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蒙田随笔集赏析
3848100000037

第37章 论掠人之美

不知何故,人们一生中最看重的莫过于名声和荣誉,人们为了追逐声誉,竟然可以放弃财产、安宁和健康甚至于生命。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虚浮空泛的赞颂之辞,其价值居然是远远超过任何实在有用的东西。

此种追逐名誉的品性是人类所有品性中最难理解的。它桀骜不驯、难以控制,甚至连哲学家都制不住它,反而还要受它摆布。

没有谁不指责虚荣、而且都是讲得头头是道、有条有理,但是,虚荣在我们心里早已扎下了深根,是否有人能够把它,从心里彻底拔除,不得而知。你刚刚还在否定它,把它讲得一无是处、一钱不值,并且历数它的危害,可是,你话音还没落定,它又从你心里钻了出来。它不言不语,却胜过你千言万语。尽管你嘴上恨它,你心上却很爱它。

西塞罗说,那些著书立说批驳虚荣的人,无一不把自己的名字印在最显眼的封面上。他在书上蔑视它,在心上却是欣赏它;他在书上打压它,在心上却是抬举它;他教别人鄙弃名声,却在为自己扬名。

现实生活中,扶困济贫,舍己救人的事情时有发生。但是,甘愿将自己的荣誉让给他人,把自己的名声归于人家名下,这种事情则十分罕见。

尽管罕见,可我们依然能举出一两个这样的例子。卡图鲁斯·卢塔蒂乌斯在对钦布人的战争中,因一时制止不住士兵溃逃,只好跟着众士兵一起跑,装出胆小怕死的样子,这样一来,逃跑的士兵觉得自己不是在逃避敌人,而是在跟随自己的统帅。他有意往自己脸上抹黑,为的是遮掩士兵们的羞耻,从而唤醒他们的勇气。

一五三七年查理五世皇帝准备征讨普罗旺斯时,据说安东尼·德莱弗深知皇上圣意已决,而且料定这次远征必胜无疑,他却在御前会议上坚决反对这次出征,意在突出表现皇上的明智判断,众人的反对意见反衬出主干的雄才大略、英明伟大。他舍弃一已的荣誉,把胜利的荣耀集中在主干个人身上。

色雷斯使节前往吊唁布拉齐达斯,他们为宽慰其母,极力赞誉布拉齐达斯,说他英才盖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无人可以比拟。布拉齐达斯的母亲深明大义,她反对使节如此赞誉她的儿子。“不要这样说,”她指出:“我知道,就在斯巴达城中,有不少市民比他更能干,更值得称赞。”

在雷西战役中,英国****,那时还很年轻,率领先头部队领先迎敌,担负起主要的战斗任务。战斗进行到最激烈的时候,随行的爵爷们深恐****抵敌不住,慌忙派人请求爱德华国王紧急救援。国王询问了战况之后,得知儿子仍然骑在马上指挥作战,“这场战斗已经持续多时,”国王说:“如果我现在去增援他,等于是去抢夺他的功劳。既然他已经坚持战斗了这么久,想必他定能克敌制胜,为他自己赢得一个完整的荣誉。”于是,国王按兵不动,静观战事发展。他深知,若是急不可待地去支援儿子,人们会说,这场战斗的胜利是国王赢得的,****会因此失去显赫的战功。

李维对此有过绝妙的言论:“最后的援助常常被视为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许多罗马人都这样认为,并且常常这样说,西庇阿的丰功伟绩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莱利乌斯,而莱利乌斯则总是默默地支持和维护西庇阿的尊严和声望,从来不提及自己。泰奥鲍普斯,斯巴达国王,别人赞扬他治国有力,他回答道:“那是因为人民善良勤劳、遵纪守法。”博韦主教随菲利普·奥古斯特一同奔赴布维纳战场,虽然他战功卓著,他却不愿参与世俗的分功领赏,更不愿卷入到暴力流血冲突之中,他把手中的俘虏交给其他军人处置,是杀是关由军方定夺。萨尔斯贝里伯爵威廉也是这样。

赏析

没有谁会喜欢爱出风头的人,没有谁会对好为人师者表现出真正的友善。处处标榜自己与众不同的人要么落得个独善其身的下场,要么换来曲高和寡的局面。掠人之美者除了换回怨恨之外,不会换来任何谅解和友情。故此,切记,万万不可掠人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