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有一种应酬叫礼仪
3834000000004

第4章 商务仪容礼仪(3)

项链佩戴还要与服装协调搭配。一般说来,夏天因衣着单薄,尤其女性穿低胸领口的新潮衣裙,佩戴金、银或珠宝项链都很美。当你穿—件真丝衬衫时,戴一条金光闪闪的金项链,会使你显得妩媚而美丽。在春秋季节,如果外套是一件较厚实的羊毛衫或棒针衫,那么选择一条玛瑙、紫晶石或白玉项链,很合适。佩戴这类项链,必须注意色彩上的搭配协调。浅色的毛衫要佩戴深或艳一些的宝石类项链;深色的毛衫要佩戴浅或透明度高一点的宝石类项链;白色或浅色的羊毛衫可配紫晶或红玛瑙项链。

耳环的选择与佩戴

耳环按其形状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纽扣式,一类是悬垂式。耳环的花色更是多种多样,有花形、圆形、心形、梨形、三角形、方形、多棱形、大圈形、剪刀形、蛇形等等。

每个人应根据自己的脸型选戴合适的耳环。脸型较大的女性不宜用圆形耳环,但可用较大一些的几何形耳环,佩戴时要紧贴耳朵;脸型小的女性宜用中等大小的耳环,以长度不超过两厘米为佳;圆脸型的人,宜戴长而下垂的方形、三角形、水滴形耳环;方脸型的人宜戴有耳坠的耳环,以使脸型显得狭长些;长脸型的人最好戴紧贴耳朵的圆形耳环,以增加脸的宽度。

佩戴耳环还要和发型相协调,这样才能表现出良好的效果。梳长直发型的女性,宜佩戴长链子形的耳环,可给人以柔和婀娜之感;梳长辫式发型的女性,宜佩戴悬垂式的钻石耳环;如果将头发梳成髻或盘于后脑,不妨佩戴白色或有色彩的大型耳环。同时,耳环的色彩选择与服装应相映成辉,宜选择对比色或服装同色的耳环为佳,金、银、钻石耳环宜配质地高档的服装。

戒指的选择与佩戴

戒指,是点缀手的饰物,佩戴起来,局限于手指,比起项链和耳环来不那么引人注目,但对人的整体形象的影响不容忽视。

比较常见的戒指种类有线戒、嵌宝戒、钻戒、方板戒、板戒等。诸多戒指各具特色,因此在选择戒指时,要考虑是否适合自己。通常情况下,应注意所选戒指与皮肤的颜色相配。如:褐色皮肤的手,戴上金戒指比较协调,有高雅感;而手背肤色偏黑的人,可佩戴颜色较深的戒指,如暗褐色或黑色宝石戒指,可使手背颜色不致太明显。其次,所选戒指应与手指的形状相符。例如,手指较短小或骨节突出的女性,应戴比较细小的戒指,款式最好是非对称式的,以便分散别人对手指形状的注意力。手指修长纤细的女性,应选择粗线条的款式,如方戒、钻戒,这样可使手指显得更加秀气。手掌较大的女性,要注意所戴的戒指的分量不要过小,否则会使手掌显得更大。

戒指的佩戴方法,不同民族因习惯不同而有所区别。在中国,习惯将戒指戴在左手上,因为左手较少用于劳作,戴上戒指不易碰坏。但如今,当代男女戒指戴在哪个手上都已随便。

在西方国家,戒指很早就作为信物并演化成婚礼戒指。传说左手中指的爱情之脉直通心窝,戒指戴在上面可被心里流出的鲜血浇灌,从而使佩戴者永葆爱情的纯洁和忠贞不渝。

戒指的佩戴,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戴法。它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可以反映出佩戴者的择偶和婚姻状况。除大拇指外,双手各个手指都可以佩戴,不过戴在不同的手指上有不同的含义。戴在食指上,表示求婚;戴在中指上,表示处在热恋中;戴在无名指上,表示已经订婚或结婚;戴在小指上,表示独身,或表示终身不嫁或不娶。

