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透人心是一门学问,是博大精深的生存学问;是一门艺术,是没有符号载体的做人艺术。会看人者能点石成金,能在危难之际力挽狂澜;不会看人者,即使有天时、地利,最后也难以逃脱失败的结局。
现代社会瞬息万变,其中变化最快、最难琢磨、最难看透的当属人心。我们不如练就“一眼看透”人心的技巧,只要很好地掌握了这种技巧,就意味着你可以在瞬息之间,看透周围的人和事,洞察一个人的内心深处,可以让你以不变应万变,从而使你在人生的大舞台上左右逢源,尽情挥洒。有了这种本领,就可以具备及时认清他人的优势,辨人于弹指之间,察其心而用其人;观人于咫尺之内,识其言而审其本,让你潇洒地辗转于生活的竞技场中,把自己的人生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
以眼识人——透过“眼神”辨人心
眼睛是上帝赐给人类的礼物。从一个人的眼睛中,可以读懂一个人的大概。一个人所思所想,很多时候会通过他的眼神表现出来,通过观察一个人丰富的眼睛语言,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对他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认识。
经验告诉我们,人的内心隐秘,心中的冲突,总是会不自觉地通过变化的眼神流露出来,这方面你要多留点“心眼”。泰戈尔说得好:“任何人一旦学会了眼睛的语言,表情的变化将是无穷无尽的”。
在人的一生中,眼睛所表达出来的“语言”是最丰富多彩的了。更多的时候,人的眼睛和舌头所说的话一样,能从眼睛了解事物的大致面目来。眼睛是人类五官中最敏锐的器官,它的感觉领域几乎涵盖了所有感觉的70%以上,其他感觉与之相比显得微不足道。以饮食为例,人们吃食物时绝不仅靠味觉,同时会注意食物的色、香以及装食物的器皿等。
如果在阴暗的房间里用餐,即使明知吃的是佳肴,也会产生不安的感觉,无心品尝或胃口大减。相反,如果在一流饭店或餐厅用餐,用精致的器皿装食物,并重视灯光的调配,定会增加用餐者的胃口,吃得津津有味。这是视觉影响了人们的食欲。有时,眼睛也会说话,一个人的内心活动,经常会反映到他的眼睛里,心之所想,透过眼睛就能表达出个大概,这是每个人都隐瞒不了的事实。
孟子在《离娄上篇》中有一段用眼睛判断人心善恶的论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蚝焉。”
眼神的状况,对于认识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眼神清的人,通常表示此人清纯、澄明、无杂念、端正、开明。眼神浊的人,往往昭示此人昏沉、驳杂、粗鲁、庸俗和鄙陋。
在希腊神话中有这样的故事:有三个姐妹,外人只要一接触其中的一位名叫梅德莎的眼光,便立刻化为石头。这个神话故事寓在说明眼神的威力。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假如你忽略了别人的眼睛,就无法窥探对方内心世界的微妙变化。一般情况下,人们很难彻底隐瞒内心的想法,即使有人摆出一副面无表情的脸孔,但刻意的做作并不能维持长久。老年人常说:“听别人讲话,或对别人讲话,要注意对方的眼睛。”有的人交谈时不看对方的眼睛,多数情况下是胆小、没有信心、怕难为情、畏缩。情侣初次相会,常常会这样。
一直观察对方的眼睛,会感觉视觉的疲劳。这里所说的“看眼睛”,并非真的凝视,而是观察对方视线的活动。通过了解一个人的视线活动状况,就能大致完成与他人之间的圆满交往和心灵沟通。
一个人视线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来了解。
1.对方是否在看着自己,这是一个关键。
2.对方的视线如何活动,或者是视线刚接触立刻就挪开,他的心理状态是有所不同。
3.视线的方向,即对方是正视还是斜视观察自己。
4.视线的集中程度,即是否是专心致志地看自己。
5.视线的位置,通过对方视线的方位移动,来考察他的内心动向。
观察一个人的“眼神”,是辨别一个人好坏的途径之一。“眼神”正,其人大致正直,“眼神”邪,其人大致奸邪。平常所说的“人逢喜事精神爽”,是不分品质好坏而人所共有的精神状态。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个通过眼神识别人物的高手。
曹操派刺客去见刘备,刺客见到刘备之后,并没有立即下手,而是与刘备讨论削弱曹操的策略,他的分析极合刘备的心意。
不久之后,诸葛亮进来,刺客很心虚,便托辞上厕所。
刘备对诸葛亮说:“刚才得到一位奇士,可以帮助我们攻打曹操。”
诸葛亮却慢慢地叹道:“此人见我一到,神情畏惧,视线低而时时露怃逆之意,奸邪之形完全泄漏出来,他一定是个刺客。”
