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爆笑中国史
3914100000014

第14章 楚河汉界(3)

班超首先抵达了鄯善王国,那位曾经匍匐在地痛哭流涕祈求中国怜悯的鄯善国王,一开始还表示非常欢迎,但不久就冷淡下来,这现象使班超感觉一定有事情发生。班超的部署觉得他杞人忧天神经过敏,可是班超不那么认为,他坚持自己的精神是正常的,并且发表了慷慨激昂的讲话:

“你们说的不对,我判断一定是匈奴使节到达,鄯善国王正在彷徨不定,不知道应该追随中国,还是继续追随匈奴!”

他的观点纯属主观推测,缺乏佐证,所以,属下们半信半疑,或者根本不信。正在这时候,鄯善国的招待人员进来了。

班超突兀的问:“匈奴使节来了几天了?”

招待人员傻乎乎不假思索的说:“来好几天了,驻地距此十五公里!”这位老实坦诚的服务员给匈奴使节惹来了灭顶之灾!

班超把他的全部兵力召集在一起——连厨师、饲养员、向导加起来共三十六人之多。聚在一起研究对策。

班超是个优秀的领导者,所有的手下都愿意为他去死,大家拍着胸脯说:“危急关头,生死全听你的安排!”

班超说了一句名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然后又说:“现在只有一条路,我们乘着夜色攻击匈奴使节,把他们全部消灭,使鄯善王国得罪匈奴,必须依靠中国。”

说得容易做起来应该是很困难,史书上只写了几十个字就表达完了,但内中的凶险,却绝非如此。

根据史料记载,单是兵力就很悬殊,班超只有三十六个人,而匈奴使节团却有一百四五十人,差不过是他们的三倍,再加上鄯善人的保护,基本上可说这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毕竟是完成了。

大概匈奴人在鄯善王国的热情款待下有些忘乎所以,防守非常松懈,也许是因为他们倒霉,班超一举成功,匈奴使节团全部葬身火窟,壮烈牺牲。

说实话,这招挺损的。搞的鄯善国王又急又气却又不敢发作,反而还要摆出一副孝子贤孙的笑模样来给班超赔礼道歉。因为他已经无路可走了。

二十八年了,人面桃花,物是人非,西域已经不是以前的西域,曾经横行无忌的莎车王国早已没落,继之而起的是于阗王国。

于阗王国很重要,因为他处在罗布泊的南面,正好是沙漠商队的必经之路,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于阗控制着整个南部通道,随时能够阻截沙漠商队的到达,隔绝中国与西域的联系。

鉴于事情的严重性,班超在平定了鄯善之后,立即前往于阗。

于阗国王仗着匈奴人撑腰,一开始表现得挺狂,丝毫没把中国使节放在眼里。

匈奴汗国常驻于阗大使,又和于阗王的巫师狼狈为奸,上演了一出天神附体的闹剧,巫师假借天神的名义宣布让于阗王和汉朝断绝来往,班超干脆利落了砍掉了邪教组织成员的脑袋,送给国王。后者屈服了,乖乖的交出了匈奴使节。

这点我不太明白,其实于阗王完全可以砍下班超的脑袋给巫师报仇,可他为什么反而屈服了呢?耐人寻味,莫非有受虐狂。

明年,汉朝大将窦固进攻车师前王国和车师后王国,两国先后投降。

中国正式派遣陈睦担任西域总督,驻扎乌垒王国。

北匈奴汗国对中国一连串的成功十分愤怒,明年,它大举反攻,两次进击位于车师的中国屯垦区,都没有获得胜利。但北匈奴的同盟国焉耆王国、尉犁王国和龟兹王国,却突袭了总督府,把陈睦杀掉,中国驻扎在车师王国的屯垦兵团全面溃退。

大英雄班超也不能幸免,他被西域联军封锁在吐鲁番附近,粮尽草乏,不得不用皮革裹腹。刚好在这段时间,汉明帝驾崩,年仅二十岁的汉章帝继承了皇位。汉章帝被西域连续不断的战争吓坏了,下令所有汉军撤出塔里木地区,班超也在被召回的行列中。

