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古文观止鉴赏大全集(超值金版)
3910000000035

第35章 汉文(2)

④合从:指东方各国联合起来攻打秦国的外交策略。

⑤离横:拆散连横。兼:联合。

⑥宁越:赵国人,仕西周君。徐尚:宋国人。杜赫:周人。之属:这一类的人。齐明:东周臣,曾在秦、楚、韩三国做过官。周最:东周君的儿子。陈轸:夏人,曾在秦、楚做过官。召滑:一作邵滑,楚臣。楼缓:赵人,魏相。翟(zhái)景:魏国人。苏厉:苏秦之弟。乐(yuè)毅:中山国人,燕昭王任以亚卿、上将军。通其意:沟通六国的意图。带佗(tuó):楚国将军。兒(ní)良:军事家,著有兵书一篇。兒,同“倪”。王廖:军事家。伦:辈。制其兵:统制着六国的军队。

⑦延敌:迎击敌军。延:延纳,指迎击。

⑧亡、遗:丢失的意思。

⑨赂:贿赂。

⑩制其弊:利用六国的困弊弱点。追亡逐北:追赶战败逃亡的敌人。北:通“背”,败北。伏尸:倒在地上的尸体。橹:大盾牌。

{11}因利乘便:凭借有利时机,利用便利形势。入朝:到秦国朝拜。

{12}施(yì)及:延续到。孝文王:秦昭襄王之子,名柱,即位三天即死去。庄襄王:孝文王之子,名子楚,在位三年就死去。享国:享有国家权力,即在位的意思。

{13}六世:指秦孝公、秦惠王、秦武王、秦昭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等六代,一代为一世。余烈:遗留下来的功业。振:挥动。策:马鞭。二周:指东周末年周王朝分为两个小封国,即东周君(都洛阳)和西周君(都巩县)。履至尊:登上皇帝之位。六合:天地和四方称六合,这里指天下。敲:刑杖。扑:刑杖。鞭笞:鞭打,驱使。

{14}百越:又称百粤,是当时散居在我国东南地区的各个越族部落的总称。系颈,用绳子拴在颈上,表示降服。委命下吏:听从下级官吏的支配。

{15}蒙恬:秦国大将。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命蒙恬统率三十万军队,渡黄河北逐匈奴,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辽宁辽阳县境),共长万余里。藩篱:篱笆。喻国家的屏障,这里指长城。却:击退。

{16}士:指征服各国的遗民。百家之言:当时各学派的著作。黔首:秦时对百姓的称呼。

{17}隳(huī):毁坏。销:熔化。锋□(dí):刀刃、箭镞之类。金人:铜铸的人。

{18}践华为城:循着华山作为城墙。践:登,循,凭借。池:护城河。

{19}劲弩:强弓。信臣:忠实的臣子。谁何:呵问是谁,即严厉盘查。

{20}殊俗:风俗不同的地方,指边远地区。陈涉:名胜,阳城(河南登封)人。瓮牖:用破瓮做窗户。绳枢:用绳子系门轴。形容陈涉家庭极其贫困。氓隶:泛指农民、徒役。迁徙:指被征发去守边。

{21}中庸:平常普通。仲尼:即孔子。墨翟(dí):即墨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陶朱:即陶朱公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他辅助越王勾践灭吴后,弃官至陶(今山东定陶),经商致富,自号陶朱公。猗顿:春秋时鲁人。他向陶朱公学致富之术,后以经营盐业致富。

{22}蹑(niè)足:插足生活。行(háng)伍:古代军队编制,五人为伍,二十五人为行。这里指戍卒队伍。俯起:自下崛起。罢(pí)弊:疲劳乏力。罢,同“疲”。转:转过来。

{23}揭:高举。嬴:担负。景从:景,同“影”。如影随形那样跟随着。

{24}山东:泛指崤山以东广大地区。

{25}自若:依然如故。

{26}耰(yōu):平整土地的一种农具,形似榔头。铦(xiān):锋利。钩戟:带钩的戟。长铩(shā):长矛。

{27}谪戍:以罪被罚戍边。

{28}成败异变:成功与失败发生了异乎寻常的变化。故下句言功业相反。

{29}絜(xiè)大:衡量大小。

{30}万乘之权:指天子的权力。周制,天子才拥有兵车万乘。八州:指秦国所占有的雍州以外的全国土地。朝同列:使同等权位的诸侯来朝拜。

{31}七庙:指祖庙。周制,天子宗庙奉祀七代祖先。身死人手:指秦二世被赵高杀死,秦王子婴被项羽杀死。

{32}攻守之势异也:意为攻取敌国和保有天下的形势已经不同的缘故。

【鉴赏】

《过秦论》是西汉杰出的政论文代表作之一,也是流传久远的名篇。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陈涉世家》中分别加以引用,作为全文的总结,并赞美说:“善哉乎贾生推言之也!”它可谓开创了我国散文史上史论体裁的先河。

