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爆笑中国史
3914100000023

第23章 文化巨国(1)

1 杯酒释兵权与过河拆桥

宋分为北宋和南宋。

自公元960年赵匡胤兵变代后周而建北宋至公元1127年被女真所灭,共九位帝王168年,为北宋。

北宋是一个比较独特的历史时期,它自从立国开始,就强邻压境,自始至终国力萎靡不振,为少数民族政权所欺凌压迫。它没有重演汉唐对亚洲的征服,正相反,宋代后期,甚至放弃了整个中国北方。但其文化却多姿多彩,影响深远。军事上落后,社会经济却取得了空前的进步,农业、手工业、冶金都比前代较为发达。

科技方面就更不用说了,中国古代的印刷、火药、指南针三大发明,都是在这个时代完成的。

然而貌似发达的北宋由于加强中央集权的种种措施矫枉过正,却是国弱民贫。

宋太祖赵匡胤虽然是一员武将,却酷爱读书,所以他不是陈霸先、刘裕那样的粗犷人物,同样是篡位夺权,但处理问题的方式就完全的不一样,这也为他在历史上留下了良好的口碑。

根据一般历史规矩,前代王朝一旦被人取代,剩下来的一定是满门遭到屠杀,可是,赵匡胤的政变是个例外,他打破了几千年来的惯例,善待柴家的子孙,给他们荣华富贵,让他们安居乐业。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情,可以说明赵匡胤处理问题的‘儒家化’——杯酒释兵权。

赵匡胤是从苦难深重的五代十国时期过来的,亲眼目睹了,藩镇割据,节度使拥兵的沉重教训,那个时代,谁拥有兵权,随时都可能拉虎皮扯大旗,跟中央对着干,一不小心,还就能登上皇位,如此你争我夺,到头来苦的还是老百姓。有鉴于此,他决定在战后收回武将的军权。

无论在任何时期,对任何一位有作为的皇帝,这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赵匡胤不急不躁,只摆了个酒局,就搞定了。

平定全国后的一天中午,赵匡胤请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等几名高级将领喝酒,刚喝了几杯,赵匡胤便唉声叹气,闷闷不乐。

大家忙问为什么,是谁有这么大的胆子,敢惹皇上不高兴,吃了雄心豹子胆了?还有人拍着胸脯保证要为皇帝排忧解难,说了很多肝脑涂地万死不辞让人热血沸腾的话!

赵匡胤屏退左右,缓缓的说:“要不是你们帮忙,怎么能有我的今天呀!你们的恩德我铭记于心,只是做了天子,却常常难以入眠,还不如做个节度使快乐!”

石守信等人又是惊讶又是纳闷,明知他话里藏着猫腻,就顺坡下驴:“皇上您有什么烦心的事儿?”

赵匡胤沉吟了一下说:“太简单了,做皇帝这么风光,天底下谁不想做?让我怎么能不担心呢?”

石守信等人顿时觉得气氛不对,后脊梁冷嗖嗖的,好似钢刀架颈,连忙表示:“天命所归,没有人敢怀二心。”

赵匡胤把早就准备好的话,拿出来摊牌:“就算你们没有想法,要是你们的部下贪图富贵,把龙袍披在你们身上,那也由不得你们了。”

此言一出,石守信等人都冒出一身冷汗,皇帝的话分明是怀疑他们有夺位野心。臣子一旦被猜忌,只有死路一条。

众人赶忙跪倒在地上,请求皇上给指一条明路。

赵匡胤见时机成熟了,便把他早已酝酿好的话说了出来:“人生苦短,咱们应该及时行乐,你们不如都交出兵权,朕赏赐给你们无数金银财宝,回去买房子买地再买点媳妇,饮酒作乐,颐养天年。这样,我们君臣没有猜疑,岂不是好。”

第二天,石守信等禁军将领纷纷上书,称自己有病在身,请求解除兵权。赵匡胤十分高兴,立即同意请求,赐予大量的金银财宝,授予他们有名无实的高级职称,让他们回家养老去了。

