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坐稳,太子丹离开座位以头叩地说:“田先生不知道我不上进,我也终于能够到您跟前,这是上天哀怜燕国,不抛弃我啊。如今秦王有贪利的野心,而他的欲望是不会满足的。不占尽天下的土地,他是不会满足的。如今秦国已占领了韩国。他又出动军队向南攻打楚国,向北逼近赵国;赵国抵挡不住秦军,一定会向秦国臣服;赵国臣服,那么灾祸就该轮燕国了。燕国弱小,多次被战争所困扰,即使调动全国的力量也不能够抵挡秦军。我私下有个不成熟的计策,认为果真能得到天下的勇士,派往秦国,用重利诱惑秦王,秦王贪婪,到时候,他的命就由不得他自己做主了。果真能够劫持秦王,让他全部归还侵占各国的土地,那是最好;如果不行,就趁机杀掉他,希望荆卿仔细考虑这件事。”过了好一会儿,荆轲也不傻,这都是要命的事,他说:“这是国家的大事,我的才能低劣,恐怕不能胜任。”太子丹上前以头叩地,坚决请求不要推托,而后荆轲答应了。当时太子就尊奉荆卿为上卿,住进上等的宾馆。太子天天到荆轲的住所拜望,供给贵重的饮食,时不时地还献上奇珍异物,车马美女让荆轲一辈子没享受的都尽情享受到了。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荆轲依旧没有行动的表示,太子丹那颗心也是兜着。这时,秦将王翦已经攻破赵国的都城,俘虏了赵王,把赵国的领土全部纳入秦国的版图。秦国大军挺进,摧枯拉朽,向北夺取土地,直到燕国南部边界。太子丹害怕了,找到荆轲,希望他能出发。当然荆轲这一次也是准备好了,因为他正在等一个机会,就是要接近秦王的机会。你想啊,荆轲他一个平民,秦王凭什么让你见到他。那可是一国之君,稍有闪失可了不得。
这个机会就是于是请求荆轲说:“秦国军队早晚之间就要横渡易水,那时即使我想要长久地侍奉您,怎么能办得到呢!”荆轲说:“太子就是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了。现在到秦国去,没有让秦王相信我的东西,我也就不能接近他,听说樊於期逃到了燕国,樊於期是秦国的大将,他去攻打赵国,结果被李牧打败,他就不敢回国,秦王得知后就秦王悬赏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来购买他的脑袋。可见秦王对他恨之入骨,这是一个,而另一个就是如果得到樊将军的脑袋和燕国督亢的地图,不过对于这个地图,一直争议不断,有人说是藏宝图,不然秦王是不会近距离接见一个侠士的。荆轲就算是有再大的能耐,也不能斩杀几十人,直取秦王的性命。献给秦王,秦王一定会高兴接见我,这样我才能够有机会报效您。”太子说:“樊将军到了穷途末路才来投奔我,我不忍心为自己私利而伤害这位长者的心,希望您考虑别的办法吧!”