手镯与手链的选择与佩戴

手镯和手链,一般只戴一种。手镯的佩戴应视手臂的形状而定。手壁较粗短的应选小细形的手镯;手臂细长的则可选宽粗的款式,或多戴几只小细型的来加强效果。

戴手镯和手链很有讲究,不能想怎么戴就怎么戴。手镯一般戴在右臂上,表明佩戴者是自由而不受约束的。如果在左臂或左右两臂同时佩戴,表明佩戴者已经结婚。

一只手上一般不能同时戴两只或两只以上的手镯和手链,因为它们之间相互碰撞发出的声响并不好听。若非要戴三个手镯,则要一齐戴在左手上,切不可一只手上戴两个,另一只手戴一个。手镯如能与耳环或项链同款式,则给人一种和谐美的感觉。此外,戴手镯时不应同时戴手表。

8.体态语言在商务活动中的特殊作用

体态语言指的是人们在外观上可以明显地被觉察的活动、动作,以及在活动之中身体各部分所呈现的姿态。体态语言又叫人体语言、态势语言、举止神态和动作语言。在一般情况下,它主要是由人的肢体所呈现的各种体态及其变动所组成。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正是通过身体的种种不同的姿势的变化,来完成自己的各种活动。

人的举止可以展现人类所独有的形体之美,传递信息,展示人的风度与气质。平日人们所推崇的风度,其实指的就是训练有素的、优雅的、具有无比魅力的行为举止,即仪态美。

有专家认为:在人际交往中,约有80%以上的信息是借助于这种无声的“第二语言”来表达的,而有声有息的语言所转达的信息却绝对不会超过20%,由此可见,行为举止是何等的重要。现实生活里,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相互沟通、协调关系、友好交往,行为举止的作用甚大.我们如果注重对自己仪态的修养,随着年龄的增长,将更添成熟、稳重、深刻的美。

体态语的五种功能

体态语的功能,具体来讲,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表达功能。它可以表达口语难以表达的信息,使双方免于受窘。

二是替代功能。它可以替代口语,直接与对方交流、沟通。

三是辅助功能。它可以辅助口语,使人“言行一致”,思想得以强化,使意思表达得更清楚、更深刻。

四是适应功能。它可以适应本人的心理、生理需要。

五是调节功能。它可以发出暗示,调节双方关系,使对方做出积极反应。

行为举止是走进他人心灵的通行证

行为举止是塑造良好个人形象的起点。在人际关系中,一个人的行为举止既可反映出他的修养水平、受教育程度、内在品格和信任程度,又可为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创造和谐、高雅的气氛。

行为举止,是展现一个人外在魅力的主要方式之一。人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与自己的内在素质、风度仪表紧密相关,注意这些小节并使之规范化,形成自己独特、优雅的体态,将使你风度翩翩,与众不同,给别人留下良好的印象,给个人生活增添无限的光彩。即使是普通的人,只要行为得体,举止规范,也会使人肃然起敬。

行为举止是走进他人心灵的通行证。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个微小的手势和体态都可以传递出重要的信息。尤其在当今,往来频繁而又注重外在形象的商务活动中,友善的言行、得体的举止、优雅的风度,这些都是人们所青睐的。例如,一个人彬彬有礼,举止得体,会令人赏心悦目、备感亲切。反之,态度生硬、举止粗鲁只会使人倍生厌恶之情、憎恨之感,因此必定处处碰壁。