其实,这是保护功臣最好的办法。

历史上,少有功臣最后不被诛杀的,像刘邦、朱元璋等人,做的有些太绝了,还是赵匡胤比较厚道。

赵匡胤死后,宋太宗赵光义即位。

而也有野史记载,赵光义的皇位来得也有些不光彩,比如斧声烛影。因为赵匡胤暴死,死得有些莫名其妙,所以赵光义即位之间所发生的就成了一个谜案。且赵匡胤并没有按照传统习惯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弟弟赵光义,后世因此怀疑赵光义谋杀兄长而篡位。

当然,不管野史怎么说,赵光义还是当上了皇帝,而他刚一即位,就雄心勃勃的要收复被石敬瑭出卖给辽国的燕云十六州,于是御驾亲征,挥师北上。但不幸的是,此次出征以失败告终,太宗本人都差一点被人生擒活捉了去,吓得屁滚尿流,肝肠寸断。

但是赵光义不承认失败!

公元986年他再动员全国兵力,做一次攻击,这次比上次还惨,宋军连燕云十六州的墙角都没摸到,就被击溃,契丹人顺势南下,进入了河北南部。著名的杨家将老将军杨继业,就是在这一战壮烈殉国的。

2 宋辽之争

宋太宗赵光义的两次失败,让重文轻武的宋朝人明白了邻国的强大,他们再也不敢轻举妄动,而试图像王八一样把脑袋缩到笨重的壳子里,采取守势。

此消彼长,宋朝采取守势之后,辽国对宋朝却展开了攻势。

公元1004年皇帝耶律隆绪和大名鼎鼎的‘萧太后’亲自统军,进入宋朝本土,之后只使用少数军队攻击城市,主力却穿过原野,直驱黄河。深入四百里,进抵澶州,距离宋朝首都开封,直线只一百二十公里。

宋帝国宰相寇准,坚决主张御驾亲征。真宗皇帝采纳了寇准的意见,结果宋军士气大振,挡住了契丹的攻势。

经过一番周旋,两国就在澶州城下议和。就是著名的‘澶渊之盟’。

对于中国来说,这次议和是屈辱的,议定的结果,宋朝每年向辽国进贡银币十万两,绸缎二十万匹。

辽国人不用抢劫,就能盆满钵赢,当然撤兵而去。燕云十六州,却永远不可能再收回来了。

宋朝的困境被一个西北民族所利用——党项。

这些党项人大约在公元1000年的时候占领了鄂尔多斯和甘肃一代,他们在那里建立了一个独立王国——西夏。

党项族本来是羌民族的一支,四百年前,唐太宗李世民特准他们定居在河套以南,当时那个小部落又穷又弱,根本没谁把它放在眼里,但四百年后,人们俨然发现,它已经成长为庞然大物,党项人的图腾是狼,中国人岂非又一次引狼入室了。

相比于契丹,党项对中国的破坏力更加强大,它攻占了整个河西走廊,青海、宁夏,不停地向陕西用兵,宋朝几乎每战必败,损兵折将将近百万,两国边境不断发生冲突,一直到金帝国大举入侵前夕,冲突才停止。

宋朝被这么一个蕞尔小国缠住,国力竟然渐渐枯竭。

除了对西夏国的战争之外,宋帝国社会本身也存在着巨大的危机,那些曾经导致唐朝崩溃的经济和社会危机,已经造成了对农村人口的普遍奴役,小地主被迫卖地成为大地主的雇工,广大的农村在沉重赋税和士大夫地主的强烈兼并下,产生大批农奴和家奴。

文人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功名同时也获得土地,他们脱离生产,不劳而获,人数越来越多,越来越膨胀。他们以全民百分之三的人数,占有全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土地财富,仍然横征暴敛,顺带偷税漏税。

