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巾军虽然失败了,可是却成就了凉州军团的丰功伟绩,西凉军阀们趁机拥兵自重,轻视政府,汉灵帝又恰巧在这个时候一命呜呼,命令屠夫出身的大舅子何进当大将军辅助幼主,一个文盲屠夫能有多大的能力,大家可想而知,庞大帝国由他来掌舵,岂有不乱之理。
不久之后,西凉军阀中最强悍的董卓军团进入洛阳,劫持皇帝刘辩,控制了东汉政府的政权,此后,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历史进入了三国鼎立的时代。
7 三国争霸天下
董卓跟项羽一样,是个不懂政治的粗犷人物,所不同的是项羽是个英雄而董卓是个瘪三。不但董卓是瘪三,凉州军团的大部分将领都是瘪三加混蛋加屠夫。
瘪三董卓控制了皇帝刘辩,突然发现自己竟然从一个地方军阀变成了可以在中央政府翻云覆雨的大人物,这个转变太快了,他适应不了,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权利,不知道该如何掌握和巩固,加上西凉军阀本身嗜血的习性,他只迷信暴力和血腥,以为凭借着屠杀和体罚,就能让天下俯首称臣。
本来负责保护皇帝的洛阳西园禁军中的两个大人物,袁绍和曹操,在经久沙场的西凉铁蹄面前噤若寒蝉,不敢抵抗,先后卷起铺盖逃出洛阳。对于袁绍和曹操这样世家大族的子弟来说,他们不但瞧不起董卓的能力,更加看不上他的出身,尤其是袁绍,以他袁家的背景,大概认为董卓只配做他洗脚的奴才,怎么会屈居在他的淫威之下。
除去了两个心腹大患之后,董卓以为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了,下一步要做的就是让篡夺的列车加速,可是如何加速呢?他没有袁绍的身家背景,也没有赫赫战功,所以谈不上威信,决不能令天下人心服。在冥思苦想和他的瘪三谋士集团撺掇下,浆糊脑袋的董卓终于想出了一条可以使他顺利登上皇位的妙计——废立。
这条锦囊妙计,使得东汉王朝全国大乱,遍地抗暴,而且演绎出了一出十八路诸侯联合讨伐董卓的闹剧。
东汉后期的诸侯割据,在讨董闹剧之后,正式的拉开了帷幕。形成了一场类似战国时代的分裂大战。
有趣的是,此次割据并不像秦朝末期和西汉末年一样,这些新军阀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并非变民领袖,而全体都是政府的官员,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首长或者握有军权的将领。他们表面上对皇上十分尊敬,大到权利继承,小到婚丧嫁娶,都要上表向皇帝陛下请示,但其实都是表面文章,事实上不论皇帝同意或是不同意,该办的事情,还是要办的,而且大办特办,办得热热闹闹,轰轰烈烈。
东汉政府的亡国不是偶然的,上层人物中存在着大量智商无法达到下限的浆糊脑袋,董卓之后,又出了一个王允。
发行量相当可观的著名小说《三国演义》把司徒王允描写成了一个智慧人物,其实大错特错,那是小说家高估了王允。
王允和三姓家奴吕布,诛杀了董卓之后,当时的皇帝还很有威信,所以一次抚平叛乱的契机便出现在东汉政府的面前,假若不是王允的固执和颟顸,东汉政府就算不能重振国威,至少也可以像唐朝后期一样,在维持那么三五十年。天下本不乱,都是智商低的人把它搞乱了。
王允执政之后,先后犯了两个错误,第一就是诛杀了深得民心的侍中蔡邕,第二就是激起了西凉军阀残部的叛乱。
叛乱的结果是,政权再次回到了西凉军阀的三个瘪三将军的手里——李傕、郭汜、樊稠。三个专以杀人为乐的魔王掌握了皇帝,学习他们的老大董卓,继续作威作福。下面的诸侯,连董卓都不放在眼里,何况三条走狗,整个中国彻底进入了各自为政的漩涡。
董卓一把火烧毁了洛阳,李傕郭汜在狗咬狗的厮杀中毁掉了长安,中国的两大都城,全成瓦砾,惨不忍睹。
