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话说春秋战国那时候儿
3917100000008

第8章 霸主们的称霸往事(4)

小故事:秦穆公失马增酒

秦穆公在岐山有个马场,里面有很多马,一天一匹马跑了出去,被附近的山民看到,他们哪里吃过这么好吃的马肉,抓到后立即吃掉,三百多人将这一匹马吃的干干净净。看马的官员怕穆公发怒,便将这三百多人都抓了起来,听候穆公的判决,穆公得知此事,非但没有大怒,反而对那些山民说道:“我听说只吃马肉却不喝酒会伤身的。”说完赐给山民酒喝,山民很是感激穆公。穆公作为君王还真是可以,他的礼贤下士和谦虚不是装装样子那么简单,他就是这么想这么做的。

在几年之后,穆公与晋惠公交战,穆公陷入险境,被层层包围,眼看就要连自己也交待在这里了,这时却见包围圈被硬生生地撕开一个口子,一队人马冲了进来,这些人作战骁勇,完全不将自己的性命放在心上,他们以闪电之势救出了穆公。

穆公不知道这些士兵是什么人,他正奇怪着,那些士兵的头领说道:“我们从前偷吃了您的马,您不但没有斩杀我们,还赐给我们酒喝,我们都很感激您,这次就是来报恩的。”穆公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想想当初,若是自己一念之差,今天就未必能活着回去了。这些山民救了穆公,但是也可以说是穆公救了自己,他的仁德救了自己一命。

5 问鼎中原楚庄王

一鸣惊人

这春秋五霸当中,最后一个就是楚庄王了,楚国一直以来都想挺进中原,虽然也有那个实力,无奈的是还差那么点条件,几次进攻都不能如愿,到了楚庄王时期,才令楚军挺进中原并站稳脚跟。

在楚庄王刚刚即位时,楚国比较混乱,他并没有什么作为,主要是因为楚国是一个贵族掌权的国家,贵族根深蒂固,不是楚王想治就治得了的,一些贵族掌握着实权,实力不下于楚王。这些贵族都像大爷一样,有时候楚王看到他们也发懵。并且在他继即不久,还发生了斗克之乱,险些让他小命不保,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也只好先装糊涂。

所谓祸不单行就是这样,在公元前611年,楚国发生了******,并且之前收服的部族国家也要造反,这可谓是雪上加霜。哪个人执政他都得发愁一下吧,或者装愁也行啊,可楚庄王这一装糊涂就装到了底,我什么也不知道,你们爱怎么弄怎么弄。对朝政不闻不问,整日饮酒作乐,朝政大权还给了贵族,并且在门口立块牌子,上面写着:“有敢谏着,杀无赦!”忠良的大臣都急坏了,真是皇上不急太监急。

说到这里我们犯糊涂了,这样的君王也能排进春秋五霸?其实楚庄王并非是这样的君王,不然怎能称霸中原,载入史册,这只是他麻痹那些想要叛乱的贵族的一种手段,并且借机查出谁才是对他忠心,而这些贵族就真的相信楚庄王沉湎于酒色之中了。对手总是希望你堕落,看到你堕落了,他们就高兴。但有句话说的好,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显然楚成王是要爆发的,只是还没找准机会而已。

一天,大夫伍举(可能大家不认识,没关系,他的孙子就是很有名气的伍子胥)进来对楚庄王说道:“有人对我说过一个谜语,我怎么也猜不出来,还是请大王来猜猜,谜语是‘楚京有大鸟,栖上在朝堂,历时三年整,不鸣亦不翔。令人好难解,到底为哪桩?’这样的怪鸟,究竟是什么鸟?”楚庄王当然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明白了他的意思,便笑道:“这种鸟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你等着瞧看吧!”伍举知道庄王将要有一番作为,高兴地走了出去。

可是几个月过后,庄王依旧没有改色,大夫苏从又来劝谏,这一次庄王冷静下来了,其实他一直都很冷静,只是没有表现出来罢了,他觉得时机已到,便真正的接受了他们的劝谏,从此远离美色,准备大干一番。

他这一醒,真如雄狮睡醒,楚国上下都为之一颤。他先是解除了内部的隐患,将一些作乱的贵族铲除掉,然后安抚百姓,收复附近的地盘,实行了一些政策让国家安定下来。

问鼎中原

处理好内政后,楚庄王便想北上,但是当时的晋国依然是老大,由于晋国卿大夫赵盾有着绝对的权威,令晋国上下一心,其实力不容小觑。赵盾联合中原的几个国家来抵制楚国北上,面对固若金汤的防御楚庄王也只能干瞪眼。赵盾是老江湖了,可也敌不过上天,不久后便去世了。春秋时期就有这个情况,不管是内斗还是外斗,我要是斗不过你,就等你死,让老天帮忙。庄王等赵盾死了之后,本以为有戏了,谁料元帅郤缺继承了赵盾的作风,庄王依然因此不敢贸然北犯。

