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曰:“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语出《荀子·天论》)天不会因为人讨厌寒冷,而废止冬天;地不会因为人讨厌它的广阔远大,而废止了它的广大。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有智慧的人有自己的主见,他们懂得坚定自我,而不人云亦云。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
——《荀子·天论》
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君子道其常,而小人计其功。”
——语出《荀子·劝学》
荀子曰:“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匈匈也,辍行。”
意思是说,天不会因为人讨厌寒冷,而废止冬天;地不会因为人讨厌它的广阔远大,而废止了它的广大;君子不会因为小人气势汹汹,而废止他的德行。
在荀子看来,做人要有自己的准则,而不会为了迎合别人随便改变自己。
然而,现实生活中就是有这样一种人,他们一听到不同的意见,就惶惶然不知所措,随便放弃自己的立场,毫无主见可言。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爷孙俩骑驴外出,开始时爷爷骑在驴上,孙子徒步,这时遇见几个少年,他们立即指责这位爷爷,怎么能只图自己享受,让自己那么小的孙子走路呢?爷爷一想也对,孩子那么小,是不宜跋涉辛苦的。于是爷爷下驴,换孙子坐了上去。
孙子坐上去还没一会儿,又遇到几个年纪大的人,他们异口同声地责备骑在驴上的孙子,怎么能让胡子已经白了的爷爷走路,而自己却悠哉游哉地安享快乐呢?孙子一想,也觉得自己不对,自己年纪轻轻的,却让年迈的爷爷劳累,真是过意不去。于是孙子也从驴上下来,他们干脆两人都不骑驴,一起徒步赶路。
没走一会儿,又遇见几个人,他们嘲笑着说,这爷孙俩真是糊涂,有驴不去骑,却用两条腿赶路,真是蠢笨如驴。这爷孙俩想了想,不无道理。怎么能让人走路,却让天生驮物的畜牲闲着呢?于是,这爷孙俩全都骑上了驴。
还没走多远,又遇到一群人,他们又批评道,你看这爷孙俩真不像话,两人都骑在驴背上,不怕把驴压死了吗?畜牲虽是畜牲,好歹也是条命啊!这爷孙俩一听,也觉得没有说错,他们只好又从驴背上下来。然而,这一次他们犯难了,到底该怎么办呢?
一头驴,爷爷坐,孙子坐不成,别人批评爷爷;孙子坐,爷爷坐不成,别人指责孙子;爷孙都不坐,别人说他们蠢得要命;爷孙都坐,别人又说他们糟蹋动物。有驴骑也不是,不骑也不是,这真是莫衷一是,叫人哭笑不得。由此可见,人们对同一件事的看法和态度是多么的不同啊!
事实也的确如此,生活中每个人的知识、教养、经验、所处位置等各不相同,他们也完全会有不同的情感和取向。在这众口难调的世界里,如果一个人没有主心骨,人云亦云,亦步亦趋,没有自己的衡量取舍标准,他将无所适从。
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自己的主见。当我们认定了一件事,就不能太在意别人的说法和看法。
相信自己没有错,为什么害怕别人议论呢?
吃古通今
一位画家想画出一幅人人见了都喜欢的画。
画毕,他拿到市场去展出。画旁放一支笔,并附上说明:每一位观赏者,如果认为此画有欠佳之处,均可在画中涂上记号。
晚上,画家取回画,发现整个画面都涂满了记号——没有一笔一画不被指责。画家十分不快,对这次尝试深感失望,他决定换一种方法去试试。
画家又摹了一张同样的画拿到市场上展出。可这次,他要求观赏者将其最为欣赏的妙笔标上记号。当画家再取回画时,画面又被涂遍了记号,一切曾被指责的笔画,如今却都换上了赞美的标记。
老夫子点评:
我们无法改变别人的看法,能改变的只能是我们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讨好每个人是愚蠢的,也是没有必要的。与其一味地把精力花在献媚别人,无时无刻地顺从别人上,还不如把主要精力放在踏踏实实地做人和兢兢业业地做事上。
链接共享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匈匈也,辍行。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君子道其常,而小人计其功。
——《荀子·劝学》
天不会因为人讨厌寒冷,而废止冬天;地不会因为人讨厌它的广阔远大,而废止了它的广大;君子不会因为小人气势汹汹,而废止他的德行。天有一定的运行规律,地有一定的运行法则,君子有一定的做人准则。君子遵循他的做人标准,而小人却计较他的功利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