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民工运粮支援津浦攻势
(华东前线18日电)当解放军对津浦线发动攻势时,鲁中群众、民工积极运粮支援前线。因当时适值青黄不接,民主政府为照顾群众,提出以工代赈办法,解决群众困难。蒙阴城郊区群众了解以工代赈办法后,自动要求多运粮1.9万多斤。祈东县永太区苗家湖妇救会长亦参加运粮两次。沂北县群众即按村组成运粮小组,一人推一辆小车,普遍装到400到500斤,在炎热的阳光下爬山地,过沙河。该县韩旺区张家泊村张增有,一车装到516斤,张先德装到509斤,二等残废军人宋作忠推480斤。长安区李家洼村11个人11辆小车,共装5500斤。该区大华石沟村张承业在路上发了4天疟疾,仍坚持到目的地。韩旺区韩旺村48岁的刘文运粮8天,肩和臂都磨破了,没有提到一个“累”字。沂北民工挑子队长途运送,平均每人挑60斤,最多的75斤。该队随解放军某部进击蒋军,积极完成任务,连续两晚与一天,并有两宿不睡,没有一个掉队的。三中队六班运粮很认真,班长李兆义挑75斤,50岁的刘乃成挑70斤,紧随着部、队,别班走累了,他们带头走,还督促着。泰安蛹峪区民工,虽在雨后泥路上用小车运粮,每人仍推230斤至290斤,跋涉了40里地。莱芜仪封区29辆车,每车平均装有300斤以上粮食,一天赶了110里,赶到目的地。大家说:“自己累些没关系,早运到早给部队吃。”
(载1948年6月25日《大众日报》)
邹县枣园村积极完成支前任务
(本报讯)邹县枣园村共有93户,474口人,932亩多地,军属24户,工属13户,逃亡者8户,共有整劳力34个,半劳力16个。该村从夏季津浦线展开攻势后,即开始支前。据统计,到现在全村每一壮年平均出工18个,再加碾米面,烙煎饼,运给养,烧柴等,任务繁忙,但每次均按时完成任务。出工时间不论多长,都没有开小差或随便回家的,回家的一定带回“复员证”及指挥部的介绍信。高庆堂于兖州前线运输军火,因该村去的人过多,领导上让他回家。他说:“前些日子,我准备出工,还未离家,村中即有5个劳力帮我将麦子全部拔完。这次我得到出工的机会,别人能回去,我非完成任务不能回去。”该村所以能积极地进行支前,有以下原因:
一、根据群众切身痛苦进行动员教育。去年敌人重点进攻,全村转移31户,在家的也东奔西逃不得安居。全村粮食被抢光,仅有的8头牛,11头驴、80多只羊也全部被抢走,大小30口猪全被吃光,鸡鸭未剩一只。许多妇女受污辱。这些痛苦的遭遇,增长了他们对敌人刻骨的仇恨。该村接到支前任务后,村干即开会领导大家回忆过去,进行座谈。有的说“想起去年受的苦难来,应该好好地帮助咱的军队打仗。”所以全村提出:“积极支援前线,不能再受蒋灾。”今年夏征,全村公粮田赋,在一个早上全部征齐。
二、干部带头推动。每次支前,干部都能带头。如出五六个民工,即去一个自卫团班长或农会小组长带着;如超过10人,即有主要干部自动报名带头。对民工家属、军属及村中无劳动力户的生产,干部亦能带头帮助。杨京材出发后,村干帮他把7亩麦子拔完,还送了20余车粪,夏锄中5亩秋庄稼全部锄完。在今年收麦时,村指导员葛庆和带头组织25副扁担,在每天晚饭后睡觉前,帮军属及无劳力者挑庄稼。6个晚上就挑了180多挑麦子。
三、保证出发支前者不误生产。每次接到支前任务,都经大家讨论,自动报名,民主评议谁该去谁不该去。确定了谁去后,本人即可当场提出家中有何困难,坡里的活哪些需要干。干部记下来,马上讨论解决。全村劳力都全部组织好,并明确任务:出担架、远工,一般是整劳力去;运粮等近工,半劳力也去,帮助出工家庭生产,一般由半劳力负责。并提出“宁愿自己活先不干,也不能让出工的活耽误。”所以该村虽然军属、工属多(将近半数),支前任务重,但今年全村地瓜地按时锄了两遍,谷子锄了3遍,豆子锄了两遍,未荒一亩地。
四、公平合理计工算帐。全村公议规定:每天按10分工计算,早上2分,上午4分,下午4分。出工支前者由带领者计工。在家帮助生产者,由自卫团长及班长分头计工。半劳力根据做的活计分:锄地、收割庄稼,一般能顶一个劳力者,每天按10分计算,耕、耙,耩,推车子等劳动只能顶半个工,挑庄稼,如整劳动力挑100斤,半劳力挑70或80斤者,即顶7分工或8分工。每次支前的回家后,双方对照计工进行算帐,找补工资。大家反映:又公平又合理,也不耽误干活,怎么能不好好支前呢?
