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有一种英明叫果敢
3834200000015

第15章 信心——你具备了没有!(3)

有一个人叫蒙提·罗伯兹,他在圣思多罗有座牧马场。他的朋友杰克常借用他宽敞的住宅举办募款活动,以便为帮助青少年的计划筹备基金。

有次活动时,蒙提·罗伯兹在致词中提到:“我让杰克借用住宅是有原因的。这故事跟一个小男孩有关,他的父亲是位马术师,他从小就必须跟着父亲东奔西跑,一个马厩接着一个马厩,一个农场接着一个农场地去训练马匹。由于经常四处奔波,男孩的求学过程并不顺利。初中时,有次老师叫全班同学写报告,题目是‘长大后的志愿’”。

那晚他洋洋洒洒写了7张纸,描述他的伟大志愿,那就是想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牧马农场,并且仔细画了一张200亩农场的设计图,上面标有马厩、跑道等的位置,然后在这一大片农场中央,还要建造一栋占地4000平方英尺的巨宅。

他花了好大心血把报告完成,第二天交给了老师。两天后他拿回了报告,第一页上打了一个又红又大的F,旁边还写了一行字:下课后来见我。

脑中充满幻想的他下课后带着报告去找老师:“为什么给我不及格?”

老师回答道:“你年纪轻轻,不要老做白日梦。你没钱,没家庭背景,什么都没有。盖座农场可是个花钱的大工程;你要花钱买地、花钱买纯种马匹、花钱照顾它们。你别太好高骛远了。”他接着又说:“如果你肯重写一个比较不离谱的志愿,我会重打你的分数。”

这男孩回家后反复思量了好几次,然后征询父亲的意见。父亲只是告诉他:“儿子,这是非常重要的决定,你必须自己拿定主意”。

再三考虑好几天后,他决定原稿交回,一个字都不改。他告诉老师:“即使拿个大红字,我也不愿放弃梦想”。

蒙提此时向众人表示:“我提起这故事,是因为各位现在就坐在200亩农场内,占地4000平方英尺的豪华住宅里。那份初中时写的报告我至今还留着。”他顿了一下又说:“有意思的是,两年前的夏天,那位老师带了30个学生来我的农场露营一星期。离开之前,他对我说:‘蒙提,说来有些惭愧。你读初中时,我曾泼过你冷水。这些年来,我也对不少学生说过相同的话。幸亏你有这个毅力坚持自己的梦想。’”

确定了自己的目标之后,一定要相信你自己,别让别人的一句话将你击倒。不管别人怎么跟你说,不管“算命先生们”如何给你算,记住,命运在自己的手里,而不是在别人的嘴里!古往今来,凡成大业者,“奋斗”的意义就在于用其一生的努力去争取。

成功者都是“精神胜利”大师,古往今来,愈是成大业者,其精神的力量愈是强大。

成功旅途,失意难免,挫折难免,成功者不是没有低潮,而是他们决不会让自己在低潮中“呆”得太久。

在追求成功的旅程中,如果我们真的遇到挫折、失意,乃至失败时,让我们像永远积极思维的“牛仔大王”李维斯一样,立即大声地对自己的潜意识说一句:“太棒了!这样的事情竟然发生在我的身上。又给了我一次成长的机会,凡事的发生必有其结果,必有助于我。”

成功来源于诸多要素的几何叠加。

比如每天笑容比昨天多一点叠加。

比如每天笑容比昨天多一点创新比昨天多一点点;每天的效率比昨天多一点点……假以时日,我们的明天与昨天相比,将会有天壤之别。

成功的是简单的事情重复着去做;成功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

一个人,如果每天都能进步一点点,哪怕是1%的进步,试想,有什么能阻拦得住他最终的成功?一个企业,如果“每天进步一点点”,已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当其中的每个人每天都进步一点点,试想,有什么障碍能阻挡得住它最终的辉煌?就像数学乘式中每个乘项只增加0.1而乘积将很快会成倍增长。

竞争的对手常常不是我们打败的,是他们自己忘记了每天进步一点点,成功者不是比我们聪明,而是他比我们每天多进步一点点!

一生当中,我们都在渴望机遇,然而我们却常常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机遇,或不知道它会长成什么样子。

即使知道了,可当机遇降临时,又常常没准备好,偶尔真的很有运气,抓住了一个机遇时,又因抓不住下一次机遇,或因没有足够的能力和耐力将其不断放大,而以失败告终。

真正的机遇,绝不来源于机遇的本身,而来源于我们对机遇的定义,对机遇的认识、准备与把握。

每个人都会有好运气,机遇面前人人平等。但是能否抓住机遇,也许就不会平等。因为,要想天助,必先自助。

这一切都在印证中国的一条古训:天助自助者!