李傕郭汜两个蠢货,在自相残杀中先后败亡,可不争气的汉献帝又被另一位西凉军阀杨奉掌握,杨奉的水平还不如李傕郭汜。一开始对皇帝还很客气,最后越来越不像话了,当时因为连年混战,颗粒无收,皇帝每天都饿肚子,大臣们更加混的跟丐帮弟子一样,到处挖野菜,讨饭吃。
当汉献帝派人像杨奉“讨饭”的时候,杨奉居然瞪着眼珠子把使者痛骂一顿赶了回去。
这时,中央政府的权威荡然无存,全国被大小军阀割据,东汉十三州,无处不混乱。
更糟糕的是,匈奴人利用中国的内乱,重新开始了他们的奸淫掳掠。关于这些袭击,曾被匈奴人掳掠到匈奴的女诗人蔡琰(蔡文姬),在她著名的《悲愤诗》中留下了这样的锥心刺骨的一幕:
“平上人脆弱,来兵皆胡羌。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 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
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历史在召唤英雄,英雄便在混乱中出现。
混战数年之后,袁绍和曹操开始崭露头角,成为北方最具实力的两大军阀。曹操把汉献帝迎接到自己的根据地许昌,给他吃,给他喝,让他吃得饱穿得暖,偶尔还让他思一下****。曹操一度成为人民心目中的大英雄和皇帝心中的大恩人。
可想而知,已经混到乞讨为生的汉献帝终于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心里是多么的感动啊!可是没过多久,曹孟德先生便露出了真面目,他根本就不是皇帝的孝子贤孙,他的目的是——狭天子以令诸侯。
袁绍不干了,他的地盘大,兄弟多,还曾经当过老大(盟主),列祖列宗也比较争气(四世三公),便打起了劫持皇帝的念头。
双方于公元200年在黄河岸边的官渡,展开了决战。(三国********之官渡之战)
这场决战的内幕外幕讲来太罗嗦,具体详见《三国演义》,这里只说结果。
袁绍败了,败得很惨,几乎是全军覆没,回到根据地邺城,没用多长时间就一命呜呼了,几个儿子不争气,全都不是曹操的对手。
曹操很快就兼并了他的地盘,几乎统一了当时整个北方。(只剩下西凉军阀马腾、韩遂了)
曹操崛起的同时,孙权和刘备也在长江流域崛起。
孙权继承父兄基业,雄霸江东,拥有六郡八十一州,地盘广大,为人坚毅果断,礼贤下士,雄才大略。虽然年纪轻轻,志向远大。
刘备先生的简历就复杂一些了:
他自称出身高贵,是东汉王朝中山靖王之后,光武皇帝嫡亲苗裔,血管里流淌着皇室的血液。但众所周知,他家境贫寒,是个经常被“城管部门”追的无处藏身的卖草鞋的小商贩。曹操经常骂他是个织鞋贩履的小贩,骂诸葛亮是农民(诸葛村夫)。
凭着这块金字招牌,刘备四处逢源为东汉王朝扬幡招魂,誓死与曹操对抗到底。他和他的老祖宗刘邦有三个共同的特点——第一就是出身卑微;第二脸皮厚善于收买人心;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屡战屡败。
刘备从北方一路败退,一直被打到长江岸边,在这里他遇上了生命里的大贵人大救星,诸葛亮。
在军事家政治家诸葛亮的策划下,刘备和华南地区的实际领导者年轻有为的孙权,结成一起,于长江两岸达成同盟,对抗曹操。
以曹操为宰相的东汉政府的统一中国行动,在这里遭遇到激烈的反抗,终于爆发了三国时代的第二次大会战——赤壁之战(********之二)。
这一战,五十四岁的曹操老马失蹄,败给了二十七岁的孙权和二十八岁的诸葛亮,刘备趁势占据荆州并且将巴蜀收入囊中,孙权坐稳江东,三足鼎立之势已成。
俗话说,世上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