过秦,即议论秦的过失。原文分上、中、下三篇,本文是第一篇,分析了秦日益强大、及至统一天下的形势,总结了其兴亡的原因,目的在于批评秦的过失,作为汉文帝改革政治、巩固统治、免蹈秦朝覆辙的借鉴。文中首先铺叙秦国如何走向强盛,轻而易举击败九国诸侯一统天下,又如何土崩瓦解地为农民起义军推翻,从而总结出“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的结论。

文章结构精巧,叙事严密,气势恢宏,文笔酣畅,具体说来有以下特色:首先,剖析深刻,立论精辟。贾谊以卓越的政治眼光,透过当时所谓太平盛世的表象,看到社会上还潜伏着种种危机和矛盾,他认识到秦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百姓怨望”的结果。所以他反对统治者施暴政于民,而“过秦”也暗含着“过汉”,这种见解是难能可贵的。

其次,选材得当,结构巧妙。《过秦论》是史论文,而为了避免陷入史料罗列的困境,本文一开始就从秦始皇着笔,删去秦孝公以前的史料,就是孝公以后的几代国君,也是有详有略,各得其宜,这显然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材的。且文章一开头即用“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一句贯串全篇,与末段“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首尾呼应,使全文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尽显作者构思匠心。

再次,叙事严密,逻辑性强。本篇结构上浑然一体,段与段、句与句之间也是脉络相连。即便是一段之内,也前后因果,层层衔接,句句相连,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简直无懈可击。文章最后一段,全是议论,妙在作者连用三个对比反问,既照应了上文,又总结了全文得出结论,真是笔力千钧。

此外,气势宏伟,文笔酣畅。本文总结秦朝兴亡,字里行间倾注着作者的激情,语言犀利,气势充沛,气魄宏伟。史事的叙述,运用欲抑先扬、铺陈排比的手法,对比强烈,形象鲜明,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读来明快、流畅、热烈、奔放,具有战国纵横家的遗风,特别是本文运用的托古喻今和陈古刺今的手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 妙评

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关,通达国体,虽古之伊、管未能远过也。

——汉·班固《汉书·贾谊传赞》引

《过秦论》者,论秦之过也。秦过只是末句“仁义不施”一语便断尽。此通篇文字,只看得中间“然而”二字一转。未转以前,重叠只是论秦如此之强;既转以后,重叠只是论陈涉如此之微。通篇只得二句文字,一句只是以秦如此之强,一句只是以陈涉如此之微。至于前半有说六国时,此只是反衬秦;后半有说秦时,此只是反衬陈涉,最是疏奇之笔。

——清·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卷六

一气团结,直至末段,一齐倒卷,逼出末句便结。正如万壑争流,千岩竞秀,而山环水绕之中,结穴处无多大也。此文家之雄,有声有势,气豪而骨劲,得持论之胜。

——清·唐德宜《古文翼》卷五引何屺瞻评

■ 治安策(一)(贾谊) ■

夫树国固,必相疑之势,下数被其殃,上数爽其忧,甚非所以安上而全下也①。今或亲弟谋为东帝,亲兄之子西向而击,今吴又见告矣②。天子春秋鼎盛,行义未过,德泽有加焉,犹尚如是,况莫大诸侯,权力且十此者乎③?然而天下少安,何也?大国之王幼弱未壮,汉之所置傅、相方握其事④。数年之后,诸侯之王大抵皆冠,血气方刚,汉之傅、相称病而赐罢,彼自丞尉以上,偏置私人,如此,有异淮南、济北之为邪?此时而欲为治安,虽尧、舜不治。黄帝曰:“日中必熭,操刀必割。⑤”今令此道顺而全安甚易⑥。不肯早为,已乃堕骨肉之属而抗刭之,岂有异秦之季世乎⑦?

