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入关
公元1644年,满清小皇帝顺治进入北京城,坐上了本属于明朝皇帝的那把龙椅。满族人和蒙古人虽然同样的来自大草原,但他们夺取政权的方式却更为巧妙,著名的多尔衮先生以一种不同寻常的机敏,利用了李自成与吴三桂之间的斗争,硬是挤入了汉人的权力中心。
在此之前,满洲人或许从没有想到会把明王朝彻底的消灭,更没有想到会成为天朝中国的主人。所以,当他们突然接到吴三桂邀请的时候,表现的十分震惊。
吴三桂是大汉奸这是不容置疑的。但当时他是否真的想把汉人的万里江山转送给异族人呢?
也许他心里把清朝人当成了当年帮助唐朝人平定安史之乱的回纥人,以为他们抢掠一番就会打道回府。如果他抱有这样的想法,那就大错特错了,多尔衮的雄才大略和野心,绝对不是吴三桂的智商可以加以利用的。
但这也只是吴三桂最初的想法,等到他明确的感觉到了满清人的态度,立即迎合、表示效忠,并且充当异族主子的先锋,过长江、进云南、入缅甸,杀死南明******的最后一位皇帝朱由榔。为满清政府立下了赫赫的战功。
和他一样立下赫赫战功的还有两个汉人,尚可喜、耿仲明。他们都成为了标榜史册的超级大汉奸。
清王朝应该感谢这些汉奸,为灭亡自己的祖国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因为没有他们,清军即使能够入关,也不可能完全的统一中国。
回想当年,满清人的祖先金国人,以雷霆万钧之势南侵,却只能推进到淮河位置。而他的后裔,却迅速的把整个中国吞并,主要的原因是,金帝国在开始时便缺少得力的汉奸和汉奸兵团的帮助,以至完颜兀术虽然渡过长江,仍是一支盲目的孤军。
而清帝国则采取以汉治汉的方法,豢养很多强有力的汉奸,很多重大的战役,都是汉奸完成的。
定鼎中原之后,清政府把以上三人封为藩王,让他们统帅自己的部署,镇守东南。
多尔衮去世的时候,满清的小皇帝顺治,只有17岁。
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位小皇帝迷恋上了自己的弟媳妇,博穆博果尔亲王的妻子董鄂妃,这件事不见于正史,可能是没有人敢进行记录,但是,西洋传教士汤若望回国之后,把他写进了自己的书里,应该是可信的。
顺治皇帝让人把这个美貌的弟媳妇带进宫里,封为贵妃。他一直很幸福,他们的爱情越来越强烈。董鄂妃给他生了儿子,皇帝的幸福看起来已经圆满了。但是,不久之后,母子两人都死了。
顺治皇帝企图自杀,幸好被及时的制止,但他从此之后就变的颓废。
再后来,就是历史上的一个迷案了。
有人说顺治皇帝跑到五台山出家当了和尚,正史上却说他得了天花驾崩了。总之,顺治朝的统治结束了。顺治的皇帝传给了他的一个孩子,新的年号是康熙。
2、康乾盛世
康熙登基的时候年仅八岁,按照顺治的遗诏,由四位德高望重的满族大臣辅政。其中有个叫做鳌拜的,为人跋扈,独揽大权,专断朝政。康熙十六岁开始亲政,可是鳌拜的势力已成,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
康熙虽然年轻,但是城府很深,一方面不动声色,另一方面却趁鳌拜不注意的时候把他擒拿,清除他的党羽,把他永久拘禁。
从此,康熙才得以亲自执掌朝政,可是,权臣刚除,藩乱又起。
刚才说的吴三桂、尚可喜、还有耿仲明的孙子耿精忠造反了。
变乱刚起时,三藩势力一下子推进到了长江,占据了半个中国,四川、陕西也起兵响应,他们号召汉人联合起来推翻满族人的统治。
与此同时,蒙古察哈尔部,也起来反叛,察哈尔人的可汗‘布尔尼’是成吉思汗的直系后裔,他崇拜自己的祖先,早就想重现大蒙古国的辉煌,当时如果另外的蒙古部落也揭竿而起,清朝势必覆灭,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其他的部落拒绝反叛,察哈尔王首先兵败被杀。
三藩的光芒万丈只持续了几年,就被熄灭。
原因是吴三桂的汉奸招牌太过响亮,不能发出明确的政治号召建立坚强的领导中心,根本得不到天下百姓的支持。
