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话说春秋战国那时候儿
3917100000002

第2章 周天子权力的动摇(1)

想必大家对烽火戏诸侯这个典故都不陌生,随着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屡次戏弄诸侯后,天子的威信就已经不再像从前。当犬戎踏进镐京的那一刻,周天子早已不是当初那个能号令群侯的天子了,周幽王玩火自焚,最后死在了犬戎手中。如果说周幽王的死让天子的威严倒塌,那么周平王的东迁则让天子的威严扫地。此后各国诸侯之间也开始相互吞并,完全不将周天子放在眼里。

1 一笑失天下

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话说西周末期,出了一个昏庸无道的君王,他便是周幽王。周幽王是爱美人不爱江山,他有一个美艳艳惊四座的妃子褒姒,非常受宠爱,但这人也怪,就是不肯开口一笑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谁拿她都没辙。周幽王也白扯,他能号令天下,却不能让美人一笑,这也太滑稽了。自己没办法,就找别人吧,于是悬赏千金,找人让褒姒一笑。可她却吝啬到不肯轻易开口一笑。无奈之下,周幽王决定悬赏千金,寻求计策让美人一笑。

有个这时奸佞大之臣虢石父听到这个消息,眼睛一转,他找到幽王,说道:就献计说:“大王,我有个主意,你看这烽火这么长时间不用,都快废掉了,如果点燃它们,让诸侯带着大批人马前来,娘娘说不定就会笑的。现在是太平时期,烽火早已不用多时,若点燃烽火,将诸侯都招来,娘娘一定会笑的。”周幽王眼睛一亮,觉得这个计策可行,试试就有机会,什么事都一样,只要做了,就有成功的可能,死马当活马医吧。于是他便命人将烽火点燃。烽火是外敌来袭的信号,这等大事,军国大计,何等大事,岂容儿戏?但幽王可不管,只要褒姒能笑,他就豁出去乐。

诸侯看到狼烟四起时,赶紧率兵前来,这王城遭袭,可了不得啊!谁料诸侯们率领兵马前来,却并没有发现一个敌人,鼻子都气歪了,你这不是玩人嘛!更可气的是,褒姒还笑了,周幽王竟然也笑了!你是一国之君啊,把玩耍诸侯当成笑料,我想当时这些诸侯很想冲上去杀了他,这是忍了又忍,才气愤地走掉。

周幽王也争气啊,褒姒笑了,就继续点燃烽火,你别说,还真有诸侯上当,不过这种事情再一再二,没再三再四。时间一长,诸侯都不来了,你还是自己玩吧!当诸侯看到狼烟四起时,都率领兵马赶来勤王,谁知到了烽火台下,却并未发现外敌军马,倒是看到周幽王搂着褒姒,两人在城墙上面放声大笑。褒姒看到这些人来来回回的奔波,只为了一场烽火,认为非常好笑,她将这些诸侯当成笑料,诸侯们的气愤便可想而知。这事过后,周幽王不但不思悔改,反而故伎重施,一再点燃烽火戏弄诸侯,但是诸侯再也不肯轻易上当了。

前面我们说过了,周幽王爱美人不爱江山,有了褒姒以后,还夫复何求啊,每天抱着美人吃喝享乐,尽鱼水之欢,这不是很多人都追求的么,周幽王也知道享受。但他是周天子啊,不是凡夫俗子,上天给他这个机会,他就应该好好治理国家,有那么多有志之士苦于没有身份,只能抱怨空想,有机会就要好好珍惜嘛!

