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历史速读
3917800000025

第25章 全球新时代(2)

华约组织在成立初期对保障世界和平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安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扩张起了积极作用。华沙条约又是苏联控制东欧、干涉东欧国家的内部事务和对外政策的工具。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社会主义阵营的重要成员,******在新中国建国前夕就明确提出了“向苏联一边倒”的外交政策。1950年2月14日双方缔结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签订标志着社会主义阼营的形成。

由此,战后初期形成了两种彼此对立的经济政治体制,与此相应的是出现了两大阵营和以美苏两极冷战格局为特征的国际格局和国际秩序。

战后资本主义阵营

二战后,美国凭借雄厚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走上了全球扩张的道路。但是苏联和各国人民的革命力量的迅速发展,使美国把苏联看做其全球扩张的最大障碍。美苏的同盟关系在战后很快走向了对峙。为遏制苏联及共产主义的发展,美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组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1946年2月21日,美国驻苏代力、乔治·凯南在一篇电文中主张美国应采用军事包同、经济封锁、颠覆、局部武装干涉和持续政治冷战的办法来遏制社会主义苏联的发展,这是“冷战”第一次被提出来。

1946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密苏里州的富尔敦发表“铁幕”演说。他说:“从波罗的海边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已拉下了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这条线背后坐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首都——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亚。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于苏联的高压控制之下。”一般认为丘吉尔讲话是“冷战”的第一枪。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国会参众两院发表咨文,要求向希腊和土耳其提供4亿美元的援助,目的是援助两国镇压国内的共产党。杜鲁门宣称:“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可见,杜鲁门主义是一个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张美国势力的宣言,是对苏联发动全面“冷战”的宣战书。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对外政策转变的完成,它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彻底摆脱了孤壶主义的影响,开始丁由局部扩张转变为全球扩张的时代。

杜鲁门主义出笼后不久,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作为对杜鲁门主义的第一次大规模的运用。1948年4月至1952年6月,美国共拨款援欧131.5亿美元。马歇尔计划既稳定了西欧经济、防止社会****与革命的爆发,又使受援国沦为美国的附庸和势力范围,纳入美国全球称霸的战略轨道,在经济上西欧实际上成了美国的商品和资本输出市场。在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而对欧洲各国进行经济渗透的同时,还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对西欧各国加强干顶。为了把西欧国家纳入遏制苏联的战略体系,美国政府着手策划建立欧洲军事同盟组织。虚弱的西欧面对苏联咄咄逼人的进攻,也有建立军事同盟的共同诉求。1949年4月4日,美、加、英、法、比、荷、卢、丹、挪,冰、葡、意12国外长在华盛顿正式签署了《北大西洋公约》。公约共14条,主要内容为:备缔约国应“维持并发展其单独及集体抵抗武装攻击之能力”;“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在这种情况下,缔约国“应单独并会同其他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8月24日,《北大西洋公约》正式生效。

这样,在美国的领导下,美国与西欧加上后来的日本组成了资本主义阵营。

两大阵营的对峙

在两个阵营中,各国的对外战略在总体上惟美苏马首是瞻,因此两大阵营的对峙重点表现为美苏两国的对峙和对抗。

战后美国推行全球霸权,惟一有力量与之抗衡的是苏联,美苏的战时同盟关系迅速地转向对峙。美国首先对苏联采取冷战,以遏制其扩张势力。两国随即在各种国际问题上进行了激烈的对抗。

根据雅尔塔会议的决议,美、苏、英、法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随着美苏冷战的开始和加深,德国被一分为二已在所难免。

1948年6月18日,美英法宣布从6月21日起在西占区实行单方的货币改革。苏联对此提出抗议,并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即在苏占区也实行币制改革,并于6月24日封锁柏林,全面切断了西占区与柏林的水陆交通和货运。这就出现了所谓第一次“柏林危机”。国际局势顿时紧张起来,形成了战后第一次美苏冷战高潮。

美国加快了分裂德国的步伐。9月20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宣告成立。至此,美国完成了分裂德国的步骤。10月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宪法生效,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从此,在德国的土地上出现了两个德国。

美苏对抗引起了一些局部战争,双方或公开或秘密地卷入了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但由于双方力量的均衡,始终未发展为直接的战争。

赫鲁晓夫时期,苏联追求美苏合作,企图与美国共同领导世界。因此美苏对抗发展为美苏争霸,争霸的态势时而缓和时而激烈,总体上看是苏联处于下风。

1961年8月13日,又因为苏联和东德修筑“柏林墙”,引起了第二次柏林墙危机。尽管苏联主动退让使得危机暂时解决,但这次危机的结束并没有消除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而是为新的危机埋下了种子。