太子丹有些不忍心杀掉樊於期,但荆轲却坚持自己的看法,他面见了樊於期,并且好言相劝,让樊於期自杀。说实在的,我想樊於期也知道自己的处境,在别人的国家,没权没势的,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只要太子一句话,他死的更加难看。樊於期也果真自杀,荆轲拿着这两样东西去了秦国。明白太子不忍心,于是就私下会见樊於期说:“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太残酷了,父母、家族都被杀尽。如今听说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购买将军的首级,您打算怎么办呢?”樊於期仰望苍天,叹息流泪说:“我每每想到这些,就痛入骨髓,却想不出办法来!”荆轲说:“现在有一句话可以解除燕国的祸患,洗雪将军的仇恨,怎么样?”於期凑向前说:“怎么办?”荆轲说:“希望得到将军的首级献给秦王,秦王一定会高兴地召见我,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直刺他的胸膛,那么将军的仇恨可以洗雪,而燕国被欺凌的耻辱可以涤除了,将军是否有这个心意呢?”樊於期脱掉一边衣袖,露出臂膀,一只手紧紧握住另一只手腕,走近荆轲说:“这是我日日夜夜切齿碎心的仇恨,今天才听到您的教诲!”于是就自刎了。太子听到这个消息,驾车奔驰前往,趴在尸体上痛哭,极其悲哀,却已经无法挽回,于是就把樊於期的首级装到匣子里密封起来,荆轲也准备西行入秦。
等荆轲要走时,太子及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为他送行。到易水岸边,饯行以后,高渐离击筑,荆轲和着拍节唱歌,发出苍凉凄惋的声调,送行的人都流泪哭泣,一边向前走一边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紧接着又发出慷慨激昂的声调,荆轲就消失在这歌声中,送行的人怒目圆睁,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于是荆轲就上车走了,始终都没有回头看一眼连头也不回。
险刺秦王
到了秦国后,荆轲带着价值千金的礼物,贿赂了秦王身边的人,不停地说好话,说燕国想要臣服于秦国,还拿到了樊於期的首级,希望能见到秦王。厚赠秦王宠幸的臣子——中庶子蒙嘉。蒙嘉替荆轲在秦王面前说:“燕王确实因大王的威严震慑得心惊胆战,不敢出动军队抗拒大王的将士,情愿全国上下做秦国的臣子,比照其他诸侯国排列其中,纳税尽如同直属郡县职分,使得以奉守先王的宗庙。因为慌恐畏惧不敢亲自前来陈述。谨此砍下樊於期的首级并献上燕国督亢地区的地图,装匣密封。燕王还在朝廷上举行了拜送仪式,派出使臣把这种情况禀明大王,敬请大王指示。”
秦王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高兴,就接见了荆轲,我想那个地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就算是燕国臣服、樊於期被杀,也不至于如此兴奋吧,要与荆轲面对面?这样说,秦王是差一点被杀了,荆轲是有预谋的,秦王防备心还低,必然会有什么事物令他非常开心,才与荆轲拉近了距离。
荆轲就说了许多准备好的话,然后献上地图等等,让秦王高兴,减少防备之心,然后逐步靠近秦王,在一个最适当的机会出手。当然秦王虽然高兴,但也还是防着的,毕竟这是个陌生人,一些必要的防范还是有的。荆轲抓住了秦王的衣袖,不让秦王逃走,并拿出匕首准备袭击。秦王就用力地挣脱,还真让他挣脱开来,袖子也就是布做的,用力一扯就能扯开。荆轲这一次失手,他知道自己只能进不能退了,于是就猛追秦王,秦王肯定要跑的啊,而且边跑边拔剑。不过很可笑的是,秦国的佩剑都很长,或者说秦王的佩剑长,他并没有拔出来。而这一拔剑,就耽搁了些许时间,差点让荆轲杀了!
