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婚恋心理战
3836900000023

第23章 兰心蕙性 算盘叮咚——女人要会理财(4)

妻子则希望靠积蓄来理财,认为减少不必要的开销就等于赚钱。一开始张俊反对存钱。他的观点是挣钱的目的就是花钱,如果把钱存起来,就失去了挣钱的动力。他还认为要成为有钱人不是靠存,而是靠挣。妻子不能接受张俊的想法,还是想方设法把钱存住。看到存折上不断上升的数据,张俊最后还是认可了这种方式。

但张俊还是认为单纯的存钱不是最好的理财手段,面对日益加剧的通货膨胀,储蓄显然不能实现保值增值的效果。夫妻两人计划着先攒钱,再做投资,让钱生钱。减少购买不必要的物品,可买可不买的东西就选择不买。

理财光靠积蓄是不够的,还应该有做投资,资本积累很有必要不要因为光顾着攒钱而忽略了生活中应该享受到的乐趣。选择投资后,也要留出部分机动资金以备不时之需。

银行的客户经理陈曦认为,对于理财,夫妻双方要做好充分的沟通,一开始最好就要找出两个人都能接受的方法。不要急于在新家上花钱,也不要急于用自己的储蓄来冒险投资。

已经存到银行的钱轻易不要再动,也不要想着不够时可以取出来花。谨慎投资,尤其是目前中国投资市场还不正规的时候。更要理智思考,对于看起来特别有诱惑的投资一定要慎重,不要脑子发热或急于挣钱而做出错误盲目的投资,也不要有从众心理。听取大多数人的意见而不是听取个别人的意见,因为也许个人的成功有很大的巧合和运气。

做好理财最基本的不是能挣多少钱,而是尽量使自己不花没必要的冤枉钱。

于熙在上海一家商贸公司工作。月工资4000元,年收入5万元,在老家有养老保险,在上海既无社保,也未投商业保险。于熙的妻子月工资2500元,单位有三险,明年打算要小孩,且已购住房。夫妇俩现有存款4万元,基金加股票3万元,家庭月支出1500元左右。夫妇俩希望早为育儿经费作准备,减少家庭风险。

夫妇俩均为工薪阶层,收入水平属中等偏下,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注意“开源节流、合理规划、量入为出、精打细算”,特别是有“添丁”的打算,“房奴”加“孩奴”的双重压力下,于熙的家庭理财风格应该更加趋于稳健、保守,以平稳渡过人生这一特定阶段。

受收入水平所限,夫妇俩可先投保定期寿险和意外险,待日后经济条件允许时,再追加重大疾病和养老保险份额。

于熙还可以期交保费的形式购买分红型保险,并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相应的附加险,既可构建保险保障,又能为孩子积攒抚养费和教育金,年保费支出应不低于4000元。

在基金和股票投资方面,于熙宜采取审慎的投资策略。他可以尽量减少股票和股票型基金的持有量,选择相对稳健的债券型基金,在基金转换时尽量选择同一基金公司的品种,以减少手续费支出。

生育规划宜提早。于熙夫妇除在现金规划中保留专项生育基金外,还应考虑因生育引发的家庭收支变化:薪资收入必然会受到影响,月度支出会相应增加,夫妇俩应提前做好支出预算和应对准备。月度结余除用于保费支出外,应以银行存款、货币市场基金等安全性高的品种为主,不宜继续增加资本性投资,以免影响正常生活。

人寿保险和医疗保险计划,现在的医疗保健费用不断攀升,再加上各种不可预知的因素,所以,人寿保险和医疗保险应该马上列入议事日程来,如果发生什么不幸,家人和孩子不会为以后的生活太过困苦。伤残和健康保险计划非常有必要,人有旦夕祸福,伤残和健康险可以让我们处于意外情况下仍有生活的保障。

储蓄和投资计划,一般普通人会选择储蓄的积累财富方式,其实,保险一些的储蓄方式还有购买债券、保险和收藏珍贵物品等。至于投资,这就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投资什么范围,一定要有较为详细的考察,否则,盲目的投资只能让你的财产受损。而你储蓄和投资得来的财富最好能用于承担你人生的主要开支,如买房买车及孩子的教育投资、家人的人寿保险计划等。

这个提前消费的时代,我们可以借债,但是要控制债务的数字和借款的成本,这需要你和家人在借债前有个详细的计划,包括未来X年内的收入水平、变动因素、偿还能力。

退休计划,为了退休以后可以从容地颐养天年,要求我们年轻时一定要吃些苦,为老来打好基础。虽然未来有不许多不可确定的因素,但是,有计划总比没有任何计划要好得多。

你已经确定了目的地,就应该不犹豫地付诸行动,要实现目标,需要坚持计划并不断地调整。

随时准备储备金

一个看起来不错的企业,一旦资金链断裂,就会举步维艰,甚至可能轰然崩溃。对一个家庭来说何尝不是如此?现代很多人都过着“房奴”、“卡奴”的生活,也许有着体面的工作、不菲的薪水,但在意外、失业、疾病等来临时,却不一定有能力从容面对,这是因为有些人忽视了为家庭准备一只安全篮子。

所谓“不能把鸡蛋放在一只篮子里”,理财专家建议,人们要为家庭准备三只篮子:安全篮子、投资篮子和风险篮子,其中的投资篮子主要着眼于稳健的中长期投资已实现未来的生活目标,风险篮子主要着眼于以较高风险博取高收益,而安全篮子中盛放的则是必备的家庭应急准备金。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理财行列。当各种理财产品此起彼伏,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话题被理财专家们提起:在忙于理财之前,你盘算好自己的家庭储备金了吗?每个家庭的收入不同,对“储备金”的多少也有着不同的“心理底线”,家庭储备资金该如何攒呢?

