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微历史·悲风汉朝
3889600000017

第17章 士子(1)

博士当时是官职,初见于战国,秦始皇时有博士七十人。但博士们学业各有专精也有滥竽其间。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学博士逃难隐居,秦廷的博士成了清一色的神仙方术之士和阿谀奉承之徒。陈涉起义,许多儒生背着孔子的礼器投奔陈王,去寻找出路。孔子的八世孙孔鲋即为陈涉博士,最后还与陈涉一道捐躯,成为历史上为理想而献身的名人志士。

汉兴,儒生又投奔了汉朝,汉亦设博士之官,以安抚之。汉高祖忙于战争,未暇大兴儒教。孝惠高后之时,“公卿皆武力功臣”,不容书生分羹。文景之时,名士硕儒颇有为博士者,如《诗》有博士辕固生、韩婴,《书》有博士张生、欧阳,《春秋》则有胡毋生、董仲舒。但“文帝好刑名”,“景帝不任儒”,“故诸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他们只不过具员领俸,没一个受到重用。

张良出身于贵族世家、熟读兵法,他本来是带领自己的一支几百人的起义部队去投靠景驹的,不想在路上碰见了刘邦,便与刘邦谈起了他所熟悉的《太公兵法》。刘邦没读过这本书,但只要张良一提到哪儿,刘邦的见解与《兵法》中的精义完全一致。张良曾经与很多熟读过此书的人讨论过类似问题,那些人皆不得要领,由此,智慧同样过人的张良发现了刘邦的厉害,说沛公的智慧来自天授,从此,开始了两个人一生的紧密合作。

阳武人陈平,家境贫寒,喜好读书。乡里中祭祀土地神,陈平担当主持分配祭肉的人,将祭肉分得非常均匀。里中的父老们于是便说:“好哇,陈家的小子做主分祭肉的人了!,,陈平却道:“唉呀,如果我能够主持天下,也会像分配这祭肉一样公平合理的!”

楚国的使者在九江,住在客舍中,正加紧督促黥布发兵援楚。随何径直闯入客舍,坐到楚使者上面的座位上,说:“九江王已经归汉,楚国凭什么能来征调他的军队?”黥布听了大吃一惊。这时楚国使者便起身要走。随何乘势劝黥布说:“事已至此,可以就杀掉楚使者,不要让他回去,而您即火速投奔刘邦,与汉军协力作战。”黥布道:“就按您指教的办。”于是杀掉了楚国使者,趁机起兵攻打楚国。

刘邦全部除去秦朝烦琐的礼仪,力求礼仪规则简单易行,这时群臣们饮酒争功,喝得酩酊大醉,有的人就胡喊狂呼,拔剑乱砍殿柱,刘邦J渐渐对这种现象产生了反感。叔孙通于是劝刘邦说:“那班儒生,很难和他们一道攻打天下,但可以与他们一起保守成业坐天下。我愿意去征召鲁地的众儒生,来同我的弟子一块儿制定臣子朝见君主的礼仪规则。”刘邦说:“可以试着做做,但要使这礼仪容易被人们了解,估计我所能做得到的,据此去制定它。”

叔孙通奉命去鲁地征召儒生。鲁地有两个儒生不肯前往,说道:“您所事奉的将近有十个君主了,都是依靠当面阿谀逢迎来赢得亲近、尊贵。您去吧,不要玷污了我们!”叔孙通笑着说:“你们真是浅陋迂腐的儒生啊,不懂得时势的发展变化!”随即偕同他所征召的三十人西行人关,又邀请刘邦身边有学术修养的近臣和自己的弟子,共一百多人,用绳索拦出演习场所,插立茅草表示出尊卑位次,在野外演习礼仪。刘邦看完演练后,很高兴,就命令群臣们进行练习。

刘邦问蒯彻:“你教韩信造反吗?”回答说:“是的,我确实教过。那家伙不听我的计策,所以才自取灭亡,落到这个地步;如果用我的计策,陛下怎么能够杀了他呢!”刘邦勃然大怒,下令:“煮死他!”蒯彻大叫:“哎呀!煮我实在冤枉!”刘邦问:“你教韩信造反,还有何冤枉?”蒯彻说:“当时,我作为臣子只知道有韩信,不知道有陛下啊!何况,天下磨刀霍霍,想做陛下这般大业的人很多,只是力量达不到罢了,您又能都煮死吗?”刘邦听罢明白各为其主的道理,便说:“放了他。”