谁料他不但不理朝政,还废除了太子宜臼和王后申式,并立褒姒为后,将他们的儿子立为新的太子。自从有了褒姒之后,周幽王便不再理会朝政,点燃烽火博得美人一笑后,更是整日与褒姒尽鱼水之欢。更荒唐的是,他为了进一步讨褒姒的欢心,竟然废黜了太子宜臼和王后申式,削掉丈人申候的爵位,立褒姒为王后,将褒姒的儿子伯服立为太子。宜臼也怕啊,从太子一下变成了公子哥,这褒姒要是害我怎么办,还是三十六计走而上策吧。害怕褒姒等人加害于他,便在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宜臼逃往申国。

周幽王得知后,心想:好小子,还敢反了!他一怒之下,就准备攻打申国儿子跑了,色令智昏的周幽王不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迁怒于申国并准备讨伐之。这消息是闹得满城风雨,申候当然也知晓了,用现在的话说,申候是宜臼的姥爷,自己的外孙和女儿都被欺负到这地步了,还不被人放过,这还了得。他下了狠心,既然你不让我好过,你也别想活。他私下里得知了这个消息,忙联合了缯国和西北夷族犬戎,共同攻打周朝的国都镐京。这其实就是作乱犯上,大逆不道,可自古以来都是成王败寇,所谓枪杆子里出政权,就是这么回事。何况你不仁,我也不义。

一时间,三国联合军浩浩荡荡地前来,周幽王一想,我也没点烽火啊,还有自己送上门的?他倒要看看谁这么识趣,但这一看可要命了,这哪里是送上门的,明明是来攻打王城的。队很快就到来,周幽王一改常态,提着长衫,慌张地跑回去,还不忘下命令:“快点燃狼烟,向诸侯求救!”见大军压境,忙放起狼烟,向诸侯求救。诸侯还真看到了,但谁管你啊,被玩一次两次还不够?我是贱啊还是没事锻炼身体,你放狼烟我就去?自己玩去吧你!哪里肯来?认为这又是周幽王的把戏,于是任狼烟飘入云端,也不见诸侯班师勤王。“狼来了”只能喊一次。

申候还算厚道,他也没动用多少兵马,可能就想吓吓幽王。但犬戎可不在乎,哪里看到了天子?看到的都是金银财宝和女人。犬戎兵马十分彪悍,镐京城里的士兵本来就不多,哪能架住犬戎的猛攻。另外这幽王也不得人心,他平时还克扣粮饷,士兵早有怨言,谁能为他死心塌地地卖命,你不想死,我也不想死,凭啥我就得牺牲然后让你跑了。的兵马攻进镐京,只有镐京城内的士兵独自作战,他们原本就对周幽王的做法十分不满,周幽王昏庸无道,克扣粮饷,增加赋役,镐京的守卫士兵这个时候也不想为他卖命,做无辜的牺牲。所以在勉强招架了几个回合之后,都四散逃跑,镐京旋即被攻破。犬戎的兵马没怎么受到抵抗,就冲进了城内,烧杀抢夺,周幽王哪里见过这样的阵势,吓得他丢掉了手中的茶杯,连滚带爬,带着褒姒和伯服狼狈地从后门逃跑,狂奔骊山。

你说跑就跑吧,他还不死心,在奔往骊山的途中,他又再次命人将烽火点燃,燃,他这是在做最后的挣扎,将希望都寄托在诸侯的身上,要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浓浓的狼烟飘至万里,但就是不见援军到来,这个时候他彻底绝望了,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啊!他只好继续向骊山逃去,身边的护卫人员一见这情形,知道今天是跑不了了,都不想给他当炮灰,边跑边溜,在到达骊宫的时候,只剩下了一百余人。堂堂一介天子,却落得个众叛亲离,真是可悲可叹。

