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有一种应酬叫礼仪
3834000000030

第30章 行业服务礼仪(3)

结账时,应把帐单放在托盘中,正面朝下递给宾客。宾客付账后,要致谢。宾客起身后,服务员应拉开座椅,并提醒宾客不要忘记随身携带的物品。帮助宾客穿大衣戴帽子,在餐厅门口与宾客友好话别:“再见,欢迎您再次光临。”

餐厅服务员要与食物、餐具打交道,所以要对服务员的个人卫生严格要求。应穿着干净整洁的制服,勤洗澡,勤理发,勤剪指甲,勤刮胡须,勤刷牙,勤洗手,不佩戴首饰,不浓妆艳抹,不梳披肩发。在宾客面前不掏耳朵,不剔牙,不抓头发,不打哈欠,不掏鼻孔。如不得已要打喷嚏、咳嗽,应背转身体,用手帕遮住口鼻,并向宾客致歉。工作前不吃有刺激气味的食品。

售货员必须遵守的礼仪规范

客人进店时,不要紧跟着客人,让客人随意浏览,轻松自在。当客人对某一物品表现出特别的关注时,可上前询问是否需要帮助,可给予客人适当的帮助及提供合理的参考意见,当然最后决策的仍然是客人。当客人空手而离开时,要有礼貌地送客,这些有可能是商店的潜在客人,不要含沙射影地给客人以无形的压力。对客要友善,这是体现商店管理规范化的一面。

最好不要刻意地左右顾客的意向,或在一旁唠叨不停。应有礼貌地告诉顾客:“若有需要服务的地方,请叫我一声。”

如有必要应主动对顾客提供帮助。若客人带着大包小包东西时,可告诉他寄物处或可以暂时放置的地方。下雨天可帮客人收伞并代为保管。

顾客有疑问时,应以专业、愉悦的态度为客人解答。不宜有不耐烦的表情或者一问三不知。细心的营业人员可适时观察出客人的心态及需要,提供好的意见,且能对商品作简短而清楚的介绍和以有效率的方式说明商品特征、内容、成分及用途,以帮助顾客选择。

不要忽略陪在客人身旁的友人,应一视同仁一起招呼,或许也能引起他们的购买欲望。

与顾客对谈的用语宜用询问、商量的口吻,不应用强迫或威胁的口气要顾客非买不可,那会让人感觉不悦。当顾客试用或试穿完后,宜先询问客人满意的程度,而非只一味称赞商品的优越性。

营业人员在商品成交后也应注意服务品质,不宜过于现实,以及拿了钱就了事,而要将商品包装好,双手奉给顾客,并且欢迎他下次再度光临,最好能送客人到门口或目送客人离去,以表示期待之意。

即使客人不买任何东西,也要保持一贯亲切、热诚的态度,谢谢他来参观,才能留给对方良好的印象。也许下次客人有需要时,就会先想到你并且再度光临,这就是“生意做—辈子”的道理!

不要把不良情绪转嫁到客人身上——每个人都有脾气,重要的是自己保持积极的心态,主动化解内心的不满情绪,遇事自我“降温”,自我调节,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指桑骂槐,迁怒于客人。

6.导游人员工作礼仪

导游人员是接受旅行社的委派,为旅游者提供向导、讲解及相关旅游服务的人员。导游人员在整个旅游活动中处于主导者的地位,但同时又充当着一个服务员的角色。为了旅客旅途愉快,舒心满意,导游人员必须讲究礼仪,让每一次行程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提升服务素质

旅游活动对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文化交流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其中,导游的作用不容忽视。可以说,旅游者往往是通过导游去认识了解一家旅行社、一个城市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导游人员的业务素质及服务技能与旅游业的发展休戚相关。因此,一名合格的导游要热爱祖国,热爱学习,具备丰富而广博的知识,并不断积累经验,增强业务素质及服务技能,厚积薄发,才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为发展我国的旅游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提高素养

导游长年累月接触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有时还会面临金钱、色情、名利、地位的种种诱惑,意志不坚强者,往往容易误人歧途。因此,导游人员要加强思想和职业道德的修养,不得私自承揽导游业务,不得向旅游者兜售物品或者购买旅游者的物品,不得以明示或者暗示的方式向旅游者索要小费,不得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或者与经营者串通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要小心谨慎,严于律己,防微杜渐,避免违法违规。

增强体质

有人特别羡慕导游这一工作,总想考一个导游证,免费周游全国,吃香的喝辣的,住宾馆,轻松愉快。实际接触导游这一工作才知道,它的工作内容包罗万象,吃、住、行、游、娱、购各个方面都要涉及,还要协调各方面的人际关系,独立处理旅游活动中的各种事务,工作量大,责任更重大,容不得丝毫马虎与松懈。有一次游览华东五市,途经上海时,一位导游抱怨一个多月连续带团在外,经过家门口都回不了家。有的导游认为自己“累得惨过牛”。因此,作为一名导游,如果没有强健的体魄、强大的精神支柱、顽强的毅力和良好的敬业精神,根本没法顺利完成工作。

