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三国之高干传奇
3894300000058

第58章 许都风云

并州的战事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而此刻中原又发生了两件大事,使得天下局势产生动荡,各路诸侯震惊彷徨。

第一件事,就是曹操依许攸之计,决堤漳河之水灌入邺城,城中水深数尺,兵民粮绝,曹军经过数番猛攻之下,终于破了邺城城门,大军拥入城内杀得袁军节节败退,望风披靡。

袁军中最高指挥官审配见此,迫不得已之下带领残余兵马聚于内城,依仗着内城的城高墙厚,做着最后的殊死抵抗。

内城虽小,少了外城的磅礴大气,壮观雄伟,但当时袁绍下令建造内城之时,可是耗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奢华无度,巨资靡废,使得内城金碧辉煌,富丽宏伟之余,又固若金汤,坚如磐石。

再加上内城里面都是达官显贵,袁氏亲族的府邸所在,只要内城不破,袁氏根基依旧不会被动摇。

更何况审配早已经料到有这一天,所以早早的准备好了粮草、器械以供需求,至于兵员方面,官员、世家、亲勋哪一家不会豢养些私兵,还有众家之首的袁家,私兵家奴算起来都有万人。

审配不遗余力,组织了一支将近三万人的队伍,配合上残余的邺城守军,控制住了内城的每个角落,防禁森严,擐甲执戈,任凭曹军如何猛冲猛打,始终难以拿下这只有一面之隔的内城。

但饶是如此,所有人都能看得出来,袁氏已经日暮西山,面对已经没有兵源补充,没有粮草供给的袁军而言,如此消耗折腾下去,只不过是苟延残喘,哪怕一点点希望对于他们来讲都是奢望的。

只不过相比于袁军的心灰意冷,意志消沉,曹军也没有攻破城门后的兴奋,只是因为中原发生了另一件令他们意想不到的大事。

就在曹军攻破邺城的当时,并州刺史高干所带领的并州骑兵也已经兵临于许都城下,不仅如此,高干还打起清君侧的名义,列出了曹操以及曹氏的数条罪状,每一条罪状都是罪大恶极,罄竹难书,直接把曹操比喻成王莽、董卓之流。

并且高干还把这些事传到中原各地,曹操就是想要封锁消息也来不及高干的动作快,一时间身处河北的曹军都知道了许都的状况,军心惶惶,士气浮动,将士们思家心切。

对于这种状况,饶是曹营中郭嘉、荀攸等一众智谋之士在束手无策之余,深谙高干这一出攻心战的厉害,搞的曹营上下斗志全无,无心作战。

镇守许都的曹仁得知了高干兵临城下之后,更是全城戒严,城内兵马开始调兵遣将,出入频繁,明面上大张旗鼓,整装待戈,背地里却不知道有多少暗流涌动。

“将军,那小皇帝又不安份了,昨日才密见了伏完、魏讽等人,今日又召见孔融、杨彪,行事鬼祟,看来是有所图谋!”

议殿之内,典农中郎将严匡把从宫廷中听到的消息一五一十的告诉了曹仁,曹仁四平八稳的坐在金座之上,曹操不在,他就是城内的最高指挥官,有着临事独断之权。

此刻,曹仁得到了严匡的汇报之后,本就已经为高干之事忙得焦头烂额的他,更是怒发冲冠,嘴上怒骂道:“真是不知好歹,如果他安安分分也就算了,真敢蹦跶出什么事来,主公不敢做的事,我曹仁就替主公做了!”

说完之后,曹仁又是重重的哼了一声,眼中迸出一道寒光,别看曹仁平素沉稳练达,但要被激了怒火,也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的主。

坐在曹仁下方的荀彧一听,眉头顿时大皱,面色不虞的看着曹仁,道:“曹将军,天子年少无知,就算有所不对,那也是被馋臣挑拨蛊惑,我等岂可胡乱道是非,言如此大逆不道的话!”

荀彧虽然是曹操麾下股肱亲信,却也是一名坚定不移的保皇派,因此面对曹仁的非议和诛心之言,心中是大大的不满。

殿内在做的都是曹操的近臣亲信,都是跟曹操一路走到黑的,跟着朝廷、小皇帝、保皇党分庭抗衡的角色,这些人虽然对于荀彧的话很不待见,却也不敢说三道四,一来荀彧是曹操的得力臂膀,官渡之战就是靠荀彧在后方运作,战局才会有这么大的成效,从这一点来说荀彧功不可没,二来荀彧背后的荀家不管是在士林、世家、朝堂上都太有影响力了,这样的人即便你不待见,却也不能得罪。

曹仁此刻身为曹营中的最高指挥,正是骄横意满,威风八面之时,见荀彧竟然当面顶撞自己,心中自然不快,面色一沉道:“荀令君,不是我说三道四,而是前车之鉴历历在目,眼下局势混乱,要是小皇帝再出个衣带诏,闹得许昌鸡犬不宁,外有高干贼子虎视眈眈,我们又该如何是好?”

