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绿色生活与环境科学
3883200000014

第14章 癌症化的城市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只要从市中心迈出一步,就可以看见拥挤不堪的贫民区。在那里,污水四处横溢,自来水却似涓涓细流。所到之处,垃圾遍地,臭气熏天。饥饿、失业、住房困难、犯罪、传染病、污染等等聚集成灾,城市功能陷入瘫痪状态……一些城市学家称之为“城市癌症化”。如何解决地球上出现的这类恶性癌症,已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人类所面临的紧急课题。

(1)墨西哥城的破绽

“城市癌症化”最严重的地方是中南美洲。其中,墨西哥城可以说已经到了“癌症晚期”。伦敦的人口从100万增加到800万,整整花了130年的时间,而墨西哥城只花了30年。伦敦人口到800万就停止膨胀了,而墨西哥城却在1985年突破了1800万的大关,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圈。

墨西哥城曾被誉为“世界上空气最清澈的城市”,但如今却变了模样。一踏入市中心,到处都是慢吞吞移动着车水马龙,扑鼻难闻的汽车排气和震耳欲聋的喇叭合奏。在早晚高峰期的市中心,时速只有4公里,白天最多也只能达到10公里。如此拥挤的交通排出大量有害气体,而市区又被屏风般的群山环绕着,污染的大气很不容易扩散。因此,墨西哥城呼吸道疾病患者和由排放废气中的铅引起中毒的人越来越多。1976年至1982年,墨西哥城为了美化城市,在道路两旁种植了1400万棵树木,然而不到几年功夫,半数以上树木由于大气污染而枯萎了。

墨西哥城的另一特色是满城的贫民区。从该城的市中心只要跨出一步,周围便全都被贫民区所占据。在这里,作为城市的功能已经千疮百孔,200万人没有自来水,300万人没有下水道,每天排出的14000吨垃圾中,进行清运处理的仅占一半……此外,贫民区的居民生活在所有公害的包围之中。市内的圣丽塔建有中南美洲最大的水泥厂,厂区周围全被贫民区所占据,60%的居民诉说由于水泥厂的粉尘使得他们的呼吸器官难受。1984年11月,该厂煤气罐爆炸,死亡人数逾千,死者多数是住在周围贫民区的居民,

造成这种混乱的原因,除了城市人口密度高于允许值3倍以外,还由于城市是在完全没有规划的情况下任意扩大的结果。目前要切除这个肿瘤看来已经有些晚了。而且不止在墨西哥,在中南美洲,如委内瑞拉、阿根廷、智利,这种大大小小的肿瘤已比比皆是。大名鼎鼎的球星贝利、马拉多纳不曾是贫民区中的一员吗?

(2)濒于死亡的城市——加尔各答

从中美洲的墨西哥高原到南亚的恒河平原,所见的同样是一幅悲惨的景象。加尔各答,这个在英国统治时代就曾有过“霍乱之都”不光彩称号的城市,如今仍无改变。连前印度总理甘地在视察该市时都称之为“濒于死亡的城市”。

至1985年,加尔各答的人口超过了1100万,名列印度榜首,人口密度达到了每平方公里3万人,半数的居民栖息于贫民窟之中,贫民居住区达3000处之多。而且能够住进贫民区简陋房子里的人已算是幸运者,还有约150万人,相当于—个中等城市的人口,只能睡在马路上。位于加尔各答西南部的达尔帕拉是两大贫民区之一。每当雨季的最盛期,道路就象泥潭一样,车辆通过时,泥浆四溅。在不到两尺的狭窄道路两侧挤满了小屋、过路的行人、还有泥潭中寻找食物的鸡鸭,身上全都沾满了泥水。泥浆同粪便、垃圾搅和在一起,强烈的臭味使人呛得透不过气来了在这里,木柴和煤炭早就不见踪影了,牛粪是唯一的燃料,妇女们把买来的牛粪捏成汉堡包形状贴在墙上凉晒。两、三万人口,却只有10个水龙头,相当于2000~3000人才有一个水龙头。如此恶劣的条件,使痢疾、霍乱频繁发生,由于污水腐败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也屡见不鲜。

城市人口之所以急剧增加,除了自然增长以外,由于人口流入的社会增长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在加尔各答,癌症化的城市”不仅表现为贫困,无论在自然环境还是在社会福利方面均已到了病人膏盲的地步,城市问题已成了典型的环境问题。然而这种惨状在印度的孟买、新德里、马德拉斯又有什么两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