班超走到于阗,突然改变了主意,不顾皇帝的诏令,从容不迫的调转方向,重新在疏勒王国站稳了脚跟,把所有在这段时间里背叛或想要背叛的人全部击斩。与此同时,河西走廊的中国军团也在吐鲁番地区获得胜利,斩首匈奴三千八百级,俘获牛羊骆驼三万七千头。

当然这只是一场小胜,不过,却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西域的局势。鉴于这种情况,东汉政府重新振作,允许班超留在西域,并任命他为西域总督。

转眼十年过去了,北匈奴的国势一天不如一天,公元八十五年北匈奴汗国七十三个小部落投奔南匈奴,国家更加动荡。

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落井下石者比比皆是。

公元八十七年乌桓部落北方忽然冒出来一个令匈奴人莫名其妙的的鲜卑部落,他们挺身而出,,猛打落水狗,连连向北匈奴展开侵略。北匈奴在迎战中大败,大单于被杀,二十八万人进入长城,归顺南匈奴。

汉章帝坚定地认为如果不在这个时候落井下石,死后很难有面目再见列祖列宗,于是也“不仁不义”了一把,和南匈奴结成联盟对北匈奴展开总攻。

公元前八十九年,大将窦宪出朔方(霍去病也是从这个地方展开攻击的),北疆边防司令出五原,南匈奴单于出‘满夷谷’,三路大军在‘涿邪山’会师,向北挺进,深入瀚海沙漠群一千五百公里,终于捕捉到北匈奴主力。

北匈奴主力在汉军强大的攻势下瞬间崩溃,大单于向西逃走,亲王以下一万三千人被杀,八十一个部落共二十万人投降。

两年之后,公元91年,中国军队再次出击,从居延塞进入瀚海沙漠群,直捣匈奴心脏,大军一直推进到鄂尔浑河,擒获匈奴单于全家,不过很可惜,真正的目标人物大单于逃跑了。

北匈奴汗国残余势力,在漠南漠北都不能立足,只能离开生他养他的热土,向西流亡。

匈奴汗国西迁后,大草原和瀚海沙漠群只剩下南匈奴汗国,不过他们的势力一直不能振作,永远成为中国的臣属。

北匈奴的西迁,对中国人来说很重要,但对西方人更加的重要。

这些西迁的匈奴人为了维持他们的民族的完整,在里海一带的大草原上奋斗了二百多年,以求寻找新的家园。在四世纪下半叶时(公元360年),他们的势力骤然爆发了。在一个叫做‘巴兰姆巴尔单于’的领导下,匈奴人进入了阿兰人的领土,这是一个位于伏尔加河和顿河之间的强大的王国,属于突厥系游牧民族。

匈奴人在顿河沿岸大败阿兰人的联军,杀死了阿兰国王,并通过条约束缚和武力威胁把阿兰军队纳为自己的同盟。

匈奴人紧接着开始继续向西,他们的下一个征伐对象是西哥得部落。这个民族的最辉煌的一幕拉开了。

西哥得部落战败后,也向西迁徙,侵入了多瑙河上游,原住在多瑙河上游的‘汪达尔’部落,也被驱赶的向西侵袭,进入罗马帝国,就像推到骨牌一样。

最倒霉的是罗马帝国,他们对这些排山倒海而来的野蛮民族无法抵御,最终竟然差点灭亡。

更大的灾难来自一百年后,公元447年左右,匈奴部落出了一位伟大的人物——阿提拉。西方人称之为‘上帝之鞭’。此人蹂躏了整个欧洲,让强大的西罗马帝国一败涂地,后代与他齐名的只有成吉思汗。

中国打了一次胜仗,却还得欧洲人抬不起头来,真是有点不好意思!再怎么闹心都是人家的事儿,咱们还是回到中国来。

北匈奴战败的同时,班超在西域也取得了空前的胜利,各国的陆续归附,为他赢得了‘西域万王之王’的称号。

公元前九十四年,班超征调各国军队打着联合国的旗号,从北路发动总攻,生擒焉耆王和尉犁王,带到陈睦驻扎的乌垒王国总督府故地死难之处,斩首至祭。距陈睦之死,整整二十年。

