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读点经典大全集(超值金版)
3891700000007

第7章 经典语录(6)

【译文】因此,谋划策略,最困难的就是周到缜密;进行游说,最困难的就是让对方全部听从自己的主张;办事,最困难的就是必办成功。需做到这三点只有圣人才能胜任。

故变生事,事生谋,谋生计,计生议,议生说,说生进,进生退,退生制,因以制于事。故万事一道,而百度一数也。——《鬼谷子·谋术》

【译文】所以,事物不断变化,才能产生问题;因为要解决问题才需谋划;只有通过谋划才会产生计策。研究计策才能产生相应的方法;有了方法才能游说决策者,使前进,进而不通,再退一步,进退之中形成制度,以此制度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如此看来,万事万物的变化都是一个道理,控制万事万物也是同一法则啊!

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贪者易诱也,是因事而裁之。——《鬼谷子·谋术》

【译文】愚昧的人是容易蒙蔽的,不肖之徒是容易被吓住的,贪婪的人就容易被引诱;所有这些都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

故为强者积于弱也;为直者积于曲;有余者积于不足也。此其道术行也。——《鬼谷子·谋术》

【译文】强者是由弱小的力量不断积累而变成强大的;强直的形式是由许多微小的曲线而积成的;由于积累才使不足者成为富裕者。这就是道术的一种具体表现。

其身内,其言外者,疏;其身外,其言深者,危。——《鬼谷子·谋术》

【译文】身处亲密地位而说话却虚伪而见外,就会逐渐被疏远;身处疏远地位而说话却情深意切,毫无顾忌,就会非常危险。

可知者,可用也;不可知者,谋者所不用也。——《鬼谷子·谋术》

【译文】可以知心的人,就可以重用;不可以知心的人,善于谋划的人是不会用的。

故曰:“事贵制人,而不贵见制于人。”制人者握权也,见制于人者制命也。——《鬼谷子·谋术》

【译文】所以说:“办事情最重要的是控制人,而不是被人控制。”控制别人的人,手中掌握着主动权;被人控制的人,他的命运掌握在别人的手中。

圣人之道阴,愚人之道阳;智者事易,而不智者事难。——《鬼谷子·谋术》

【译文】一般地说来,圣人处世之道称为“阴”——谋略原则为隐而不露。愚人处世之道称为“阳”——谋略原则为大肆张扬。聪明的人,成事容易;而愚鲁的人成事困难。

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用于众人之所不能见。——《鬼谷子·谋术》

【译文】用智,就要用在一般人不能知道的地方,就要用到一般人看不到的地方。

圣人所以能成其事者有五:有以阳德之者,有以阴贼之者,有以信诚之者,有以蔽匿之者,有以平素之者。——《鬼谷子·决术》

【译文】圣人所以能成就大事业,有五种手段:有的用正面的道德教化;有的用暗地里的手段来对付;有的假托诚信之辞与对方结成联盟以借用对方的力量;有的用蒙蔽手段迷惑对方;有的却用一般化的手段迷惑对方。

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驰或张。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鬼谷子·捭阖》

【译文】事物的变化虽然无穷无尽,然而都各有自已的归宿:或者属阴,或者归阳,或者柔弱,或者刚强;或者开放,或者封闭;或者松弛,或者紧张。所以,圣人要始终把握万物发展变化的关键,审察它的变化顺序,揣度它的权谋,测量它的能力,再比较技巧方面的优劣。

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鬼谷子·捭阖》

【译文】假如想要畅所欲言地和对方辩论,坦白自己的内心,抒发自己的见解,最重要的是严密周详;假如想要不露心迹,隐藏自己的观点,最重要的是要深藏不露,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

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故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鬼谷子·捭阖》

【译文】如果要合理运用开放和封闭的规律,要从阴阳两方面来试验。因此,与处于“阳气”中的人谈论,可以用崇高的语言来说服他;与富有“阴气”的人交流,则要用低微的语言引导他。用卑下来求索微小,以崇高来求索博大。由此看来,我们就可以根据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策略,当说则说,当停则停,出入自如,天下便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情,没有人不能说服了。谋事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去说服普通民众,可以说服一个家族,甚至可以掌控一个将相王侯,可以游说天下国君。