陆贾时时在刘邦面前称道《诗经》、《尚书》,刘邦斥骂他说:“你老子是在马上打下的天下,哪里用得着《诗经》、《尚书》!”陆贾反驳道:“在马上得天下,难道可以在马上治理天下吗?况且商朝汤王、周朝武王都是逆上造反取天下,顺势怀柔守天下。文武并用,才是长治久安的方法。当年吴王夫差、智伯瑶、秦始皇,也都是因为穷兵黩武而遭致灭亡。假使秦国吞并天下之后,推行仁义,效法先圣,陛下今天怎能拥有天下!”刘邦露出惭愧面容。

楚元王刘交喜爱书籍,和鲁地人申公、穆生、白生都拜浮丘伯为师,学习《诗经》;等到他当了楚王,就任命他们三人为中大夫。穆生不喜欢喝酒;楚元王每次设宴饮酒时,都特意为穆生准备甜酒。等到楚元王的儿子夷王以及孙子刘戊为王时,也总在举行宴会时为穆生特备甜酒,但以后就忘记这样做了。穆生退席而出,说:“应该离去了!不特设甜酒,说明楚王对我已怠慢了;再不离去,楚王将会给我戴上刑具在街市上示众。”于是,穆生声称有病,卧床不起。

申公、白生极力劝穆生继续为楚王效力,说:“你就不念先王的恩德吗?现在楚王一时稍有礼貌不周怎么至于这样!”穆生说:”《易经》上说:‘知道契机的神妙吗?契机,是动机的微妙变化,是显示吉凶的先兆。君子看到契机而采取行动,并不整天等待。’先王礼待我们三人的原因.是他心中有道义;现在楚王怠慢我们,是忘记了道义。怎么能和忘记了道义的人长期共处,难道我这样只是因为那区区的礼节吗!,"于是,穆公声称有病,离开了楚国。申公和白生却继续留任楚国。

楚王刘戊逐渐荒淫残暴,太傅韦孟作了一首诗,用来进行委婉的批评,楚王不加理睬,韦孟也离开楚国,去邹地居住。刘戊因犯罪被朝廷削夺封地,就与吴王刘濞通谋,准备叛乱。申公、白生去劝谏刘戊,刘戊将他们二人罚为罪徒,让他们被绳拴着,穿着刑徒的红褐色囚衣,在街市上舂米。休侯刘富派人来劝阻楚王,楚王说:“叔父不与我合作,我一旦起事,就先攻打叔父了!”休侯刘富害怕,就与他的母亲太夫人逃奔长安。

周丘是下邳人,流亡到吴国,以卖酒为生,品行不好;吴王刘濞J很鄙视他,所以未予任用。周丘就自己求见吴王,说:“我因为没有本事,l不能在军队中为您效力。我不敢要求带兵做官,只希望从大王处得到汉朝I的一个符节,必定做成一番事业来回报大王。”吴王就给了他。

贾谊,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时称贾生。文帝时,被征召入朝任为廷尉。吴公向文帝推荐贾谊“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于是贾谊被文帝召以为博士。这时朝廷官员多为年长者,因自汉朝建立二十多年来一些功臣宿将多据要职,一般老官吏也未退休。贾谊入朝时年仅二十出头,在朝廷官员中最为年少。他年轻敢为,思想敏锐。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未能言,他都为之对答,还尽如人意。诸生于是公认他才能出众。文帝为之高兴,破格提拔他,一年中升至太中大夫。

文帝七年(公元前175年)贾谊被文帝征召人京朝见。人见时,文帝正坐在未央殿前宣室里受祭神的余肉。文帝因感于鬼神之事,就向贾谊问鬼神之本。贾谊具体地讲了为什么有祭鬼神的缘故。一直谈到半夜,文帝在席上逐渐向前移动坐位,细心地听贾谊之言。快结束时,还说:“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不久,任命贾谊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刘胜(又名楫),是文帝的小儿子,受宠爱,而好书,所以命贾谊辅导之。同时,文帝在政治上还征求贾谊的意见,“数问以得失”。过了几年,梁王刘胜从马上坠下而死,贾谊作为梁王师傅自感有失辅导之责,经常伤感,过了一年多,也去世了。他死于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终年仅33岁。