东汉朝廷封班超为西域都护,定远侯,他成了整个中亚事实上的统治者。在这段岁月里,班超实行的政策基本上可以用八个字概括——不服就打,打服为止。

史书上说他“逾葱岭,迄县度,出入二十年,莫不宾从。”

葱岭,就是帕米尔高原。也就是说,班超的势力一直发展到了波斯和印度。

假如班超是个王莽类型的野心家,它是完全可以自立为王的,但他没有这样做,因为他是个英雄人物。

由于班超的征服,波斯和印度与中国之间,即使没有实际的接触,至少也建立起了商业上的联系,波斯成了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中转站。中国的丝绸从这里源源不断的输送到了东罗马帝国。

公元94年,波斯人的处境非常不妙,在西方,他们受到了来自美索不达米亚的东罗马帝国的攻击;在东方,中国军队的铁骑铿锵声也从帕米尔高原的山坡上隆隆传来。

当然中国并没有打算向那里扩张,但波斯人非常的担心,于是他们派遣一位使者,经由丝绸之路来到中国,携带了大量的礼品与东汉王朝缔结邦交。

波斯人最担心的就是中国人越过他们去和东罗马帝国直接接触,一方面他们担心双方结成军事同盟,把他们的帝国瓜分。另一方面,据中国史书记载,波斯人为了巨大的经济利益,有意保护他们对中国丝绸的垄断,因此,千方百计的阻止中国和罗马帝国之间的直接交流。

有一件事可以证明:

公元97年,班超派遣一位助手甘英,穿越波斯前往罗马帝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

当时汉朝人已经知道了罗马帝国,并冠以‘大秦’这个名字。他们甚至知道罗马帝国的一些城市的名字,亚历山大城北翻译为‘安都’。

如果甘英成功的到达罗马帝国的话,那应该是东罗马帝国‘图拉真皇帝’在位的年代。图拉真在位的年代标志着东罗马帝国向亚洲入侵的巅峰,他无时无刻不想攻入波斯人的土地(这个愿望在公元116年实现了)。

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如果当时东汉王朝和东罗马帝国达成同盟,波斯王国或许会提前十几年就亡国。

波斯人不能容忍此事的发生,所以当甘英到达波斯湾的时候,被波斯政府告知:从这里到东罗马帝国至少需要两年的航行,乘客必须携带足够三年的粮食,茫茫大海之中,很多人中途死亡,最好还是不要冒险前往。

甘英不是班超,他每天都盼望能够睡到自然醒,活到自然死,不敢冒这样的风险,于是连码头都没去,就打道回府了。

白白的放弃了一次公费旅游的机会。如果他勇敢一点,东罗马帝国的骑士和风流的贵妇一定会让他大开眼界乐不思蜀。

班超选错了人!

英雄也有犯错的时候,咱们不能苛求他变成无所不能的神!

假如他亲自前往,或者派一个有能力的外交官出使,说不定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帝国已经碰头了。

班超死后他的儿子班勇继承父业成为西域总督。

由于西域的征服,商路彻底贯通,并且有南路和北路之分——北边的通道途径罗布泊、焉耆、龟兹和疏勒。

南边的通道途径罗布泊、尼雅、于阗、莎车、疏勒、波斯,最后把中国的丝绸出口到罗马和亚细亚。

这就是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

当时的中国丝绸在罗马成了象征富有的奢侈品,中国人被称为‘塞里斯’人,‘塞里斯’就是‘丝绸’的意思。而东汉首都洛阳,则被翻译为‘丝都’。

虽然有丝绸之路,但古代的交通还是不便利,所以丝绸就成了欧洲国家的奢侈品和稀缺品,以至于东罗马皇帝‘台比留’,不得不制定了一条‘奢侈令’,硬性规定,禁止男人穿着丝绸衣服,以此来保证对妇女的充足供应。