国家的土地这么多,人口这么多,却征不到税,总是国库空虚,国库空虚,还要连年不断的给辽国和西夏人进贡,上层阶级不得不设法来解决这个巨大的矛盾。

于是公元106年,中国历史上有一位伟大的政治家王安石横空出世。

3 第二位政治家

在王安石变法之前,也就是公元1043年,范仲淹等人曾经尝试过一次小规模的变法,史称‘庆历新政’,酷似一道饭前甜点。

由于这些新政侵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在实施过程中,遭到了强烈的反对,反对派称范仲淹等人为‘朋党’。

范仲淹是一个伶俐的人,在还没有遭到沉重打击之前,立即辞职,新法立即被废除干净。跟范仲淹一起被贬黜的还有欧阳修、韩琦等人。

请注意以上这些人,因为在后面他们还有上佳的表演。

公元1059年,王安石向宋仁宗上《言事书》,要求培智人才,改革现行法度。他指出,国家财力困穷,风俗衰败,在于没有合乎天意民心的法度,强烈要求改革。

稍后,司马光、苏辙、苏轼等也多次上书,提出“斟酌时宜,损益变通”的主张。

请注意,这个时候,司马光和苏东坡都是主张改革的!

可是不久,他们就变了,还有刚才说的欧阳修和韩琦。

可惜当时宋仁宗没有接受这些提议,可能是被庆历新政的副作用给吓怕了。他不是一个改革家。

公元1067年宋神宗即位。

神宗一心想要依靠王安石来变法立制,富国强兵,改变积贫积弱的现状。当时,王安石已经成为众望所归的救世主人物,士大夫大都以为只要王安石登台执政,天下立即就能太平无事,强虏很快灰飞烟灭。

这些士大夫当然也包括韩琦、司马光、苏轼、欧阳修在内。应该说他们是主流,没有这些人的支持,王安石不可能这么快就取得神宗的信任。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当王安石真的开始推行新政的时候,这些人却都站到了他的对立面上。

大概是王安石的改革巨斧杀伤力太大了,远远超过这些人预期的。

王安石新法一出,朝廷立即分裂为两派:新党和旧党。

新党以王安石为首。

旧党以司马光为首。

司马光这个人比较有意思,他说的话前后矛盾,立场不稳,很有些自己打自己的嘴巴的味道。

比如前面说的,他也曾经主张改革。可是当王安石的改革不合他的心意的时候,他立即把自己先前的主张全盘推翻,一概不认账了。

司马光和神宗皇帝有过这样的一段对话,很是耐人寻味。

神宗问:“汉朝如果一直守着它第一任宰相萧何指定的法律规章不加更改,你以为可以吗?”

司马光回答:“当然可以。岂止汉朝,就算是夏商周王朝所制定的那些法律规章,一直用到今天的话,也都是最完善的。汉王朝的汉武帝改变祖宗的法,盗匪才横行中国,西汉王朝因此而衰弱,所以,祖宗所制定的法律规章,绝不可有任何改变。

韩琦的反应比司马光还要激烈一百倍,他在他的奏章中把辽帝国和宋帝国最近在边界上的一些争执,归咎于王安石的变法运动:

他说:

“我们有下列七件事,触怒了辽国人:

第一高丽王国早已脱离中国,成为辽帝国的藩属。我们却利用商人,跟它恢复旧有的关系,辽帝国当然认为对他不利;

第二,我们用武力夺取吐蕃王国的河湟地区,辽帝国当然认为下个目标一定是它。

第三,我们在代州沿边大量种植榆树柳树,目的显然在阻挡辽帝国骑兵奔驰。

第四,我们又在国内实行保甲制度,寓兵于农,教人民战斗技能。

第五,黄河以北各州县,积极修筑城郭,挖掘护城河。

第六,我们又设立兵工厂,制造新式武器,更新武装部队的装备。

第七,我们又在黄河以北重要的各州,安置三十七个将领,加强驻屯的国防军训练。

以上七项,都是刺激辽帝国的措施,使他们反感,我们只有一个办法可以使辽帝国相信我们的和平诚意,立即把上述七项措施全部废除,辽帝国自然心悦诚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