《孙子兵法》十八则

作者作品简介

孙武,字长卿,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出生于齐国乐安(今山东广饶),具体的生卒年月日不可考,大约与孔子(前551—前479)同时或略晚。孙武著作《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兵法·始计篇》

【译文】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着人民的生死和宗庙社稷的存亡,是不可不认真考察了解的。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孙子兵法·始计篇》

【译文】战争是以运用诈谋奇计以克敌制胜为最高原则的。所以,实际能打,反而示敌以不能打;准备怎么打,反而示敌以不这么打;拟取近道,反而示敌以走远路;拟走远路,反而示敌要取近道。敌若贪利,就以利去诱惑它;敌若乱而不整,就乘机去袭取它;敌若力量充实,就要防备它;敌若兵强卒锐,就暂时避开它;敌若气势汹汹,乘怒而来,就设法使之屈挠;敌若词卑行敛,就设法使之骄惰;敌若休整良好,就设法使之劳顿;敌若亲和团结,就设法离间它。要进攻敌没有防备之处,要出击在敌意料不到之时。这是军事指挥家的奥秘所在,是不可事先泄露出去的。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孙子兵法·始计篇》

【译文】开战之前,凡是庙算(注:过去把庙作为神圣的地方,战前都要在庙里计算,久而久之就叫庙算了)获胜的,是由于所得算筹较多的缘故;庙算不胜的,则是由于算筹较少所致。

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孙子兵法·作战篇》

【译文】不完全了解用兵之害的人,也就不能完全了解用兵之利。

故兵贵胜,不贵久。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孙子兵法·作战篇》

【译文】所以,用兵打仗贵在速战速决,而不要旷日持久。所以,深谙用兵之道的将帅,是民众生死的掌握者,国家安危的主宰者。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兵法·谋攻篇》

【译文】译文:孙子说:大凡用兵打仗,其指导原则应是:迫使敌人举国降服的为上策;通过交兵接仗而攻破敌国的次之;能使敌人举军降服的为上策,攻破敌军的次之;能使敌人整卒降服的为上策,攻破敌伍的次之。所以,百战百胜,还算不上高明的,不经交战就能使敌人屈服,才是高明中最高明的。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孙子兵法·谋攻篇》

【译文】用兵打仗,其策之上者,是在未战之前就挫败敌人的计谋;其次是从外交上挫败它,使它孤立无援;再次就是在战阵间打败它,最下策就是攻打敌人的城池了。

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孙子兵法·谋攻篇》

【译文】善于用兵打仗的人,能使敌人屈服而不依靠对垒交兵,拔取敌人的城邑而不依靠强攻,毁灭敌人的国家而不必旷日持久。一定要用全胜之策去与列国诸侯争胜于天下。只有这样,才能既使兵力不受顿挫而又可使胜利圆满取得。这就是以谋略攻敌的法则。

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孙子兵法·谋攻篇》

【译文】预知胜利,可有如下五条:知道自己可以打和不可以打的胜;懂得根据兵力多寡而恰当配备使用的胜;全军上下同心同德的胜;以有备之师而对疏懈之敌的胜;将帅有指挥才能而君主不加干预的胜。这五条就是预知胜利的方法途径。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孙子兵法·谋攻篇》

【译文】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那就常胜不败;不了解敌人,而只了解自己,那就胜负各半,没有全胜把握;既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那就每战必危了。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孙子兵法·军形篇》

【译文】从前善于用兵打仗的人,总是首先创造出不可被战胜的条件,然后去等待敌人可被我战胜的条件的出现。不可被战胜的条件,其创造在于我方自身;而可以为我所战胜的条件或可乘之隙的是否出现,那就在敌人方面了。善于用兵打仗的人,能够创造出不被敌人战胜的条件,而不能迫使敌人一定会为我所战胜。所以说,胜利可以预见,但不能单凭自己的主观努力就会实现。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孙子兵法·军形篇》

【译文】采取防御,是由于敌人的力量比我强大;而采取攻势,则是由于敌人的力量较我弱小。善于防御的人,能深密隐蔽兵形,犹如藏在极深的地下,敌莫知所在;善于进攻的人,能高度机动灵活地打击敌人,犹如动作于九霄云外,敌莫知所御。所以,这样既能保存自己而又能取得完全胜利。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孙子兵法·军形篇》