但是在公元前598年末,随着郤缺的死,晋国陷入了混沌之中,这让楚庄王看到了希望。正在晋国整顿内政时,楚国已悄悄盯上了郑国,柿子还是软的捏起来轻松些。楚国派了大军潜入郑国,与郑国展开了规模较大的战争。郑国这样的小国怎能抵挡住楚国的强攻,没几个回合,便败下阵来,郑襄公一看不行,要是再打下去就要被灭了,于是坦胸露背地向楚国求和,楚庄王这才答应下来,楚、郑也就正式联盟。

郑国虽小,但地处中原,楚国将它作为跳板,向中原挺进,楚国军事基地,将军队驻扎在这里,随时观察着中原的一举一动,可见楚庄王的这一招棋也是有预谋的。当晋国听说郑国被楚国打败后,也明白了楚国的狼子野心,忙派兵前去营救,但此时楚军已在郑国驻扎了半年之久,郑国是小国,打起来肯定要遭殃,就没打算要里应外合的干掉楚军,他们估计也是想坐山观虎斗,谁打赢我就跟谁好。属随风倒一类的,不过也不能怪他们,要是没跟对领导,小命肯定没了,说不定国家都彻底消亡了,所以还是低调点好。

楚军听说晋军来袭,便准备迎战,两军对峙了几天,都没有什么动作,如果眼神能杀死人,想必双方都已经死几万士兵了。这时晋楚双方都有主战派和主和派,楚庄王也拿不定主意,他一边派人去到晋国谈和,一边让军队悄悄向北进军,可谓是双管齐下,看来他这个人还是挺狡猾的。

而晋国这边,由于郤缺的死,大夫们都在夺权,对于是否攻打楚军这个问题一直争论不休,攘外必先安内嘛!晋军的主将不想贸然出兵,而副将对主将这一决定十分不满,争吵倒也没什么问题,主要是副将竟然假传号令,带着一伙部队攻打楚兵去了,看来这些人都有点小孩子气,军国大计,岂容儿戏啊!。随后,副将还在楚军阵前叫骂,这可惹怒了楚庄王,老虎的屁股是摸不得的,楚庄王当然不会忍受这样的叫骂。

晋军副将也不是白给的,他当然不会这么傻,这样做也是想要诱庄王深入,到时楚军见大王犯险,肯定会不顾一切的冲过去。结果还真像晋军设想的那样,只不过楚兵在庄王的带领下士气大振。晋军没想到诱敌深入变成了引狼入室,胆子都被吓破了,这其中也包括晋军的主将。他被吓得不敢应战,忙命令士兵“先渡过黄河的有赏”,这实际上就是下了撤兵的命令,谁逃跑得快,还要给予奖励,这不是开玩笑么,主将都发这话了,谁还敢玩命!这这比撤退的命令都可怕。于是,此话一出,晋军更是士气低落,无心恋战,都想着快点逃命,跑慢的便被楚兵肆意虐杀。这场仗以楚军告胜结束,楚庄王还算厚道,没有再追击,他将军队调回,饮马黄河,场面很是壮观。这一次的战争,晋国虽然没被打垮,但也被打懵了。

在这之后,楚庄王乘着这股胜利之风,又先后攻下了许多小国,并将军队驻扎在洛阳边上,在周王室的疆土前一站,好像随时要开战一样。周王一看,后背着实出了一阵冷汗,急忙派王孙满去慰劳楚军,楚庄王借机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想要将鼎移到楚国。王孙满说:“鼎的大小、轻重在于君王的德行,而不在于鼎本身,如果君主贤明,鼎再小也大,如果君主昏庸无道,鼎再重也轻。现在周室的德行虽然衰减,但是天命还未更改,鼎的轻重是不应当被询问的。”楚庄王问鼎,是想要对周王室取而代之,可见他的野心之大,结果听了这一番话,就决定离去,很是羞愧,悻悻地离开周疆,不过这问鼎中原却成为了佳话,后人都对庄王的霸气赞不绝口。话说回来,楚庄王这么有野心的人,会因几句话而放弃?当然不能,我想他不是被仁义所说服,而是知道中原都尊崇周天子,如果自己这一去,肯定会成为众矢之的,就算他再牛,也得胆寒。

晋国上一次打了败仗,虽然懵了,但不久也缓过神来,决定要讨伐楚国,便又派了大军向楚国进攻,这时候的楚国已经今非昔比,楚庄王注定要成为晋国军队的噩梦,双方又大战一场,结果晋军再次战败,楚庄王终于北上入主中原,与各国结为同盟,成就了他的霸主梦成为了中原的霸主。

延伸阅读:中原各国为何会歧视楚国

春秋时期,中原的很多国家都歧视楚国,楚国地处南疆,并且少数民族特别多,当时的一些先进文化无法流传到楚国,所以楚国显得相对落后许多。在某些国家眼里,它甚至与西戎、北戎这些少数民族部落相差无几,只是楚国地盘很大,让人不得轻视。

楚国其实与中原的国家毫无差别,都是被周天子所认可的,其始封之君是熊绎,被成王封在楚地,国号便也叫做楚,只是有一段时间脱离了与中原的交流,偏向于向南发展,而又不尊崇周王室,自封为王,这可是大逆不道的行为,被其他各国鄙夷也是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