周幽王一路狂奔,累得气喘吁吁,他刚要正在休息,犬戎的兵马就追到了,人家可是身强力壮,比起这只知玩乐的天子,当然要快出好几倍了。幽王虽然被吓到了,但还不失理智,谁知追兵已到,他忙叫人将前门烧毁,自己带着褒姒从后门逃走。不过这也没用,犬戎的兵马很快就追了上来,见人就杀,幽王的穿着非常显眼,一看就知道是个大官,犬戎见到他后,就看到他穿着天子的衣服,不由分说的将他乱刀砍死。一介天子,死得不明不白,被抛尸乱野之中。可怜的周幽王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死在乱刀之下。犬戎士兵又从褒姒手中夺过小太子伯服,一刀砍死,一看这褒姒长得挺好看的,还是掳走吧,他们哪见过这样美的女子。当然也有人说她被砍死,那就只能说明犬戎人不会欣赏中原人的美了,要是我见到这么一个大美人,我也把她抓回去。见褒姒有几分姿色,便将她掳去(也有人说把她杀死)当然了,。周幽王被杀,宣告了历时275年的西周王朝从此灭亡。

关于西周的灭亡,历来众说纷纭,当然了,主要还是集中在褒姒和周幽王,争议点也在这两人身上。那么到底是谁的错呢?我认为周幽王绝对要负首要责任,他才是一国之君,有着无上的权力,但却不知好好利用,被美色所迷惑住,做出了荒唐的事情来。有人会说褒姒是红颜祸水,要是没有褒姒,周幽王便不会如此,那我倒想问问了,没有褒姒就一定保证没有西施、杨贵妃?说实话,美女多了去了,就因为人家长得美,就说她是红颜祸水?这红颜祸水一词就挺不对,要不是男人被迷住了,怎么能不管国事?还不是男人不思进取,就想着美女了,话说回来,这样的男人也没有多大出息,就是没有“红颜祸水”,他也做不出大事业来。骨子里昏庸无能的人,就不要把过错推给别人,特别是男人的错推给女人。当然如果非要弄出这么一个词,也是可以用到个别人身上的,但褒姒只是不喜欢笑而已,难道不笑也有错?一说是褒姒的错,一说是幽王自身昏庸,到底该归谁的错?《诗经·小雅·正月》里说“赫赫宗周,褒姒灭之”,是将过错全都推到了褒姒的身上,但是在《楚辞·天问》中提到“周幽谁诛?焉得夫褒姒?”这里是问句,显然对于“赫赫宗周,褒姒灭之”这句话存有疑问。其实这是一句反驳的话,试想想,一个偌大的周朝,怎么能被一个孱弱的女子灭掉。周幽王自身昏庸无道,不励精图治、体恤民情、为人贪婪奢靡,并且重用虢石父,司马迁用“为人佞巧,善谀好利”这八个字来评价虢石父,可见他的为人。周幽王有一个这样的君王,国家怎么会不灭亡?至于“红颜祸水”,也是要有前提的,如果君王贤明,也不至于被女人迷惑。

周王朝被迫迁都

申候也不是省油的灯,早在幽王死前,申候等人就已经联系了几个有权势的人,在申国地拥立宜臼登位,宜臼就是周平王便是我们所说的周平王。周幽王和小太子伯服都死去后,大臣虢公翰又在携地拥立王子余臣于携,号称携王。这样一来,周王朝便出现了两个统治者,俗老话说一山不下容二虎,一国又怎能有出两个君王?一场争斗又要拉开序幕了。当初平王势力单薄,身边没有多少可以信任的人,反观携王的身边却有很多支持者,许多都是周王室的大臣。平王认为自己不能再留下了,在这里睡觉都睡不好,犬戎熟识了来镐京的道路,随时都可能杀进来,携王那边也要提防着,平王一咬牙,还是走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当时朝廷很多管理文献典籍的大臣都在携王那边,平王感到自己势单力薄,身边没有可以信任的人,再加上镐京被毁,犬戎熟识了来镐京的路,随时都可以来烧杀抢掠,这也够令他担惊受怕了。于是他便拉拢了许多诸侯,于公元前770年,在晋、郑、秦等诸侯国的护送下,迁都到洛邑。这时仍是二王并立的局面,经过一番斗争后,在平王十一年(公元前760年),携王才终于败下阵来,被为晋文侯所杀,这时,平王的江山才开始有了盼头。