另外他们的对手康熙大帝太强大了,他用豁达大度的胸襟和知人善任的智慧,及时的扭转了局面。
混战九年,三藩全部被扑灭,三藩全族被杀。
接着康熙皇帝出兵克鲁伦和与土拉河流域,攻打位于科布多与伊犁河之间的准噶尔汗国。
准噶尔人的首领葛尔丹在1696年兵败。
1689年,康熙大帝,再次为了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向俄罗斯人宣战。
此时正是俄罗斯帝国拼命地向外扩张的时刻,他们控制了西西伯利亚,一步步向太平洋推进,到达了黑龙江南岸,并且在那里兴建了雅克萨城。
康熙大帝觉得俄罗斯人成了悬在自己头顶上的一把利剑,随时都会劈下来,所以他毫不迟疑的展开了攻击。
1685年6月,一万五千名清军带着150门火炮和50门迫击炮轰炸雅克萨城,俄罗斯人不能抵挡,乖乖投降。但是清军刚刚撤走,他们又跑了回来,双方又展开大战。如是好几次,清朝人有些厌烦了,双方坐下来谈判。
谈判的结果是,两大帝国以石勒喀河与额尔古纳河为界。整个黑龙江流域,包括他的北部支流,都归属中国。俄国人被阻止在远离黑龙江两岸和外兴安岭的地方。
康熙亲征之后,基本上采用了适应汉族地区发展水平的封建统治制度,并对满族奴隶主势力加以限制。同时还建立了对边疆各民族地区的统治,从而基本上奠定了中国的版图。
当时,全国的耕地面积超过了明末最高的数字,达到六七百万顷,人口空前增长,达到三亿以上,由于经济的繁荣和文化自身的发展,清朝前期的思想学术和文学艺术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公元1722年,康熙皇帝驾崩,皇位传给皇四子胤禛,年号雍正。
雍正皇帝即位的一年,是清朝入关的第八十年,许多社会矛盾盘根错节,积累很深。
他登基的时候已经四十五岁,正是年富力强,阅历丰富的时光,加上他为人刚毅果决,学识广博,所以,政治上颇有作为。
雍正在位短短13年,他最主要的特点是“改革”,可以说雍正是一位改革型的皇帝。
清朝有康乾盛世的说法,把雍正夹在了中间。
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雍正处于承上启下的历史时期,他改革了康熙晚年的弊政,又为乾隆朝的繁盛准备了条件,可以说,如果没有他的努力,根本就不可能出现康乾盛世。
雍正跟秦始皇一样,生前死后都有很多难辨真伪的传说,而且都曾一度被冠以“暴君”的头衔,这是有原因的。
因为他们都得罪了人!
那么作为九五之尊的大皇帝,有谁是他们得罪不起的嘛?
有!那就是儒家学派!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自不必说了。
雍正四年,皇帝颁下诏书,要求“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这个政策,得罪了天底下所有的儒生。被当时以及后来的知识分子骂了几百年。认为这是糟蹋读书人,不把孔孟先师当一回事儿!
因为在中国的封建社会,官绅士大夫是从来不纳粮,不服劳役的,他们是寄生在劳动人民身上的寄生虫,吸血鬼。
雍正决定改变这一弊政,结果,他遭到了儒家学派的强烈反击。这些人当然不敢正面造反,他们只在阴暗的角落里搞一点小动作,试图颠覆雍正的伟大形象,让他身败名裂。不得不说,在一段时间内,这些人成功了。
雍正的生前生后都有传说:
生前有人说,康熙皇帝并没有传位给他,是他毒死了自己的父亲,篡夺了皇位。
死了之后,又有很多人编排他的死因:
有的说是被峨嵋派掌门女侠吕四娘给杀死的。
有的说,是被宫女给勒死的。
还有的说是被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先生和林黛玉合谋害死的。
其实,经过现代史学家研究,雍正皇帝应该是炼丹而死的。
父亲得罪了人,儿子当然也跟着吃亏,雍正皇帝的合法继承人乾隆皇帝身上也有很多至今无法定案的传说。
他的出身就是一个谜。
关于乾隆的生母问题,民间和野史至少有五六种说法,甚至有人说他根本就是个彻头彻尾的汉人。
那么儒家学派为什么如此关心乾隆的生母是谁呢?
