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美食祝酒辞:中国式宴请的攻略与技巧
3889500000013

第13章 中外宴饮名目多(3)

全真教“重清素,戒杀生”,不沾荤腥,注重三厌(天厌雁、地厌犬、水厌鱼鸟)和五禁(韭、薤、蒜,芸苔、胡荽),要求“荤酒回避,斋戒临坛”。正一派强调“天地万物,为我所用”,重视饮食养生,讲究药膳与食疗。

4.中国基督教饮食习俗

大多数基督徒的饮食习惯?如常人,有些教派的信徒则忌食猪、兔等肉和蛇、鳝等:有些教派的部分信徒奉行素食:至于动物的血,一般基督徒都是不食的:酒和含酒精饮料则有的忌有的不忌,可视宾客的具体情况而定。基督教(新教)信徒也有守斋的,在斋期只食素菜和鱼类.忌食肉类和饮酒:斋期一般为每星期五和圣诞节的前一天。基督教徒在进餐前往往祷告,非基督教徒与他们一同用餐时,应待祷告结束后再一起进餐。

五、涉外饮食风俗礼仪

目前,与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和有其他联系的国家和地区有100多个。这些国家分布在世界的五大洲、四大洋,地理环境、气候物产、文明程度、政治观点、民族习惯、宗教信仰等都有着巨大的差异,特别是与我们中国有着巨大的差异,因此招待员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习俗应有概括地了解。在接待的时候,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尽量适应他们自己国家和民族的饮食习俗,使他们感到在中国的餐馆里用餐亲切、舒适、自然。

如果不这样,招待的效果将会适得其反。有这样一件事:1984年,美国总统里根访问中国,美国方面在准备答谢宴会的食品和用具时,有道菜是总统夫人南希亲自点的——美国人喜欢吃的火鸡。当食品运到北京后,才有人指点总统夫人,中国人最不喜欢吃那肉质粗糙的火鸡,如更改菜单,为时已晚。可见,由于对宴请对象的饮食习惯缺乏应有的了解,结果,有心请客,却偏偏端出一道客人不愿下箸的菜,这不能说不是一件扫兴的事。

所以酬宾请客,事先了解一下对方的习惯、爱好与忌讳,是十分必要的。当然,外国人来中国,并不一定非要吃地道的本国饭菜,用竹筷子吃一顿中国风味的饭菜,领略一下异国风情,也许他们更高兴,有人甚至就是专门为此而来的。

地理环境、气候物产、民族习惯、宗教信仰等决定了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人们的饮食习俗,而饮食习俗在很大程度上又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烹调特点。在涉外宴请中,必须了解外国人的饮食风俗礼仪。

英国人的早餐一般为三明治、各种麦片、牛奶、黄油点心、煮蛋和各式果汁。午餐、晚餐多为各类肉蛋及蔬菜。英国人喜欢喝清淡的汤,每日三餐不离水果。+他们把调味品放在餐桌上让人自由使用。另外,许多英国人还有早上喝红茶、午晚喝咖啡之习。

法国人饮食比较讲究,他们喜食各类大牲畜肉和鱼蛋之类的食物。喜欢以葡萄酒、牛奶、红茶为饮料。法国人十分重视晚餐,早餐则比较简单。

意大利人爱吃通心粉、馄饨、葱卷等,菜以煎、炒、炸、焖为主。

西班牙人口味偏重浓郁,以鸡、鱼、虾及水果蔬菜为主菜。

德国人喜食猪、牛、肉及鸡、鸭和野味,偏重酸甜食品。他们以午餐为主,嗜好啤酒,忌食核桃。

独联体国家人以面类为主食,菜类较杂。他们习惯吃小吃,重视早、午餐,爱喝烈性酒。保加利亚、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荷兰、瑞典等国与独联体国家人相似。匈牙利人则喜食油大味浓、甜而微辣的食物。在匈牙利,人们除夕之夜忌食飞禽和鱼类,认为若吃了就会使幸福飞走。

日本人的饮食是由传统和食、西方洋食及中国饭菜三个体系构成的。主食、主菜同中国人相似,只是在除夕夜要吃空心面,以示来年人口平安。

朝鲜人喜食泡菜和辣性食物,以爱吃狗肉及喝烈性酒而闻名。

印度的中层人士吃素者较多,忌喝酒。

新加坡人喜吃中国闽粤风味菜肴。

泰国人早上爱用西餐。

菲律宾人的饮食口味与西班牙人相同。

缅甸人用餐讲究少而精,不食动物内脏。

美国人的饮食习惯同英国人相近,喜吃牛肉、猪肉和鸡、鱼、虾以及蔬菜、水果,善用煎、烤、炸法制作食物,于餐桌上自行调味。他们喜清淡.厌吃蒜及酸辣味,忌食动物内脏。加拿大人、墨西哥人、巴西人与阿根廷人的饮食习惯与美国人相近。