刘备和孙权这一对合作伙伴在联手击败了曹操之后,很快便因为分赃不均起了内讧大打出手,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最后一战)于公元222年爆发,这是决定三国命运的最后一次大战役,战役的结果是,刘备全军覆没,逃到白帝城,并且损失了张南、冯习及土著部族首领沙摩柯,包括张飞在内的数十名战将,西蜀势力遭到了虽不致命却足以致残的打击。永远的失去了北伐曹魏,统一全国的机会。
公元220年,曹丕称帝。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
公元229年孙权称帝。
三国疆域,大体魏国得到北方,蜀汉得到西南地区,东吴得到东南地区。魏国最大,拥有户口六十六万,人口四百四十余万,兵马五十余万;吴国次之有户口五十二万,人口二百三十万,兵马二十几万;蜀国最弱有户口二十八万,人口九十四万。
三国之中首先灭亡的是蜀国,蜀国丞相一代军神智圣诸葛亮在六次北伐之后,终于油尽灯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的逝世,对人才缺乏的蜀汉帝国是一个致命的损失,他的军事职务由大将姜维接替,蜀汉皇帝是著名的扶不起来的阿斗,姜维的能力又远逊于诸葛亮,维持残局非常吃力,朝政大权很快落在宦官黄皓的手中,加上蜀国和魏国拥有先天和后天的仇恨,征伐不断,国力空虚,蜀汉帝国走上了败亡的道路。
公元263年宰相司马昭当权曹魏帝国,派遣大将钟会大举南征,姜维据守剑门关,寸步不让,战事胶着。
可是曹魏的另一位大将邓艾,却从阴平郡小路深入万山之丛,开山辟路,穿越原始森林无人区,进入蜀汉政治中心成都平原。
当时的蜀汉皇帝刘禅小名阿斗,(曾被刘备摔过,很可能患有比较严重的脑震荡后遗症),听说敌军距离成都不远,像迎接亲人回归一样,立即打开城门出城投降,根本没想过姜维手中还有数十万大军,而且当时城内还有战将千员,兵力数万。
没办法,谁让他是个小白呢!
后来有一次,司马昭请他喝酒,突兀的问:“你想不想回蜀国?”
刘禅一边看舞女跳舞一边若无其事地说:“这里这么好玩,回哪里去干什么?”这就是有名的乐不思蜀的典故。可惜了诸葛亮一片热血丹心。
之后灭亡的是曹魏帝国。
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魏武帝曹****了之后,把皇位传给了儿子曹丕,公正的说,曹丕也算是个注册合格的皇帝,只是他太短命,即位没有几年就因为酒色过度翘了,他的儿子曹睿也不是个昏君,但也是个短命鬼,没过几年又翘了。
曹睿死的时候,犯了个致命的错误——所托非人。
负责辅政的曹爽等人,颟顸霸道贪于逸乐而且心眼不多,很快,就被当时的太傅司马懿斩杀,司马氏随即掌握政权。
司马家族在曹魏帝国的长期执政和长期屠杀,使得曹魏政权危若累卵,随时面临倾覆,满朝文武无计可施。
公元265年,司马昭逝世,他的儿子司马炎立即下令让最后一任皇帝曹奂禅让,曹魏帝国灭亡。
最后灭亡的是吴国。
东吴帝国的开国皇帝孙权,当权五十二年,死的时候已经七十一岁,三国时期的大人物少有这么长寿的。
五十二年的漫长岁月,使他从一个英明的君主变成了平庸的甚至有些昏庸的皇帝,所以东吴帝国内部一直都乱七八糟。
在经历了三四次政变之后,最后一任皇帝孙皓继承了皇位,他很聪明,可是没用在正道上,跟刘禅相比来说,后者太没能耐了,他却是太有能耐了。
不过他把这种能耐全都放在了研究酷刑和折磨忠心耿耿的大臣身上,以至于文臣武将离心离德,那位唯一可以挽救帝国命运的镇军大将军陆逊之子陆抗于公元272年逝世之后,吴国这座藏满了宝藏的城池就像失去了城门,随时面临被强盗闯入的危险。
公元280年,陆抗死亡八年之后,晋帝国大军攻入吴国首都建业(江苏南京),把孙皓活捉。
吴国灭亡。
三国之中,吴国是最长命的一个。立国五十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