中国的丝绸传到了波斯、印度和欧洲。而另一种影响中国人的东西也经由这条道路传入中国——佛教。

6 两大宗教佛与道

佛教产生于印度,大约在公元五百年到公元四百年之间形成,当时正是周朝的统治时期,不过它传入中国却是六七百年之后的事情了。

早在班超打通丝绸之路的时候,中国和印度就有了接触,当初的印度王朝,似乎是想到西域去分一杯羹,很不幸的被班超挫败。之后,佛教便进入了中国。

佛教本质上是一种印度宗教,大约六百年来一直局限于印度,其创立者乔达摩悉达多又被称为‘释迦摩尼’,这四个字翻译成中文就是‘释迦族的隐者’。

释迦摩尼在尼泊尔的丛林中苦修了几十年始终不能参透人生悲苦的原因,最后终于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为自己赢得了“佛陀”的称号。

佛陀,也就是佛祖,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说白了就是觉悟了的人。与其说是尊号,倒不如说成是‘文凭’。

菩萨的意思是‘正等正觉’。比佛祖的文凭低了一级。罗汉的意思是‘正觉’比菩萨更低。换句话说,罗汉是大学生,菩萨是硕士生,佛祖就是博士后。

佛祖通过无数次的思考,把人生的悲剧归结为生、老、病、死的轮回过程,认为人都是为了永恒的苦难而生的。

假如你要结束这种痛苦,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摆脱轮回,要摆脱轮回你就必须信佛,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正觉’的人。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行善,提倡为了众生而牺牲自己——诸如割肉喂鹰这些事。

这是一种精神气氛,对于高贵的灵魂来说,必定有了强大的吸引力。

整个佛教(多神教)真正最能打动中国人的代表人物是——观音菩萨。她高高在上,充满怜悯和慈悲,让许多善良无助内心空虚的人找到了光明和安慰,在整个的中国大地上产生了一种信任和爱的气氛,正因为有了她,佛教成了劳苦大众的灵魂归宿,所以能够发扬光大,在中国迅速的击败了他的竞争对手——道教和儒教。

当然,儒教只是在民间败北,由于受到了官方的庇护,佛教难以真正的把它赶下台。

中国的道家发展到东汉时期,逐渐发展成为了道教,道教和道家的区别,就好像是狗和热狗的区别,大家千万不要混淆。

道教重视自身修养,儒教更加等级森严,不像佛教一样只要烧香就能“如愿以偿”,所以,它们在竞争中失败。

对于处于封建统治压迫中的中国人来说,佛教是一个全新的精神世界,他吸引了各个阶层的人。

高贵的人希望菩萨保佑他更加高贵,卑贱的人希望菩萨怜悯使他脱离苦海大运来临,最不济的完全失去希望的人,则祈求菩萨让他来生能够幸福一些。

人们的感情被每位菩萨的传说所吸引,为他们的慈爱而感动,被缤纷天堂和黑暗地狱的对立形势而震撼。当然,也有少部分的学者,被佛学本身的艺术所吸引。

佛学和佛教,也是狗和热狗的区别。

佛教最初传入的年代是传说纷纭,很难考定,但是一般认为开始于汉明帝的求法。

东汉王朝第二任皇帝汉明帝曾经梦见一个金人,醒来之后就向大臣询问,博士们告诉他,金人是西域的一个被称为“佛”的神祗。

汉明帝以为这是神的诏谕,无限的祥瑞,随即派遣官员去西域求佛,那时还没有人知道西域的佛是从印度传入的。

汉明帝的官员从公元65年出发,两年后回国,随同他回来的还有两位外国籍的僧侣:迦叶摩腾和竺法兰,还有用白马驮回来的佛教经典。

汉明帝特地在首都洛阳东郊建造一座白马相国寺,招待这两位高僧并安置经典。从此佛教便在中原大地上扎根并且茁壮的成长。

后来居然茁壮的超过了印度本土。

其实,佛教最初传入中国的时候,力量还很微弱,所以,一只依附在道教之下,好像是道教的一个支派。就像是罗马的天主教,最初传播的时候,在人们看来只不过是犹太教教派而已。

佛教的根本戒律中虽然有不打诳语这一条,但有时候也会被无视,发展才是硬道理,除此之外,神马都是浮云。

所以,僧侣们没有站出来为自己正名,更没有状告道教侵犯了他们的名誉权,而是利用了这种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