当然了,宫里有大臣也有侍卫,看到这种情况后马上叫来士兵,不过却需要时间,因为秦国的士兵在寻常情况下都不能进入宫里,而这里的大臣也都是文官,怕得要命。秦王还在一边跑一边拔剑,后来有人告诉他把剑推到背后,秦王依言行事,这才拔出了长剑,将的荆轲腿砍伤。穿上了礼服,安排了外交上极为隆重的九宾仪式,在咸阳宫召见燕国的使者。荆轲捧着樊於期的首级,秦舞阳捧着地图匣子,按照正、副使的次序前进,走到殿前台阶下秦舞阳脸色突变,害怕得发抖,大臣们都感到奇怪。荆轲回头朝秦舞阳笑笑,上前谢罪说:“北方藩属蛮夷之地的粗野人,没有见过天子,所以心惊胆战。希望大王稍微宽容他,让他能够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秦王对荆轲说:“递上舞阳拿的地图。”荆轲取过地图献上,秦王展开地图,图卷展到尽头,匕首露出来。荆轲趁机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匕首直刺。未近身秦王大惊,自己抽身跳起,衣袖挣断。慌忙抽剑,剑长,只是抓住剑鞘。一时惊慌急迫,剑又套得很紧,所以不能立刻拔出。
荆轲追赶秦王,秦王绕柱奔跑。大臣们吓得发呆,突然发生意外事变,大家都失去常态。而秦国的法律规定,殿上侍从大臣不允许携带任何兵器;各位侍卫武官也只能拿着武器都依序守卫在殿外,没有秦王的命令,不准进殿。正当危急时刻,来不及传唤下边的侍卫官兵,因此荆轲开始追赶秦王,大有一击必杀的趋势。
秦王仓促之间,惊慌急迫,没有用来攻击荆轲的武器,只能赤手空拳和荆轲单干起来。正当秦王围着柱子跑,仓猝慌急,不知如何是好的之际,由于秦王的佩剑比较长,拔不出来,侍从们喊道:“大王,把剑推到背后!”秦王忙把剑推到背后,才拔出宝剑攻击荆轲,砍断他的左腿。荆轲受伤,就举起他的匕首直接投刺秦王,这一下没有击中,却击中了铜柱。秦王接连攻击荆轲,荆轲被刺伤八处。荆轲自知大事不能成功了,就倚在柱子上大笑,“我要是想杀你,早就成功了,我只是想活捉你,让你归还诸侯的土地此事之所以没能成功,是因为我想活捉你,迫使你订立归还诸侯们土地的契约回报太子,如果我想要杀掉你,早就成了。!”这话说的也不假,开始秦王没有防备,他要是突然下手,给秦王致命一击,成功率肯定会非常大,不过他却想活捉,就要找最合适的时机,制服对方。当然他后来是想要杀秦王的,因为他知道活捉已然不能。此时士兵已经进来,不由分说地将他杀死。
有时候我们做事也是如此,目标很大,但达不到的时候就会退而求其次,可这时已没有了退路,当初能得到的,现在已经无法得到。所以在定立好目标的时候,要做好心理准备,即使失败也不会太过悔恨。侍卫们不给他喘息的机会,冲上前来将他杀死。
3春秋战国四将军
白起
崭头露角
白起是一个将军,更被称为战神,他仿佛就是为战争而生的,在他一生无数次征战中,没有一次战败的记录,这让他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没有败绩的将军,即使在后世,也无人敢与之匹敌。
白起是土生土长的秦国人,他十分擅长领兵作战,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被秦国国舅魏冉看中,并被推举给秦昭王,秦昭王一看,这人也行,马上就将他封为将军。
不久后,韩、魏联军25万来攻打秦国,双方在伊阙交战,白起只率领15万军队相抗,这一次战争,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伊阙之战,也是白起的人生转折点。
白起凭借着出色的指挥,击退了韩魏联军,并且活捉韩将公孙喜,震慑各国诸侯。秦昭王一看这小子行啊,确实是个人才,便,从此,秦昭王对他也另眼看待,委以重任,一般出征的事情,都交给他来做。
不久后,白起又率领秦军去攻打楚国,出兵三次皆大胜而归,最后一次还打到了楚国的都城——郢,这可是前人从没有做过的事情,此时的他,已经成为秦国的大将军,秦国所有的军队他都可以调遣,各国诸侯听后,更加的恐慌,生怕有一天白起向自己进兵。