完善自我个性

个性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作用于行为时表现出一贯的言行方式。导游应具有的个性品质有自信、随和、理性、自制、灵敏、诚实、可靠、开朗、体贴等。拥有良好的个性品质,能唤起导游良好的自我感觉,增加自身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使客人信赖并为自己在客人中赢得信誉,从而获得工作的成功。导游必须完善自我,努力使自己的个性品质变得受人欢迎。

进修业务技能

技能水平包括语言能力、交际能力、管理能力、应急能力和专业技能。其中专业能力又包括外国语能力、救护技能、摄影技能、驾驶技能和唱歌、跳舞、讲故事等技能。导游如果有多“技”傍身,则能果断地处理旅游过程中的各种突发事故,给客人以信任感和安全感,同时又能活跃旅游气氛,给客人们带来欢乐。

培养团队精神

导游工作是一个讲究团队精神的集体。导游服务集体包括全陪导游人员、地陪服务人员和领队,旅游活动能否依照合同顺利进行,有赖于三方的共同努力,团结协作。全陪、地陪和领队各方都应主动争取其他两方的配合,明确工作各有侧重,但关系是平等的,尊重各方的权限和利益,建立友情关系,互相学习,勇担责任。

注意形象

导游是“民间大使”,是游客的审美对象,导游的仪表仪态是构成导游的服务质量的因素之一。良好的仪表仪态,能给客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导游人员对身高长相没有特殊的要求,讲究仪表仪容主要体现在精神焕发、充满蓬勃向上的朝气,笑容热情、友善,待人真诚、有亲切感,服装整洁、协调、轻松、方便,穿戴符合导游职业的规定。女性导游在工作时不宜戴耳环、手镯、脚链。仪容要清洁,并合乎规范,如男子不蓄须,女子不浓妆等。姿态要大方、稳重,合乎礼仪规范,如导游手持话筒时不应遮住口部,不要当众剔牙。语言文明规范、有趣幽默。

导游人员讲解时可以配合恰当的肢体语言和表情,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讲解时要张弛有序、缓急有序、松紧有序、取舍有序,时而娓娓道来,时而慷慨激昂,时而和风细雨,时而抑扬顿挫。选择最佳时机和适宜地点,进行有条不紊、生动、活泼、引人人胜的讲解。

7.银行员工工作礼仪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银行工作人员的身份类似于政府公务员,这种印象至今尚未完全消除。但是,在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下,银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就势必要求银行工作人员转变观念,以商业化的眼光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其中服务礼仪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树立一个值得信赖的形象

银行员工的仪表不仅体现其本人内在的修养、气质,而且也体现了银行的精神风貌和企业形象。作为一名银行员工,工作时着装应庄重文雅、整洁大方、精神焕发。银行一般都有统一的职业着装,既体现银行文明、安全、值得信赖的整体形象,也体现了对客户的尊重,同时又方便为客户服务。

提供准确快捷的服务

柜面服务礼仪要求员工待人礼貌,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虚心听取意见,不断改进工作,尽量迅速、准确地办好业务,不让客户无奈地久等。

例如,银行服务窗口最好有明确的标示,不要让客户因为排错队而白白浪费了时间,避免出现一边窗口闲着没事干,另一边却要“排长龙”的现象,尽量提高办事效率。

在办理业务时,不看书报杂志、聊天,不把小孩、亲友带到营业柜台内,以免影响工作。对待客户一视同仁,细心办理业务,及时识别假币、假票据等,防止金融诈骗的发生,廉洁奉公。

讲究语言艺术

银行员工在柜面服务时,应该讲究语言艺术,做到准确、亲切、得体,多使用礼貌用语,多使用尊称。微笑服务,口齿清楚,语言表达既通俗易懂,又合乎规范,不随便使用银行术语,避免客户摸不着头脑。例如,询问客户存定期还是活期时不要脱口而出问“要死的还是要活的”,以免引起误会,既容易伤和气,又会损害银行形象。

重誉守信

在银行服务工作中,如果自己和客户约定了时间或是做出了承诺,一般不应轻易变动,而应想方设法去兑现。如果迫不得已需要更改时,需提前告知对方,然后做出合理解释,请求对方谅解,重新建立互信的合作关系。重承诺、讲诚信、守合约,是树立银行企业良好形象和信誉的重要手段,有利于银行经营业务的开展。

热情友好

银行员工在为客户服务和与人交际时要热情友好,不要摆出冷若冰霜、不屑一顾的样子。设身处地地为客人着想,热情为所有的客人服务。

总之,银行作为金融服务部门,要讲礼仪,“以客户为中心”,尽量创造条件为客户提供舒适方便的环境,不断推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业务种类;银行在设计业务流程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如何方便顾客、如何减少顾客的等待时间、如何满足特殊顾客办理业务时的特殊需求,以全面提高银行的服务水平,增强银行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