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身体语言密码大全集(超值金版)
3891200000080

第80章 文化底蕴,各领风骚——世界各国的身体语言文化差异(2)

有些人还往往会遭到一种就像他们不存在似的、要穿透他们的凝视。例如,在商店和西餐馆内,那些店员和服务员就常常会有这样的遭遇。尽管这些人就活生生地站在那里,但一些顾客往往视若无睹,或者在要求服务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凝视他们。此外,即便是一些所谓有教养的人,对于佣人、属下的职员、学生、徒弟、公务员、高尔夫的球童、饭店的侍者、雇工等也容易采用这种凝视。

异地旅游的人们会感到说话上的方言的差异,而目光的使用也会因地域不同而不同。例如某研究者提供了这样一个例证:在飞往纽约的客机上,邻座的出身于佐治亚州的女子发表了自己的一个感想,她说她很不喜欢纽约人相互毫不关心的状况,证据是“没人看你一眼,恰似你不存在一般,而在南方,大家相互充分注视,一见如故,都带着微笑”。

要想了解目光使用的地域差异,其实并不需要出门远行。在拥有多民族的大都市里,只要走过几个街区,遇到不同的民族,就能判断出目光使用的差异。

有一种说法认为,在对话过程中,听话人要比说话人更多地注视对方。为了验证这一说法,有人做了相关调查,调查表明,这一说法对于美国的白人来说,确实是恰如其分的,而在黑人中却得到了相反的结果。成年黑人在自己说话时要比听人说话时更多地注视对方。

美国的白人青少年,在看到感觉不大愉快的行为或者受人疑忌时,除了发出感叹词汇外,往往眼球向上翻转。但是,黑人使用的类似翻转眼睛的动作,却大多意味着与此截然不同的别的行为和信息。黑人的这种眼睛使用方法有时也表示对他人难以容忍的行为反应,而与白人青少年的不同之点在于:其表情传达的信息并非不信或疑惑,而是敌意。

这种“眼睛的翻转法”,首先是睥睨有敌意的对方,不想被其视线纠缠;进而,则像画弧似地把两眼从对方处移开;其间,眼皮稍稍向下。由于这一眼睛动作的全过程是在一瞬间一气呵成的,所以有的白人并没有特别注意到。

在美国以外,尤其是那些与美国传统没有多大关系的文化形态里,注视和相互注视的规则更是大相径庭。

北非的游牧民族图亚来格族在对话中的相互凝视在我们看来似乎过于残酷,这大概是由于这一族的人除了眼睛以外,全身上下都被衣服和面纱罩着,因而注视比起其他的身体语言交流更为强烈。

比起其他的北美人来说,西班牙语系的墨西哥人更为频繁地眼睛向下,因而给人一种谦虚的感觉。但同属西班牙语系的南美人,由于对话中的相互注视较多,给人一种十分自信的感觉。比起英国人和大多数美国人来,瑞典人对话中的注视次数要少,而一次注视持续的时间要长。

在美国,女性即便较长时间地注视男性,似乎也只是表示要同该男性搭话的心情;而在拉丁美洲诸国,如果女性使用这种眼神,很可能会被看做要同对方进行“肉体接触”的露骨诱惑。

在眼神的使用上,既有注视频度和持续时间的规则,也有“可注视者和不可注视者”的规则。在某些文化形态里,后一种规则要强于前一种规则。按照人类学家的报告,肯尼亚的奥鲁族的男性,即便可同岳母说话,但也不能注视岳母。此外,也有报告说,在非洲某些地方,作为“和平部队”成员,充当教师的美国女性在提醒孩子们“上课时要注视老师”时,却使孩子们的父兄很难堪。因为,在他们的生活方式中,孩子们是不允许注视大人的眼睛的。这位美国女性不知道这一点,无意中鼓励了违犯社会习惯的行为。

访问意大利和法兰西的美国女性常常困惑于当地男性注视自己的眼神。与美国男性的瞥视不同,意大利和法兰西的男性注视女性时就像女性有何可疑之处,需要被人全身上下、长时间地盯着。因此,习惯于被这样凝视的意大利和法兰西女性,一定认为美国男子太过冷漠。

