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生命中的美丽
3917300000003

第3章 自己先快乐起来(3)

森林的深处好像听得到一种神秘的气息,轻微的足音。甚至觉得天空中浮云也像是别有深意,同时神秘莫测地在行动,也许,这是天外之天或者“天使翅膀”的声响?!在这天堂般的宁静里,你会相信有天使,有永恒的幸福,罪恶将烟消云散,永恒的善能复活再生……小伙子们都睡得很香。……我们常常会不加深思地唱些高调。比如总是唠叨说:儿女是我们的幸福,是我们的喜悦,是我们的光明的未来!但儿女也是我们的痛苦!是我们永难摆脱的忧虑!儿女,是我们接受人世审问的法庭,是我们的镜子。在这面镜子里,我们的良心、智慧、真诚、贞洁——一切都一览无遗。儿女能拿我们作掩体,而我们却永远也不会把他们当掩体。还有:不管他们如何有地位,有才智,有势力,可他们总是需要我们做父母的庇护和帮助的。当你想到我们在世的日子已经为时不多,那时他们将孤单单地留在世间,除去父亲和母亲,谁还能了解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呢?谁能不计较他们的短处呢?谁能理解他们?原谅他们?而这一滴露珠呀!如果它掉到地面上,怎么办?唉,如果能安心地把儿女留在一个太平无事的世界上那该多好呢!但是这一滴露珠,露珠!……我把双手放到脑后。我看到在叶尼塞河不远处,灰蒙蒙如洗的晴空里,很高很高的地方,有两颗忽明忽暗的小星星,它们像原始森林里舞鹤草的花籽那般大小。星星那神灯样的光辉,那种神秘莫测和超凡脱俗,总会在我的心里引起一种夹杂着痛苦和忧郁的慰藉。如果有人对我说“彼岸世界”,那么我想象的不是什么阴曹地府,不是黑暗,而是这些微弱的、遥远的、一亮一亮的小星星。但我还是奇怪,究竟为什么这些微弱的、遥远的小星会使我充满忧伤呢?其实,这有什么可奇怪的呢?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领悟到:欢乐是过眼烟云,转瞬即逝,常常是虚幻的;而忧郁却是永恒的、令人得益的、始终不渝的。欢乐总像昙花一现,不,更像闪电破空,夹着隆隆雷声飞驰而过。忧伤却像那神秘莫测的星星,虽然发出的是幽幽的光,却是昼夜不熄的。它能引起你萦怀亲人,思念爱情,憧憬某种神秘玄奥的事物,也说不清究竟是想到了令人苦恼而又甜蜜的过去,还是想到了那诱人的,而且使人难以捉摸而令人既畏怯又向往的将来,忧伤像个明智的成年人,它已经存在千百万年了。欢乐则永远是童蒙稚年,天真烂漫,因为它在每个人的心灵中获得新生。年事越长,欢乐就越少,犹如花朵,林子越密,花就越少。

然而这与天空、星星、夜晚、原始森林的黑暗有什么相干?地上的原始森林和天上的星星都是在亿万年前还没有我们人类的时候就有了的。一些星星陨灭了,或者碎成片片,但接替它们在天上又繁衍起另一些星星。原始森林的树木死死生生。

一些树毁于雷电,被河水冲倒,另一些树的种子洒落到水里,或者随风散播。鸟儿从雪松上把松球扯下来,啄食坚果,结果使它们散落到苔藓地里,生根成长。我们自以为是支配着自然界,要它怎么样就能怎么样。但是,当你一旦窥见了原始森林的真面目,在它里面呆过并领略过它医治百病的好处以后,这种错觉就会不复存在,那时,你将震慑于它的威力,感受它的寥廓虚空和伟大。

(佚名)

任何时候都要充满自信

因为我们失去了自信,有些事情才显得难以做到。

2001年5月20日,美国一位名叫乔治·赫伯特的推销员成功地把一把斧子推销给了小布什总统。布鲁金斯学会得知这一消息,把一只刻有“最伟大的推铛员”的金靴子赠予了他。这是自1975年以来,该学会的一名学员成功地把微型录音机卖给了尼克松后,又一学员获得此项殊荣。

