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解放莱芜
3901700000019

第19章 战役总结(3)

一、情况:

1、敌自鲁南惨败后,为挽回其军事颓势,不惜孤注一掷,于一月下旬继续抽调兵力,再度犯我鲁南,并以七十四师、八十三师为中路,十一师为左路,二十五师力右路,七师、六十四师、六十五师,六十七师为后续,于一月三十一日开始分路北犯。迄二月二日止,中路占我郯城,码头镇,左路占我重坊,沟上集,右路占我桃林、赤岸镇,沿沂河,沭河两岸齐头并进。七日,左、中、右三路进抵长城、大埠,石寨之线。与此同时,驻守胶济线之十二军,四十六军、七十三军(欠七十七师),亦奉命南犯,子四日占我莱芜,八日占我新泰,并企图续犯蒙阴,策应鲁南作战。

2、南线敌于十五日占我临沂,北线敌因发觉我主力北上,于十六日调整部署。十二军(欠新三十六师)自莱芜北调张店、明水一线,加强胶济沿线防务;新三十六师留口镇、文祖间维护交通;李仙洲总部。七十三军军部率十五师自颜庄西移莱芜;四十六军全部自新泰地区北撤颜庄。但因顽内部对放弃新泰意见不一,四十六军于十七日重占新泰;一九三师自和庄接防颜庄。

二、决心:

根据上述情况,我原决心歼敌于临沂以南地区,因敌前进太缓,且过于密集,不便于我之歼灭作战,乃决心留三纵及二纵一部钳制南线之敌,主力北上首歼占我莱芜、新泰之敌,并乘胜向胶济线扩张战果,以解除后顾之忧,便利今后南下作战。

三、部署:(按二月十八日命令)

1、一、八、九纵担任歼灭莱芜城及其外围之敌,统一归许世友、王建安指挥。一纵任口镇经莱芜至颜庄公路线(不含)以西地区外围据点之攻击,八、九纵任该公路线(含)以东地区外围据点之攻击。外围肃清后,即以全力由西向东,由东向西合击莱芜城。

2、六纵以一个较强师直插和庄并占领之,其余部队以神速动作歼灭口镇之敌新三十六师一O八团.此任务达成后,除以一部控制口镇外,其余部队东移和庄地区,准备打击由博山可能来援之故。

3、十纵及独立师统一归宋时轮、肖望东指挥,以抢占锦阳关为首要任务。得手后除以一部对北警戒外,主力歼灭上游庄之敌新三十六师一O七团,以策应六纵对口镇之攻击。

4、四纵以全力歼灭颜庄敌一九三师。

5、七纵除以有力一部占领颜庄南有利阵地,钳制四十六军自新泰北援外,主力集结双泉山东南地区为总预备队。

6、二纵(欠一个师)应于二十日晚自南赶到,以一个师控制蒙阴寨以北地区,接替七纵对四十六军之钳制任务,另一个师进至蒙阴寨西北地区。如四十六军向西北逃窜,该纵应不失时机予以堵击,以便主力回师歼灭之。

7、各纵于十九日晚运动到距敌三十里地区集结,二十日晚十时发起战斗。

四、敌情变化,部署变动与战况进展:

十八****部署完竣,命令下达后,敌发觉我攻新、莱意图,再度收缩兵力,十九、二十两日四十六军复自新泰地区北撤颜庄,一九三师西靠莱芜,七十七师自博山南下归建。我乃调整部署,令四纵进抵莱芜以东地区,与一纵合击莱芜;八、九纵负责解决南下归建之七十七师;六纵以全力解决口镇之敌;七纵以一个师位颜庄以东,监视四十六军行动,另一个师插颜庄莱芜间,断其归路。兹将二十日战斗发起后,每日战况进展分述于后。

1、二十日下午我八、九纵首歼敌七十七师于博山以南,口镇以东之和庄、普通地区;同日晚,我十纵一部占锦阳关,攻上游庄以北大寨、青业庄之敌新三十六师一O七团一个营,歼其大部;当晚十二时,我一、六纵发起对莱芜、口镇之攻击,攻克莱芜外围大小曹村、北铺、小洼、吴家花园等据点,并突入口镇,占全镇三分之二;是晚,我四、七纵因行军道路交叉,仍滞留颜庄以东以北地区。同日一九三师全部退集莱芜,四十六军亦有自颜庄西撤之征兆。