一位华侨旅客对我国民航的服务态度很不满意。他在香港的《明报月刊》上发表文章谈到:中国民航的飞机不比人家差,给旅客的食品、饮料和纪念品也不比别的国家差,可是仍然很少有人说我国民航的好话。究其原因,是因为空中小姐缺少风度,对自己的存在和工作缺少自尊和自敬。其他国家的空姐在每位旅客面前总想着自己仿佛上了大舞台,一定要全身心投入自己的角色,而我国的空姐神态举止所透露的意思是:“干好干坏关我屁事。”飞机本来就晚点了几个小时,好不容易到了上海又不飞了。人们不论怎么埋怨还得下飞机。首先迎接我们的是边防警察,他们有的倚门而立,有的挥袖抄手,还有一位干脆蹲在一旁。眼神里既没有亲切之意,也没有热情欢迎的意思,有的只是好奇、冷漠……这位华侨来到登记处,小心翼翼地问:“我的行李丢了,怎么办?”姑娘眼一翻:“你问我,我还要问你呢!”这位华侨顿时瞠目结舌,印象大坏。

显然,这位华侨旅客的“深刻”印象,大多是从我国民航工作人员的体态语言上感知的。可见,任何一种体态都会传达出某种信息,有时体态语言所传达出来的信息要比有声语言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体态语言是一张无形的名片

行为举止是“无声的语言”。人们说话的同时,面部表情、身体的姿态、手势和动作也在无声地传递信息。它比有声语言更丰富、更复杂、更直观、更真实。据研究者估计,世界上至少有七十多万种可以用来表达思想意义的姿态动作。这个数字远远超过当今世界上最完整的一部词典所收集的词汇数量。

“听其言,观其行”;“不可言传,只可意会”都说明了肢体语言的丰富。语言可以言不由衷,而仪态总是将内在素质和情感真实地表露在社会交往中,它犹如一种无形的“名片”,人们可以通过你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判断出你的身份、地位、学识、能力。这是因为你的文化修养、知识、智慧、能力、自信、诚实可信像电脑一样输入你的行为举止中,使你的行为举止更趋完善、动人、真实。这也就是当今企业招聘人员时,要进行面试的原因吧。

法国名作家罗曼·罗兰说过:“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比嘴里讲的更复杂到千百倍的语言。”面部表情是体态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罗兰的一席话也适合于对整个体态语的评价。人类的体态语是极其丰富的。如挑起眉毛表示不相信;擦鼻子表示困惑,不知所措;双臂胸前抱握表示要脱离人群,或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姿势;耸肩表示漠不关心;摊开双手表示无可奈何,如与耸肩相配,有时则是矜持的表现;挤眼表示关系亲密;弹动手指表示不耐烦;猛一拍额头表示自己忘了什么事……类似的姿势举不胜举,因此,体态语言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研究礼宾,开展社交不可不对体态语有所了解。

体态语的一般含义

体态语言表达了一个人的真实思想,但是,你必须懂得这种语言,你才能理解它的含义。请注意以下几种常见的动作语言:

摇头晃脑表示高傲。

头正面对着听者(听人讲话亦然),目光流露赞许的笑意和微微点头。表示对他人的尊敬和礼貌。

身体直立、头部端正,表现的是自信、严肃、正派、自豪、有勇气、有精神的风度。

头部向上,表示希望、谦逊、内疚或沉思,可能是为什么事忧虑,也可能是因为做错了什么事而悔恨。

头部向前,表示倾听、期望或同情、关心。

头部向后,表示惊奇、恐惧、退让或迟疑。

点头,表示答应、同意、理解和赞许。

头一摆,显然是表示快走之意。

女性与男友交谈时,常常会用手去拂弄她的头发,或梳拢,或撩向颈后。这些修饰仪容的小动作好像是说:你看我美吗?有时猛然一甩头发,往往是表示某种特别的感情。

适度挺胸、收腹显得精神饱满。垂头、含胸、驼背给人以信心不足、萎靡不振之信号。

手心朝上是“升起”的意思。手心朝下意味着“压抑”。手心朝外摆动是“厌烦”、“赶走人”。手心朝内摆是“有请”、“过来”之意。如果双手摊开,手心微曲并朝上,表示虚心、诚恳、坦率,易给人以好感。双手摊平,手心向下是“请安静”、“请坐下”的意思。

