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古文观止鉴赏大全集(超值金版)
3910000000041

第41章 六朝唐文(1)

李 密

作者名片

李密(224—287)

字号:字令伯

籍贯:武阳(今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县)人

个人简介:从小境遇不佳,因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抚养成人。祖孙二人相依为命,感情笃深,因而李密以孝敬祖母而闻名。据《晋书·李密传》记载:祖母有疾,他“痛哭流涕,夜不解衣,侍其左右。膳食、汤药必亲自口尝然后进献。”其作品《陈情表》流传于后世,被传颂为孝道的典范。李密非常好学,博览五经,少时师事名儒谯周,以文学见称。曾仕蜀汉,屡次出使东吴,东吴人皆称赞其才辩。蜀亡后,晋武帝征他为太子洗马,他以祖母年迈多病、无人奉养为由,上《陈情表》辞谢。武帝看后很感动,遂嘉其孝行。刘氏去世后,密服丧期满,出任太子洗马,官至汉中太守。后遭谗怀怨,免去官职,卒于家中。

■ 陈情表(李密) ■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①。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②。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③。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④。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⑤。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⑥。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⑦。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⑧。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⑨。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⑩。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11}。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12}。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13}。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14}。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15}。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16}?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17}。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馀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18}。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19}。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20}。庶刘侥幸,卒保馀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21}。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22}。

【注释】

①险:指命运坎坷,罪孽深重。夙:早。闵凶:不幸。这里指父丧。

②生孩:指婴儿。见背:弃我而去,这是“死”的委婉说法。行年:经历的岁月。舅夺母志:舅舅强逼母亲改变守节之志,重新嫁人。

③愍(mǐn):怜悯。孤:年幼丧父。

④门衰:家门衰微,人丁不旺。祚(zuò):福。

⑤外:自己一房以外的亲戚。期(jī)功:两种丧服的名称。古代按亲属关系的远近穿不同的丧服。期服穿一年。功服有大小之分:大功服穿九个月,小功服穿五个月。这里的期功,指血缘关系较近的亲属。强近:勉强够得上近的。应门:照看门户,接应客人。茕(qióng):孤独无依。孑(jié)立:孤立。吊:怜悯。

⑥婴:缠绕。蓐(rù):草垫子。

⑦逮:到。沐浴:蒙受恩泽。清化:清明的教化。

⑧察:举荐。孝廉:汉代选举官吏的两种科目名。孝,指孝子;廉,指廉洁之士。举:推荐。秀才:汉晋时代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由州推举优秀人才给朝廷。与后世经过科举考试的秀才含义不同。

⑨拜:授予官职。寻:不久。除:拜官授职。洗(xiǎn)马:即太子洗马,太子的侍从官。

⑩猥:鄙贱,自谦词。陨首:杀身。

{11}具:同“俱”,全。

{12}切峻:指言辞急切而严厉。逋(bū)慢:逃避征聘,怠慢皇命。临:登。

{13}奔驰:指赴京就职。笃:沉重。告诉:报告申诉。

{14}伏惟:伏在地上想。这是古时下对上表示恭敬的用语。故老:年高德劭之臣,亦泛指年老多阅历的人。矜:怜悯。育:养育。

{15}伪朝:指蜀汉。历职:连续任职。矜:怜惜。

{16}至:极,最。宠命:皇上给予臣子的特殊恩宠或任命。这里指拜太子洗马之事。优渥(wò):优厚。盘桓:徘徊不前。希冀:这里指非分的希望。

{17}薄:迫近。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危浅:指生命垂危。浅,不长。

{18}更相为命:双方轮替着相依为命。更(gēng),轮流更替。区区:犹“拳拳”,情意恳切。废远:废止赡养,远离他往。

{19}乌鸟私情:像乌鸦一样反哺的心愿。据说乌鸦老时,幼鸦便捕食喂它。这里比喻赡养老人的孝心。

{20}矜愍:怜悯。微志:微不足道的愿望。

{21}卒保余年:安享天年。结草:死后报恩之意。据《左传·宣公十五年》载,晋大夫魏武子临终时,嘱咐其子魏颗要将其爱妾殉葬,魏颗没有从命,并将爱妾出嫁了。后来魏颗与秦将杜回交战,见一老人结草绊倒杜回,因而杜回被擒。夜里魏颗梦见一老人,自称是其父爱妾的父亲,特来报恩。后成为结草报恩的典故。