公元前141年夏,汉武帝任魏其侯窦婴为丞相,武安侯田蚧为太尉。窦、田倾向儒学,推荐儒生赵络为御史大夫、王臧为郎中令。赵、王二人是诗学大师申培的弟子,就将申培从山东接来,似乎儒学要兴起了。赵绾一时得意,竞要汉武帝不再奏事太皇太后,以便推行儒术。结果窦太后大怒,私下调查出赵绾、王臧贪污事实,责问汉武帝,武帝将二人下狱,迫令自杀谢罪。窦婴田蚧亦免职反省。申公以老疾为由,旋归故里。

窦太后好黄老之学,讨厌儒学。窦太后曾问《诗》博士辕固生《老子》之书,辕固生说《老子》是浅俗的“家人之言”,窦太后愤而骂五经为“司空城旦书”(犹言刑徒之书。司空,掌建宫室及筑城。始皇焚书,令有藏诗书百家语者,黥为城旦),并令固生徒斗野猪,幸而景帝给他一柄利剑,才免于横死。众博士看在眼里,惧在心上,哪里有暇宏扬儒业,经世先王!有的竟纷纷找借口辞掉博士之职,逃之天天。

董仲舒,汉广川郡(今河北省景县)人。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任江都易王刘非国相10年;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任胶西王刘端国相,4年后辞职回家。此后,居家著书,朝廷每有大议,令使者及廷尉就其家而问之,仍受武帝尊重。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依据,将周代以来的宗教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建立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成为汉代的官方统治哲学,对当时社会所提出的一系列哲学、政治、社会、历史问题,给予了较为系统的回答。

胡毋生,字子都,齐人,年龄比董仲舒稍长。是汉代最早传公羊学的大师之一,也是首先将公羊师说著之竹帛的人。胡毋生既是公羊春秋的嫡系正传,也是协助公羊寿将公羊师说著之竹帛,结束其没有文本,口耳相传历史的人。公羊学于此有案可稽,有章可依,学说更加定型。同时,由于公羊有经本流传,也有利于学说的传扬。此外,胡毋生还归纳公羊义例,著有《公羊条例》一书,使公羊学说条理化,以便学者提纲挈领,掌握要点。

董仲舒投武帝之所好,公开援道入儒,终于在融合儒道、用道家和阴阳家的思想资料充实、发挥儒家义理的基础上,建构了一个让武帝心醉的既有儒家的三纲五常又有道家的天地、阴阳、四时,既有儒家的改正朔、易服色的有为又有道家的以无为为道,以不私为宝的无为的崭新的儒学思想体系。面对这样一种儒学,汉武帝满意了。黄老之学只好走向衰落了。

武帝从刚即位开始,就在招徕选拔博学有才智的人,予以破格重用。天下士人很多人向朝廷上书议论国家政事的得失,自我标榜和自我推荐的人数以千计,武帝从中选拔杰出的人才给以宠信重用。庄助第一个被提拔,以后又招致了吴人朱买臣、赵人吾丘寿王、蜀人司马相如、平原人东方朔、吴人枚皋、济南人终军等,都成了武帝的左右亲信,武帝经常命令他们与朝廷大臣辩论,中朝官与外朝官用义理文辞相互驳难,外朝大臣多次被驳得无法对答。

主父偃年轻时就学战国纵横家术,又学《易》、《春秋》、百家之言。此人天分甚高,满腹经纶,一肚才华,而到处游学,竟然无所遇合。同行的儒生因为他有才华而对他妒忌排挤,他投靠多人也从未引起重视,诸侯宾客也都讨厌他。最后,他上书皇帝言事,朝奏而暮召人见。武帝大叫相见恨晚,拜主父偃为郎中。

匈奴人前来请求和亲,群臣在皇帝面前讨论此事。博士狄山说:“和亲对我们有利。”并说明了理由。武帝问张汤,张汤说:“他是个愚蠢的儒生,没有知识。”武帝对狄山说:“我让你担任一个郡的长官,能不能不使匈奴人人境抢掠?”回答说:“不能”。再问“负责一个县呢?”回答说:“不能。”又问:“负责一个烽障呢?”狄山知道再说不能,便会被治罪,只好说“能”。于是武帝派狄山到边境负责一个烽障。一个多月之后,匈奴人砍了狄山的头以后离去。从此以后,群臣震慑,不敢再谈和亲。

