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解放抚顺
3902000000002

第2章 战前运筹(1)

苏联红军按雅尔塔协议进驻抚顺市,实行军事管制。抚顺市的主要矿厂、车站、电台、发电厂等都由苏军驻守,生产仍由日本人管理。日伪统治机构随着苏军进入,虽不复存在,但日伪残余,伪满汉奸、特务、警察、反动官吏仍在地方上兴风作浪,妄图为国民党接收效劳。

抚顺素以煤都著称中外,在制钢,制铝,制油、发电等战略物资生产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地处沈吉路中间,距东北名城沈阳45公里,是其东部屏障,南界本溪,北邻铁岭,东与吉林接壤,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向盟国宣布无条件投降后,8月27日,苏联红军按雅尔塔协议进驻抚顺市,实行军事管制。抚顺市的主要矿了、车站、电台、发电了等都由苏军驻守,生产仍由日本人管理。日伪统治机构随着苏军进入,虽不复存在,但日伪残余,伪满汉奸、特务、警察、反动官吏仍在地方上兴风作浪,妄图为国民党接收效劳。伪满抚顺市副市长周铸鑫以维持社会治安为名,组织了抚顺市治安维持会,伪满抚顺市警察署行政科长郭森,网罗伪满警察、宪兵、特务组成抚顺市警察局,自任局长,伪宪兵队抚顺分团团长王庆双组织了3,000多人的警察大队,郭森为大队长、王庆双为副大队长。国民党抚顺市、县党部也都相继建立。清原县伪满末任县长谭英多,新宾县伪县长杨世英,抚顺县伪县长习齐辉等也都组织伪满地方警、宪、特等反动官吏成立“治安维持会”、“警察局”。他们城乡勾结,相互串联,形成一股地方上的反动势力,散发国民党“告东北同胞书”等宣传品,进“拥护国民党中央接收”等反共反人民活动,妄图控制抚顺地区。在这种情况下,****中央东北局派李涛、刘金声、孙培臣、曹公和等同志首批进入抚顺进行接收,相继又派来吴亮平、刘子载、方华、刘子仪、王新三、王振祥以及刘曾浩、岳仲轩,韩文潮、任之平,张澍、徐行等同志,开辟抚顺地区工作。自此,抚顺揭开了历史的新篇章。

一、建立民主新政权

1945年10月中旬,****中央东北局派李涛、孙培臣,曹公和等同志来抚顺,并以李涛为书记组成了****抚顺市临时委员会。在****抚顺市临时市委的领导下,建立了抚顺市人民政府。当时,市内只有我冀东区党组织于9月派来的李兰田和陈平两名党员做先遣侦察工作。广大人民群众由于日伪统治14年,对中国国情,抗日真相,我党我军都不十分了解,对国民党尚存有盲目“正统”观念,加之社会上伪满官吏组织的“维持会”、“警察局”、“警察大队”(公安总队)、国民党抚顺支部等组织的反动宣传,人心混乱,反革命势力气焰嚣张,成为我党接收抚顺的很大障碍。驻抚苏军受到与******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约束,对我党接收抚顺,建立民主政权,不能给予公开支持,后几经与苏军驻抚司令部协商,方允许接收,但需持省政府的公文。据此,辽宁省人民政府下达了接收抚顺市的命令和市长任命书,抚顺市人民政府正式宣告成立。李涛为市长,曹公和为秘书长,孙培臣为公安局长,刘金声为中苏友好协会会长。解散了抚顺市伪治安维持会和伪警察局,明令废除了伪满统治人民的一切政令、法规,实行民主政治;废除苛捐杂税,减轻人民负担,改善人民生活,严惩汉奸、特务,清除日伪残余,给予人民集会、结社、出版、言论、信仰等自由。市政府设秘书科、民政科,财粮科等,积极开展了接收工作。

1945年11月中旬,根据****中央东北局决定,将****临时抚顺市委改为抚顺地委和市委行政机构;保留市政府,同时组建抚顺专员督察公署。抚顺地(市)委和专署、市政府各为两个机构,一套班子,隶属辽宁省工委领导。1946年1月,抚顺地(市)委改为辽宁第三地委,隶属辽宁省分委领导。****中央东北局批准,以吴亮平为书记,兼分区政委(1946年2月份吴亮平同志调走,由饶斌同志继任********兼地委书记)、刘子载(副书记兼组织部长)、王新三(副书记兼炭矿长)、李涛(专员兼市长)、方华(民运部长)为委员;组成****抚顺地区(市)委员会。以李涛为专员(兼市长),任仲夷为副专员,组成抚顺地区专员督察公署。下辖市内8个区和抚顺县、新宾县、清原县。截至11月底,各县(区)委、县(区)政府相继建立,迅速而有秩序地开展了抚顺地区的工作。

