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世珍拾羽
3919300000022

第22章 达摩面壁白玉籽料山子

我有一个和田白玉籽料山子“达摩面壁”,从大概三年前花三万五千块钱买料,到如今一个几乎每个好白玉这一口的主见了它都会爱不释手,我可是没少花费心血和气力。现在,每当我看到面前摆放的这件通过自己的眼力、智慧和辛劳从一块玉料蜕变成为的艺术品时,我会时不常的佩服自己,会有些小小的骄傲和得意。

三年前的一个下午,我为一件小小的事情到相熟的在北京做和田玉雕生意很有些名气的刘老板那里,闲聊时,正好有新疆人到他那里送料。因为刘老板做和田玉生意多年,而且只做和田玉,在北京做和田玉生意的人里无论是规模还是档次,他都称得上是翘楚,所以,很多新疆和田玉商到北京来通常第一站就是他家,在刘老板和他手下的人把这些大大小小的和田白玉籽料统统用眼睛筛过一遍之后,这些和田玉商才会提着他们的小箱子继续到潘家园、官园、小营这些地方。这天,刘老板他们看料,我也跟着看。跟和田玉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这些年和田玉的价格涨疯了,一般的和田白玉籽料也要二十万元左右一公斤,特别细密、油润、白度好、皮子靓的料,三五十万元一公斤也是它。即使是这样,特别好的原料也很难碰上,就是碰上了,还得看你有没有实力财力拿下它。像我这样小家小本的主,不太敢问津完美无缺的料,好东西谁不喜欢啊,问题是你买得起吗?以我自己不强的经济实力,我心里给自己定下过不成文的规矩,看得懂的,跌不下去的,有创作价值的,有升值空间的,价格不太贵的,可以染指,其余的,命里注定,都是不属于我的东西,不看,不沾,不问。固守着我的原则,我开始在这批料里寻觅。这时,一块手掌大小的黄皮子籽料被我盯上了。我之所以看上这块料,是因为这块料白玉有瑕,在黄皮子最发达的地方包着一小块石性的物质。人家玩白玉的基本追求的都是白玉无瑕的境界,难道我缺心少肺,偏好有瑕疵的玩意儿?当然不是,当年我考大学成绩是北旁文科考生的一百名以里,这应该可以从某个角度证明我的智商应该不是太低。所以,以我当时对这块籽料的判断,它的价格应该不是太离谱,一是因为它有这块石性,二是新疆人只卖原料,他们对原料以外的事情一窍不通,如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再加上文人的奇思妙想,文思泉涌,这些超出了他们的经营范围。而我凭直觉判断,这块和田白玉籽料在去除掉这块石性的瑕疵之后,稍事加工创作,就是一块难得的好东西。主意已定,我貌似漫不经心地拿起这块料,问新疆玉料商人价格几许,他说给三万五吧,我没还价。回到家,我兴冲冲地把买了这块料的事告诉姐姐,没想到,她上来一句话让我很是不爽,她说,你又瞎买。我扔下一句,你怎么知道我瞎买了,就不再理她。

这块和田白玉籽料在我家一放就是两年。两年间,我没事就把它拿出来相面,翻过来调过去地看,琢磨着把它雕个什么题材合适。我想,不管雕什么,我一定要把这块瑕疵去掉,让它成为无瑕的美玉。但瑕疵到底有多大我心里也没底,但不管多大我也不会留着它。继而又想,瑕疵去掉会留下一个洞,这个洞该怎么处理?想来想去,我想到达摩在洞里面壁,我何不借这个不得不挖的洞,在洞里雕一个达摩面壁?主意已定,我开始找可以完成我创意构想的人。经朋友引荐,我与从事玉雕技艺二十多年的Z大师结缘,并把自己的构想告诉他。大师参与过好几件国宝级玉雕艺术品的创造,在我这么块和哪件国宝级作品比起来都算不大的小料上略施技艺当然不在话下。料放在了大师那里,不几日,大师来话了,说是洞挖了些许,不是太乐观,让我过去商议。大师发话,又是为我的活儿,我哪里敢耽搁,立马过去了。原以为料的瑕疵太多,大师不好下手,看了才知道,虚惊一场。原来,大师是怕辜负了我对他的期望,让工人把石性挖了挖,浅尝辄止,看不太可能—下子就把瑕疵剔除干净,就让工人打住了。大师对原料的善待和对朋友的认真负责让我看到了他与普通匠人的不同之处。既然如此,我想,我们何必非要把原料上的瑕疵剔除得那么干净呢,那么,就让它保留些天然的味道吧。于是,我和大师又做了商议,石性剔到此为止,我们就把这不完美的部分朝下放置,然后把它其余的几近完美的原料稍加雕饰,做成一个山水题材的山子,而在原料的一隅,我们掏一个小洞,面壁的达摩就打坐在那里。

时间过得很快,差不多有一年的时间里,我到大师那里去过三几趟,喝喝茶,看看玉,有时看我的,有时看别人的,我这个外行还时不时地给大师出点馊主意。终于有一天,我和大师在一个活动中见了面,他说知道我会来,把东西给我带来了。当天的活动很隆重,当着众多朋友的面我也不好意思把装着我玉雕的盒子打开细细端详,所以那天活动的后半程我有些心不在焉。活动结束,我实在没耐心和与会者吃完饭再回家了。提前告辞,回到家中,我迫不及待打开玉雕的包装盒。大师就是大师,不要我吹牛,这件山子咋样,您看看就知道了。从此以后,我的白玉收藏中又多了一件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