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晚风集(卷一)
391500000016

第16章 论屁股决定脑袋

有很多语言看似粗俗不雅,实际上却是蕴涵丰富的哲理和智慧,比如“屁股决定脑袋”。众所周知,脑袋是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人的认知、判断、思维全赖大脑,不关屁股的事。但这只是生理学常识,而从社会学、行为学方面考量则另当别论。唯物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人的正确思维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实践中来。在人类的社会活动中,人们因所处的社会环境、地位和经历的不同,导致了价值观和方法论的迥异。说白了,屁股坐在哪里,决定脑袋思考什么,这就是所谓“屁股决定脑袋”(有文化的说法叫做“立场决定观点”),精辟!一语道破天机。

我们常说要搞准定位,何为定位?定位者,“腚位”也。也就是说只要找准了屁股的位置,就明白了自己应该采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比如,前段时间,某市街头的众多修车摊被当地城管部门强行拍卖了;而另一城市公开转让街头书报亭,每座的价格是二十万元! 虽说修车和卖报的门槛提高了,但是政府可以用这笔钱统一整饬众多散乱的摊点,无疑能够美化市容,提高城市品位,作为城市管理者,当然要“经营城市”,要发展先进生产力。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街头谋生者大多是下岗职工,有的还是残疾人,弱势人群的根本利益是靠小本生意维持一家老小的温饱,而不太在乎市容是否整洁。二十万元买断经营权实际上等于剥夺了其赖以谋生的手段。这就是定位的不同,造成了在城市管理上对立的两种思路。

类似的还有:某专家说国内城市交通拥堵的根本问题是自行车太多,当务之急是尽快减少自行车数量。这个观点当然正确,却忽略了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发达国家的大街上见不到自行车流滚滚向前的壮阔场面的,人家把骑车当做健身休闲运动。但我明白,如果说屁股决定脑袋是一个庸俗的真理的话,那么我只能站在我现在的位置上说话:我骑车是为生活奔波,并不是闲的发慌,一天不骑车不是屁股难受,而是肚皮难受。我猜测那位发表高论的专家的臀部大抵是很少与三寸宽的自行车座亲密接触的,倒是很可能在公车或出租车上找准了“腚位”。

“腚位”不同的人在面对各类社会事务时,自然会有主观好恶与客观实际间的背离和对立。这大约也是产生社会矛盾和群体冲突的一个重要原因。屁股指挥脑袋的结果,必然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产生本位主义和片面性的毛病,只从个人或小集团利益出发思考问题,忽视和损害另一个群体或国家的利益。很多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实际上应该叫做“屁股工程”),以及重复建设、地方保护等现象多是一种狭隘的政绩观作怪,很多人在检讨各地的泡沫经济时,都会指出这是某些官员拍脑袋、瞎指挥造成的,但实际上还是屁股惹的祸。领导在那个位置上,当然要干出轰轰烈烈的业绩,在其位就要谋其政,要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否则就是尸位素餐。

屁股常常决定脑袋,能免俗的人不多,所以我们提倡“换位思考”,换了位子,就换了脑袋,不同立场的人,应多变换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对方或大多数人的屁股来决定自己的脑袋,当然,这实在是件难事。关键是要建立一个不同利益、不同地位的群体之间的对话机制,加强沟通和交流,给不同的人以平等的发言权,并在决策时给予同等的尊重和照顾。如此,才能确保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才有可能克服用屁股思考带来的片面和狭隘,才能彼此理解和容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