因为乾隆的母亲如果出身卑贱,会直接影响乾隆的皇位,如果乾隆的母亲真的是一位汉人,则又关系到更为复杂的政治问题,很可能导致他皇位不保,这里面的用心,是非常歹毒的。
乾隆时期是清代强盛的顶峰,也是其衰败的起点。各种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表面的强盛掩盖了内在的虚弱,歌舞升平的背后酝酿着衰乱的危机。西方殖民者千方百计的要敲开中国的大门,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但总体而言,清前期中国从历史纵向看,无论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方向,都是有所发展的、有所进步的,但从横向看,相对于蓬勃发展的欧洲国家而言,中国已逐渐脱离了世界先进行列,并与西方各国在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方面大大拉开了距离。
中国的历史模式是:
在出现两三代有能力的统治者之后,王朝就陷入衰落。古老的帝国,被王朝的创立者所重建,然后再一次土崩瓦解。清王朝也逃不出这一规律。
3、衰落——亡清者叶赫那拉
从第四位统治者嘉庆皇帝开始,清王朝就像午后的太阳一样以无比的高速下沉,坠落。
大清王朝的衰竭,与世界上其他地区在科学和机器文明影响下的繁荣兴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7世纪中叶,中国依然与欧洲处于同一水平,荷兰人被赶出台湾,以及俄国人在雅克萨受挫,都说明了这一点。
1820年到1850年,中国突然发现自己已经落后了百年,跟正在扩张的欧洲比起来,中国如今成了一个蛮荒未化的野蛮部落。
嘉庆皇帝1820年去世,皇位传给他的儿子道光皇帝,中国人的苦难由此开始。
欧洲人对中国的第一场战争,是英帝国在1840年发动的。这场战争,起因是因为鸦片,所以叫做鸦片战争。
船坚炮利的英国海军,强行打开了关闭已久的中国大门。不堪一击的清政府被迫于1842年和英国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1850年,也就是道光皇帝驾崩,他的儿子咸丰皇帝即位的第一个年头,南中国便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起义。紧接着1856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进犯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城,咸丰皇帝从北京逃往热河“避暑”,英法联军在大肆抢掠之后,焚烧万园之园圆明园。
1864年,太平天国虽然覆灭,但整个南北中国已经被战争折磨的千疮百孔,国库罄尽,咸丰皇帝没能看到这一天,他在热河龟缩到1861年,就去见上帝了,皇位传给了一个六岁的小孩子,也就是同治皇帝。
同治皇帝载淳,六岁登基,在位13年,十九岁病死。
很显然,这么小的孩子是不可能处理国家大事的,所以,中国的第三位女权人物,可以和吕后、武后、比肩的慈禧太后,出现在了政治舞台上。
慈禧掌控同治、光绪两代皇帝而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朝廷权利的中心,长达48年,这半个世纪的中国历史,都是由她来缔造的。
光绪皇帝即位的时候,中国已经被内忧外患折腾的满目疮痍,犹如年近七旬的老叟,即失去了光辉形象,也丧失了内在的潜力。光绪和慈禧,实际就是坐在一堆随时都可能坍塌的废墟上,颐指气使着。
对于光绪我们无可指责,很多著名的学者都说,如果光绪皇帝能够死在慈禧的后面,中国人将不会遭受后来的那些苦难。
慈禧是个罪大恶极的人,他的一系列颟顸举动差点毁掉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她没有什么文化,却有着浓厚的权力欲望,她拥有绝顶的聪明,彻底的无情和刻骨的恶毒,再加上无与伦比的好运气,一步步的在权力争夺的杀戮战场上,创下奇迹,登上了大清帝国权利的巅峰。
但她不是吕后、也不是武则天,他处理问题的时候,大部分只凭一己好恶,无逻辑无理性。当大清国国库罄尽,连太监的工资都发不出来的时候,她还要过世上最奢侈的生日。
可惜,她的运气到头了,每当过大寿的时候,就会有倒霉的事情砸下来。
慈禧五十大寿,光绪十年,中法战争爆发。
慈禧六十大寿康熙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慈禧七十大寿,光绪三十年,日俄战争在旅顺爆发。两个帝国主义开战,战场居然在中国,中国政府居然还不敢过问,可见当时的国力衰弱到何种地步了。
甲午战败,割地赔款。
光绪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影响下,试图维新变法,富国强兵。
这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事情,就像亡羊补牢一样道理简单,可是,慈禧不同意,满朝大臣不同意。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势力比维新党强大百倍以上,儒家学派理学巨头宰相徐桐,就是代表人物之一,他连从洋楼前面走过都不肯,而且喊出荒谬绝伦的口号:“宁可亡国,不可变法”
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六日【1898年】,在慈禧和守旧势力的镇压下,变法最终失败,戊戌变法总共103天,被称为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失败两年以后,天津和北京街头上,义和团成群结队,头裹红巾,手执刀矛,公开活动,他们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烧毁教堂,劫杀洋人,这一举动正式挑起列强再次大规模入侵中国。
当年七月,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慈禧太后无力抵挡,只好带着光绪皇帝仓皇逃走,前往西安。
八国联军分兵四出,屠杀抢劫,居民商铺被焚毁,户部银行被洗劫一空,颐和园的文物、书画、古玩被捆绑而去。
即英法联军之后,北京遭到外国侵略军的又一次蹂躏和践踏。
沙皇俄国除了参加八国联军外,竟然出动了十万大军入侵中国东北,烧杀抢掠,占领主要城市,企图并吞东北全境,最后虽然没能如愿,但仍然攫取了一百余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而去。
李鸿章和帝国主义签订《辛丑条约》,主要内容有:赔款四亿五千万两白银,拆除大沽口到北京所有炮台,允许各国在北京附近驻军,设置东郊民巷使馆区,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任何反帝组织,惩办主战派大臣。
《辛丑条约》使中国从封建制国家正式的下降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
再过八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死,中国最后一位皇帝,宣统继承了皇位。宣统和所有的亡国之君一样,是个悲剧人物。他的一生都想重振大清王国的威风,为此他不惜沦为汉奸,可是覆水绝对难收,他失败了。
从1860年起,直到1921年宣统皇帝最终退位,满清王朝一直只是一个已经破产并缓慢瓦解的帝国,统治者有名而无实,受到交替的入侵和造反的威胁。随着西方列强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入侵的危险也就越来越大,但也因为列强之间的竞争而被减弱。
1912年,清王朝逊位,让位给有名无实的民国。它实际上是处在地方军阀的控制之下。与此同时,整个东北却任由俄国和日本在你争我夺。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