{22}不胜(shēng):十分,非常。犬马怖惧:是封建时代臣对君的谦卑之词。谨拜表:恭敬地拜表呈上。

【鉴赏】

《陈情表》是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请求恩准他在家侍奉祖母,暂不出仕朝廷。李密为人正直,很有才干,在蜀汉时曾出仕为郎。蜀亡以后,对于新朝的征召是否应命,显然是一个十分敏感的政治问题,弄得不好,随时都可能以抗命而身遭不测。然而日夜侍奉在祖母病榻前的李密出于孝心,实在不忍弃而不顾,于是便写了这篇表,宛转而又深切地陈述了愿乞终养、辞不赴命的情由,使武帝临表感叹其非有空名,并特加嘉赏,许其奉亲尽孝。

全文分为四大段。第一段叙述自己幼年的痛苦遭遇和目前家庭的困难处境,提出请求辞官的原因,一层一层地写出了祖孙相依为命的关系。这是贯穿全文的主线,也是作者“辞不赴命”的原因。此段写得情深有致,为下文的上表陈情作了必要铺垫。

第二段叙述朝廷多次征召的经过以及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句句含情,层层在理,对武帝的忠诚,对祖母的孝顺,统统流于笔端,难怪晋武帝会批准李密的请求!

第三段再次陈述祖孙相依为命的感情,委婉地表明自己一再辞官乃是出于孝心,并非标榜名节,怠慢新朝。

第四段正面点明主旨,恳请皇上准许自己为祖母养老送终,并表明自己报效朝廷的忠心。忠孝之情,溢于言表。

本文始终围绕因侍奉祖母而请求辞官这个中心,从不同的方面反复陈述,写得委婉尽情,无空洞之言、浮泛之词,行文流畅,叙事具体生动,抒情扣人心弦,感情至真至深。而且,作者遣词造句极有功力,生动形象的语言颇能准确到位地表情达意。如“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等,表述形象精当,久经流传,都化作成语,被后世广为引用。随着这些富有生命力的名句代代传诵,《陈情表》这一抒情名篇也千古流传。

■ 妙评

按令伯之表,反复谆笃,出于真诚。至今读之,犹足使人感动,况当时之君乎!

——宋·真德秀《文章正宗》卷十

纯是一片至性语,不事雕饰,惟见天真烂漫。

——清·林云铭《古文析义》卷十

层次说来,无一语不委婉动人。固是至性至情之文。而通体局势浑成,步骤安详,更极尽结构之妙。读者须细玩其词旨,及其转落承接,方不辜负作者苦心,而得此文之益。若徒随人道好,何以读为!

——清·余诚《重订占文释义新编》卷七

言外尚有沉忧。情挚,语出自然,遂以千古文事,殊弱汉人,浑穆之气尽。

——清·李兆洛《骈体文钞》卷十六

王羲之

作者名片

王羲之(303—361或321—379)

字号:字逸少,号澹斋

籍贯: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后迁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作品风格: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自成一家。

个人简介:东晋著名书法家,对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后人尊称其为“书圣”。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他出身士族,幼时不善言辞,后来辩才出众,且性格耿直,享有美誉。朝廷公卿看重王羲之的才器,屡屡召举为官,他都辞谢。后为征西将军瘐亮参军,累迁长史,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辞官后,定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胸怀旷达,流连山水,以习字为乐。曾跟从有名的书法家卫夫人学书法,后又跟从张芝、钟繇学草书、正书,博采众长,吸取了魏晋诸家书法的长处,精研体势,推陈出新,创立了独特的风格,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影响深远。人们称赞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臣风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既飘逸飞扬、妍美流便,又雄强有力、变化多端。

代表作品有行书《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可惜现在只有摹本传世。此外,还有草书《初目贴》、正书《黄庭经》《乐毅论》等,令人遗憾的是,其作品真迹已无存,传世者均为临摹本。王羲之的诗文也写得相当出色,现存辑本《王右军集》。

■ 兰亭集序(王羲之) ■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①。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②。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③。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④。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⑤。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⑥。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⑦。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⑧。古人云:“死生亦大矣。⑨”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⑩。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11}。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12}。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13}。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注释】

①岁在癸丑:古代用干支纪年,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为癸丑年。会:集会。指永和九年东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谢安、孙绰、王羲之等四十一人在会稽郡(今浙江绍兴)山阴县兰亭(在今绍兴西南二十七里处的兰渚山上)宴聚修禊一事。修禊(xì):古代风俗,每年阴历三月第一个巳日(后曹魏定为三月初三),人们去水边祭拜、洗濯,以消除不祥,称为“修禊”。

②激湍:流势很急的水。映带:映照,萦绕。

③流觞(shāng):古时修禊时的一种活动,即把酒杯放在溪水上游的水面,任它顺水漂移,漂移到谁的面前,谁就持杯饮酒。曲水:环曲的水渠。次,处所,地方。幽情:发自内心的感情。