2、二十一日晨我令四纵于白天不顾飞机空袭迅速插至莱芜、颜庄之间,配合。纵一个师钳击四十六军,不让其与莱芜之敌靠拢,并令八纵自和庄地区西开,协同一纵合击莱芜,同日,莱芜敌向我一纵阵地猛烈反扑,并重占小曹村,四十六军自颜庄西撤,沿途遭我堵击,被阻于莱芜东南之安<;仙>;庄,南冶地区;九十六军暂十二师及二绥区之独立团自文祖南援,为我十纵击溃,向明水方向逃窜;上游庄敌新三十六师一O七团两个营攻我锦阳关阵地,亦为我十纵歼灭一部,余向东北逃窜,青石桥敌新三十六师一O六团南援口镇,于运动中为我全歼,口镇敌新三十六师一O八团仍据隅顽抗,我六纵强攻未下;同日,我独立师因失却联络,未到达指定地点。

3、二十二日下午,四十六军全部退集莱芜东关及莱芜以北之北埠,小洼一线,一九三师占莱芜西北之南白龙,企图掩护主力向北突围.我乃决定以一、二、七纵为左路军统归叶飞、谭启龙指挥,负责解决莱芜,口镇线(不含)以西之敌;以四,八纵为右路军,统归王建安,向明指挥,负责解决该线(含)以东之敌;六纵除继续解决口镇之敌外,以一个师位口镇以南,阻莱芜之敌北窜,并定当晚实施总攻,后因准备未充,决停止攻击,改于二十三日晚实施,如敌于二十三日白天向北突围,则以左右两路军东西夹击,于运动中将其歼灭。但一纵因联络中断,未接是项命令,当晚仍按原定部署攻击南白龙之敌,激战竟夜。同日我独立师赶抵锦阳关地区与十纵会合。

4、二十三日上午,莱芜敌分两路平行向北突围。李总部率七十三军(欠七十七师)沿矿山、南白龙向北,先头到达高家洼以东地区,后卫仍扼守矿山;四十六军全部占北埠、山子后向北,先头到达芹村以西地区,后卫仍控制莱芜。当时我为使敌失却工事凭借,便我于运动中将敌全歼,决待敌全部撤离莱芜后出击,及至午十二时,四十六军后卫一七五师两个团撤离莱芜,我乃以四纵一个师占领莱芜,断其向莱芜之退路,七纵,八纵及四纵两个师即实行全线出击(二纵未参加作战,待赶到时敌已大部解决),敌自上午七时起,至下午二时,曾以一个师兵力,猛攻我一纵高家洼阵地,我屹立未动,并以炮火轰击其密集队形,敌伤亡盈野,斗志已丧,待我全线出击后,顿呈紊乱,部队失却掌握,慌乱北窜,又为我六纵一个师迎截于周家高庄、毛子庄之线.除小部向东北方向突围,复为我九纵截歼外,该敌全部于东白芹付,西到高家洼,南自南白龙,北至周家高庄、东西八里,南北十里之狭小地区内,为我干脆歼灭,战斗于当日下午五时全部胜利结束。

5、与我华东野战军于鲁中作战之同时,我胶东、渤海两军区部队,积极配合行动.胶东部队于昌邑东北之沙河地区,截击顽八军一O三师及一六六师,并歼敌四个整营,使其无法脱身西援;渤海部队对张店、金岭镇间铁路实行破击,摧毁碉堡十三处,铁桥六座、铁轨一百四十余根,使敌无法通车,并造成敌之恐慌,对我正面作战与迅速解决鲁中当面之敌,均起了很大配合作用。

五、经验教训(已于粟司令三月八日之报告中详述,此间从略)

六、战果:

此次鲁中战役所获战果,包括胶东、渤海两军区配合作战部队所获战果在内,计:

1、歼灭顽李仙洲总部、七十三军军部、十五师、七十七师、一九三师全部,四十六军军部、一七五师、一八八师、新十九师全部,十二军新三十六师大部,九十六军暂十二师,八军一O三师、一六六师各一部。