【译文】预见胜利不超过常人的见识,就算不上高明中最高明的;经过激烈的战斗而夺取胜利,并博得天下人的称赞,也不能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

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投卵者,虚实是也。——《孙子兵法·兵势篇》

【译文】治理千军万马就如同治理小部队一样简单,那是由于有严密的组织编制;指挥大军作战就如同指挥小部队作战一样容易,那是由于有有效的号令指挥;统率三军部众可使其四面受敌而不致败北,那是由于奇正之法运用得巧妙;兵力所加,就如同以石击卵那样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那是由于善于以实击虚。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孙子兵法·兵势篇》

【译文】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总是指望通过造成有利态势去夺取胜利,而不去苛求部众。所以,他能不考虑人的主观因素,而依靠兵势作用的充分发挥。驾御兵势,指挥部众作战,就如同转动木石一样。木石的特性是:放在安稳平坦之处就会静止,而放在高峻险陡之地就会滚动;方的就会静止,圆的就会滚动。所以,善于指挥军队作战所造成的态势,就如同将圆石从万丈高山滚下来那样,这就是所谓“势”。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导者,不能得地利。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孙子兵法·军争篇》

【译文】所以,不了解列国诸侯的战略意图,就不能与它结交;不熟悉山林、险阻和沼泽等地理情况,就不能行军;不用向导,就不能得地形之利。所以,用兵作战是以诈谋权术为其策略基础、以是否有利为行动原则,并以具体情况的变化灵活掌握兵力分散或集中为原则的。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孙子兵法·九变篇》

【译文】所以,明智的人思考问题,必须同时兼顾利和害两个方面。充分考虑到利的一面,所从事的事业才能顺利完成,充分考虑到害的一面,祸患才能预先排除。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孙子兵法·九变篇》

【译文】将帅有五个致命的弱点:只知硬拼,就有被杀的危险;贪生怕死,就有被掳的危险;刚忿急躁,就有被轻侮的危险;清廉自好,就有被污辱的危险;宽仁爱民,就有被烦扰的危险。以上五点,是将帅的过失,也是用兵的灾害。军队败没和将帅被杀,都由上述”五危”引起,是不可不予充分重视的。

《左传》二十一则

作者作品简介

左丘明(约前502—约前422),春秋时期史学家。鲁国人,双目失明,春秋时有称为瞽的盲史官,记诵、讲述有关古代历史和传说,口耳相传,以补充和丰富文字的记载,左丘明即为瞽之一,相传曾著《左氏春秋》(又称《左传》)。《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译文】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衔环结草,以恩报德。——《左传·宣公十五年》

【译文】嘴里衔着玉环,把草结成绳子搭救恩人,以感恩之情报答对方给予自己的恩德。

从善如流。——《左传·成公八年》

【译文】乐于听取正确的意见,接受善意的规劝,像流水那样快而自然。

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译文】一个人若失去信用,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译文】多行不义必然会自取灭亡。

报者倦矣,施者未厌。——《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译文】报答恩情的人都厌倦了,可施与恩惠的人却还没有满足。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译文】谁没有过错呢?犯了错误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译文】(要做成功的人)最重要的是德行高尚,以德服人;其次是,为国为家建立事功,能施展才能树立功业;再其次,是个人的文学造诣,能够著书立文,如果能以好的诗书文学以传后代,便是永远的不朽了。

不备不虞,不可以师。——《左传·隐公五年》

【译文】不对意外情况有所预料和准备,就不能出兵作战。

君子曰:“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之谓乎!长恶不悛,从自及也。虽欲救之,其将能乎?《商书》曰:‘恶之易也,如火之燎于原,不可乡迩,其犹可扑灭?’周任有言曰:‘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蕴崇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则善者信矣。’”——《左传·隐公六年》

【译文】君子说:“善不可丢失,恶不可滋长,这说的就是陈桓公吧!滋长了恶而不悔改,马上就得自取祸害。纵是挽救,何能办得到!《商书》说:‘恶的蔓延,如同遍地大火,不可以靠拢,难道还能扑灭?’周任有话说:‘治理国和家的人,见到恶,就要像农夫急于除杂草一样,锄掉它聚积起来肥田,挖掉它的老根,不要使它再生长,那么善的事物就能发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