于是,刘备连忙派人追出去,刺客已经跳墙逃跑了。在瞬息之间,透过眼神的变化,看出一个人的目的和动机,固然需要先天的智慧,但更多的是靠后天的努力,因为这种智慧是在环境中磨炼和培养出来的。诸葛亮能够看透此人,主要是从他的眼神闪烁不定中发现破绽的。而生活中,常有那些仪表不俗,举止轩昂之辈,想一眼识破他的行径,可能就比较困难了,王莽就是这种类型的人。
心理学家珍·登布列在《推销员如何了解顾客的心理》一文中说道:“假如一个顾客眼睛向下看,而脸转向旁边,表示你被拒绝了;如果他的嘴是放松的,没有机械式的笑容,下颚向前,他可能会考虑你的提议;假如他注视你的眼睛几秒钟,嘴角乃至鼻子的部位带着浅浅的笑意,笑意轻松,而且看起来很热心,这个买卖大概就有戏了。”
一个人的眼睛往往是他灵魂的忠实解释者,而这种解释通常是无意的。
在观察人的精神状态时,要由外在的情态举止,去探察其隐伏内在的精神气质,窥视到他的心灵深处真实的活动。做推销工作的人如果没有从眼睛观察对方的能力,是很难胜任这个工作的。
一个成功的推销人员,在业务上往往能够游刃有余,无往而不胜。具体地说,他可以从如下几种眼神识别顾客的心理:
1.顾客眼睛闪闪发光,通常表明对方精神焕发,是个有精力的人,对会谈很感兴趣,同时也意味着他是很难应付的人。
2.顾客目光呆滞黯淡,通常说明他是个没有斗志而索然无味的人,你可以努力地挑起他的购买欲望。
3.顾客目光飘忽不定,通常表示这是个三心二意或拿不定主意紧张不安的人。
4.顾客目光忽明忽暗,有可能说明他是个有心机的人,他很难接受语言的诱惑。
5.顾客目光炯炯有神,一般看来他是个有胆识的正直之人。
从表情洞悉人的心声
一位心理学家在研究了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后,提出一个公式:情感表达=7%的言辞+38%的声音+55%的面部表情。可见,抒怀何必三寸舌。眼波一漾,眉峰一耸,嘴角一咧,都是导隐衷、诉幽情的绝妙手段。人的面部表情千差万别,但不同国度人种所显露出的表情,其意义基本上是一致的。
表达面部感情的器官有含秋波的双眼、有传情的眉毛、有倾诉衷肠的嘴,连面部的皮肤、肌肉也有表情达意的作用。据研究,单单是眉毛就能表达二十多种感情,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曾经描写过85种不同的眼神和97种不同的笑容。面部可以说是人体中最富表现力的部位,它能表达复杂的、令人费解的多种信息——喻快、冷漠、惊奇、诱惑、恐惧、愤怒、悲伤、厌恶、轻蔑、迷惑不解、刚毅果断等,而且,不仅能表现单一的感情状态,还可以传达各种情感。如嗤之以鼻表示轻蔑,咬牙切齿表示痛恨,惊奇时张大嘴巴,激动时扇动鼻翼,困惑不解时张口结舌,内心痛苦时咬住嘴唇,倒吸气表示吃惊,长出气表示放心。在人际传播中,面部表情可比其他媒介传送更多精确的情感信息。
戴尔.莱德斯认为表情有五种功能:
1.通过愉快或不愉快的表情传达估价判断。
2.表示对他人或环境有无兴趣及感兴趣的程度。
3.表现关切的程度,以此显示出我们进入情况的深度。
4.表示我们对自己表情控制能力的大小。
5.表明对某事的理解与否。
表情在瞬间便清楚地将内心活动表现出来,是一种高效率的信息传播方式。我们如能突破伪装,从坦率的表情中看清对方真实的意图,对我们做到善解人意,获得成功的人际关系是极有益的。
我们可以从“嘟着嘴巴”了解这个人正处于生气和困惑状态,从“眼睛闪闪发光”了解此人正有所期待或有几分喜悦,从“眼皮跳动”了解此人心中非常紧张、心神不安。我们所见到的各种各样的表情变化,都是基于愉快和不愉快这两种对立的感情而派生出来的。
嘴角向后咧,脸蛋上移,眼眉不动,眼睛变细等,这便是愉快的表情。这种表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观察到很多,在快乐、高兴、微笑、欣喜等心情舒畅的时候均可见到。相反地,嘴角下垂,脸蛋下移变得细长,眉头皱成“八”字,这就是不愉快的表情,是诸如痛苦、绝望、悲哀、愤怒、恐惧时的表情特征。
但是,我们所表现在外面的一切,很少是我们的真面目。每个人都像是经过了专门训练似的.他们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动怍往往掩盖了事实真相。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有意压制自己的感情,控制面部表情。时间长了,便出现面部呆板、痉挛现象.即死面症状:对上司怀有不满情绪的职员,总是缺乏表情,连偶尔一笑也变得别别扭扭:因为他总想把表现出来的不满情绪压抑下去,连笑脸都被抑制了,所以看上圭是一张木然果板的脸。
处于这种情形中,我们有时还可以见到脸部肌肉的颤动和痉挛,即抽搐现象。过分地皱眉、面部抽动、不停地眨眼、鼻尖出现皱纹等,这些症状都是被压抑的欲求不满和思想变化在无意中的表现。当我们从对方验上看到这些症状时,就可以判断这些症状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感情和动机。