赫鲁晓夫还试图在加勒比海地区同美国进行较量。1962年8月底,美国发现了古巴近程导弹发射场。肯尼迪总统立刻在9月4日对苏联发出警告。要求苏联立即从古巴撤出所有导弹。根据肯尼迪的命令,180多艘美国军舰在加勒比海进行巡逻,载有核弹头的B-52轰炸机飞上古巴周围的上空,美国在全世界的海、陆、空三军部队进入最高戒备状态。一场前所未有的可能触发核战争的危机笼罩了美国和全世界。自知苏联仍处于军事劣势的赫鲁晓夫无可奈何地后退了,最终同意从古巴撤出苏联的导弹。古巴导弹危机结束了。在危机结束以后,美国和苏联从各自利益出发,设法避免用核讹诈方式处理两国之间的关系,开始作出努力,缓和两国关系和国际紧张局势。

1963年7月15日,美、英、苏达成《部分核禁试条约》,意在巩固美苏核垄断地位。然而,美、苏的目的没能达到。1960年,法国试制成功第一颗原子弹。1964年10月,中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给了美苏核垄断与核讹诈政策以有力打击。

苏联在与美吲的长期竞赛中被最终拖垮,**********上台后放弃了争霸政策。

两极世界的终结——苏联解体

苏联在同美国长期的竞赛中被拖垮,国内政治经济举步维艰,最终导致解体。苏联自混乱引发了东欧各国的政局动荡,并相继发生剧变。中国于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成功地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两极格局彻底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愈加显著。

资本主义各国

战后,美国迅速完成了从战争时期经济到和平时期经济的转变。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经济出现了“战争景气”。进入60年代经济获得了持续的高速增长,从1981年2月到1969年10月,美国经济持续上升了104个月。这样长时期的持续增长,在美国经济发展史上是罕见的。

杜鲁门政府推行称之为“公平施政”的社会经济政策,政府采取措施增加就业,并建造许多廉价的住宅供低收入人群购买。同时,社会保险的范围扩大了,民众的工资水平得以提高,长期以来********的农业也得到了国家的财政扶持。然而杜鲁门时期在政治上却呈现出极端反动和黑暗的一面。面对战后共产主义在全世界的发展,在国会一些参议员的提议下,美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反共清查,“忠诚调查”使2000多人被解雇或被迫辞职,国家工作人员人人自危。麦卡锡把反共的情绪推到了顶峰,在美国社会中掀起了一股极端反共、反民主的政治潮流,在社会上造成极大的恐慌。

继杜鲁门之后上台的艾森豪威尔、肯尼迪和约翰逊都对经济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其中以约翰逊的伟大社会计划最为庞杂,结果造成政府财政无法支撑,改革的蓝图流于空想。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美国黑人掀起了大规模的反对种族歧视、争取民主权利的运动。60年代中期美国人民又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战运动。反战运动和民权运动汇合在一起,给美国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以猛烈的冲击。

战后,日本由美国单独占领。在美国帮助下,日本实行了彻底的民主化改革,铲除了明治维新以来残存于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的封建因素,完成了明治维新所未能完成的历史任务,使日本从一个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国家变成了资产阶级民主国家,这在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从1955年起,日本进入了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高速发展时期。到60年代末,日本的经济实力迅速跃居世界第二位,成为吐界经济强国。

在外交方面,日本历届政府都坚持日美“安全保障体制”,加强同美国的同盟关系,获得了稳定的国际环境。

在马歇尔计划的帮助下,西欧各国经济在战后迅速恢复。英、法、西德都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并大力推动科技教育的发展,西欧维持了长期的经济快速发展。为加强各国的联系,减少对美围的依赖,逐步摆脱美国的控制,西欧国家很快走向了联合。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6国在巴黎签订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促进了法德和解,为实现西欧联合奠定了基础。

1958年1月1日,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共同体的建立、发展,进一步改变了国际经济和政治力量的对比,增强了西欧抗衡美国的力量,有利于维护西欧的稳定和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促进了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社会主义各国

在1956年2月召开的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作了严厉批判斯大林的秘密报告,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在全世界尤其社会主义国家中产生了极大震动。随后,赫鲁晓夫在经济政治领域的若干方而进行了改革,改革极大地冲击了苏联传统体制的各种弊端,但并未根本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