跨文化交际手势要慎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与扩展,手势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有些手势语言来自于文化历史的传承和积淀,而有些则来自于文化交流与整合。手势语言的运用,无疑会增添语言的丰富性和灵活性,也使得语言更加简练和便捷。而手势语言在不同的国家里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即便是相同或类似的手势,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也可能表意完全不一样,这种差异性是双向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教授戴维·埃弗龙对世界各国和各民族的手势作了长期的调查研究,写下了《手势、种族和文化》一书。在书中,他提出了一个观点,认为在某种程度上,决定手势方式的是文化因素,而不是生理遗传因素。所以,在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中,手势的表达的意思不尽相同,这种现象也应验了“身体语言也是一种文化”的结论。

手势在各国有不同的表达意义,不同的文化背景赋予了手势不同的交际功能。中国人竖起拇指表示“好”,伸出小指表示“差”或“坏”,这反映了一种“尊卑有等”“长幼有序”的文化心态;美国人将拇指朝上表示“要求搭便车”,将拇指朝下则表示“坏”;而日本人伸出小指却表示“情人”;在美国,人们用挥手来表示再见;而在南美,人们见到这种动作时不但不会离去,反而会向你跑过来。用手指在太阳穴旁边转圈,中国人表示动脑筋,美国人和巴西人则表示发疯。俄国人把手指放在喉咙上表示吃饱了;日本人用此动作表示被“炒了鱿鱼”。美国人、日本人抿着嘴吃东西才算得体,而印第安人却以张口大嚼为礼貌。假如一位美国人无意中把筷子直直的插进饭碗内,再把饭送给中国人吃时,中国人心里就可能会大为不快。因为按照中国的风俗,供奉死人时才把筷子插进饭碗里。美国人用手指着太阳穴表示用手枪自杀,反映的是美国私人拥有枪支不足为奇的社会文化背景;日本人用手戳向肚子表示剖腹自杀,反映了日本传统文化中的武道精神;在新几内亚,将手架在脖子上表示自杀;在中国,这种手势表示被人砍头,是古代刑法取去“首级”的遗风。

每个手势都有各自的特色和含义,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必须了解各国的手势语言情况,懂得其所包含的意义,并不能想当然地全盘照搬,否则就会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和麻烦。随着中西方交流的日渐增多,汉文化中的身体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西方文化习俗的影响。比如表示胜利的V字手势,拇指与食指相连形成环型、竖起其余手指表示“OK”的手势等,在年轻人中广泛使用。但我们要注意,即便是这些常见的手势也是不能随心所欲滥用的。

首先要注意的是OK手势。这个手势的意思可谓家喻户晓了,甚至可以说这个手势是除了Yes、No以外在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英语单词了,它表示“是”“好”“对”“不错”“可以”“得了,得了”等种种意思。与OK相应的特定的手势是大拇指和食指相连形成一个圆圈,表示“O”;其余三只手指伸出叉开,表示字母“K”,这一手势的表意是丰富多彩的,但许多人只是吸取了其最普遍的含义。

在美国,“OK”的含义对所有讲英语的国家都是一样的,即表示一切没问题,好的;但是,当它传到欧洲和亚洲后,在某些地方有了另外的含义。比如在日本、缅甸、韩国,OK这一手势是表示钱的意思;在阿拉伯人中,这种动作常常伴以咬紧牙关,两个动作一起表示深恶痛绝;在中国和其他很多地方,OK手势除了表示“好,不错”以外,还表示数量“3”;在泰国,OK手势表示没问题、请便;在法国,它的意思是“零”或者“没有价值”的意思;在撒丁岛和希腊,不管是对男子还是女子做这种手势,都是一种带有侮辱性的污秽动作;在马耳他,它的意思是某男性是同性恋者;在******,OK手势表示傻瓜……

所以,正由于文化上的差异,OK的手势可能常常会引起误解,但在一般情况下,可以根据做出这一手势的人的表情来进行判断。

接下来,我们要注意竖起大拇指的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