2,生俘徐州绥署第二绥区中将副司令官李仙洲,一七五师少将师长甘成城、少将副师长陈炯,一八八师少将师长海竞强,七十三军中将军长韩浚、少将副军长李琰,十五师少将师长杨明,少将副师长徐亚雄,一九三师少将师长萧重光以下官兵四万六千八百余人。毙伤七十七师少将副师长田君健以下官兵万人。

3、缴获各种口径炮四一四门(内野炮五门、山炮三十九门、九二步兵炮九门、战防炮五门、臼炮一门、追击炮九十四门、火箭炮三门、火箭筒五十八门、六O小炮二百门),掷弹筒一三九个、轻机枪一六O五挺、重机枪二六三挺、高射机枪一挺、冲锋机枪三一二挺、汤姆枪四二九支、卡宾抢十四支,长短枪一四九四五支,各种炮弹二万六千余发、机步弹二百六十四万余发、手榴弹二十万零八千余颗,战马一O二七匹、钢盔二O四五顶、电台二十九座、电话机二百九十架、汽车五十六辆、法币一亿零三百六十余万元、击毁汽车十余辆、击落飞机四架、毁铁桥六座、铁轨一百四十余根。

4、乘胜收复县城十三座(新泰、莱芜、博山、淄川、长山、邹平、章丘、临淄、益都、掖县、昌邑、高密、胶县),控制铁路线五百余里。

5、我伤亡师以下指战员六五九四名。

叶司令在华东野战军

第一纵队团以上干部会上之报告

(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七日于梁王石)

一、莱芜战役胜利的意义

1、干脆地歼灭了李仙洲总部及73军、46军和12军新36师大部,获得山东会战第一阶段的完全胜利。

2、胜利消息振奋了解放区军民,而敌人方面自王耀武以至******均受到极大震动,使国民党部队更加动摇恐慌。

3、这一战役完成了两个战役的任务(我军迫近济南,控制胶济线四百余里)。

4、此次胜利适得其时,正是莫斯科外长会议前夕。

5、莱芜战役的完全胜利,推动了整个战局向有利于我的方向发展。

二、战役经过

第—阶段:南线敌攻占临沂扑空,王耀武恐受我打击,即将73军,46军、12军收缩兵力,以后因陈诚冲昏头脑,估计我将撤出山东与晋冀鲁豫会师,因此令李仙洲继续南进,企图南北夹击我军于鲁中山区。最后,王耀武发觉我主力己北上准备歼击李仙洲集团,才重新匆忙调整部署,企图集中73军、46军于莱芜、颜庄线固守,并令博山77师经和庄增援。这是战前敌人动态。我之整个部署:第一步右路军攻克77师于和庄,我6纵打口镇线,歼敌12军之新36师,我2纵监视46军,我4纵、2纵以193师为攻击对象,1纵攻击包围莱芜,右路军于歼灭77师后即配合1纵攻击莱芜。但在战役进行中,情况有了变化,6纵队攻口镇第一天只歼灭新36师之一个半团,右路军则因歼灭77师,未能按预定时间配合1纵会攻莱芜。

我纵部署:作战计划分三步,预定18日开始,因行军过桥未很好组织与事先估计困难不足及其它原因,延至20日开始。最初以莱芜公路为战斗分界线,第一步解决外围,预定20日拂晓前完成任务,至迟延至21日上午。第二步等右路军赶到后对莱芜总攻,由右路军攻东关,我纵攻西关(因南北关不易攻),如右路军不能赶到,我纵亦准备单独攻击城关,不停止战斗。至21日上午七时,除矿山未完全攻占及莱芜城东南角一小部分外,第一步计划初步完成了任务,在某些方面并超过了任务(如3师攻占小曹村,2师攻占吴家花园,河南敌人被迫撤至河北,河南主要阵地均为我占领,完成了包围)。