(载1948年9月14日《大众日报》)
62岁的钟德安参加民工支前
(鲁中南20日电)沂南县北庄动员支援兖州战役时,62岁的钟德安大爷立即到村公所里去报名:“这回该轮到俺家的工了。可是俺儿病还没好,我去!”但村里公议时大家提出:“让你儿好了病,下次再去罢!”村干也劝他,老年人不要去。但他却拍着胸膛说:“说俺老吧,推个小车还行呀!”最后他终于参加了常备民工。在队里,谁要是说他年老不管用,他总是生气地说:“好!你们说俺老,瞧着,运粮行军,要是咱落后,算白活了。”7月9号,第一次接受运粮任务,钟德安和壮年民工一样,装了150斤。同班的民工劝他少装些,但他理也不理,推起小车跟着队,一步不掉地到达了将近200里的目的地。有一次,渡过一里多阔、水深过胸的汶河时,其他民工都是4人抬着一辆小车过河,但钟大爷和同车的刘乃齐,两个人就把小车抬了过去,还来回好几趟扛粮食过河。另外,钟大爷对完成任务的决心也很坚强。有一天,民工在某地大休息时,他一个人到河里去洗澡,忽然远远地望见一行小车向西去,他当作是自己那队小车出发了,急忙赶去,但却不是。在回来时,恰巧自己的小车队也迎面过来了,等走近的,有一个民工开玩笑地说:“钟德安,你在这里,俺当你开了小差哩!”钟大爷一听,就跳起来骂道:“俺难道这么孬么?那个龟孙才开小差!”一路上他还不断地唠叨着:“村里开什么会,商议什么事都有俺参加。打国民党反动派是俺的事,俺从来没充过孬。人老心可不能糊涂。”直到大家急得向他解释:“是开玩笑。谁不知道你是积极分子!”他才住了口。过了几天,家里恐怕他年老出乱子,就雇了一个人来换他回家。这事使他非常生气骂着:“出工自己愿意才出的,又不是做买卖雇人,俺虽老,可还能干啊!”结果把来换的人辞了回去。在服务期满时,他和大伙一起光荣地复员了。
(载1948年8月30日《大众日报》)
鲁中支前司令部设随军油盐供应站
(华东前线21日电)为了保证部队油盐的供给,鲁中支前司令部特抽调熟练干部25名,前往各部队设油盐供应站。由于干部在出发前有充分思想准备,认识到这项工作的意义,因此,在工作中均表现认真负责。如这次某部油盐总站随部队行动至鲁西一带,曾主动与部队联系,并于某庄设下油盐站,解决了当地油盐供应困难。某油盐分站随部队南下,运输工具跟不上部队,但他们仍决心追随,直到某地接上该地的供应机关为止。该分站负责人戚东洪说:“我生着病来支前,原怕跟不上部队,其实情绪高涨,走路也不感觉困难。”他们与部队供给人员及群众联系亦很密切。行军中曾与部队供给人员一同帮助群众割麦,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他们在此次支前工作中,不但做到使部队的油盐供应及时,而且掌握了部队每到一处油盐价格便上涨的规律,稳定了物价。因此,群众反映很好,说:“有了油盐站,军队不吃贵油盐,老百姓也不吃贵油盐。”
(《载波1948年6月26日《大众日报》》
曲阜新收复区担架队冒雨转运伤员
(华东前线1日电)兖州战斗中,曲阜新收复区群众热烈爱护解放军伤员,并参加转运。姚村区蔡庄、前王庄一带群众,参加临时担架队后,自动不出远门,干活也靠近庄子,因此集合担架很快。14日晚,蔡庄、前王庄民工同志转运伤员时,途中遇雨,大家都把自己带的狗皮、蓑衣、油布一齐给伤员盖上,自己冒雨抬着在黑夜里走。有的民工把脚碰破了。仍坚持完成了任务。有的怕伤员受冻,歇也没歇一下,一直抬送伤员到目的地。有的民工在路上知道伤员渴了,向群众要开水时还要了盐。他们说:“开水放些盐,喝了可不流血。”
某转运站殷站长,虽在下雨天也冒着大雨亲自招呼民工。民工同志都说:“八路军干部真好,自己衣服湿透了,还来照顾我们。要是‘国军’,问都不问一下,还要硬抓人呢!”
(载1948年8月7日《大众日报》
渤海一分区担架团爱护伤员昼夜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