宝界最神秘的一种交易,它的神秘就在“赌石”上,因而买玉又有赌玉的说法。买玉者必须从包有皮壳的翡翠原石(有时也在皮上开一“窗口”,指擦掉小块皮壳露出玉质),来判断这块翡翠的价值。这种买卖的过程就是买家与卖家对一块有皮翡翠眼力较量的过程,行内俗称赌石。在玉雕行业认识几个朋友,听他们讲过这个行业不少赌玉的轶事传闻,更加深了我对这个行业水深的认识。听一个哥们儿也是国家级的工艺美术大师讲过一件事:他的一个朋友,也是翡翠行当的资深人士有一次到腾冲去买料。在当地掮客的陪同下,他们千挑万选,相中了一块。用强光手电一打,水头不错,再仔细看,料的深处有一道子浓浓的绿。这老哥相当的鸡贼,知道自己捡到漏了,于是不动声色,与卖家讨价还价,最后用了几十万的价钱把这块料买回来了。别以为这老哥买贵了,他可是业内人士,心里的小九九明白着呢,就那道子绿,就不止这个价。要是能开出几个上好的戒面,剩下的全是利润。老哥高兴地回到北京,迫不及待地让工人把料开了。开料时他就在工人和机器边上站着,料一开了老哥立马脸就绿了,您猜怎么着?敢情那道子绿不是高翠,是一截子满绿的塑料牙刷把。江湖险恶啊!因为这类故事和传说听得多了,所以从没想过赌回玉——连老江湖都翻船,咱哪有那本事、那胆略和那能耐敢玩赌玉啊,不是找死吗。

不光赌玉风险大,买翡翠的风险也不小。什么A货B货啦,激光染色啦,酸咬去杂质啦,技术手段多得很,什么高科技手段都用上了,肉眼根本看不出所以然来,有时候得动用光谱仪之类的仪器才能够验明正身。我买一翡翠身上戴着,还得用仪器告诉我你戴的是真的,得了吧,我不受那个累,不沾它。可是即使我始终坚守自己不买翡翠不沾赌玉的原则,还是在2003年的一次云南之行没能守住自己的原则,损失了几千大元。那年朋友到云南考察茶叶市场邀我同行。在瑞丽、芒市、腾冲一带活动,那里是翡翠原石交易的大本营,岂有不去看看的道理。我们倒是没到原石交易的地盘,而是到了一处当地的植物园里,那里有一家很大的店摆放着不少翡翠原石和木化石。朋友的生意做得很好,没任何不良嗜好。他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不上夜店,也不玩收藏。那天不知怎么了,他心血来潮,非要买块玉石赌赌运气。我当时也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心想那我也赌一把吧。记得是他花了万把块钱买了两块,我好像是花了五千块钱买了两块。翡翠毛料的未知数极多,赌玉出现穷、富、破产(死人)三种结果的几率极高。输赢的出现在情理之中,也在意料之外。常赌玉者在胜败中也找出了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以提高取胜的几率。比如“多磨少解,十解九甩”。此话有两层意思:一是用优质玉料加工饰品时,尽量多磨少解。磨玉较灵活,可多磨,也可以少磨,视情况而定。解玉没有忍让,一刀错解,无法挽回。二是解料(赌玉)风险大,输多赢少,解废的料只有丢掉。还有“不解不得,不解不拆”。意思是从业者不通过解玉,赚不了钱。但解玉的风险极大,不解玉,不亏钱。若解玉,常常会拆本,这是解玉的辩证法。三年不解涨,解涨吃三年。意为解玉石风险与机遇并存,每有玉石解开大涨,利润定不菲,可维持数年生计。不识广口,不玩赌玉;各广口的翡翠毛料,由于地质构造和成矿条件各不相同,玉质也好坏有别。识别广口,对赌石的成功与否关系极大。但“处处有草场,处处有瘦牛”,看问题不能绝对化。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恢复了玉石业的贸易及生产加工。1981年恢复了边境小额贸易,腾冲人重得以向缅甸进口玉石。由于历史地缘优势,逐渐形成了畹町、瑞丽、陇川、盈江、腾冲五大交易市场。其中瑞丽从缅甸过来的边角料多,盈江进来的玉石量大但质次,只有腾冲进来的玉石档次高、大料多。很多“老坑种”表面往往有一层皮壳,由于氧化作用,皮壳已成褐红、褐黑或其他各种杂色,一般仅从外表,并不能一眼看出其“庐山”真面目。即使到了科学昌明的今天,也没有一种仪器能通过这层外壳很快判出其内是“宝玉”还是“败絮”。买玉者必须从包有皮壳的原石(有时也在皮上开一“窗口”,业内也叫“门子”指擦掉小块皮壳露出玉质),来判断这块玉的价值。这种买卖的过程就是买家与卖家对一块有皮玉石眼力较量的过程。由于这种判断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同时玉石形成的地质环境很复杂,条件不同,形成的皮壳也不同,厂口不同情况也会有变化,因而买卖风险很大,也很“刺激”,故称“赌”。赌赢了利润很大,所以这种买卖从古到今历久不衰。腾冲人看石头的水平高,这是谁也比不了的。加上缅甸那边开矿厂的人,也多是腾冲籍的华人,所以总能垄断最好的材料。传说缅甸玉石商人赌石后,当真正切开加工时,一般不敢亲自在场,而是在附近烧香、求神保佑。如果切开的赌石内有许多水灵剔透的翠绿,一夜之间便可暴富;如果切开赌石后其本质是一块外绿内白,俗称冬瓜瓤,一夜之间就会倾家荡产。也有一些心术不正的人伙约着炒作某件玉石,引诱经验不足的人购买。购买不开口的玉料,风险极大,有经验的玉商一般都不敢买。这种玉料,早经过缅甸相玉高手反复研究过,是不能动刀的,有赌头在缅甸早已开刀,流到中国来,解涨的几率几乎为零。侥幸解涨一件,两件,是高手们漏眼所致,“十赌九输”已成定律。

话说回到北京,我找了个做玉的朋友帮我们开料。朋友是江湖老手,道中高人,他看了看料,笑着说:别开了,摆那挺好看的。可我们还是坚持好坏也要开开看看。现在看来。我们赌的那几块料早已经被缅方高手相过无数次的面,根本没有涨的可能。我的一块开出来不好不坏,是块翡翠,可没有加工成首饰的潜质,朋友说有闲工夫给我雕成个山子(摆件)放桌子上供着。转眼七八年过去了,估计朋友一直没得闲,我也不好意思催人家,不知道有生之年还有没有机会和那块石头见上一面。另一块就在我家窗台上放着呢。原来开了个门子,貌似有点绿。后来堂哥帮我把表皮用工具磨了去,发现通体都是一个模样,倒是不难看。不过堂哥说磨的时候感觉硬度不够,是不是翡翠难说。这就是我此生当中唯一的一次赌玉经历,不甚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