非洲人饮食比较特殊。埃及人以面饼为主食,忌食猪肉、海产品及形怪之动物,禁用酒。苏丹人口味清淡,忌食猪肉。摩洛哥人酷爱饮茶。********人大多以羊肉为主要副食。加纳人爱吃英式西菜。其他西非国家则多以大米、甜薯、玉米为主食。

了解了外国人的饮食习惯,再来看一下国外的一些特殊的饮食风俗。

用大吃大喝表示感谢。这是阿富汗一些地区的习俗。这表示主人招待客人十分诚恳。如果你吃得差不多了,对主人说“够了,我不想再吃了”,主人会不理睬你,你必须继续吃下去,吃得越多,对方越高兴,那才是礼貌。如果随便吃几口就停嘴,对方会不高兴。到这些地方去做客,需事先带点助消化药。

吃多吃少,随你便。这是文莱人的待客习俗。在文莱,家里来了客人,不管认识不认识,只要向自己问好,主人就会笑脸相迎,热情接待,把家中吃的东西都拿出来供客人享用。但是主人从不劝食,对方吃不吃、吃多吃少、好吃不好吃,从不过问。主人认为这样问客人是不礼貌的。

我吃饭,你付钱。在印度的一一些地区,如果同商业谈判对象和朋友共进晚餐,他们会自自然然地说:“你的资本比我的多,所以这笔餐费应该由你付。”不熟悉情况或初来乍到的客人,常常会被这种场面闹得啼笑皆非。钱多的人或是受欢迎的人应该付钱——他们认为这是对你的尊重,与抠门或挨宰不能相提并论。

吃定量,多吃自费。瑞士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但瑞士人精打细算,节约成风。在这个国家承办的世界性高层活动,一日三餐固定供应每人一份,或是把这份餐费发给个人,让你自己找地方去吃。除此之外,每人免费供应一杯茶。谁要是多吃多喝,得自己另外付钱,国内外客人一视同仁,概不例外。

先订“协议”后吃饭。与澳大利亚人共进午餐要特别注意记住哪一顿饭该由谁付钱,如果你付钱过于积极或忘记付钱都是不礼貌的。在一般情况下,你提议喝酒,通常由你付钱,不可各自付钱,除非事先说好。

吃多少要多少,严格“三光”。德国人讨厌凡事浪费的人,所以一般人都没有奢侈的习惯。与德国人相处,务必遵守这个习惯,才能跟他们打成一片。如与他们共进餐馆,不能多要根本吃不了的东西,已要的饭菜必须吃光.即使是汤也要用面包蘸着吃下去或喝光,用舌头舔光盘子的场面也是司空见惯。

六、西式宴饮进餐习俗

除了了解外国人的饮食风俗礼仪外,还要知道些西式宴饮进餐习俗。

中国人讲究:走有走相、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有吃相。西式宴会一般安排在夜晚,有一套严格的格式,对出席人员的服装、化妆、行为举止有严格的要求。欧美国家时间观念很强,各种活动都按预定的时间开始,迟到是很不礼貌的。欧美人也有礼尚往来的习惯.但忌讳接受过重的礼物。一则是欧美人不看重礼品本身的价值,二来法律禁止送礼过重。客人从家乡带去的工艺品、艺术品、名酒等是欧美人喜欢的礼物。除节假日外,应邀参加欧美人的宴会一般不必送礼。属公务交往性质的西式宴会,一般都安排在饭店、俱乐部进行,由所在公司支付费用。关系密切的亲朋好友才邀请到家中赴宴,吃完饭后,客人应向主人,特别是女主人表示特别感谢。

进饭店不可以自己随便找座位,要等领座员来带领。相互不认识的人,不可以坐在一起吃。如果客满,后来的人可在进门处小客厅的沙发上坐着,等其他客人走了,由领座员带领入座。就座要端正。背部紧贴椅背,将餐巾放在膝上。

在餐桌上不可以将两手放在桌子上等菜,也不可将随身携带的物品如皮包等放在餐桌上。不可在餐桌前化妆、擤鼻涕、打嗝。进餐要控制好食量,不可吃得过饱.不得打饱嗝。在西方,进餐时打嗝是最大的禁忌,打嗝后应立即向周围人道歉。

西餐上菜程序,第一道菜是汤,先喝汤可以开胃。接着上色拉,即生菜什锦,有卷心莱、白菜、胡萝卜、番茄等。主菜通常是肉类、鱼类或鸡等。点肉类菜,要说明半熟的、适中的还是熟透的。炸马铃薯常和主菜一齐端上来,由客人自己决定是否食用。主菜用完之后,吃甜点,然后吃水果。有时餐后加冰淇淋。最后是喝咖啡、牛奶,糖放在桌上,通常还会端上面包和黄油,不另收费,吃完可再要。菜肴从左边上,饮料从右边上。

