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4月23日,以凯末尔为首的代表委员会在安卡拉召开了新的国民议会——大国民议会,成立了以凯末尔为首的国民政府。凯末尔担任临时总统兼国民军总司令。土耳其人民在凯末尔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奋战,终于击破了苏丹政府与协约国的联合绞杀,并于1922年11月20日在瑞士洛桑重新召开解决对土耳其和约问题的会议,与协约国签订了《洛桑条约》。新的和约废除了《色佛尔条约》中的不平等条款,确定了土耳其从黑海到爱琴海的边界,东色雷斯和伊兹密尔地区归还土耳其,亚美尼亚和库尔德斯坦少数民族地区仍归属土耳其;废除外国在土耳其的领事裁判权和财政监督权,取消赔款,实行海关自主。同日,英、法、意、日、希、罗、南、保、土9国签订了《海峡公约》,规定黑海海峡无论在和平时期还是战争时期海上和空中都通航自由的原则;海峡地区非军事化,由签字国组成的海峡委员会实行监督。
《洛桑条约》的签订是土耳其人民在军事上取得胜利后,又在外交战线上取得的重大胜利,它将凡尔赛体系打开了一个缺口,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计划。
1923年8月23日,土耳其大国民议会批准了洛桑和约,10月2日,协约国军队撤离了伊斯坦布尔。6日土耳其国民军进驻伊斯坦布尔。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取得了胜利。
正义与邪恶之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形成与侵略
与欧洲其他大国相比,意大利素来贫弱。第一次世界大战加剧了意大利国内政治经济生活中固有的矛盾,也使它与其他欧洲列强之间的争夺更为激烈。战后的经济困境、政治动荡以及阶级矛盾的尖锐激化,再加上作为战胜国没有捞到什么好处而引发的激昂的民族主义情绪,使统治阶级选择了与法西斯运动相结合的道路,导致在意大利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政权。这个法西斯政权的建立者就是墨索里尼。
墨索里尼的法西斯党本是个微不足道的小组织,起先仅代表意大利中小资产阶级的利益。后来因改变政治路线,一头扎进垄断资产阶级、封建残余势力和权势集团的怀抱,才声势日起。1922年5月,意大利法西斯党已一跃成为拥有武装的全国第一大党。法西斯运动的迅猛发展,大大刺激了墨索里尼的政治野心,他试图谋求夺取全国政权了。
1921年11月7日,意大利法西斯党在罗马举行的第三次代表大会,标志着法西斯运动从依靠统治阶级转向夺取全国政权、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的开始。这次代表大会,“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更名为“国家法西斯党”,确定了以古罗马的“棒束”为标志的党徽,选举墨索里尼为党的领袖。大会通过的纲领表明,国家法西斯党要摒弃传统的资产阶级议会制国家,恢复罗马帝国的霸业,建立一个对内实行极权统治,对外进行侵略扩张的法西斯政权。罗马代表大会之后,墨索里尼开始了夺取全国政权的准备活动。他将法西斯党各级组织全部军事化,实行全党皆兵;以帮助政府恢复秩序为名,加紧恐怖活动,广泛夺取地方政权。经过这番准备之后,他们决定向罗马进军,取中央政府而代之。
1922年10月27日,由3万名法西斯行动队员组成的“进军队伍”分三路向罗马进发。29日,国王马努埃尔三世授权墨索里尼担任总理组阁。31日,墨索里尼组成第一届法西斯政府,法西斯党终于上台执政。上台后的法西斯党对内经过一系列恐怖手段,使墨索里尼在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前已将党政军大权集于己手。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对意大利的打击也很严重,为了夺取原料和销售市场,并转移人民对法西斯政权的不满,墨索里尼企图从战争中寻找出路。于是,他将目光投向了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与重要战略地位的埃塞俄比亚。其实,意大利染指埃塞俄比亚由来已久,早在1895—1896年就曾出兵侵略过,只是没有成功。
经过墨索里尼的周密筹划,1934年12月5日,意大利军队向埃塞俄比亚部队发动突然发动袭击,意大利的法西斯开始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由于英法的“绥靖政策”与美国的“中立”,最终导致具有军事优势的意大利于1936年5月彻底吞并了埃塞俄比亚。
日本侵华
1931年9月18日晚,驻扎在我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事先的精心策划,炸毁了沈阳枊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并嫁祸于中国军队,并以此为借口,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张学良部队发动进攻。由于******的不抵抗政策,东三省全部沦陷。然而日军并不满足既得利益,继续军事部署,为全面侵华做准备。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要求。日军遂开枪开炮猛轰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笫29军吉星文团奋起还击,掀开了全民族抗日战争序幕。七七事变后,日军大举进攻中国,同年8月13日-11月12日,日军发动淞沪战役,虽遭到中国军民的英勇抵抗,但最终占领上海。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并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中国军民遇难人数达30多万。
