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三国之高干传奇
3894300000065

第65章 沮授之谈

回到营盘之后,高干先是命人安置了貂蝉等人,又是单独为沮授洗尘。

大帐内,高干和沮授相对而座,木几上摆着酒水,高干最为晚辈,亲自为眼前的袁氏老臣斟酒压惊。

沮授自官渡大战被俘,至今已有四年,这四年来曹军虽然没有怠慢过沮授,但沮授自身就已经心灰意冷,意志消沉,再加上曹袁大战,曹军频频大捷的消息和袁氏穷途末路的噩耗,几乎压垮了这位对袁氏忠贞不二的老臣的心理防线,使得他精神憔悴不堪,每日过得浑浑噩噩。

然而在这一天,沮授感觉世界变化的太快了,因为曹氏屏蔽了他对外界的消息,所以沮授自始至终都不知道高干千里攻袭许都,并且已经兵临城下的事实,所以曹军来人把他带走的时候,沮授还以为曹氏已经没有了耐心,要把他斩首示众,却没想到等来的不是屠刀,而是解放。

沮授不是傻子,当看到高干第一眼的时候,并且对方押解着曹彰的时候,就已经明白了怎么回事,但他还是感觉不可思议,只是忍着心头的疑惑,决定回去之后一定要问个明白。

面对高干的敬酒,沮授来者不拒,一口一个干脆,脸上露出畅快之意,似乎是在为脱离曹营而庆祝。

“元才,说说吧,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还有曹袁之战究竟如何了!”酒过三巡之后,沮授开始收敛心神,目光深沉的盯着高干。

高干同样注视着沮授,这位袁氏的肱骨老臣,在敌营呆了四年,已经是面容憔悴,形色枯槁,眉宇间刻满了皱纹,就连眼神也多了些浑浊,但是高干能感受到沮授的意志依旧存在,那股信念还没有消失。

“自老主公发病身死之后,河北四州各自为政,兄弟不合,号令不一,大公子和三公子为了谋得大位,更是相互攻伐,引得曹操率军长驱而入,直入河北腹地,自此,河北逐渐沦陷,战火蔓延在青、冀之地,袁军越打越衰,曹军越战越强,现如今……”

高干悲痛的叹了一声,充满了悲哀,充满了无力,沮授一见高干如此,心中立马感到不妙,再加上他在许昌城内听到的消息,已经隐隐猜到了什么。

“莫非曹军真的已经兵临邺城?”沮授呼吸急促道。

高干苦笑道:“本来是的,但是昨天我从曹军那截获到一个消息,曹军已经攻破了邺城,只不过幸好城内审配机灵,已经驻兵屯于内城,依照着内城的坚固以及城内的军械粮草支撑,再加上审配的指挥统筹,应该还能支撑住几日。”

沮授在一听到邺城失陷的消息,身躯猛地一晃,要不是听到了高干后面的话,恐怕早就昏厥过去了。

“幸好!幸好!只要内城不失,袁氏就不会灭亡!”沮授一阵庆幸之后,目光再次转向高干,目光中闪过一道意味深长之色,道:“那你呢,你为何在此处?”

高干把自己挽救战局的想法以及经历说了一遍,沮授听了之后满脸的不可思议,不是因为这条计策有多么困难和艰险,而是震惊于高干有这份能力和胆识。

沮授不是曹氏中人,他可是对高干知根知底,昔日沮授和高干同在袁绍麾下效力,两人说不上亲近,但也能谈得来,这么长时间的相处,高干是个什么德行,沮授还能瞧不出来?

在沮授看到,高干执政倒是个一把手,但是带兵打仗的能力还不如纸上谈兵的赵括,还有胆识跟谋略,这些绝对跟高干无缘。

但是高干一路上攻城拔寨的事迹,完全不亚于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事迹,特别是高干还会用计谋,这些消息直接让沮授瞠目结舌。

沮授不怀疑高干的话,因为高干每一次讲述都非常坦然,没有任何修饰成分,表情也没有变化过,特别是那一双眼睛,始终是非常清明有神,沮授身为河北智囊,眼神还是非常毒辣,看一个人有没有说谎实在是太简单不过了。

当高干说完之后,沮授还是一脸惊叹外加呆滞的表情,目光不敢置信的看着高干,神色灼灼,仿佛要洞悉眼前之人到底是不是自己所熟悉的高干。

高干自然知道沮授在怀疑什么,自从高干重生以来,所有的行为、准则,还有气质都与之前截然不同,他可以骗过自己麾下的一帮亲信武将,甚至是妻子,因为他们对自己有着毫无保留信赖与忠诚,他可以骗过曹氏一帮人,因为曹氏之人并不是对高干很了解,甚至是高干重生以来一系列的表现,曹氏虽然很震惊,但也归咎于情报有误上。

但是沮授不一样了,一来沮授是非常精明之人,阅人无数,一眼就看出了高干与他所认识的高干根本是派若两人,二来沮授的理智,他实在不相信一个人的变化会有如此大的差变。

“沮公!人都是会变的,此时河北正值危急存亡之刻,如果我们还如此庸庸碌碌,一味残喘度日,等待我们的就是敌人的屠刀,高干不才,为了不让河北落入曹贼之手,更为了守护自己的家人,愿意放手一搏,兵行险招,此次攻袭许都,则河北不失,袁氏尚有一搏之力!不成,我高干之名也将名留青史,更无愧于河北父老!”高干慷慨激昂,豪言壮志的言道。

沮授听了神色动容,起身向着高干深深一拜,道:“元才大义,授深感佩服,如果此次攻袭许昌能让曹贼罢兵回援,那元才就是河北第一功臣,虽不能封侯拜相,但也能成为袁氏之中第一人!”