夫以天子之位,乘今之时,因天之助,尚惮以危为安,以乱为治⑧。假设陛下居齐桓之处,将不合诸侯而匡天下乎?臣又知陛下有所必不能矣。假设天下如曩时,淮阴侯尚王楚,黥布王淮南,彭越王梁,韩信王韩,张敖王赵,贯高为相,卢绾王燕,陈豨在代,令此六七公者皆无恙,当是时而陛下即天子位,能自安乎?臣有以知陛下之不能也。天下殽乱,高皇帝与诸公并起,非有仄室之势以豫席之也⑨。诸公幸者乃为中涓,其次厪得舍人,材之不逮至远也⑩。高皇帝以明圣威武即天子位,割膏腴之地,以王诸公,多者百馀城,少者乃三四十县,德至渥也{11}。然其后七年间,反者九起{12}。陛下之与诸公,非亲角材而臣之也,又非身封王之也{13}。自高皇帝不能以是一岁为安,故臣知陛下之不能也。

然尚有可诿者曰疏{14}。臣请试言其亲者。假令悼惠王王齐,元王王楚,中子王赵,幽王王淮阳,共王王梁,灵王王燕,厉王王淮南,六七贵人皆无恙,当是时陛下即位,能为治乎?臣又知陛下之不能也。若此诸王,虽名为臣,实皆有布衣昆弟之心,虑亡不帝制而天子自为者{15}。擅爵人,赦死罪,甚者或戴黄屋,汉法令非行也{16}。虽行不轨如厉王者,令之不肯听,召之安可致乎?幸而来至,法安可得加?动一亲戚,天下圜视而起,陛下之臣虽有悍如冯敬者,适启其口,匕首已陷其胸矣{17}。陛下虽贤,谁与领此?故疏者必危,亲者必乱,已然之效也{18}。其异姓负强而动者,汉已幸胜之矣,又不易其所以然。同姓袭是迹而动,既有征矣,其势尽又复然。{19}殃祸之变,未知所移,明帝处之,尚不能以安,后世将如之何!

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顿者,所排击剥割,皆众理解也{20}。至于髋髀之所,非斤则斧{21}。夫仁义恩厚,人主之芒刃也;权势法制,人主之斤斧也。今诸侯王皆众髋髀也,释斤斧之用,而欲婴以芒刃,臣以为不缺则折{22}。胡不用之淮南、济北?势不可也。

臣窃迹前事,大抵强者先反{23}。淮阴王楚最强,则最先反;韩信倚胡,则又反;贯高因赵资,则又反;陈豨兵精,则又反;彭越用梁,则又反;黥布用淮南,则又反;卢绾最弱,最后反。长沙乃在二万五千户耳,功少而最完,势疏而最忠,非独性异人也,亦形势然也{24}。曩令樊、郦、绛、灌据数十城而王,今虽已残亡可也{25}。令信、越之伦列为彻侯而居,虽至今存可也。

然则天下之大计可知已。欲诸王之皆忠附,则莫若令如长沙王;欲臣子之勿菹醢,则莫若令如樊、郦等{26};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27}。诸侯之君,不敢有异心,辐凑并进,而归命天子。虽在细民,且知其安,故天下咸知陛下之明。割地定制,令齐、赵、楚各为若干国,使悼惠王、幽王、元王之子孙,毕以次各受祖之分地,地尽而止{28}。及燕梁他国皆然。其分地众而子孙少者,建以为国,空而置之,须其子孙生者,举使君之{29}。诸侯之地其削颇入汉者,为徙其侯国及封其子孙也,所以数偿之{30}。一寸之地,一人之众,天子亡所利焉,诚以定治而已。故天下咸知陛下之廉。地制一定,宗室子孙,莫虑不王,下无倍畔之心,上无诛伐之志,故天下咸知陛下之仁{31}。法立而不犯,令行而不逆,贯高、利几之谋不生,柴奇、开章之计不萌,细民乡善,大臣致顺,故天下咸知陛下之义{32}。卧赤子天下之上而安,植遗腹,朝委裘,而天下不乱{33}。当时大治,后世诵圣。一动而五业附,陛下谁惮而久不为此{34}?

天下之势,方病大瘇{35}。一胫之大几如要,一指之大几如股,平居不可屈信,一二指搐,身虑无聊{36}。失今不治,必为锢疾,后虽有扁鹊,不能为已{37}。病非徒瘇也,又苦跖盭{38}。元王之子,帝之从弟也,今之王者,从弟之子也。惠王之子,亲兄子也,今之王者,兄子之子也。亲者或亡分地以安天下,疏者或制大权以逼天子{39}。臣故曰:非徒病瘇也,又苦跖盭。可痛哭者,此病是也。

【注释】

①树国:分封诸侯国。固:强大。数(shuò):屡次。被:受。殃:祸害。上:指皇帝。

②亲弟谋为东帝:指汉文帝弟淮南王刘长,于文帝六年(公元前174年)勾结匈奴谋反。因其封地淮南在长安东面,所以说谋为东帝。亲兄之子西向而击:指汉文帝兄悼惠王刘肥的儿子济北王刘兴居,于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乘文帝去太原抗击匈奴,企图袭取荥阳。今吴又见告:指汉高祖刘邦的侄子吴王刘濞,在封国境内铸钱、煮盐,招纳天下亡人,扩张其势力,被人告发。

