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曰:“君子耻不能,不耻不见用。”(语出《荀子·非十二子》)君子耻于自己没有才能,而不耻于自己不被重用。
想有所作为,一定要有真才实学,切忌将时间和精力耗费在怨天尤人上。要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君子耻不能,不耻不见用。
——《荀子·非十二子》
荀子曰:“君子能为可用,不能使人必用己……故君子耻不能,不耻不见用。”
——语出《荀子·非十二子》
荀子从十五岁开始怀抱治国宏愿、文韬武略,周游列国,渴望得到君王的赏识,以施展其才能抱负。然而,事与愿违,他的政治理想始终未能实现。
尽管如此,荀子仍然深信孔子的那句话:“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没有能力。
荀子在教导他的弟子韩非、李斯时也说:“君子耻不能,不耻不见用。”君子耻于自己没有才能,而不耻于自己不被重用。
然而,今天许多人的想法恰恰与荀子的相反——“耻于不见用,而不耻于不能”。他们总是在埋怨自己不被重用,却从未想过自己的能力如何?
生活中,那些总觉得自己怀才不遇的人,应该先从自身找原因,思考一下自己是否存在着以下问题。
(1)才艺不足够精
不怕别人不知己,就怕技不如人。自认为自己才华出众,才高八斗,其实还相差甚远,真要给些实际问题,还真解决不了。许多刚出校门不久的人常会遇见这样的问题,总认为领导不重视自己,很想一展身手,然而一旦领导交给些任务时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手足无措,不知道该如何干;二是盲目认为该怎么干,结果一干就错。
(2)影响才能发挥的要素不具备
大致有四方面:第一,德不足,“德,才之资也”,德是才的资本,厚德方能载物,如果只有才而缺德,是很难发挥出“才”的优势的;第二,人际关系紧张,导致让自己才能发挥作用的成本非常高;第三,自己与环境文化不能融合,导致自己与集体不合拍,与集体文化对抗,失败的肯定是自己,这不仅仅是能力发挥大小的问题,还是自己能否适应和生存下来的问题;第四,身体健康的原因。
(3)自己的知识不能与时俱进
这个时代变化太快了,知识更新和技术更新都非常快,一个人自己过去掌握的熟练技能很可能转眼间就无用武之地了,而自己还浑然不觉,仍到处炫耀自己的才技,还酸腐地自称怀才不遇。因此,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只有持续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才能永葆自己的才华青春。
吃古通今
杰克的学习成绩很好,毕业后却屡次碰壁,一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他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对社会感到非常失望。他为没有伯乐来赏识他这匹“千里马”而愤慨,甚至因伤心而绝望。
怀着极大的痛苦,杰克来到大海边,打算就此结束自己的生命。
正当他即将被海水淹没的时候,正在散步的老玛利救起了他。老玛利问他为什么要走绝路。
杰克说:“我得不到别人和社会的承认,没有人欣赏我,所以觉得人生没有意义。”
老玛利从脚下的沙滩里捡起一粒沙子,让杰克看了看,随手扔在了地上。然后对他说:“请你把我刚才扔在地上的那粒沙子捡起来。”
“这根本不可能!”杰克低头看了一下说。
老玛利没有说话,他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随手扔在了沙滩上。然后对杰克说:“你能把这颗珍珠捡起来吗?”
“当然能!”
“那你就应该明白自己的境遇了吧?你要认识到现在你自己还不是一颗珍珠,所以你不能苛求别人立即承认你。如果要别人承认,那你就要想办法使自己变成一颗珍珠才行。”
杰克低头沉思,半晌无语。
老夫子点评:
珍珠才能自然地把自己和普通石头区别开来。有的时候,你必须知道自己只是普通的沙粒,而不是晶莹剔透的珍珠。你要出人投地,就必须要有出类拔萃的才华才行。
链接共享
君子能为可用,不能使人必用己……故君子耻不能,不耻不见用。
——《荀子·非十二子》
君子能做到被人任用,但不能使人一定任用自己……所以,君子耻于自己没有才能,而不耻于自己不被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