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曾对一位求学者说过一句名言:要想向我学知识,你必须先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就像你有强烈的求生欲望一样。

追求成功亦是如此。要成功,我们必须先有强烈的成功欲望,就像我们有强烈的求生欲望一样。

成功来源于我要。我要,我就能;我一定要,我就一定能。

是决心,而不是环境在决定我们的命运。

只有决心,才最终决定我们的成功。

能否驾驭客观因素,是因为我们的态度,因为它根源于我们对待客观因素的态度,以及把握客观因素的技巧。而“技巧”已被证明属于“态度”,成功是因为态度!让我们记住这一令人吮指回味的结论,让我们用这样的思维方式来思考成功,用这样的思维方式来分析过去,把握今天,准备未来!

著名的心理学家艾斯有一个著名的“ABC情绪理论”:

我们的情绪根源于我们的信念,以及我们对生活情境的评价与解释。

叔本华有一句名言:事物的本身并不影响人,人们只受对事物看法的影响。

无数事实告诉我们:一切结果的根源常常不是事物的本身,而是有权对该事物作出不同评价与解释的我们自己——我是一切的根源!

我们可能无法掌控风向,但我们至少可以调整风帆;我们可能无法左右事情,但我们至少可以调整心情。让我不再抱怨,因为我是一切的根源。

8、靠自己而不依赖别人

一个乞丐来到一个庭院,向女主人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右手连同整条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袖子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过,碰上谁,都会慷慨施舍的,可是女主人毫不客气地指着门前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砖搬到屋后去吧”。

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不愿给就不给,何必捉弄人呢?”

女主人并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故意用一只手搬了一趟,说:“你看,并不是非要两只手才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

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眼光看着妇人,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了两下,终于他俯下身子,用他那惟一的一只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他整整搬了四个小时,才把砖搬完,累得气喘如牛,脸上有很多灰尘,几绺乱发被汗水****了,歪贴在额头上。

妇人递给乞丐一条雪白的毛巾,乞丐接过去,很仔细地把脸和脖子擦了一遍,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

妇人又递给乞丐20元钱,乞丐接过钱,感激地说了声:“谢谢你”。

妇人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凭力气挣的工钱啊!”

乞丐说:“我不会忘记你的,这条毛巾留给我作个纪念吧”。说完深深地鞠了一躬,就上路了。

过了很多天,又有一个乞丐来这里乞讨,那妇人又让他把以前搬到屋后的砖搬到屋前去,可乞丐却以身体有残疾,不能劳动为由,拒绝了妇人的要求,不屑地走开了。

妇人的孩子不解地问母亲:“上次你让那乞丐把砖从屋前搬到屋后,为何这次你又让这人搬到屋前呢?”

母亲对他说:“砖放在屋前屋后都一样,可搬与不搬对他们却不一样”。

若干年后,一个很体面的人来到这个庭院,他西装革履,气度不凡,美中不足的是,这个人只有一只手。他俯下身,对坐在院中的已有些老态的女主人说:“如果没有你,我还是个乞丐,可现在我成了公司的董事长”。

老妇人只是淡淡地对他说:“这是你自己干出来的”。

依赖别人就像乞讨,这种习惯会消磨你的斗志,是阻止你步向成功的一个个绊脚石,要想成大事你必须把它们一个个踢开。

对于成大事者而言,拒绝依赖他人是对自己能力的一大考验。这就是说,依附于别人是肯定不行的,因为这是把命运交给了别人,而失去做大事的主动权。

有些人一遇到什么事,首先想到的是求人帮助;有些人不管是有事没事,总喜欢跟在别人身后,以为别人能解决他的一切疑难。这样的人在生活中,到处都是。

这样的人,就是有依赖心理的人。

一个完全健康的人的特征之一就是充分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遇事首先想到别人、追随别人、求助别人;人云亦云、亦步亦趋;没有自恃之心,不敢相信自己,不敢自行主张,不能自己决断;在家中依赖父母,在外面依赖同事、依赖上司,就是不敢自己创造,不敢表现自己,害怕独立。这都意味着人格没有成熟,没有健全,是身体懒惰和心理懒惰的伴生物,取其名曰依赖,可算是另一种安然。

但是,当你所依赖的一切都消失以后,你将面对的又是怎样的境况呢?是的,你将变的措手不及,一片茫然。你会觉得天塌地陷,生活中的一切都被打乱,甚至你已经无法生存。

为避免这种依赖性,有时我们应敢于给自己一片生命的悬崖。向自己发起挑战。

一位原籍北京的中国留学生刚到加拿大的时候,为了寻找一份能够糊口的工作,他骑着一辆旧自行车沿着环加公路走了数日,替人放羊、割草、收庄稼、洗碗……只要给一口饭吃,他就会暂且停下疲惫的脚步。

一天,在唐人街一家餐馆打工的他,看见报纸上刊出了加拿大电讯公司的招聘启事。留学生担心自己英语不地道,专业不对口,他就选择了线路监控员的职位去应聘。过五关斩六将,眼看他就要得到那年薪三万五的职位了,不想招聘主管却出人意料地问他:“你有车吗?你会开车吗?我们这份工作时常外出,没有车寸步难行。”

加拿大公民普遍拥有私家车,无车者廖若星辰,可这位留学生初来乍到还属无车族。为了争取这个极具诱惑力的工作,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有!会!”

“4天后,开着你的车来上班。”主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