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有一种手段叫激励
3833900000022

第22章 做人要有智慧——潜心谋算成大事(5)

朋友半信半疑,又和应彬重新演试了几遍,这才哈哈大笑起来,心中的疑团顿时消失,精神一下子清爽了许多。回去以后,病也很快地好了。

老鞋匠的智慧

一次,一个老鞋匠正在和几个老人闲聊,走过来一名穿戴入时的妇女,送来一只皮鞋问老鞋匠:“师傅,你看这鞋能修吗?

老鞋匠看了一眼,说:“您看我有活正忙着呢,您如果急,里面还有几个修鞋子的。”

妇女的确不愿意等,就朝里走去。

有人便不解的问老鞋匠:“为什么有活来了,你却给支走了呢?”

老鞋匠笑着说:“你看那只鞋做工精细、皮质又好,少说锝上千元,如果修不好,弄坏了咱可赔不起。不是我夸口,我不敢接的话,别人也绝不敢接,最后啊,她一准儿回来。”果然,那妇女不大一会儿工夫就回来了。老鞋匠把鞋拿到手里左瞧右看:“您这鞋得认真仔细的修,很费时间的,您明天来取吧。”妇女虽然不太情愿,但也只好允许。

等她走后,老鞋匠三下五除二,一会儿就把鞋修好了。

又有人问:“您修的这么快,为什么非要人家明天来取呢?”

老鞋匠笑了:“看着你把鞋修好,顶多三五块钱,明天来取,那么贵的鞋至少十元。”

第二天,妇女来取皮鞋时,看见鞋修的很好,高兴的给了20元走了。

把坏事变成了好事

明光宗虽然已经指定了太子,但是郑贵妃为人多心计,深受皇帝的宠爱,所以东宫太子并不受重视,地位有些岌岌可危。不仅侍卫力量很单薄,就连日常开支也很窘困,东拉西支,勉强维持用度。在这段时间,全靠司礼监王安筹措。

有一次,郑贵妃的儿子福王离开京城回到他自己的藩国去,郑贵妃倾全力准备丰盛的礼物送给他。

有人为了讨好太子,将郑贵妃所送的最后十箱礼品拦截下来,堆放在太子宫门口。

王安知道后,对太子说:“这不是当太子的应该做的事情!”

有人说:“已经抬到这儿了,怎么办呢?”

王安说:“马上送还贵妃。”

王安另外又找了十个相同的箱子,装满了钱币和器物,叫他们一并抬回去。然后王安派人对贵妃说:“刚才拦住贵妃的箱子,只是想知道贵妃箱子的式样,好依样制造,盛装礼品。”

贵妃听了大喜,皇上也非常高兴。太子终没有因为这件事而受到什么牵连。

孙膑减灶灭庞涓

经过春秋时代不断的战争,许多小国灭亡了,剩下秦、楚、齐、赵、燕、魏、韩七个大国。它们谁都想统一中国,还是不断地互相打仗。所以人们管这一段时期叫战国时代。现在讲的,是战国时代两个军事家的故事:一个是齐国人,名叫孙膑;一个是魏国人,名叫庞涓。

孙膑和庞涓原来是同学,在一起学过兵法。后来,庞涓在魏国做了将军,打过好几次胜仗,出了名。可是他觉得自己的本事没有孙膑好,就起了坏心,想害死孙膑。他要魏王把孙膑请到魏国来,先让孙膑做官。魏王同意了,孙膑就来到了魏国。没多久,庞涓诬告孙膑是齐国的间谍。魏王听了大怒,下令剜掉了孙膑的两个膝盖骨,还在他脸上刺了字。孙膑吃了不少苦头,在其他朋友的帮助下,好不容易才逃回齐国。齐国的大将田忌知道孙膑很会用兵,就把他介绍给齐王。齐王让孙膑做了军师。

过了十几年,庞涓领了十万大军去打韩国。韩国比较弱,急忙向齐国求救。齐王派了大将田忌和军师孙膑领兵去救韩国。

田忌问孙膑:“魏军人强马壮,来势很凶。这一仗,我们该怎么打呢?”

孙膑说:“魏军主力都在韩国,国内现在很空虚。我们不如去打魏国的都城大梁。庞涓得了消息,一定赶回去救。那时候,韩国的围就解了。庞涓是个自高自大的人。这一回就利用他这个弱点,来打垮魏军。”

田忌问:“怎么个打法呢?”