1938年3月23日至4月6日,日军在台儿庄战役中遭到重创,死伤达2万人以上。台儿庄大捷不仅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也使日本侵略者为之丧胆。秋季,日军集中几乎所有能够集中的力量发动武汉和广州战役,妄图一举结束战争。武汉与厂‘州被相继攻陷后,由于战线过长,兵力有限,日军被迫停止对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转为以保守占领区为主,中国抗日战争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相持阶段。除国民党组织抗战的正面战场外,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深入敌后,积极开辟敌后战场,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大大配合了正面战场的抗战。
1937年9月,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设伏,歼灭日军板垣师团1000余人,这是中国抗战开始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此外,八路军与新四军在华北与华中创建了十几个抗日根据地,消耗和牵制了日军大量兵力,与正面战场的友军在战略上构成对日军的夹击态势,对日军的进攻与后方的稳固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就在中国军民顽强抗战的同时,英法美控制下的国联却对日本妥协,推行绥靖政策,从而大大助长了日本的嚣张气焰。
然而中国的抗战在国际上也并非是完全孤立的,七七事变后,苏联在政治、经济、军火与其他物资上给予了中国巨大的援助,极大地帮助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展开。
1937年至1939年是中国孤军奋战的时期,虽然在国际上只有苏联给予援助,但中国人民毫不畏缩,以极大的勇气与毅力挡住了日本百万大军的进攻,从而为日后的同盟国反法西斯的伟大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希特勒的上台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本已外债累累、民生凋敝的战败国德国。面对空前严重的危机,软弱无力的魏玛共和国政府回天乏术。1928—1933年先后更换4届政府,各届政府都无法克服财政困难和各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社会动荡不安。在危机深重的非常时刻,在德国这个民主传统较为薄弱的国家,脆弱的民主体制失去了自我调节的弹性和能力。议会民主的政治体制在危机的冲击下,摇摇欲坠。
正是在这种特殊的社会历史环境下,德国法西斯势力兴起。德国的法西斯政党全称是德国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简称纳粹党,其首领希特勒利用德国人民对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对德国制裁的不满情绪以及这场空前的经济危机给德国造成的更为困难的处境,四处鼓吹“生存空间论”、种族优劣论,提倡“领袖原则”的独裁统治,肆意攻击社会主义,大力宣扬重塑德国的昔日辉煌,不但蒙蔽了多数德国人民,并且逐渐取得了德国垄断资产阶级的支持。纳粹党不断发展壮大,在1930年9月的选举中成为国内第二大政党;在1932年7月新的选举中成为国内第一大党。同年11月,纳粹党最终在垄断资产阶级的鼎力帮助下获得权力。希特勒由此而成为德国总理。后来,希特勒又战胜了政敌巴本与施莱谢尔,于1933年1月末迫使兴登堡授命其组阁。然而,希特勒并不以此为满足,他为了进一步向一党专政的个人独裁统治迈进,不惜采取恐怖手段,先后解散了国会,然后向共产党及社会民主党****开刀,并逐步控制了舆论界。
1933年2月27日深夜,纳粹党一手制造了耸人听闻的国会纵火案,指责为共产党人所为从而对其进行严酷镇压。随后,希特勒又通过推行政治一体化、实行党禁与军队一体化政策,将党政军大权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里。1934年8月1日,希特勒操纵的国会通过了《元首法》,把总统和总理原则上合二为一,确立了权力一体化的元首制。次日,兴登堡去世。希特勒顺理成章地当上了集国家一切最高权力于一身的国家元首。
为了给自己披上一层顺应国民意志的色彩,8月19日,又举行了一次纳粹一手操纵下的所谓“公民投票”,希特勒从此成为德国国家和国民意志的全部体现,魏玛共和围寿终正寝,极权体制确立,第三帝国形成。纳粹党上台之后,世界经济危机已有所缓和,但为了实现其既定的摆脱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控制,夺取新的生存空间的目标,实现称霸欧洲的目的,纳粹党大力加强国家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控制,并迅速走上扩军备战的道路。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最终形成。
德国的侵略与大战的全面爆发
希特勒上台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羽翼渐趋丰满的德国开始向外扩张了。1934年试图吞并奥地利,但以失败告终。1936年3月,德国利用意大利陷入侵埃战争不能自拔,而英国与法国推行绥靖政策的有利时机,重新占领莱茵非军事区。与此同时,希特勒积极谋求与奥地利合并。1938年3月12日,德军开进奥地利,奥地利灭亡了。
在吞并奥地利之后,德国开始凯觎有着优越战略地位的捷克斯洛伐克。为了保存自己,并将纳粹引向苏联,英国与法国不顺弱小民族的利益,于1938年9月,在捷克斯洛伐克代表缺席的前提下,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慕尼黑签订了《慕尼黑协定》,悍然将苏台德地区以及捷南部与奥地利接壤的地区割让给德国。慕尼黑会议把英法的绥靖政策推向了顶峰。慕尼黑协定签字之后,希特勒立即着手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