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晚风集(卷二)
391600000007

第7章 大学生何时走出同居误区?

现象:个别大学生校外同居

谈起几天前的那次经历,在报社工作的张先生仍如同梦境:在昌平区东关几所高校附近的一家洗浴中心,他正朝一个桑拿小间室走时,被两名青年男女抢了个先。“那分明还是大学生。”正犯嘀咕,张先生听见男青年对女同伴说:“好不容易考完了,正好轻松一下。今天该你洗衣服了。”就在张先生等待他们出来之际,洗浴中心老板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子:“来的大学生多了,我们也管不过来。谁好意思查人家的结婚证?再说证件也有假的。”

近年来,个别大学生同居“过小日子”已成不争的事实。在一些高校受过处分的学生中,原因属“同居”或“发生性关系”的并不罕见。笔者所熟知的京郊某高校附近的农民房,多数被在校大学生租赁,个别男女大学生干脆悄悄做起了“小夫妻”。

大学生同居现象并非北京独有。在西部某城南郊的文化城,大专院校鳞次栉比,附近居民房屋颇多,在这里租住的98%以上都是大学生“小夫妻”,村民都习惯地叫这些村为“大学生夫妻部落”,他们则笑称自己的“同居生活”为“互助组”。

据报道,广州地区8所高校包括暨大、中大、华工、华师、广工、广商、华建西院、广州大学有关“婚前性行为”的调查统计表明,1136名接受调查者中,14.1%有过性经历;浙江大学也曾对319名大学生作过调查,统计表明平时有性冲动的占87%,其中男生为96.31%,女生占68.7%。此外,发生过边缘性行为(包括接吻、拥抱、抚弄性器官)的更是占相当大的比例,几乎与谈恋爱所占的比例相等。有关专家认为,在这一广阔的背景下,同居只是露出的“冰山一角”。

观念:大学生对同居各有说法

《羊城晚报》9月5日报道称,某高校对98级20名男女大学生同居现象的调查显示,12人认为“同居是个人的权利,不存在什么对错”;10人认为很新潮,能接受;6人承认自己已加入“同居”行列;5人不赞成“同居”,认为很难接受。应该说,人们、尤其是同龄人对同居的宽容度较前些年已有较大增加。

笔者在北京部分高校采访获悉,绝大多数大学生仍对同居持反对态度。在人民大学,法律系一名女生连连摇头:绝不赞成未婚同居,这有悖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男生小马表示,“大学期间不会同居”,作为一个学生,同居或多或少会对学业有影响,同居是要负责任的,更涉及到伦理、法律等问题。

不过,也有大学生对同居持赞成观点。一名男生说:现在是什么年代了,还那么保守?想当年我国某报刊出第一幅裸体照,第一次裸画公开展出时也大惊小怪的,如今我们说它们是艺术。在我看来,性压抑下的婚前性行为更可怕,所以我认为与其压抑,不如正视生理或心理上的需要,即使在婚前,适度的性也是有好处的。两人同居,能互相帮助、互相照顾,辛苦之余也有幸福感和“家”的温馨感。

有的大学生认为,同居是一个很复杂的社会问题,但前提必须是两人的感情已发展到可谈婚论嫁的地步,总之是必须考虑终身的。“如果真的彼此认准了,同居未尝不可。”笔者采访中获悉,在北京高校对同居持赞成观点的大学生只占很小的比例。

思考之一:高考取消年龄限制是否增加管理难度

今年4月,教育部就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作出规定,对报名者条件进一步放宽,如取消“未婚,年龄一般不超过25周岁”的限制。

这一规定出台后,今年全国有15000名25岁以上的大龄考生走进了秋季的高考考场。有关人士分析,大学生同居,也给高考取消年龄限制带来挑战。

据悉,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的时候,那时参加考试的人大都是文化大革命中被耽误的一些青年,因此有些考生年龄比较大,有的也带了孩子,使事实上的大学生合法同居成为必然。可以预见,取消年龄限制后的部分大龄大学生很可能在校外正常地过着夫妻同居生活。此外,能否限制一些有社会工作经历的未婚大学生的同居,将较目前更加困难。

思考之二:高校管理者该如何应对

对于目前30岁以上的大学毕业生来说,“大学生同居”还是一个新概念。现任石油大学(北京)党委副书记的蒋庆哲博士16岁上大学,“那时就只知道玩儿命学习,谈恋爱的同学少,很少有人谈及同居。”

据了解,现在,高校对大学生同居的态度仍然是“不准”。学生守则明确规定:学生公寓不准留宿异性,更不用说准许同居了。

然而,高校校园不可能像过去一样完全承担所有学生的住宿需求,作为后勤改革的方向,住宿交给社会乃大势所趋。笔者在采访中获悉,在北京部分高校,大学生只要向学院或系提出申请,经学生管理部门同意,履行审查登记手续,就可以搬出学校宿舍。京郊一所高校的学生处长说,学校已有个别学生征得系、学生处、家长同意,租住校外房屋。这些人部分要应对考研,找个安静的地方复习;有的则是不习惯宿舍集体生活。但据笔者了解,确有大学生租房是为了“谈恋爱方便”。大学生一旦搬出校园,就意味着离开了学校的监控视线,少数男女大学生便走向了同居。该校最近处分了两名学生——女生先离开校园租房,和她处于热恋中的男生随即搬了进去,成了“同居一族”。

事实上,高校后勤社会化已不可逆转。怎样在这一背景下对大学生教育管理也是高校面临的新课题。多年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蒋庆哲博士认为,这一现象理论上值得探讨,“大学生同居学校不能提倡。但问题是,不提倡不等于能硬性杜绝。管理者应该在新形势下重新审视这一问题,让更多的大学生能够走出同居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