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夫子品评荀子
3836000000013

第13章 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

荀子曰:“非我而当者,吾师也。”(语出《荀子·修身》)批评我而又恰当的人,是我的老师。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过,被人批评便是正常的事。虽然被人批评常常使自己颜面无光,但对于别人善意的批评,我们应虚心接受。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

——《荀子·修身》

荀子曰:“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语出《荀子·修身》

人往往就是这样:得到称赞,心里就感觉舒服;受到批评,要么生气,要么毫无耐性。

荀子曰:“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批评我而又恰当的人,是我的老师。

对于别人正确而又恰当的批评,我们应勇于接受。接受批评,证明自己已经认识到了错误,并且决心改正。

在荀子看来,被人批评并不是坏事,批评使我们认识到了错误,避免重蹈覆辙,批评使我们变得聪明。

概括而言,面对批评,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理解别人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喜欢我们的人,也会遇到不喜欢我们的人。同样,我们会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也会与不喜欢的人相处。我们无法要求我们的眼睛看到的都是美丽,也无法要求所有人都喜欢自己。明白了这点,也就理解了别人批评和反对的正常性,面对批评自然平静。

(2)接受批评

没有一个人完美得几乎没有一点错误。如果别人的批评正确而合理,我们就应心悦诚服地接受。认真对待别人的意见,吸取精华,改进自我。

(3)表现宽容

往往涉及到个人利益,有人会偏激地反对和否定你。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不是客观公正地看待你,那么就用理解和宽容去接受,并为他的无知而感到幼稚。当然,面对不合理不公正的批评,你也可以向对方提出来,但要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方法适当的向对象提出。否则,会使人误解你不虚心、受不得半点批评。

荀子曰:“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永远不满足地去追求美好的品行,而且又能警惕自己接受别人的规劝,这样的话,即使不想进步,可能吗?

吃古通今

19世纪时,法国著名画家贝罗尼,有一次到瑞士去度假,但他每天仍然带着画架到各地去写生。

有一天,他在日内瓦湖边用心画画,旁边来了三位英国女游客,看了他的画,便在一旁指手画脚地批评起来,一个说这儿不好,一个说那儿不对,贝罗尼都一一修改过来,分别时还跟她们说了声“谢谢”。

第二天,贝罗尼有事到另一个地方去,在车站看到昨天那三位英国女游客,正交头接耳不知在议论些什么。过一会儿,那三位女游客看到了他,便朝他走来,问他:“先生,我们听说大画家贝罗尼在这儿度假,所以特地来拜访他。请问你知不知道他现在在什么地方?”贝罗尼朝她们微微弯腰,回答说:“不敢当,我就是贝罗尼。”

三位女游客十分惊讶,想起昨天的不礼貌,一个个脸红得像苹果。

老夫子点评:

才识、学问愈高的人,往往在态度上反而愈谦卑,希望自己能精益求精,更上一层楼。正因为此,他们往往具有容人的风度和接受批评的雅量。

链接共享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小人反是。致乱,而恶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贤己也;心如虎狼,行如禽兽,而又恶人之贼己也。谄谀者亲,谏争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虽欲无灭亡,得乎哉?

——《荀子·修身》

批评我而又恰当的人,是我的老师;赞扬我而又正确的人,是我的朋友;阿谀奉承我的人,是我的敌人。所以,君子尊敬老师,亲近朋友,憎恨敌人。永远不满足地去追求美好的品行,而且又能警惕自己接受别人的规劝,这样的话,即使不想进步,可能吗?小人与此相反,他们昏乱胡为,却憎恨别人批评自己;他们行为恶劣,却想让别人称赞自己贤良;心像虎狼一样凶狠,行为像野兽一样残忍,却厌恶别人把自己视为祸害。亲近阿谀奉承自己的人,疏远直言规劝自己的人,把批评纠正自己错误的话当作是在讥笑自己,把规劝自己极其忠诚的话看作陷害自己,这样的话,即使不想灭亡,可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