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世界国家地理
3917600000026

第26章 秘鲁

秘鲁位于南美洲西部,西濒太平洋,面积为1285215平方千米。

秘鲁境内东剖是亚马孙平原,中部是安第斯山地,西部沿海是沙漠。属热一口咬定气候。

秘鲁名胜古迹众多。库斯科谷地是古代印加帝国的所在地。马丘比丘建在海拔2430米的山顶,被称为“空中之城”。纳斯卡巨画因其无比神奇而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此外,秘鲁还有利马老城、马努国家公园等旅游胜地。库斯科城库斯科城坐落在秘鲁东南部的库斯科省。在克丘亚语中,“库斯科”意为“世界的中心”。海拔3410米的这个城市居高临下,四周皆围以崇山峻岭和葱郁林木。这里气候凉爽,因而又被称为“安第斯山王冠上的明珠”。这个城市建于11世纪,由当时的印加帝国初期皇帝曼科卡巴克主持兴建,后来成为印加帝国的政治、文化及宗教中心。这个城市来后于1533年11月15日被西班牙殖民者攻破,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后来,殖民者又重建了库斯科,但重建后的城市又毁于1650年的大地震,西班牙人按巴洛克风格又再建此城,并逐渐把这里作为艺术中心,后来,库斯科因首都利马的兴起而渐渐衰落下去。

在城内,至今还保存着印加帝国时代的街道、宫殿、庙宇和房屋建筑,城中心的武器广场正中,耸立着一位印第安人的全身雕像,而西班牙式的拱廊和四座天主教堂则环绕在广场四周。广场东北是建有高耸的金字塔顶的太阳庙,此外,还有月亮神庙和星神庙。广场东南是左右对峙的蛇神殿和太阳女神大厦的墙壁遗迹。广场西南方的欢庆广场,是欢庆帝国军队凯旋归来的场所,当地人称之为“库西帕塔”。在两个广场附近,是陈列着印加帝国时期的陶器、纺织品、金银器皿和雕刻碎片等的考古博物馆。城中还有1692年建立的大学。而世界闻名的举行“太阳祭”的萨克萨瓦曼圆形古堡,则位于这个城市1.5千米处的300米高处。

马丘比丘历史圣地

在印加语中,“马丘比丘”意为“古老的山巅”。位于古印加帝国首都库斯科城西北112千米高原上的马丘比丘历史圣地被四周的崇山峻岭环抱,海拔2280米的古城两侧为600米的悬崖峭壁,下临湍急的乌鲁班巴河,地势极为险要。

马丘比丘古城建于印加帝国后期l440~l500年,1531~1831年统治秘鲁的西班牙殖民者由于古城周围山高路陡、丛林密盖,一直未发现这个城市,到了1911年,美国耶鲁大学南美历史学教授海勒姆·宾加曼才发现了这个面积13平方千米的古城。

马丘比丘历史圣地建于15世纪,遗址上主要有平台、古城墙、在岩石上凿出的巨大斜梯等建筑,这些建筑都是印加帝国开始扩张时而建筑的。

古城街道狭窄而整齐有序。用巨石砌成的宫殿、寺院、平台、作坊、堡垒等建筑宏伟壮观。这些完全不用灰浆等粘合物的建筑物的大小石块的对缝严密得连一片刀片都插不进去。建在巍峨的金字塔之上的,是由处女管理的太阳神庙。这里还有墙壁上遗留有呈长方形或三角形窗户的贵族住宅,住宅的台阶倚山铺砌,宽广、整齐;此外,还有以石砌成的,用以引山泉流入供饮用的蓄水池。

气候温和湿润的马丘比丘周围分布有热带雨林,是众多的动植物的理想栖息地。

昌昌古城

昌昌古城,位于秘鲁西北部拉利伯塔德省,地处海滨沙漠地带,面积约20平方千米。

在奇穆语中,昌昌是“太阳、太阳”的意思。昌昌古城是古代美洲奇穆文化的中心。1200~1400年,这里被印第安人奇穆王国作为都城,后来又被印加帝国吞并。西班牙殖民者来到这里后,在距昌昌5000米的地方建立了一座名为“特鲁希略”的新城,昌昌便被逐渐废弃了。