竖起右臂摆动,通常是向大家打招呼。抱起双臂在胸前是“防御”。双臂抱在胸前,身体靠在椅背上,给人以懒洋洋的印象,这是一种消极的信号。如果双臂背后,昂首挺胸,是“外交家”的风度,表示自信和权威。如果双臂向后,枕在后脑勺上,也是优越的信号。

两腿自然弯曲并拢,两脚并列,前后稍稍分开,坐在那里,显得大方、文雅;如果坐时两腿笔直前伸,两膝分得太开,人称“叉着两条腿”,或一腿跷在另一条腿上不时抖动,均显得粗俗不雅。

脚较多起暗示的作用。脚尖的指向,往往暗示着要去的方向。如果与人相遇,虽照面并打了招呼,但你的脚尖并未转向别人,对方一定会据此判断你不打算多谈,反之亦然。如果身对方只是出于礼貌转身向你点头致意,脚尖仍朝圈内,然后身体又转回去,表明他无意与你交谈。对方脚尖发出急促的击地声,是表示厌烦的意思。

正确解读体态语言

俗话说:人心隔牡皮,人心莫测。事实上,人的内心状态并非不可揣测。人们的表现即使在有声语言方面有所掩饰,也会通过无声语言,尤其是体态语言表露出来。因为体态语言具有习惯球自然的下意识特性,所以它比有声语言更能表现出人的心理状态。

如果你懂得体态语言能够透露人的心理状态,那么你和对方没有交谈,也可以知道对方的心理。人在心情不舒畅时,会胡乱地吸烟,吸到一半又随手丢掉,也会把小纸卡折来叠去,或撕个粉碎;人在慌慌张张时,会把东西放错地方,或把名片颠倒着递给别人;人在期待成功或遇到难题有所考虑时,往往会搓搓手掌。凡是搓手就是在期待或考虑什么,而且搓得快慢也有许多奥妙之处:搓得敏捷,表示事情好办;慢慢搓几下,表示事情难办。如你和什么人谈一笔生意,对方若慢慢地搓手掌,那说明他疑虑较重,希望不大。

体态语言的心理表现可使我们从体态上看出人物关系和交际效应。你和某人交谈,对方已经想停止谈话,却还耐着性子同你应付,他的脸上仍有微笑,并不时地点头,可他却会有这样的表示:身体朝向其他方向,或脚尖指向另一个方向,或眼睛盯着别处,不时地看一眼手表等等。这些就是已经厌烦、很想摆脱的信息。再如,一个人往前走,另一个紧步伴随,并歪着脖子和前者谈话,前者若无意交谈,就会坚持顺着既定的方向前进。

体态的表现在两个关系密切、很谈得来的朋友之间还会相互感染,采取同样的姿势。倘若两个好朋友相遇,停在路边谈起来,那么两个人就会面对面,身对身,脚尖对脚尖。两个伙伴栽树时,都会把各自的手搭放在拄地的锹柄顶端上;而两个女孩子在公园的长椅上谈心,都会抱腿相对而坐……这些表现不正反映了人际关系和交际效应吗?

两个人在交谈,你作为第三者插了进去。倘若那两人把各自的身体稍稍转向你,并都有一只脚对着你,三双脚构成大体等边的三角形,这就是表示欢迎;如果他们只是看了你一眼,身和脚没转向你,这就是冷淡的表示。

假设三男一女谈话,三男对这个女子都有爱慕之心,那么每个男人的脚都会有一只指向这个女人。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脚位所指会透露内心的奥秘。脚尖所指的方向不仅可以指示一个人所向往的目标,而且会指示对他有吸引力的人。这个女人如果懂得这一点,她就会从脚上发现这三个男人都喜欢她。倘若她的态度暖昧,她的脚位指示会不偏不倚,保持中立,如果她对其中一个男人有意,而嘴上又不便吐露,那么她的目光和脚位所指就会泄露她内心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