齐人辕固,已经九十多岁了,也被选为贤良,征召人京。公孙弘斜着眼睛,不正视辕固,辕固说:“公孙先生,一定要依据儒学论事,可不要歪曲儒学来迎合当世!”儒生们有许多人嫉妒诽谤辕固,辕固就以年老为名免官回原籍了。

朱买臣,今浙江桐庐人,出身贫寒却喜欢读书。他不像规规矩矩的百姓用心耕耘,积累家产,只到无主的山上打柴,卖了养家糊口。做这种几近懒汉的无本生意当然被勤劳的乡人看不起,而且朱买臣一边挑柴一边常常还要吟诵古书,弄得行人掉头相顾,诧异完后当然是一通嘲笑,让跟在朱买臣后面的妻子好难堪。她数次劝丈夫不要在大路上表演,朱买臣却狂性发作,索}生放喉高叫。朱妻真是恼羞成怒,提出离婚。

几年后,朱买臣跟随官员上京公干,得到同乡得意文士严助的帮助,得以面朝天颜。一番晤谈,武帝甚为欢心,于是让朱买臣当官,又任命朱回故乡做会稽太守。武帝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

朱买臣刚刚得志,便故意假扮困苦。他以前住在会稽郡在京城的办事处,在那里蹭过几顿饭吃,这次当上了太守,他仍旧穿起破衣,系好大印,步行到旧住处。会稽来的官员正在喝酒,和往常一样不理他。他也不作声,先与仆人们一道吃饭,尔后将大印故意似露非露地显示。仆人拉出一看,见是太守大印,大惊,马上向吏员们汇报。吏员都已大醉,听后嘻笑吼叫:“不可能!”仆人说:“你们自己可以去看。”一个素来看不起朱买臣的人内张了一眼,大呼“果然”。

朱买臣带队回乡赴任。人郡界,看见前妻与其夫在整修道路迎接太守,他就下车相认,而后他命令后车将他们接到太守的住处,让他们住到后花园,供应好衣美食。朱买臣故意与前妻天天见面,让她心中暗暗比较前后两个丈夫的高下。这种表面客气其实阴毒刻薄的做法终于让前妻不能忍受,这位女子在享受一个月的丰饶生活后,上吊而死。

在刘安招募的数千门客中,有8个人最具才华,他们分别是苏非、李尚、左吴、陈由、伍被、毛周、雷被和晋昌,这8个人号称是淮南王府上的“八公”。其中雷被是一位剑艺精湛的剑客,他在与淮南王太子刘迁的一次比试中,失手击中了刘迁,从此惹怒太子,后来更是被逼得在淮南国里待不下去了。雷被于是向刘安请求:跟随大将军卫青去打匈奴。没想到刘安听后,反倒认为雷被起了叛心,并将其免了职。心怀怨恨的雷被索性逃出淮南王府,跑到长安城状告起刘安来。

“八公”中的另外一位门客伍被,在得知刘安准备谋反时,曾经多次进行劝阻,但刘安不仅不听,还总是拿出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成功的例子来反属相讥。伍被见自己的谏言得不到采纳,也决定反戈一击,将刘安谋反一事密报给了朝廷。

武帝刚刚即位时,征求天下贤良方正文学材力之士。东方朔有别人学不去的一套,他上书说:自己少年聪慧,文武双全,饱读诗书,精通兵法,讲道德,通武艺,再加年轻貌俊,身材修长,浑身上下挑不出一点毛病。武帝命他待诏公车,比规规矩矩应付的公孙弘、主父偃等要差一个档次,俸禄也菲薄得多,也未能拜见天颜。

东方朔又想出一个让皇帝召见自己的办法。一天,他骗皇帝宠爱的侏儒们说:“皇帝觉得你们耕田不行,当兵不行,做官也不行,只会吃穿,无益于世,要杀光你们了。”侏儒们吓得大哭。东方朔说:“皇帝来时,你们赶快叩头请求,也许能免一死。”侏儒们当然照办。武帝大奇,问清事情缘由,召来东方朔。东方朔日:“侏儒饱得要死,我却饿得要死。你若觉得我还可用,那就加点俸禄;不然,就把我赶回老家,免得浪费长安米。”武帝大笑,才令他待诏金马门,渐得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