第二阶段:至21日上午7时,刚完成第一步任务时,情况起了变化,因4纵对莱芜、颜庄线46军未完成切断,致使该敌缩回莱芜,李仙洲集团全部集中,敌人决心固守莱芜,首先对小曹村,继对四OO高地发动反攻。因此,第二步我们作战方针亦有改变,决心巩固已得阵地,打垮敌人反攻,阻击敌人突围,等友军赶到后再进行总攻。当天除3师反击小曹村未完成任务外,打得很好,敌人伤亡很大。至下午四时接指挥部电示,因2纵尚未赶到,要我们派队攻占四六八高地,当时因估计自己兵力不够,采取监视(3师8团),等到晚上看情况再解决。当时8团一个连已在该处与敌一个营打起来了,这一点很机动,大大地减轻了全局的紧张。以后因敌人更靠拢了,我们即电指挥部要求右路军及4纵、7纵赶到,令攻莱芜。这是战局发展的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敌人因21日反攻未得手,发现已被我军包围,王耀武下令突围,并令8军一个师和12军之111师南来接应。还企图夺取我四OO高地至高家洼一线阵地作为依托,然后突围。因此,我们决心坚决固守四OO高地至高家洼一线阵地,阻止敌人突围,待敌人后尾已离开莱芜城,即在莱芜至口镇之间,东西夹击,将其歼灭。23日拂晓前,我右路军及4纵、7纵、2纵均已到达指定位置,部署完毕,我即放开,让敌突围。23日上午11时,得知敌沿矿山向北突围,尾巴已出莱芜,李总部并已过沙河,我即于11时半开始下达出击命令。突围之敌被我两路大军东西夹击,至下午二时已完全混乱。到下午四时,全部歼灭敌人。

三、我纵在战役中起了什么作用

1、占领外围,完成包围,阻止了敌人突围。

2、本来有好几个纵队同时作战,后因种种原因,未及赶到,因此,我纵在23日以前所负担子最大.

3、敌人两个军于21、22、23日三天中猛突我纵包围,均被统统打回,确保了包围敌人之阵地,使李仙洲部队集于莱芜城内狭小地带,根本不能展开火力(23日全线出击时,敌人只有两门炮火力),以极少伤亡收得空前战果。

四、经验教训

1、在整个战役中,我纵虽缴获最少,而所付代价最大,总计伤亡亦不足二千人,这与整个歼敌五万余人比较是很小的,应充分认识此次胜利的意义。

2、在大兵团会战中,一个阵地之得失是要影响整个战局的,此次战役中,矿山即是战斗要点,谁能控制,谁能掌握主动,否则就处于被动。又高家洼以南一直至四OO高地这一线阵地,决不应放弃。因为只有如此,才能把五万以上的敌人限制在狭小地带内。

3、我军所以能在23日下午仅以二,三小时即干净利落一举歼灭李仙洲集团五、六万之众,是因为该敌猬集莱芜城,被围三天,土气低落;最后敌在运动中队形拥挤混乱,我便前堵后追,东西夹击,即迅速将其歼灭。

第一纵队莱芜战役详报

§§§第一部分战前敌我态势

(一)鲁南战场消灭了敌人26D、51D之后,薛岳将74D、11D、25D、64D、83D、33A、7A等重兵调集于韩、台、官湖、邳县、新安镇,其先头部队74D、83D,各一部伸至郯、码、重坊以北地区,戒我各个击破,其进展谨慎且慢,齐头并进。

(二)胶济顽王耀武部于二月初由副司令李仙洲率领其主力73A、46A全部及12A一部计约六万余人,挺进我莱芜、新泰之线,企图配合鲁南之敌南北对进会师临沂夹击我主力。

(三)我纵于二月十日奉命由向城北开,于十六日全部到达宫里、谷里地区集结,配合友邻部队先歼灭王耀武南下部队于莱芜地区,十八日晚续开蒲洼一带。

二月十九日敌发觉我歼击北线部署之意图,慌忙调整位置,新泰之敌46A收缩至颜庄,73A之193D,由颜庄调回莱芜城,增防于矿山、小洼一带,77D企图由博山南增莱城。

(四)我军之总部署与我纵任务:

一、八、九纵于博山,口镇之间地区,阻歼敌由博山南援之77D,歼灭南援之敌以后,即配合我一纵歼莱芜之敌。

六纵担任围歼口镇一线之新36D,四纵,二纵、七纵以歼击颜庄一线之46A,十纵加独立师于明水任打援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