布鲁金斯学会始创于1927年,以培养世界上最杰出的推销员闻名于世。它有一个传统:在每期学员毕业时,都设计一道最能体现推销员能力的实习,让学生独自去完成。克林顿当政期间,他们别出心裁地出了这么一道题目:请把一条三角裤推销给克林顿总统。八年间,有无数个学员为此绞尽脑汁,最后都无功而返。克林顿卸任后,布鲁金斯学会把题目换成:请将一把斧子推销给小布什总统。

鉴于前八年的失败与教训,许多学员知难而退。有些学员甚至认为,这道毕业实习题会和克林顿当政时的那道毕业实习题一样,无人能够完成,因为小布什什么都不缺,即使缺什么,也用不着他亲自购买,也不一定正赶上你去推销的时候。

然而,乔治·赫伯特却做到了,并且没有花多少工夫。一位记者在采访他时,他是这样说的:“我认为,第一,把斧子推销给小布什总统是完全可能的,因为小布什总统在得克萨斯州有一座农场,那里长着许多树。于是我给他写了一封信,说:‘有一次,我有幸参观您的农场,发现那里长着许多桔树,有些已经死掉,木质已变得松软。我想,您一定需要一把小斧头,但是从您现在的体质来看,这种小斧头显然太轻,因此您需要的是一把不甚锋利的老斧头。现在我这儿正好有一把这样的斧头,它是我祖父留给我的,很适合砍伐桔树。倘若您有兴趣的话,请按这封信所留的信箱给予回复……’最后他就给我汇来了15美元。”乔治·赫伯特成功后,布鲁金斯学会表彰他的时候说:“金靴子奖已设置了26年。26年间,布鲁金斯学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推销员,造就了数以百计的百万富翁,这只金靴子之所以没有授予他们,是因为我们一直想寻找这么一个人——这个人从不因有人说某一目标不能实现而放弃,从不因某种事情难以办到而失去自信。”

乔治·赫伯特的故事在世界各大网站公布之后,一些读者纷纷搜索布鲁金斯学会的网站,他们发现在该学会的网页上贴着这样一句格言:“不是因为有些事情难以做到,我们才失去自信;而是因为我们失去了自信,有些事情才显得难以做到。”

(佚名)

写下你的历史

历史就在我们手里,虽然字迹褪了色,却仍然很清楚。写日记,把往事赠给未来。那天晚上时间似乎过得很慢,我手里的神秘故事书越看越乏味。妻子蓓蒂好像也觉得厌烦,编织一会儿就停了下来。随后她走到书架前,看看最底层那长长一排装订简陋的书。

“想不想知道五年前的今天我们在做什么?”她打开手里的书翻看,“我们Ⅱ:在度假,在缅因州住了两星期。”真的?我忘了。“那天天气真好,”蓓蒂说。她微笑坐下,回想当日的情景。是的,我记起来了。我们坐在俯临海港水面的长凳上,泊在岸边的渔船,随波起伏,一艘渔船出来了,系在船坞内,我们朝船里望去,只见渔夫脚下有一只大篮子,装了半篮龙虾。海鸥在空中盘旋,又猝然下降。蔚蓝的天空,点缀着棉絮似的朵朵浮云。

蓓蒂翻到下一页。“第二天我们坐船游览,记得吗?”

“记得很清楚,”我说,“我还记得我到深海去钓鱼那天。我们出海一整天。我钓到两条鳘鱼。”

黄昏不再沉闷。蓓蒂的日记使那可爱假期的每一天又都重现脑际。我们差不多每三四个月就拿日记来看看,重温已经淡忘的快乐往事。

她合上日记,从书架底层又取出另一本来,她25年来的日记都放在那里。

记的是我们25年的共同生活。较旧的日记都用盒子盛着,放在地窖里。

“20年前,”她说,“听着,米高读暑期班,因为他英文不及格。他几乎每一科分数都很低。他带功课回家,结果只对着书做白日梦。”

可是岁月如流,人生多变。米高现已结婚,有了两个孩子。他是个教师,有硕士学位,还有其他学术成就。他母亲和我以前都为他成绩不好担忧,还怕他将来事业难成。日记能助我们深刻了解事物,平衡偏差点;日记能教我们少烦躁,别匆匆经过花园,应稍停脚步,欣赏玫瑰的芬芳。