③春秋鼎盛:年富力强。莫大:强大。

④傅、相:即太傅和相国,是汉中央王朝派往诸侯王国辅佐的最高行政长官。

⑤熭(wèi):曝晒。意为要抓紧时机。

⑥道:指机不可失的道理。全安:保全诸侯,安定朝廷。

⑦已乃:以后就。堕:同“隳”,毁坏。抗刭:指杀头。季世:末世。

⑧惮:担心、顾虑。

⑨殽乱:混乱。仄室:古代卿大夫嫡长子之外的儿子为侧室。仄,同“侧”。仄室之势:指很小的权势。豫:同“预”,预先。席:依靠、凭借。

⑩中涓:皇帝贴身的侍从官。指身边的大臣。廑:同“仅”,才。舍人:供奉宫中的近侍之臣。

{11}渥:深厚。

{12}反者九起:指汉高祖五年至十一年发生的黥布、彭越、韩王信、卢绾、陈豨、韩信、贯高、臧荼、利几的反叛,共为九起。

{13}角材:较量才能的高低。

{14}诿:推托。疏:疏远。

{15}布衣:平民,这里是“一般”的意思。这句意为:其实都把与天子的关系看做像普通百姓家的兄弟关系。亡不:即无不。帝制:皇帝的礼仪制度。这句意为他们没有一个不想采用皇帝的仪制,把自己看成天子一样的人。

{16}擅爵人:擅自授爵位封赐给人。黄屋:古时皇帝车上丝织的黄色车盖,用以指帝王的车。非行:不能推行。

{17}圜视:眼睛圆瞪着看,即怒目而视。圜:同“圆”。悍:勇猛。冯敬:汉文帝时任御史大夫,曾揭发淮南王刘长的谋反阴谋,遭刺客所杀。

{18}效:证明、验证。

{19}同姓袭是迹而动:同姓诸侯王沿袭异姓王的足迹进行反叛。复然:指恢复过去这样的叛乱局面。

{20}屠牛坦:相传为春秋时善于宰牛的人,名坦。一朝:一天。解:剖割。芒刃:锋利的刀刃。顿:同“钝”。排:切除。理:指肌肉纹理。

{21}髋(kuān):胯骨。髀(bì):大腿骨。斤:砍刀。

{22}婴:对付。

{23}窃迹:私下迫寻推究。

{24}完:全。

{25}樊:指樊哙,汉初封舞阳侯,后任左丞相。郦:指郦商,汉初封曲周侯,后任右丞相。绛:指绛侯周勃,汉文帝时为右丞相。灌:指颖阴侯灌婴,曾任太尉、丞相。虽已残:即使已经衰败灭亡了。亡可:不可。

{26}菹醢(zū hǎi):剁成肉酱。

{27}制从:顺从。

{28}毕以次:全都按长幼的次序。分(fèn)地:分内的土地,指诸侯王的封地。

{29}须:等待。举使君之:意为全部交给他们的子孙去统治。

{30}削:剥夺。颇:很多、大量。徙:搬动,这里是“调整”的意思。所以数偿之:意为把剥夺了的土地如数全部偿还给他们的子孙。

{31}倍:背。畔:同“叛”。

{32}利几:原为项羽部将,后降汉封为颍川侯,于公元前202年叛乱被杀。柴奇、开章:均是淮南王刘长的谋士,曾参与谋反。萌:发生。

{33}赤子:刚生的婴儿。这里指年幼的皇帝。植遗腹:立遗腹子。朝委裘:朝拜先帝的遗衣。

{34}一动:指“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这一措施。五业:指上文所述的明、廉、仁、义、圣等五项功业。

{35}瘇(zhǒng):脚肿病。

{36}胫:小腿。要:同“腰”。平居不可屈信:平时不能弯曲和伸直。信,同“伸”。搐(chù):抽搐。身虑无聊:全身感到难受。无聊,无所依靠。

{37}锢疾:不治之症。扁鹊:姓秦,名越人,战国时名医。

{38}跖盭(lì):脚掌扭折。

{39}亲者:指同姓诸侯王中汉文帝的近亲。疏者:指同姓诸侯王中汉文帝的远亲,如刘戊、刘则等。逼:威胁。

【鉴赏】

本文又名《陈政事疏》,是从原文节录的其中一部分。贾谊针对文帝时同姓诸侯王势力逐渐强大甚至威胁到中央政权的情况,提出的削弱诸侯国力量、为汉王朝巩固中央集权、保持长治久安而献的一篇著名策论。可惜文帝没有采纳其意见,以至到景帝时发生了吴、楚七国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