人们对于假面具的需要总是过多,因此它几乎成为自我的一部分,很难卸除:只有在某些情况下,我们才能暂时揭掉假面具。例如在情侣约会时,为的是要饱享其中的乐趣。即便如此,多数的人还要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才敢脱掉假面具。我们过于害怕我们的人体语言会泄露太多的真相,或害怕我们的面部表情传递给别人太多的信息=所以我们常常把视野封闭.并且用道德做挡箭牌.炮制出“用眼睛看是不文雅的”、“好女孩白天不这样做”等清规戒律。对某些人来说,黑暗仍然不足以使他们有勇气卸下假面具,即使在黑暗中的时候,他们还是靠着假面具来保护自己。
从神态看出人的内心活动
人的面部神态是非常丰富的,研究者认为人的脸能做出大约上万种神态,如专注倾听的神态、厌恶的神态、兴高采烈的神态、神清气爽的神态、木然的神态、暧昧的神态等。脸面处于人体最暴露的位置,其表露出的神态无时无刻不在传递着各种信息。正是这些信息,对心理学家研究和了解人的性格和心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此外,一个人的命运与他们的神情一般也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有人说,根据一个人的神情,便可以推测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目光清莹,容光焕发的神态。精神状态好的人,由于内心清明而厚重,表现出一种潇洒或庄重的神情。内心清明或庄重,大脑就会清醒,思维就会准确,因而判断就会准确无误。这样的人办事往往马到成功,凯旋而归。其前途和命运当然不言自明。
精神状态好的表现主要有:目光清莹,目不斜视,眉清目秀,容光焕发等。他们极目远眺,就像秋天的阳光照耀着无际的蓝天,让人感到心旷神怡;当他们观看近处的时候,有如春回大地,生机勃发。这种人处理事情,给人一种镇定沉着,刚毅果断,处乱不惊,临危不惧的感觉,就像猛虎踏步深山;他们与别人相处,和别人融为一体,而又不淹没在众人之中,就像雄鹰翱翔于苍天之上始终是那样引人注目。
精神状态好的人,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古人说,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立如松。意思是说,坐的要求是稳健而端庄,行的要求是迅速而有力,卧的要求是安静而自然,立的要求是挺拔而有气势。这种人,沉默静养的时候,气定神闲,喜怒哀乐不形于色,不乱说话,不烦躁,能够自然而然地对待周围的一切。
在不同状况下,表现的神情往往不同。一个人的神情,是他内心活动的体现。观人是需些“心眼”的,不妨在神情上多作文章。
江忠源第一次上门拜见曾国藩,谈话之后,曾国藩告诉身边的人:“这个人将来必定名扬天下,但因气节太强烈而不得善终。”十多年后,江忠源果然以战功名扬天下,而在庐州与太平军发生交战时,由于弹尽粮绝而以身殉难。这应验了曾国藩的话是正确的。
又一次,在淮军刚刚建立时,李鸿章带领三个人来拜见曾国藩,正好曾国藩饭后散步回来,李鸿章准备请他接见一下那三个人,曾国藩摆摆手,说不必再见了。李鸿章奇怪地询问是为什么,曾国藩说:“那个进门后一直没有抬起头来的人,性格谨慎、心地厚道、稳重,将来可做吏部官员;那个表面上恭恭敬敬,却四处张望,左顾右盼的人,是个阳奉阴违的小人,不能重用;那个始终怒目而视,精神抖擞的人,是个义士,可以重用,将来的功名不在你我之下。”那个怒目而视、精神抖擞的人,即后来成为淮军名将的刘铭传。
这两个例子足见曾国藩识人之术的高明。曾国藩识人,重视几句口诀:“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器宇,事业看精神,志量看神采,风波看脚跟,如若看条理,全在言语中。”曾国藩又简单地将人分成四等:一等人为长方昂,二等人为稳谨称,三等人为材昏庸,四等人为动忿逐。
曾国藩识人目的都是为了选贤任能,为了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他识人时摒弃了江湖上那种重形轻神、重奇轻常、重术轻理的俗习。他的识人专著《冰鉴》则是重神而兼顾形,重常而辨别奇,重理而指导术,从整体出发,就相论人,就神论人,从静态中把握人的本质,从动态中观察人的归宿。讲究均衡与对称,相称与相合,中和与适度,和谐与协调,主次与取舍等等。《冰鉴》道出了人的神情之别,对领导识人之性情有很大帮助。如: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主要集中在他的眼睛里;一个人的骨骼丰俊,主要集中在他的面孔上,像工人、农民、商人、军人等各类人员,既要看他们的内在精神状态,又要考察他们的体势情态。作为以文为主的读书人,主要看他们的精神状态和骨骼丰俊与否。精神和骨骼就像两扇大门,命运就像深藏于内心的各种宝藏物品,察看人们的精神和骨骼,就相当于去打开两扇大门。门打开之后,自然可以发现里面的宝藏物品,而测知人的气质了。两扇大门——精神和骨骼,是识人的第一要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