④品类:指万物。游目:纵目观览。

⑤相与:相互交往。俯仰:周旋。怀抱:胸怀抱负,指内心的感受。晤言:会晤谈话。指所爱好的事物。放浪:放任不羁,旷达不拘。

⑥万殊:千差万别。静:安静,指“晤言”室内一类事。躁:躁动,指“放浪形骸之外”一类事。暂得于己:自己内心暂时得到满足。

⑦所之既倦:(对)所经历的事物已经厌倦。系:连缀,随着。

⑧修短随化:寿命的长短随着自然的功能。化,造化,指自然功能。终期于尽:最后都归于消亡。

⑨死生亦大矣:死生也是一件大事。语出《庄子·德充符》。

⑩兴感之由:产生感慨的原因。若合一契:如同符和契那样相合。临文:当书写文章时。喻之于怀:使内心明白。

{11}一死生:将死生看成一样。虚诞:虚妄的话。齐:相等。彭:彭祖,帝尧时人,传说他活了八百岁。殇:夭折短命的人。妄作:胡说。“一死生”“齐彭殇”,都是庄子的看法。

{12}列叙时人:逐个地记下当时参与宴游的人。录其所述:记下他们的述作(诗歌)。本文是王羲之为兰亭会诗集所写的序。

{13}其致一也:引起感慨的情景是一样的。致,情致,这里是情景的意思。

【鉴赏】

本篇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是记述东晋文坛盛事雅集的一篇美文。

文章开篇,作者以朴实的文笔,开门见山,点出了集会的时间、地点、原因及参加者,然后又以绚丽的彩笔描绘了兰亭的自然风光,在读者面前展示了一幅浓淡相宜的山水画。

作者由景生情,自然地过渡到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并进而引出对死生这一大事的看法。在当时士大夫一味崇尚玄理,喜好清谈之际,王羲之对这种虚无主义思想的批判,无疑给当时的上层社会带来了一丝清新的务实之风。这也正是其比当时的士大夫高明之处。

序文仅325字,却集记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文章短小精美,句法整饬而兼有疏散,风格清新而兼有华彩,气韵平和而兼有流宕,和王羲之书法风神相通。寥寥数行,气魄不凡,加之妙文美字,相互增辉,使这篇美文和王羲之的书法艺术一并为后世所称颂。

■ 妙评

此文一意反复生死之事甚疾,现前好景可念,更不许顺口说有妙理妙语,真古今第一情种也。

——清·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卷九

雅人深致,玩其抑扬之趣。

——清·李兆洛《骈体文钞》卷二十一

通篇着眼在“死”“生”二字。只为当时士大夫务清谈,鲜实效,一死生而齐彭殇,无经济大略,故触景兴怀,俯仰若有余痛。但逸少旷达人,故虽苍凉感叹之中,自有无穷逸趣。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七

非止序禊事也,序诗意也。修短死生,皆一时诗意所感,故其言如此。笔情绝俗,高出选体。

——清·浦起龙《古文眉诠》卷四十二

陶渊明

作者名片

陶渊明(又名陶潜)(约365—427)

字号:字元亮、渊明,号五柳先生,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

籍贯: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作品风格:山水田园风情浓郁,生活气息浓厚;借物言志,重在抒情;语言质朴自然却不失凝练绮丽,豪华落尽见真淳。

个人简介: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散文家。出身于贵族世家,其曾祖为东晋大将军陶侃。年轻时博学善文,颖脱不羁,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怀“大济苍生”之壮志,为乡里所重,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因家境贫寒,早年几次出仕,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四十一岁时弃官归田,长期在农村过着躬耕的隐居生活。

他不但是我国古代田园诗人的创始者和奠基人,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同时也是散文辞赋创作的杰出作家。其创作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我国古典诗歌发掘了一个新境界。其作品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以及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与向往。代表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陶渊明的诗文,“豪华落尽见真淳”,重在抒情和言志。语言质朴精炼,而又自然奇丽,在平淡醇美的诗句中,蕴含着醇厚的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梁朝昭明太子萧统亲自为陶渊明编集、作序、作传,《陶渊明集》是中国文学史上文人专集的第一部,意义十分重大。萧统在序中对陶渊明推崇备至:“其文章不群,词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

梁启超评价陶渊明时则说:“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确如其言,陶渊明在自然与哲理之间打开了一条通道,在生活的困苦与自然的旨趣之间达到了一种和解,连最平凡的农村生活景象在其笔下也显示出了一种无穷的意味深长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