西餐的餐具有刀、叉、盘匙、杯等。吃正餐,刀叉数目与菜的道数相等,按上菜顺序由外至里排列,刀口向内,用餐时按此顺序取用。摆好的餐具不可任意移动:刀叉不可相互撞击而发出声响。要右手用刀,左手用叉:不用刀而只用叉时,可右手用叉。吃肉类和吃色拉,可共享一把叉。刀叉使用错了,不可调换,必须“将错就错”,继续使用下去。用刀时,刀刃不可向外。中途放下刀叉时,应成“八”字形分别放在盘子上,刀刃必须朝向自身。如刀叉放在一起,表示用餐完毕。切菜时,不要撞击盘子而发出声响。吃面条不可用叉挑,要用叉卷起来吃到嘴里,不可以用嘴吸。吃饭用叉,可右手拿。自己用过的刀叉,不能叉别人的食物。除喝汤外,不要用匙进食。吃带有腥味或怪味的食品,如鱼、虾、野味等,均配有柠檬,可用手将汁挤出滴在食品上,以去腥味。吃梨、苹果,不要整个拿着咬,应先用水果刀切成四或六瓣,再用刀去皮、核,然后用手拿着吃。

喝汤和吃鱼、肉时,都不可发出声响;进口的东西,也不能再出口。嚼时要闭嘴。汤上来后,可取面包,涂上黄油,用右手撕开送入口中。喝汤,只能用汤匙舀着喝,不能端起汤碗喝。美国人嘴嚼食物,不能把口张开,只能闭着嘴嚼。吃肉时,用刀叉把肉切小到可以入口的尺寸,并剔除所有的骨头,要切一块吃一口,吃完再切,且勿一次切好。吃鸡、龙虾时,不可用手拿着吃,必须用刀将骨头去掉后一块块地切了吃。经主人示意,才可用手撕开吃。吃鱼时,必须用刀叉把鱼刺清理干净,没有鱼刺才能进口。已经进口的肉骨和鱼刺,不可直接吐入盘中,要先用叉接住后轻轻放入盘中。鱼不可翻过来吃.吃完上层后,用刀叉把鱼骨去掉再吃下层。水果核则应先吐在手心中,再放入盘中。

吃饭时可以边说边吃,这是交流感情的好机会,但不可以边嚼边说,也不可以高声喧哗,更不允许猜拳行令。饮酒干杯,不喝也应将杯在唇上碰一碰,以表敬意。用餐不可中途离席。有人来电话,可请服务员转告对方:“等一会儿自己再打过去。”用餐时,不可抽烟。到上咖啡表示用餐结束后方可抽烟。

在饭店吃剩下的菜,可“吃不了兜着走”,对侍者说:“给狗食袋,装狗食’。侍者拿来了食品袋,剩菜都被装进去带回家。这些剩菜,名为“狗食”,其实并不给狗吃,更多的人是留给自己吃。就连有些百万富翁,也都这样做。

此外,吃西餐要做到十忌:

一忌“指点江山”。不要手握刀叉随意乱指;或向空中挥动餐巾。

二忌“捣糨糊”。不要在尚未品尝第一口菜肴之前,就加调味料进去。尤其是到别人家里做客或厨师就站在餐桌旁的时候.这样做是很不礼貌的。

三忌“乱刀斩”。需要切割盘中食物时,只要切下适合一口的分量及大小即可,不要等切割完整盘食物后再吃。

四忌“饭泡粥”。不要把食物泡在汤里。

五忌“纤毫毕露”。不要张着嘴巴咀嚼食物,或边吃东西边说话。

六忌“脚高脚低”。不要把椅脚悬空翘起来。

七忌“事不关己”。当你不准备再用盘中食物时,只要把餐具叉齿向上、刀口向己,略微与桌面平行地摆在餐盘上,待侍者收走即可。不要把餐盘推开或把椅子往后靠。

八忌“油光满面”。吃面包时,先把适量的奶油放在面包盘上,剥下刚好一口大小的面包.将奶油涂在那口面包上食用。不要直接涂满整片面包。

九忌“搭进搭出”。一旦从桌上拿起某样餐具,就不该让这一餐具再接触桌面。暂时不用时,只要略微平行地放在餐盘边缘即可。不要一端靠在盘上,一端靠在桌面上。

十忌“雾里看花”。即使坐在吸烟区,也不要在进餐中间点烟;更不可以把餐盘当作烟灰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