孙膑把计划仔细说了一遍。田忌拍手叫好,就和孙膑带领大军,直奔魏国的都城大梁。

再说庞涓正在攻打韩国的都城,忽然听说齐国出兵去打大梁,带兵的是孙膑,不由得大吃一惊,急忙下令立即撤兵回国。等魏军回到国境,齐军进入魏国已经五天了。庞涓又急又气,带领人马紧紧追赶。他恨不得一口把孙膑吞了。谁知道追了一天,连一个齐兵的影子也没见着。傍晚来到齐军宿过营的地方,只见密密麻麻,遍地都是做饭的土灶。庞涓叫人数了一数,足足有十万个。十万个土灶,足够上百万人做饭吃。庞涓心里暗暗吃惊,他没料到齐军有这么多。

魏军又追了一天,还是没追上齐军,可见齐军宿营的地方,土灶减少了一半,只有五万个了,庞涓这才稍稍放心,命令魏军加紧追赶。

追到第三天傍晚,魏军探子向庞涓报告说:齐军的土灶只剩三万个了,并且乱七八糟的。庞涓听了哈哈大笑,说:“嗨,我说齐国的军队不行嘛!你们看,他们出兵才几天,士兵就逃跑了一大半!这一仗我们准能打胜!士兵们,追呀!”

于是,庞涓把大队人马甩在后边,自己带着一队轻骑兵,拚命地追赶齐兵,想一下子捉住田忌和孙膑。

孙膑算定了:庞涓的人马第三天黄昏赶到马陵。马陵这地方两边都是高山,中间夹着一条小路。路边和山上,到处都是树木和野草,形势很险要。孙膑就在两边高山上埋下了伏兵。

庞涓领着轻骑兵追了一天,果然在黄昏时候到达马陵。他发现前边横七竖八地堆了很多砍倒的树木,把路都堵死了。庞涓哈哈大笑,说:“齐兵怕我们追上,才想了这个笨法子。士兵们,下马搬树!”

树搬完了,天也黑了,魏军大队人马也赶到马陵来了。忽然,庞涓望见前面路边上,还留着一棵大树没砍倒,树干上隐隐约约有几个大字。他叫人拿火把一照,只见树上写着:“庞涓死此树下”。

庞涓大吃一惊,知道中了孙膑的计,转身就想逃走。就在这时候,两边山上火把通明,齐国的伏兵万箭齐发,喊声震天。魏国的人马死的死,伤的伤,乱成一团,十万大军,全部垮了。庞涓眼见要当俘虏,只得抽出宝剑来自杀了。

王羲之智断敲诈案

王羲之曾在临沂当过太守,他上任不久,就巧妙判了一桩敲诈案。

唐兴家住唐家湖,从小丧母,由父亲把他养大。一天,父亲上山采石,不小心摔死在山涧里。唐兴想选择一块好地安葬父亲,无奈家境清贫,无钱买好地。热心的邻居对他说:“财主牛鲁家的祖坟前有一块空地荒着,你不妨找他去说说,他今天正逢老母80大寿,他高兴之下也许会送你一块地。”

于是,唐兴找到牛鲁,没想到牛鲁十分爽快,他说:“我向来喜欢行善,今天老母80大寿,乡邻有难,我怎么能不管呢?我送你一块空地,你可以安葬父亲,不过你要送一壶好酒给我娘祝寿。”

乡亲们听了,都夸牛鲁善良。大家帮助唐兴安葬了父亲,又凑钱买了一壶好酒让唐兴送给牛鲁。

几年以后,唐兴辛苦积累了一笔钱,不仅买了几亩地,而且还盖了几间房。牛鲁看见了,便想夺取唐兴的田产。

一天,牛鲁领着一帮人走进唐兴的家,对唐兴说:“你这几年的日子好过了,那前几年借的账就在今天还了吧。”

唐兴不解地问:“我什么时候欠过你的钱呢?”

牛鲁说:“你忘记了你爹安葬在何处?”

唐兴答道:“我爹是安葬在你家的荒地里,可当时我已经送一壶好酒给你母亲祝寿了。”

牛鲁说:“我当时要的是一‘湖’酒,你却只送我一壶酒,所以你不是还欠我吗?”

牛鲁分明是在敲诈,唐兴很气愤,就把状纸递给了新任太守王羲之。王羲之知道牛鲁为人刁滑,要想让他服输,只能智取。

一天,王羲之亲自来到牛鲁家,牛鲁受宠若惊。王羲之说:“我生性爱鹅,听说你养了许多鹅,我想用亲笔手书的《乐毅论》来换你的一活鹅,不知你同意吗?”

牛鲁知道王羲之的书法一字千金,如果能用一只鹅换取一幅字,岂不是天上掉馅饼的事吗?他美滋滋地答应了,次日清早就拎着一只上好的大白鹅来到太守府。

不料,王羲之拍着惊堂木,厉声说道:“大胆刁民,我要的是‘一河鹅’,难道我亲笔手书的《乐毅论》只值一只鹅的钱吗?”

牛鲁吓坏了,为自己辩护说:“请问大人,天下人买鹅卖鹅只论个、十、百、千,哪有论河论湖的道理?”

王羲之看见时机已到,就传令唐兴上堂,喝问牛鲁:“鹅不应论河,那么酒怎能论湖?”