周平王深知诸侯的力量强大,他走这一步棋非常正确,但请神容易送神难,诸侯也没有这么好心啊,还帮你迁都,还帮你打败对手,不给好处谁也不能干,更何况诸侯的力量如此强大,平王也敢小视。于是平王赐给了晋国和郑国大片的土地,又将东周王朝的建立是在各诸侯共同支撑下完成的,这也增长了诸侯的气焰,又形成了新的问题,当诸侯有了实力,周天子的威严却荡然无存的时候,就很难被号令了。

在《左传》隐公六年周桓公说到:“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东周王朝在立国之初就已经暴露出他软弱无能的一面。在晋、郑、秦帮助平王东迁后,平王赏赐晋国和郑国大片的土地,又将秦国封为诸侯,并赐了岐以西的土地赐给秦。

这就已经显出了东周王朝的无能,在建国初期,竟然需要诸侯去协助,然后还要给他们好处,说好听点那叫赏赐,说不好听就叫掠夺,你给也得给,不给也得给!东周一开始就这样,那以后还能好么?天子形同虚设,只是时间的问题,事情总是有个发展的,并且方向一旦定下了,这发展路线也就有了。自从幽王起,周天子就没有了威信,诸侯已经不再信任天子了,这是很可怕的,信任看似虚无缥缈,但却是控制下属的一个非常好的纽带,诸侯一直都不弱小,但却对周王室毕恭毕敬,这就是威信的作用。但到了周平王这里,连威严都没了。,说道:“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这样做意味着将整个西河之地拱手让人。

平王在位51年,无所作为,懦弱昏庸,朝政不稳,在《国语·周语下》中就说到:“自我厉、宣、幽、平而贪天祸,至于今未弭。”汉朝韦昭曾加注说明:“此四王父子相继,厉暴虐而流,宣不务农而料民,幽昏乱以灭西周,平不能修政至于微弱,皆已行所致,故曰‘贪天祸’,祸败至于今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厉王是个暴虐成性的人;宣王也不是个好货色,不重视农业经济;幽王昏庸,使西周灭亡;而平王根本没有作为,不修德政。

诗经中也说到“周宗既灭,靡所止戾。正大夫离居,莫知我勚。三事大夫,莫肯夙夜。邦君诸侯,莫肯朝夕。”从中便可知晓整个东周的政局动荡不安,从未有过安宁,朝中的大夫也天天的混日子,,邦君诸侯更是不拿朝廷当回事,东周的实力大大衰败。周礼向来为孔老夫子所称道,这时就早已是分崩离析。

延伸阅读:关于周朝

周的称号早在武王打败纣王之时就已经有了,周文王在当时被称为西伯,又称周侯,在武王姬发灭掉殷商的时候建立周朝,此时是公元前1046年,在周幽王时,西周覆灭(公元前770年),而后进入东周时期,直到公元前256年,被秦国所灭秦国灭掉东周。算一算,周朝历时近八百年,是历史上存在最长的朝代。

战国时期,周郝王将东周分成两个地方,即“西周”和“东周”,分封而治,周郝王居于“西周”王城,此时的“西周”并不是平幽王之前的西周,而是属于东周时期。

2 箭射天子又何妨

箭射天子

自从周平王东迁以后,诸侯看到了自身实力的强大,并且也不将天子放在眼里了,都伺机扩大自己的势力。但大家都很低调,就是属于低头搞建设那类的,动作也比较小。但话说,在周平王东迁后,周天子的威信便荡然无存,诸侯们都伺机扩张自己的势力,不将天子放在眼里。郑国的郑庄公这人就高调,他是周王室的大臣,也是郑国的国君,这两个身份并不冲突就是一例,他平时就在郑国,只有朝中有事才去,而且两个地方也很近,就是交通工具很麻烦,要是有飞机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