1、市区和县党政组织的建立

(1)城市区委、区政府的建立。为便于发动广大工人群众,以了矿为中心建立区委、区政府。在龙风矿建有龙凤区,在胜利矿建有杨柏区,在万达屋和老虎台矿建有老万区,以轻金属(今铝了)为中心,包括液化(今石油三了),制钢(今抚顺钢了)建有望花区,以发电了为中心建有大城区,还有永安区、李石寨区,委派了区委书记、区长等工作人员。

(2)在抚顺市、区委和市,区政府建立的同时,抚顺、新宾,清原县委和县政府也相继建立。

****抚顺县委、县政府是于1945年10月下旬,由市委派干部组建的。****抚顺县委由张澍(书记兼大队政委)、赵向(组织部长),崔智(宣传部长)、徐行(县长)、裴奎华(县大队长副政委)、郭占忠(公安局长)组成,设组织部、宣传部。县政府下设民教科、财粮科并派了科长。当时,县辖8个区,配了书记和区长。1946年3月苏军撤走,国民党军队占据了沈阳。沈阳县委和县政府及沈阳保安团于5月份在沈抚边界活动,6月底全部撤出沈阳县境。8月1日在抚顺五牛村与抚顺县合并为沈抚县。县委和县政府领导人也有部分变动(详见附录)。1946年4月,为领导方便,将浑河以北抚顺县的一、二、七、八区划归沈抚铁联合县管辖。

1946年10月,我八路军冀热辽十六军分区二十四旅六十九团进入新宾县城,这支军队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每到一地都深入到县城的广大群众之中,对当时的革命形势和共产党的政策主张做深入宣传讲解;在工商界和公敦职员、学生中做了大量工作,收缴了伪警察大队的武器弹药,改编了伪警察大队,要求伪治安维持会,暂时维持新宾秩序,等待接收,并进行了扩军,动员青年参加人民军队。由干部队的优良作风和爱民活动,扩大了我党的影响,加深了新宾人民和各界人士对共产党的了解,打击了反动分子的嚣张气焰,鼓舞了新宾人民的斗志,为我党接收新宾,建立县委和民主政府,奠定了基础。

1945年11月下旬,****新宾县委和人民政府正式建立。****新宾县委由刘曾浩(书记)、庞然(组织部长)、岳仲轩(县长)、彭云清(民主联军团政委)、陈法平(县大队副政委)、孙怀文(县大队长)、张连顺(公安局长)组成。县人民政府县长岳仲轩。政府当时设财粮科、教育科、司法科等。县辖9个区,并配齐了书记和区长。

1945年9月28日,我冀热辽军区部队二十四旅六十九团进驻清原县之后,向清原人民讲述我党我军的政策和主张,受到清原人民的热烈欢迎,对伪县公署科长以上人员进行了政策教育,要求遵纪守法,保存好物资财产、文书、档案,不得损坏盗窃,解散以谭英多为首的“治安维持会”,解除伪清原警察大队和清原铁道警护团的全部武装,收缴枪支、弹药等武器,以及其他军用物资;对自愿参加我军的伪警人员,编入六十九团。六十九团在清原的活动,大振了我军军威,受到了清原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青壮年踊跃参军,仅六十九团就扩充到3000多人。1945年10月中旬,在万毅率领的东北挺进纵队的领导、帮助下,清原各界代表200余人临时集会,经过酝酿一致推选二十四旅六十九团政委翟文阁为清原县县长,为清原县民主政府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清原县委、县人民政府于1945年11月上旬相继正式建成。县委成员当时有韩文潮(书记兼大队政委)、赵西岳(副书记兼组织部长)、侯公元(民运部长)、任之平(县长)、谢良(县大队副政委)等。县政府县长为任之平,公安局长为谢良。政府设秘书室、民政科、财粮科、教育科,并派了科长和工作人员。

2、发扬人民民主,实行民主建政

为加强政权建设,争取实行建政民主化,抚顺市于1946年2月召开了第一届参议会议,到会各阶层民主人士,职业团体等共300多人,列席来宾10余人,选出李涛、王希之、王新三等13人为大会主席团。会上,听取、审议了政府工作报告,提议案,献计策,广泛发扬了民主。最后代表行使民主权利,选出出参议员79人,选举王新三为议长,李涛为市长。

抚顺县于1946年2月召开首届临时参议会议,听取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155项议案,一致选举徐行为县长,选举张希忱为议长、张澍为副议长。新宾县也于1945年12月上旬,召开了全县政治协商会议,共商新宾县大计,重申了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和主张,宣讲了共产党提倡和平、民主,建立民主政府乃至建立新中国的伟大意又,号召新宾人民和各界人士维护和平民主,维护社会秩序,恢复和发展生产,搞好城乡贸易,经民主选举,选出岳仲轩为县长。1946年2月,清原县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任之平为县长,康鼎臣为议长,袁崇山为副议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