一阵翻书页的声音。“嘉露10岁的生日会上,有14个孩子参加,都是女孩,”蓓蒂念道,“她们傻笑、尖叫、低声说秘密。一个女孩打翻了冰淇淋,弄脏了衣裙。”

现在嘉露已是成年妇人,有自己的生活和责任。

我们坐下来回想,这就是日记的力量。发人深省,记起过往的日子。

要是你记日记,你会发现你的日常生活有微妙而有趣的蜕变。你会像记者一样,能注意得到每日发生的许多小事。春天第一只知更鸟是什么时候回来的?今年什么时候最后一次霜打坏了你满怀希望撒下的花种,我上次加薪又是什么时候(似乎已经好几年了)?攒钱出国观光那一次是怎么玩的?这都是值得记忆的日子,不应忘掉的日子。

日记是你一生经历的史志,可以是写来给家人阅读和消遣的,也可以是记载私下里最秘密的渴望和抱负的。尚未写的空页将是你最和善最乐意听你倾诉的好友,等着你说要说的话,然后由你收起,锁上,始终默不作声。

蓓蒂的日记载有食谱、生日、结婚纪念日,也记下了那百感交集,在残阳照耀中执手相看,泪眼模糊的情节。

蓓蒂的日记里还藏着一本书,这本书已出版了。我们有一艘帆船,事实上,我们先后有过四艘不同的船。我从她的日记里把航行故事用纸笔记下来,为的是要使我们后代儿孙还能知道我们生活中那片段详情。这是一件极有趣的事,每当晚上在家空闲时,蓓蒂和我就一同阅读有关航行的记载。我们读那些描述,谈那些往事,然后我再把故事写下来,共写了8.5万字。有位出版商看见了,就把它拿去出版。

日记能使我们正确地观察事物。几年前蓓蒂在日记里写:“我们为账单发愁,夜不成寐,房租、电费、牙医、保险……哪里去找钱?”当时真到了穷途末路。

我们看这些字句,回顾那段坎坷的日子,却记不起钱是怎样筹措的,但不论怎样,我们筹到了。如今看这几页日记,我们明白了事情通常不像表面看起来那样糟,每24小时太阳会再升起一次。

不知多少次我们听人说:“我家庭的历史,我的一生,都可以写成一本书!”假如你是这么个人,为什么不立刻着手写?记忆是很薄弱而短暂的。

90年前,我父亲从爱尔兰乘船移民到美国,船走了三个月才到,途中屡遇风险。父亲记忆犹新时,我年纪还小,不懂得问他。后来我年龄渐长,开始好奇,便问他为什么要三个月才渡过大西洋。他只记得浪卷走了舵,风扯碎了帆,有好几个人丧生。事隔多年,他连到达纽约时的心情都记不起来了。“我想我很害怕,”他说,“我想我很紧张,我忘了。”要是父亲写日记,多好!

蓓蒂的祖父完全不同。他在美国内战时曾参加北军。我们保存着他1864至1865年的日记。他在1865年4月16日写下:“今天星期日,我奉命站岗,‘但并无固定岗位。恰接报告,获悉林肯总统遇刺身亡。如消息属实,万分悲痛。”这是历史,历史就在我们手里,虽然字迹褪了色,却仍然很清楚。

在何人的生命都在无情的岁月中度过。伟大人物的一生记下来留给后人看,可是你的一生,我的一生又怎样?我们在地球上的时间和空间里度过一生,难道不应该留下记录?我们的后代都想知道我们从什么地方来,借此知道他们从什么地方来。日记可能成为未来的无价遗产。

(佚名)

自己先快乐起来

自己先快乐起来,这样就可以生活更快乐。

圣诞节前夕,威廉·里德洛和妻子及三个孩子一起到法国旅游。

一次,从巴黎到尼斯去。一连五天事事不顺,下榻的旅店勒索敲诈,租来的汽车又出了毛病,令人懊丧。圣诞之夜,威廉一家住进了一个又脏又暗的小旅店,心中早无欢度圣诞节的兴致。