这时,牛鲁才知道自己掉进了王羲之的计谋之中,只得苦苦哀求,请太守宽恕。

王羲之判案了,命令牛鲁抢占唐兴的家产要如数退还,另罚银500两,以补偿唐兴的奔波之苦。他还命令牛鲁将自己书写的《乐毅沦》奉还,领回堂上的那一只鹅。若有差错,则罪加一等。

王羲之巧妙判案的故事很快在当地广泛流传,成为美谈。

康熙除鳌拜

康熙登基时才八岁,不能料理国事,国家一切大事都由四位辅政大臣代理。这四个人是鳌拜、索尼、苏克萨哈和遏必隆。其中拿大主意的是鳌拜。然而鳌拜是一个专横、心勃勃的人。

他利用其他三位辅政大臣的软弱退让,极力扩大自己的权势。凡是向他巴结献媚的,均受到提拔重用;凡是不肯顺从他的,不是被排斥罢黜,便是遭到不意陷害。辅政大臣苏克萨哈及大臣苏纳海、朱昌柞等人就因为与鳌拜持有不同的意见,而遭到杀身之祸。

他甚至经常在康熙皇帝面前耀武扬威,呵斥他人,而且多次擅自以皇帝的名义假传圣旨,滥用权力。朝廷内外的大小官员,凡是稍有一些正义感的,无不对鳌拜一伙的为非作歹恨之入骨,可是鳌拜的心腹党羽遍布从中央到地方的许多重要机构,掌握着生杀予夺的大权,谁也奈何他不得。

康熙立志要做一个像汉武帝、唐太宗那样有作为的皇帝,因此对鳌拜擅权十分不满,决心改变大权旁落的状况。于是在他亲政不久便下令取消了辅政大臣辅政权,使鳌拜的权力受到限制。可是,这样一来,他们之间矛盾便日益激化起来。

鳌拜虽然意识到康熙要夺回自己的权力,但误认为“主幼好欺”,对于自己的所作所为非但不加收敛,反而更加肆无忌惮。在群臣向康熙朝贺新年时,鳌拜竟然身穿黄袍、俨如皇帝。在他托病不上朝,康熙亲往探视时,他把刀置于床下,直接威胁皇帝的安全。对于鳌拜的这些欺君罔上的行为,康熙已经忍无可忍,决心采取果断的措施,把他除掉。

康熙是一个很有谋略的人。他知道鳌拜的势力大,党羽多;除掉他不是很容易的,必须要计划周密,谨慎从事。他一方面把近身侍卫索额图、明珠提拔为朝廷大臣,作为自己的左膀右臂,以便通过他们联络朝廷内外反鳌拜的势力;另一方面又给鳌拜封官加爵,麻痹他对自己的警觉。与此同时,一个擒拿鳌拜的计划也酝酿出来了。

不久,康熙从各王公显贵府中挑选了100余名身强力壮的贵族子弟,以陪伴皇帝习武消遣为名,鳌拜没有发觉其中有什么异常。一来是满族具有让自己的子弟从小习武的习惯,二来是把康熙看成一个年幼无知,只图玩乐的纨绔之辈,乐得他少过问政事,所以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不到一年,这班少年侍卫一个个学得拳术精通,武艺高强,连康熙本人也学到不少本领。康熙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认为擒拿鳌拜的时机成熟了。于是便以下棋为名,召索额图人宫,商量除掉鳌拜等人计划。

一天,正值鳌拜入朝之日,康熙事先把少年侍卫召来,对他们说:“你们常在我的身边,好像我的手足一样,称们是听从我的命令,还是听鳌拜的命令?”这些人对鳌拜的专横跋扈愤愤不满,又朝夕与皇帝相处,早已成为效忠于康熙的心腹,因此齐声高呼:“听从皇帝的命令!”接着康熙历数鳌拜的罪状,布置擒捉之法,只等这个权奸来投罗网。

不多时,鳌拜入朝,康熙传令要单独召见他。鳌拜不疑,欣然前往。到了内廷,只见康熙端坐在宝座上,两旁站立的全是一班少年侍卫。鳌拜一向把这些人看成是一群孩子,成不了什么气候,心里毫无戒备,仍旧摆出一副傲慢的架势,来到康熙面前,康熙一见时机已到,便果断地作出擒拿的手势。

少年侍卫们一拥而上,把鳌拜团团围住。看到此情,鳌拜大吃一惊,起先还以为是皇帝教一群孩子来与他戏耍,后来感觉不对劲,便全力进行挣扎,与这班少年打成一团。鳌拜也不是等闲之辈,他不仅生得雄腰虎背,有一股蛮力,而且精通武艺,曾经驰骋疆场几十年,立过不少大功,是清朝的一代骁将。

讲近身交手,他并不外行。他仗着自己体大力强,拳脚并用,竟一连扫倒好几个人,差一点脱身。可是,这些少年侍卫毕竟是训练了一年的武将,不仅气血方刚,武艺超群,而且都有除奸报君的决心,岂容奸雄逃脱!他们你一拳,我一脚,轮番向他攻击,直打得鳌拜气喘吁吁,汗流侠背,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最后不得不束手就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