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见的旷地,倘若土地肥沃,那它必定丛生着各种叫不上名的野草。想要好好利用它,便需把它清理及散播好的种子。正如我们看见的妇人,如果任她们自己,只能产生不成形的肉块。必定施以良种,然后才能得到自然的好的后嗣。心灵亦然,倘若没有一定的主意占据着它,把它的范围约束住,它必定无目标地到处漂流于幻想的空泛境域里。
灵魂如果没有确定的目标,它就会丧失自己。因此,俗语说得好,无所不在等于无所在。
一个人倘若隐居家里,决意在可能的范围内,不理旁事,闲逸以度这短促的余生。这似乎对他的心灵没有更大的恩惠,除非让它在闲暇里款待自己,逗留和安居在它自己身上。
读书能明智,能获得乐趣。但是,倘若读得过度,变成书呆子,便只剩兴味索然了。此外,可能还会损害身体,而快乐和健康却是我们最宝贵的,倘若结果竟弄到有损身心的地步,那么我们就抛开书本吧。
有人认为,从书上所得的弥补不了所失的,这样的观点是值得支持的。长期以来感到身体不适、健康欠佳的人到头来只好听从医生的吩咐,请大夫规定一定的生活方式,不复逾越。退隐的人也是如此,他对社交生活失去兴趣,及至深感厌烦。他只得按理性的要求设计隐居生活,通过深思熟虑凭自己的见解好好地加以安排。他应当排除一切劳累困扰,不论它以何种形式呈现。他也应当摆脱有碍于身心宁静的世俗之欲,而选择最符合自己性情的生活之路。
不管是主持家政钻研学问,或是外出狩猎,或处理其他事务,都应当以不失乐趣为准则。要注意不要超过这个极限,不然苦便会开始掺进乐中来。
要想保持良好状态,一定量的学习任务和工作量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避免另一极端即慵懒、怠惰所引起的不适的必需。我们的用功、处事就只应以此为度。
对书本的选择,当选有趣而且易读的。因为此类书籍能调剂我们的精神,给我们带来慰藉。此外还可以选择那些能教导我们处理好生死问题的书籍。至于那些艰深难懂的学科,我们不选也罢,留给那些所谓的专家们去探讨吧。
我们务须全力抓紧去享受生活的乐趣,消逝的岁月正将我们恋眷的欢乐逐一夺走。
尽情享乐吧,我们只此一生。
明天你只留下余灰,化作幽灵,一切归于乌有。
赏析
闲逸的最高境界便是做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人生在世,当从容自然,不为外物所牵绊,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便能上则尽力而为,下则逍遥自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