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尘封日记
3917000000058

第58章 陶希圣批判

我没有选《中国政治思想史》,因为是老头子讲这门课,所以我跑去旁听。

《中国政治思想史》,采用的课本是陶希圣着的《中国政治思想史》。

我以前的没有听过。据说,他讲这本书是用批判这一本书的态度来讲的。

陶希圣的著作,批判他的作品的人非常之多,可是用老头子这一类的立场来批判的,并没有第二个人。我听见了这个消息,我特地跑来坐在第三排旁听。

他走了进来,将铜框子宽边眼睛移了一移,向下面望了一会,他发现了我。

“你也有这个课?”他走到我跟前看看我手上的一本《财产之起源与进化》,问道:

“这是哪个先生的课本?”

“这不是课本,”我说,“我听见他们讲,先生的政治思想史讲得很好,所以跑来旁听。”

“唔。”他慢慢的踱到讲台上面去了。

他从那本书翻了翻,开始念:

“周代农奴向领主所须纳的生产物,及劳动力,是多少,其方式是怎样,学者有许多说法!……”

“哈哈!”他念了很长一段之后,笑了一笑,接着说道:

“这个着书的人,也是受了二毛子的影响!他看了几部外国书,看见书里面有什么‘农奴’‘农奴’,自己着书的时候,也就‘农奴’‘农奴’的用出来。这种字眼,完全是‘译貌’,不是‘国貌’。中国的古代,其实并没有‘农奴’这个东西。”停了一会儿,他又继续讲道:“‘雨我公田队及我私’这是古代的一种井田制度,但是着书的人却要说这是剥削制度之下农奴的叹息!”

“这个道理,着书的人,他不得懂的,他没有听说先生讲书,他不得懂的!”我说。

“对呀!他不得懂的!”老头子对我讲的似乎有非常的同感。他叹息了一声,拉起很大的喉咙说道:

“其实中国古来的制度哪里是他说的这样呢?现在真是不学一点外国人就不算时髦了!”

他说着这话,摇摇头,表示非常愤慨。

【解读】

“我”虽然没有选政治思想史这一门课,但由于是老头子授课,“我”就来旁听了,老头子看到“我”也很惊讶,问了“我”是否是这堂课的学生,“我”将他吹捧一番,他很是得意。老头子讲课,又批判起二毛子了,认为农奴这个称号在古时是没有的,只有二毛子等人才能说得出来此话,老头子还是比较痛恨外国的一些思想。

他来找老头子,也许是想在这堂课上从老头子那里寻找点快乐,不过说实在的,他也很喜欢上老头子的课,老头子这节课上的是中国政治思想史,用的课本是陶希圣著的《中国政治思想史》。这本书将农民说成农奴,让老头子很是气愤,他认为这是沾染了二毛子的习气,其实他骨子里还是传统文人,比较封建守旧,对于新思想不能接受,而且极力排斥。

其实客观一点评价,当时就是奴隶制社会,这是确实存在的,不管是不是接受外来的新思想,这都是社会进步,对历史的一个客观评价。外来的思想有先进的一面,我们就应该学习接受,这才能使社会更加进步,一个国家如果固步自封,就会落后,像清政府一样,闭关锁国不会让国家安定,反而失去了锐气,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很浅显的道理。

不过话说回来,当时的井田制度确实是一个进步,那时的人们不可能会有这么先进,人们的智慧没开启是一方面,但更大的因素是社会不够发达进步,很多事都是要一步一步来的,欲速则不达,若是突然就有很大的改变,那么国家和民众都不会轻易接受的。在民国时期的新文化运动,也是如此,经过了多少年才小有成就,就好比现在国家提倡共产主义,但不还是要一点一点地慢慢来发展么。任何时期都会有保守派和改良派,只有思想的交汇,才能令国家社会更好的发展。

有些事我们不能只拿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待,要深入到当时的具体条件下,一个制度的存在,必然有它合理的地方,在现代看来,封建制度是落后的,可对于奴隶制度,它就是进步的,凡事都有个比较,有时候我们就喜欢拿最好的来比较,如果深入地想一想,也许就会有不同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