白起虽然打了许多战役,不过最令人刻骨铭心的,还要属长平之战,这一次战争,他坑杀了四十万赵军,上演了历史上第一次大屠杀。
长平之战
在向楚国大规模进军后,白起更是战无不胜,对韩魏连连用兵,甚至欲将韩国一分为二,韩国想要割地求和,前头我们也介绍了,平原君贪图眼前之利,将韩国献出的割地夺来,这下可惹怒了秦国。秦昭王隧派人向赵国进兵。
赵国在经过了赵武灵王的改革和扩展后,实力渐渐上升,在加上赵国的地形优势,倒也不怕秦国,赵王见秦军已经来了,就立马叫廉颇去抗战。可以与秦国匹敌,赵王见秦军已经向赵国行进,便下令发兵,与秦国一战。
此时秦军的将领并不是白起,而是王龁,他率军攻打赵军,刚开始气势凶猛,取得了几次小小的胜利,廉颇自然不会在乎,反正我就在这跟你耗着了!他也不主动出击,你来我就打,不来咱就眼瞪眼看着。打得赵军连连败退,可是对面也不是虾兵蟹将,赵国的主将正是战国四大将军之一的廉颇。廉颇知道秦军长途跋涉,只是开始作战骁勇,坚持不了多久,于是廉颇就采用只守不攻的策略,王龁一开始也拿他没办法。
两军就这样一直对峙着,王龁数次出兵攻打,但都徒劳无功,廉颇利用特殊的地形只守不攻,目的是要秦军自动放弃。这个决策很好,赵军的给养运输都要比远在国外的秦军方面得很多,秦国虽强,但是没有了补给依然无法作战。
两军对峙了三年,此间赵国派使者入秦,请求和解,秦国假意要与赵和解,这样那些想要参加合纵的国家都打消了念头,秦国可以专心与赵军对峙,另一方面,秦国用重金收买赵国的大臣,离间赵王和廉颇之间的关系,并四处散播流言,说秦军不怕廉颇,廉颇只守不攻是想要投奔秦国。秦军担心赵奢的儿子赵括,一旦此人领兵,秦军就将不战而退。
这些煽风点火的话开始没见效,时间久了,加上廉颇也有一些政敌要他下台,果真见效了,同时秦国还扫除了潜在的危害,使其他国家不能出兵相救。赵王最终相信了这些流言,认为廉颇是怕了秦军,于是就换上了擅长谈论兵法的赵括。
赵括此人年纪轻轻,却学得了不少兵法,加上有一口利齿,就连赵奢有时都辩论不过他,那些大臣将军的更是被他说的服服帖帖的。赵括一来到长平,就开始换将,几名有实权的副将都被他换下,这样导致了一个很不好的结果:军心动摇。我们知道,两军交战,军队的士气是十分重要的,一旦被动摇,那就输在了起跑线上。所以临阵换主将是兵家大忌。
赵军换上了主帅,而秦军这边也换了主将,秦昭王见战事吃紧,便将王龁调回,派去了让诸侯闻风丧胆的白起。白起这一次是秘密前去,是秦昭王的一个“奇兵”,他下令封锁军中消息,让赵军认为现在的主将依然是王龁。
白起是谁啊,那可是战神,面对赵括这一个黄毛小儿还不是手到擒来?他针对赵括的特点,针对赵括没有实战经验、求胜心切等,制定了一系列的策略,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然后再包围合歼的作战方针。
白起先派几千精骑去攻打赵军,赵军见对方人少,士气大振,没多久就将秦军打得落花流水,当然秦兵这是故意的,将这些秦军大败,他们听从白起的话,没有拼死作战,只是做做样子,就向后撤退。赵括此时还以为是王龁指挥,掉以轻心,认为秦军也不过如此,便下令主动与秦军交战。
于是赵军全部出击,四十万士兵浩浩荡荡向秦军开去,而这正中了白起的计谋,这些“战败”的秦军将他们引入早就埋伏好的地方,便消失不见,赵括这才发现自己进兵太草率了。
秦军借着有利的地形,将四十万赵军全部包围,赵括下令突击,但都被秦军打了回来。秦昭王听说白起已将赵军包围,便亲自去河内,到处招募士兵,15岁以上的男丁都积极响应。昭王将这些男丁编成军队,全部支援长平战场,毕竟,那是四十万的军队啊。
昭王带着这些生力军阻断了赵国的补给,赵国也没有更多的军队去援救,于是被困在里面的四十万赵军没有了补给来源,而赵括这时还在等待援军,他组织几次突围都以失败告终,他也知道要突围已经不是那么简单了,于是就等待机会。
昭王的这支生力军可谓是立下了大功,他们没有让一支援军过去,赵军在山林里靠吃野物和果子充饥,可是这些总有被吃光的时候。在坚持了46天后,赵括决定孤注一掷,与秦军交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