昌昌古城,在全盛时期有10万人口,这是一座至今为止世界上保留下来的最大的土城遗址。在古城里现已发现了10座有高墙环绕、自成单元的建筑组合,每一建筑组合内包括宫殿和房屋等。这些遗迹显示出了奇穆人高超的建筑技术,最高的墙达15米,有的墙周长440米,它们都是用粘土、沙砾和贝壳末制成的大块土坯砌成的。为了抗地震,土坯都砌成品字形。纵横交错的街道两旁,建有住房、宫殿、庙宇、作坊、花园、金字塔、粮仓、牢房和水渠等,许多墙上有浮雕,上面描绘着捕鱼的场景,图案有神态各异的鱼、鱼鹰、水鸟等,还有一堵宫墙上刻的是一张大鱼网的图案,这些浮雕生动地反映了以捕鱼为生的古奇穆人的劳动场景。奇穆人把月亮神作为最高之神,在一座庙宇的四墙上有365个圆形图案,据说这便是代表月亮和每年365天。

马努国家公园

马努国家公园,坐落在秘鲁东南部的马德雷德迪奥斯省。面积18130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保护区之一。

马努河地区的“U”字形湖泊共有200多个,湖里生活着大量的鱼类。还有珍稀动物——侧颈龟,这是一种早在6700万年前的白垩纪就出现的动物。

马努河里有两米多长的大水獭,重30千克,这种动物是南美洲所特有的,数量极少,是世界上濒危的23种哺乳动物之一。

马努国家公园里生存着1000种鸟,包括鹦鹉、奥里诺科野鸭、琵鹭、夜鹰等。

马努国家公园有许多体长48~50厘米的卷尾猴,它们的尾巴却长50多厘米。因为它们的叫声很像人在哭泣,所以被称为“泣猴”;又因它常利用长尾将自己倒挂在树枝上,故又被称为“悬猴”;又因它面部有许多皱纹,喜欢长时间发呆,所以也被称为“愁猴”;因它额部和头顶的毛像一顶绒帽,还被称为“帽猴”。这种猴是中美洲和南美洲的特产,其性情温顺,容易驯养。另外,公园里还有美洲狮等猛兽。

纳斯卡巨画

纳斯卡巨画,位于秘鲁西南部的伊卡省境内。这些神奇的图案散布在伊卡省纳斯卡小镇附近人迹罕至的荒谷中,共有70余处,其内容为鸟、兽、鱼、虫等,皆若巨人之手所绘画而成。这些图案分别组合成章鱼、大蜥蜴、鹰、蜂鸟、蜘蛛等动物和仙人掌等植物。图案的面积一般有几百平方米,最大的占地5平方千米。人们在地面上一般难以察觉这些巨大的图案是镶刻在大地上的一幅幅巨画。这些图像极为精确地每隔一定距离又重复再现,而且同类动植物的式样完全一样。更令人惊叹的是,在朝阳的照耀下,这些只能在高空观察到的硕大图案会清晰地浮现出来。但等到太阳升到中天后,它们又消失在荒凉的山谷里。

20世纪中叶,这些硕大无比的纳斯卡巨画偶然被人们发现后,立刻轰动了当时的国际考古学界,被称为“世界奇迹”。

至今仍然没有人可以肯定纳斯卡巨画是由什么人怎么创作的。有人猜想纳斯卡巨画的那些笔直的线条也许是外星人的飞船着陆的跑道。但是,经过考古工作者实地考察研究之后,一些人认为巨画是公元前3世纪前后活动在秘鲁沿海的古印第安人创作的。一些专家认为巨画是古印第安人的天文日历,那些图像是用来表示季节和时间的特殊符号。而另一些专家推测巨画可能是古印第安人建造的,他们将其用来举行盛大宗教祭祀活动,每个图像都代表着一个氏族崇拜的图腾。另外一些专家认为巨画可能是古印第安人开凿的灌溉渠或道路。还有一些专家设想巨画可能是古印第安人对天国的美好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