“所以我觉得非常时期行非常事,为了以防万一,暂时先把小皇帝软禁起来,还有伏完、杨彪之流都要监禁!”

这话一出口,原本雍容儒雅的荀彧脸色大变,几乎一蹦三尺高,一双精目直瞪曹仁,张牙舞爪的喝道:“胡闹,这种你都敢想,真是大逆不道,你……”

荀彧的好友董昭见状,生怕荀彧再说下去犯了众人的忌讳,忙起身拉住荀彧道:“令君息怒,令君息怒,曹将军只是无心之言,一时气话,当不得真,当不得真,令君雅量豁然,何至于如此计较,这被外人见了岂不笑话!”

有着董昭带头,其余人也不好再继续默不作声,一个个出言附和,开口劝慰,拉着荀彧生怕他一怒之下与曹仁拼命!

曹仁看的咬牙切齿,要是换了一个人顶撞自己,还真要吃曹仁几顿板子,奈何此人是荀彧,那是曹操都要礼进三分的人,自己可没这个胆招惹。

“哼!身为人臣,不想着为主分忧,反倒把心思放到别处,如此朝秦暮楚,三心二意,不足与谋,不足与谋!”曹仁横眉竖目的喝了一句,随即豁然起身,大步流星的离去,脸上尽是挂着愤懑之色。

“你说谁朝秦暮楚,谁三心二意!我乃汉臣,可不是……”

董昭脸色急变,连忙捂住荀彧的嘴,苦口婆心的小声劝道:“我的令君大人,你就别再说了,祸从口出,小心被别有用心之人拿去做文章!”

荀彧脸色怒得通红,道:“君子坦荡荡,我荀彧上对得起天子,下对得起社稷,曹子孝竟敢如此诽谤于我,是可忍孰不可忍!”

荀彧说罢,就要去找曹仁理论,与荀彧关系要好的满宠、毛玠、陈群见荀彧还不肯善罢甘休,只好一齐相劝,连拉带扯,以众人之力按住了荀彧。

“你们这是干什么,快放开我……”

一时间,殿内鸡飞狗跳,几个朝廷重臣乱成一团,衣冠不整,形貌狼狈。

……

富丽大气,碧玉宏伟的皇宫内,天子的寝宫中,刘协一身金袍玉带,头顶冕旒皇冠,前后玉瑬遮掩,显得珠光宝气,奈何他的脸色阴沉可怖,年少青春的脸上仿佛刻满了饱经风霜,世故人情。

此刻刘协端坐在榻上,双目泛着威严的看着聚集在自己身边,已然为数不多的忠臣,缓缓道:“诸卿,并州高干从河北远赴许昌,意在帮助袁军解官渡之围,却假仁假义的打起清君侧的名义,此人跟曹操一样虚伪、奸诈、不可信,但我们却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在许都城内夺得一席之地,最好可以一举拿下曹营奸党,光复汉庭!”

经历过董卓、李傕、曹操之事后,刘协就算再傻也不会把希望寄托在外藩诸侯上,更何况高干是真的有心救驾,他也不会把希望在托付于此人身上。

这么多年来忍辱偷生,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使得刘协深深的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自己的命运必须自己掌握,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那自己就是一只木偶,任人摆布,与行尸走肉何异!

“臣等愿为陛下牵马坠蹬,鞠躬尽瘁,与曹贼势不两立!”国丈伏完以头伏地,语气铿然,身后西曹掾魏讽,议郎赵彦,尚书郎韩斌,太仆韩融,太常杨彪,少府孔融,少府耿纪,太医令吉本亦是纷纷纳拜。

刘协叹道:“可惜我等势单力孤,城内兵马尽在曹贼之手,可用之兵还是太少啊!”

伏完应道:“陛下,除了天子亲兵尚忠于陛下之外,我等还游说了司直韦晃、金祎,长乐卫尉陈祎,破羌将军张绣之子张泉,另有忠臣后裔朱儁之子朱晧、皇甫嵩之子皇甫坚寿、皇甫郦都愿鼎力相助,报效皇恩。”

“好好!有这么多忠臣良将相助,大事成矣!”刘协面露喜色,要不是生怕墙外有耳,他恨不得大笑三声,拍手称快。

相比于心浮气躁的刘协,伏完还是老陈持重的道:“陛下,这次想要把曹氏诸贼一网打尽,不能再像上次一样给奸贼留下任何把柄,即使事败,曹操再没有证据之下也不敢对陛下怎样。”

未虑胜先虑败,面对如枭雄般人物的曹操,伏完可不敢有丝毫大意,至于刘协更是点头如捣蒜,上次衣带诏事件泄漏,就是因为衣带诏被曹操发现,才导致功亏一篑,死了那么多忠臣义士,连自己的爱妃和腹中胎儿都没有逃脱身死的下场,所以刘协对伏完的可谓深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