在外贸公司工作的许先生认为家庭应急储备金大概在3倍左右的月工资,约合1万元,全部都存为3个月定期存款,这样不仅可以在大事来临时“听从调遣”,还可以在“闲时”生钱。

任职于投资公司的陈小姐则认为家庭储备金以保本为主,不建议购买股票等波动性较大的投资。最保险是买货币基金,相当于可以随时支取的定期存款,年收益能达到2%左右。其次是买国债,或者买信托产品,这需要有一定的资金规模,年收益一般可以达到4%以上。

网友“会飞的鱼”认为把钱存进银行太土了,进行储备要注意流动性,有许多好的储存方法,他更青睐高安全性、可变现性的理财渠道,长期定期存款配合货币市场基金的方式很好,变现速度快的基础上保持了较高的收益率。

周小姐认为家庭储备金应该是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不断累积的过程,我准备把这段时间初步设定为10年,积极开源、努力储蓄守成,40%进行定期储蓄,再多余的钱我准备进行定期定额基金投资,逐步累积资产。

家庭应急准备金的数额一般以3至12个月的家庭生活费为宜,以应付收入突然中断或有其他意外时仍能维持生活。

家庭现金规划是指先预留一笔家庭备用金,包括家庭生活开支覆盖储备金和家庭应急储备金,一般是家庭月均支出的1到6倍,以应对失业或家庭意外事件的冲击,不过最多家庭储备金并非越多越好,过多的现金不仅影响家庭投资,也容易加大日常支出。所以,一般家庭储备金最好不要超过12个月的收入。

家庭“储备金”最重要是做好准备再进行投资。投资对于不同的人而言会有不同的答案,具体到自己就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分析。首先要看自己是何种投资者,风险偏好如何,然后制定一个投资计划,找到投资趣向并认真学习相关知识,严格执行计划。

正因为如此,储备家庭应急备用金,首要是保持其较高的流动性和安全性,然后在此基础上尽量多得点收益。现在可供人们选择的渠道也不少,除了传统的活期存款、短期定期存款外,货币市场基金也是不错的选择,它能让你的应急备用金获得“活期的便利,定期的收益”。

日常开销的吃穿用行,每月缴纳的房贷、车贷,还有不得不预留的孩子教育费、老人医疗费等等。一个小家庭,每月的现金支出项早已超出了简单的加减运算。理财专家指出,家庭储备金并非越多越好,过多的现金不仅影响家庭投资,也容易加大日常支出。所以,如果每个月将家庭收入分成5份,储备金只占其一就可以了。

我国有许多家庭,目前仍属保守型家庭,每月固定收入、固定存款所占比例较大。一种早已流行的“信封体系”理财法,应该适合这些家庭理财的要求:每月把家中的钱放入一个个信封,分别用于食物、衣服、汽油、房贷等。这不仅是个省钱良方,还可以将家庭每月的现金流分析得一清二楚,帮助你留出适中的现金。

理财专家分析,不同收入的家庭,对家庭储备金有着不同的“心理底线”,从几百元到上万元均有可能。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个家庭一般预留3~6个月的固定支出,最多不超过12个月,就足以应付家庭的各种支出了。

凌女士,37岁,酒店管理人员,税后收入25万元/年,家庭日常生活支出10万/年,旅游支出1万/年。凌女士的老公,现年44岁,企业管理人员,税后收入15万元/年,儿子两岁。凌女士和老公均有全面的社保。为儿子办理了平安保险,年缴保费8000元,缴纳20年,每三年可领取红利。

凌女士的父亲已经去世,母亲68岁,有较高的退休金,有医保,不需要子女负担生活费用。公公70岁,是退休工人,有自住房,每月的退休金够自己开支,有医保,大项支出需要凌女士负担。婆婆67岁,与公公同住,无退休金,无医保,需要凌女士全部负责。

凌女士家庭现有现金及存款150万(主要是朋友的集资理财和购买理财产品90万,年收益为8%以上;10万三年期定期存款;10万货币基金;40万准备从朋友公司的入股中取出,希望能够找到有8%的年收益率的理财方法),金融资产10万基金,2万元为兴业社会责任,1万嘉实海外)。房产两套,一套自用,价值150万;另一套为投资性房产,价值18万,可收租金1万/年。

凌女士家庭财务比较好,收入稳定,金融资产有160万,还有两套房产,供养老人的压力较小。但由于凌女士马上提前退休,会导致现金流入大幅减少,仅靠储蓄是很难维持高水准的生活质量。建议合理配置资产,提高理财性收入的比例。此外,保险配置方面也有所欠缺,导致抵御意外风险的能力不足。

凌女士家庭消费11万/年,应预留至少3个月的日常开支费用,建议预留5万元作为日常生活备用金,当然,这5万元还可以部分购买货币基金,既能满足日常支付要求,还能增加收益。另外在留出10万作为应急储备金,配置为货币式基金。这样家庭就有15万可以应付临时急用了,基本上可以消除进行长期投资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