天气寒冷,阴雨绵绵,威廉一家出外就餐,走进一家装潢草率、毫无生气的小饭铺。铺内油腻味特别重,只有五张饭桌,一对德国夫妇,两家法国人,还有一个没带伙伴的美国水兵。角落里坐着一位钢琴手,无精打采地弹奏着一首圣诞乐曲。

威廉心灰意懒,情绪低落,实在不愿再上它处了。环顾四周,发现其他顾客也都沉默地吃着饭,只有那位美国水兵似乎心境特佳,他一边用餐,一边写信,脸上露出笑意。

威廉的妻子用法语订了饭菜,可端上来的却是另外的东西。他责备妻子,她抽抽搭搭地呜咽起来,孩子们站在妈妈一边护着她。威廉真是心乱极了!

坐在威廉左边的那一家法国人,做父亲的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动手打了小孩子,小孩开始嚎啕大哭;右面,德国女人训斥起她的丈夫来。

这时,一股毫无清新之意、令人生厌的冷空气涌进屋内,大家不约而同地抬起了头——正门走进一个上了年纪的法国卖花女,她身穿一件旧外衣,水淋淋的,一双破烂的鞋子也湿透了。她挎着一篮花,从一张饭桌挪向另一张饭桌。

“买花吗,先生?只要1法郎。”

众人无动于衷。

卖花女疲惫地坐在美国水兵和威廉一家之间的桌子旁,朝店员喊道:“来一碗汤!整个下午连一束花也没卖出去。”紧接着,她又声音嘶哑地向钢琴手抱怨,“约瑟夫,圣诞前夕喝汤,你说是啥滋味?”

钢琴手指指挂在腰间空荡荡的钱袋子。

年轻的水兵用完了餐,起身准备离开。他穿好衣服,走到卖花女的桌旁。

“圣诞快乐!”他微笑着挑出两束胸花,“多少钱?”

“2法郎,先生。”

水兵将其中一束小巧的胸花压平,夹在写完的信中,然后交给卖花女一张20法郎的钞票。

“我没零钱,找不开,先生!”她说,“我跟店里的伙计先借一点儿。”

“不必了,夫人。”水兵俯身亲吻了一下她那苍老的面容,“这是我赠送给:您的圣诞礼物。”

接着,他直起身,将另一束胸花拿在胸前,来到威廉一家的桌旁,“先生!”他对威廉说,“我可以将这些花献给您漂亮的女儿吗?”

他迅速将花递给威廉的妻子,祝愿他们一家圣诞快乐后便离开了店铺。

在座的每一个人都中止了用餐,望着水兵,寂静无声。转眼间,圣诞节的气氛像爆竹一样在店内骤然作响。

年老的卖花女跳起来,挥动20法郎,蹒跚地走到屋子中央,欢快起舞,并冲着钢琴手嚷嚷:“约瑟夫,我的圣诞礼物!另一半归你,你也可以痛痛快快吃一顿了!”

约瑟夫急速弹奏《开明国王温西斯丽思》,他的十指魔术般地按着琴键,脑袋伴随节奏晃动不止。

威廉的妻子不失时机,随着音乐挥舞胸花。她热泪盈眶,容光焕发,仿佛年轻了20岁。她开始歌唱,三个孩儿也与妈妈一道,纵情高歌。

“妙,太妙了!”德国人大声叫喊,他们跳到椅子上,唱开了德国歌曲;店员搂抱着卖花女,摆动臂膀,用法语一展歌喉;动手揍孩子的那个法国人用餐又敲击酒瓶打拍子,他的小孩骑在爸爸的膝上,咿咿呀呀;德国人为每一位顾客订了酒并亲自送上前来,与大家紧紧拥抱;另一家法国人要来香槟,诼卓顾酒,亲吻大家的双颊。店主开始高唱《第一个圣诞节》。大家都放开歌喉,一半人还哭了。

行人从街上拥人店内,许多人都无法入座。大家和着圣诞颂歌的节拍手舞足蹈,墙壁也随着振动。

在这个装饰简陋的饭铺内,一个原本让人沮丧的夜晚变成了最好的圣诞之夜。大家能拥有这样的经历,完全是因为遇见一位心灵中圣诞情意不灭的年轻水兵,他把大家因恼怒和失望而压抑着的爱情与欢乐释放了出来。他赠予了大家这个圣诞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