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夫子品评韩非子
3836200000011

第11章 奢侈之风不可长

韩非子曰:“好宫室台榭陂池,事东服,器玩好,罢潞百姓,煎靡货财者,可亡也。”(语出《韩非子·亡征》)喜欢宫室、台榭、池塘,追求车马、服饰的享受,器皿、玩物务必高档,就会使百姓困顿羸弱,挥霍浪费财物的,国家有可能灭亡。

奢侈之风一有,人便会因贪图享乐而胸无大志,并且做出种种损人利己、贪赃枉法的事来,终因奢侈而毁了自己。

韩非子曰:“好宫室台榭陂池,事东服,器玩好,罢潞百姓,煎靡货财者,可亡也。”

——语出《韩非子·亡征》

韩非子曰:“好宫室台榭陂池,事车服,器玩好,罢潞百姓,煎靡货财者,可亡也。”

意思是说,喜欢宫室、台榭、池塘,追求车马、服饰的享受,器皿、玩物务必高档,就会使百姓困顿羸弱,挥霍浪费财物的,国家有可能灭亡。

韩非子反对奢侈,认为奢侈有亡国的危险。

在韩非子看来,奢侈之风一有,人的思想就会受到侵蚀,贪欲也会越来越大,那么灾祸也就接踵而来了。

历史上,因奢侈而亡国败家的人很多。

纣王以美酒作池,用肥肉造林,居室如****,厨房如屠场,虽享乐一时,但终未逃脱亡国****的命运。

石崇与王恺斗富,王恺做长达四十里的紫丝布帐,石崇就做长达五十里的锦布帐来攀比,虽一时斗胜,但石崇终因生活奢侈腐化而败家被杀。

韩非子提醒我们,奢侈之风不可长。

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有了饭吃,想吃鱼,有了鱼肉又想吃山珍海味。有了衣服不满足,还想要更高级的华丽服饰。奢侈之风令人胸无大志,一心只想享受。身为领导者更加不可奢侈,如若极力追求奢侈的生活,就易贪赃枉法,终究自毁其身。

那么,该如何远离奢侈呢?

远离奢侈,就是要崇尚节俭。

韩非子举例说:“孟献伯当晋国的宰相,厅堂前生满了野草,大门外长满了荆棘,吃饭不吃两种食物,坐时不垫双重座席,家中没有穿丝绸衣服的姬妾,家居期间不用谷类喂马,外出时不让副车跟从。”

与奢侈相对的是节俭。需知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节俭是一种美德。一个人以节俭修身,就不会有忧虑;以节俭治家,则无求于人。

节俭,有助于一个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也有助于一个人的事业发展和繁荣。

节俭的人,过的是朴素的生活,知足常乐,于己无愧,不为物欲所羁绊,就可以把整个身心投入到所追求的事业中去。很难想象,一个穷奢极欲、挥金如土的人,会有崇高的理想和艰苦创业的精神。

当然,韩非子提倡节俭,并非让人吝啬,它是一种自我约束,以一种简朴的生活态度达到一种快乐的精神境界,其人生价值的追求在于充盈的内心世界和对社会的贡献。

吃古通今

晋代王济,字武子。娶常山公主为妻,被提升做侍中。他的父亲王浑,曾平了吴国,立下军功,做了尚书仆射。王济宗族门徒势力相当强盛,多有风流倜傥、豪迈直率之辈,豪气盖过当世。当时武帝亲自去王济家赴宴,宴席安排得极为丰盛。所有的东西都用贵重器皿盛着,伺候的婢女有100多人,都穿着绫罗绸缎。蒸的猪肉很肥美,和一般的味道很不一样。皇帝很奇怪,就问是怎么做的。王济回答:“是用人奶蒸的。”皇帝脸色大变,很不高兴,没吃完就走了。

晏子出身齐国的世家,曾经辅佐三个君主,因为节俭而在齐国声名很大。吃饭时没有多少肉,妻妾不穿绸缎,祭祀先人的时候,猪肩盖不住盛器。所以《礼记·礼器》说:“晏子祭祀他的祖先,祭牲盛不满肉器,穿着洗过多次的衣帽上朝。”

北魏李崇担任尚书令,家里经常只吃炒韭菜和煮韭菜。李崇的一个门客对人说:“李令公一顿饭吃18种菜。”别人问这话是什么意思,门客说:“二韭十八。”听到的人哈哈大笑。

老夫子点评:

《忍经》有云:“上天赋于人,名位利禄,莫不有数。人受于天,服食器用,岂宜过度。乐极而悲来,祸来而福去。”意思是说,上天赋予人们的名位利碌都有一定的数量,人们从上天接受的衣服、食物、器具,是不宜超过限度的,否则就会乐极而生悲,祸来则福去。

链接共享

凡人主之国小而家大,权轻而臣重者,可亡也。

——《韩非子·亡征》

凡是君主的封国小而卿大夫的封地大,君主的权势轻微而大臣的权势厚重的,国家有可能灭亡。

孟献伯相鲁,堂下生藿藜,门外长荆棘,食不二味,坐不重席,无衣帛之妄,居不粟马,出不从车。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孟献伯当晋国的宰相,厅堂前生满了野草,大门外长满了荆棘,吃饭不吃两种食物,坐时不垫双重座席,家中没有穿丝绸衣服的姬妾,家居期间不用谷类喂马,外出时不让副车跟从。

韩非子以奢侈为耻

韩非子虽然出生于贵族世家,但他却并不是吃喝玩乐的纨绔子弟,相反,他以奢侈为耻。

奢侈之风不可有。人一奢侈,就会胸无大志,容易生活腐化,甚至因贪图享乐而招致灾祸,从而害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