高干道:“我等身为袁氏之臣,守护袁氏基业本就是我们的职责,岂能贪慕功勋,沮公此言有些过了!”

沮授闻言付之一笑,道:“如今我军兵马兵临城下,袁曹可有什么破敌之计?”

高干摇头道,“破敌之计倒是有,不过需要时间,但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迫使曹操回援,我至今尚无一策!”

沮授深有同感的点点头,“兵战之道,瞬息万变,兴许明天曹军就能彻底攻破邺城,又或者在下一刻就能攻破邺城,对于我们而言,如果不能很快的找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那么这场战局我们就输了。”

“难道沮公也没有破敌之策吗?”高干满脸希翼的看着沮授。

沮授沮丧的摇摇头,道:“仓促之间,真的是无计可施,不过我身处曹营,倒是知道天子并不甘于屈居曹贼之下,一心想要颠覆曹氏,重掌朝堂政权,我等为何不与天子相互呼应,兴许还有一搏之力。”

高干失笑道:“沮公有所不知,天子是已经有所行动,但是天子年纪轻轻,太过于刚愎自用,自以为能算尽一切,虽然这些年来有些长进,但面对曹氏中的一帮智囊,还是太过于青涩,况且天子身边有着曹氏的耳目,所以天子想要成事必然不会成功,说不定天子刚要举事,就会被曹氏以迅雷掩耳之势镇压下来。”

“竟是如此!”沮授叹道:“好歹天子掌控着正统大义,面对曹氏的强横竟然如此不堪一击,看来汉室离灭亡也不远了!”

忽然,高干心念一动,道:“沮公,要是天子举事失败,曹氏会对天子怎样?”

沮授言道:“此刻城内掌控大权的是曹仁和荀彧二人,其中曹仁对天子不屑一顾,天子事败之后曹仁说不定会羞辱天子一番,然后将其监禁,至于荀彧倒是对汉室忠心耿耿,不过荀彧太过于坚持理念,以为曹操才是平定天下的乱世英雄,便辅佐于他平定乱事,还汉室一个朗朗乾坤!”

高干又道:“如果天子事败之后,曹仁打算杀了天子,你说会怎么样?”

沮授闻言眉头一跳,摇头道:“不可能,曹仁虽然做事鲁莽,但还分得清轻重,杀天子?这无疑是让他曹氏自取灭亡?”

“为何?”高干目光灼灼道。

沮授微微道:“别看现在天子势微,汉庭掌控在曹氏手里,但说到底这个天下还是姓刘的,人心向汉,如果曹氏真敢杀天子,那么别说是忠于天子的臣子会誓死抗争,那些摇摆不定,见风使舵之人也会毫不犹豫的站在天子这一边,就算是曹氏内部,也会出现分裂。”

“看来小皇帝的份量还是挺大的!”高干眼珠微转,计上心来。

沮授一见高干的表情,立马猜到高干有了对付曹军的主意,问道:“元才可有妙计破曹?”

高干道:“我心中已经有了一个雏形,但还需要实施,在此之前,我会派人保护沮公和吕氏家眷安全送往河北,不知沮公回了河北之后有何打算?”

沮授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惆怅,眼中充满了迷茫,沉吟了良久之后才缓缓的言道:“此去河北,如果曹军退去的话,我打算先去拜祭先主,然后留在冀州辅佐三公子。”

高干脸色一黯,知道沮授还未对袁氏死心,心中始终保留着一丝执念期望袁氏能东山再起。

不过很快,沮授又是一阵心力憔悴,道:“不过三公子年少气盛,比之先主更加狂妄自大,更加自命非凡,唯恐难成大器。”

高干一听,脸色顿时一喜,随即很快收敛,沉重道:“如果真如沮公所言,沮公会如何打算。”

“能辅则辅,如其不才,授宁回归乡野,从此不问世事!”沮授语重心长的叹道。

高干听了也是一阵感慨,他知道这并不是沮授不忠心,而是袁氏已经深深的使沮授感到失望,就算沮授再努力的去辅佐袁氏,而袁氏本身自暴自弃,不听善言的话,那就算有再厉害的谋士,再勇猛的武将在侧,也终究难以成就大事。

“如果沮公真对袁氏感到心灰意冷,不妨就来并州,元才必以师礼相待!”高干一脸的恳切。

沮授听了之后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一双充满睿智的眼眸意味深长的盯着高干,仿佛要看穿高干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