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节俗知识
3829500000010

第10章 端午节(2)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纪念屈原说。最早的记载可见南朝时梁朝人吴均的《续齐谐记》和南朝时梁朝人宗懔的《荆楚岁时记》。据唐代文秀《端午诗》记载:“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这实际上是后人给端午节的一个美丽的传说,但这也反映了我国历代人民对屈原的无限热爱和怀念,表达了人们的爱国情操。

旧日的端午节有四种非常独特的习俗。一是插艾蒿。据说满城人一大早就奔赴四周的郊野采摘艾蒿。这种植物有去热解毒的作用,因此人们把它们挂在门口、插在头上。二是喝雄黄酒。雄黄是一种红黄色的粉状物,也有驱毒的作用。成年人和酒吃下,儿童则涂在额头上,有的还写上一个“王”字,这样,夏日的暑毒便不能为害了。据说屈原投江的那天是五月五日,从此以后,每年到了五月五日,人们都要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来纪念屈原。有些地区,则在端五节插菖蒲或艾草于门上。三是拴五色丝。古俗名称“避兵缯”“朱索”等。系在蚊帐、摇篮上的又叫“宛转绳”“健绳”。早在东汉应劭著《风俗通义》中就已经记载说把它系在臂上可避除兵鬼、不染病瘟。四是佩戴香囊。又称“荷包”“香包”“香袋”,是由五色丝习俗衍生出来的。小孩佩戴于身,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现在,此俗在北方农村仍很流行。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

竞渡龙舟

在五月初五的艳阳天里,人们汇聚到江河湖边,一艘艘轻巧的龙舟下水,一个个剽悍的小伙子、一个个俊美的大姑娘上船了,岸边上人声鼎沸,彩旗招展,水中的龙舟一字儿排开,整装待发。随着一声令下,只见万桨齐动,船如离弦之箭划过水面破浪前行,一艘艘龙舟你追我赶,斗智斗勇,最先冲过终点的胜利者欢欣鼓舞,而落后者也毫不气馁。这就是端午节上赛龙舟的一个场景,它的规模和气势不亚于召开一场体育运动会。所以有人把端午节看作是民间的体育节。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据闻一多的《端午考》之说,四千五百年前,划龙舟的习俗便已存之于江南吴越水乡一带。其目的是通过祭龙,以祈求免遭水旱之灾。据《经纂渊海》记载,赛龙舟这种水上竞技活动起源于越王勾践。

隋朝的龙舟竞渡已变为“竞渡之戏”,并有“棹歌乱响,喧振水陆”,岸上“观者如云”,可见是一种竞渡的比赛。

赛龙舟是人民喜爱的活动,历史悠久,明陈天资《东里志》云:五月五日“水乡竞渡,大城所结彩为龙舟,或以彩纸糊之,各扮故事。”

杨嗣昌的《武陵竞渡略》详细记载了明朝沅湘一带的竞渡习俗。当地俗传竞渡是为了禳灾,因此划龙舟前要举行种种祭祀,还要聘请巫师来作法以祈求胜利。划过龙舟后,居民会舀取龙舟中的水,加入百草用来洗澡,用意也在于辟恶。

有人说龙舟水经久不变质,格外清甜,饮后消灾祛病。清光绪《潮阳县志》曰:“端午酿角黍……且有汲龙船水饮之者。”清乾隆《揭阳县志》云:端午,“汲江水,储之谓之节水,经久不败。”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

每年过端午节的时候,靠近江河的地方,则在端午举行龙舟竞渡。张岱的《陶庵梦忆》卷五记金山竞渡:“瓜州龙船一二十只,刻画龙头尾,取其怒;傍坐二十人持大楫,取其悍;中用彩篷,前后旌幢绣伞,取其绚;撞钲挝鼓,取其节;艄后列军器一器取其锷;龙头上一人足倒竖,其上,取其危;龙尾挂一小儿,取其险。自五月初一至十五日,日画地而出,五日出金山,镇江亦出。惊湍跳沫,群龙格斗,偶堕洄涡,则百捷,蟠萎出之。金山上人团簇,隔江望之,附蜂屯,蠢蠢欲动。晚则万齐开,两岸汨汨然而沸。”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龙舟竞渡的习俗古已有之,而且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唐代诗人张建封就写过一首《竞渡歌》,诗歌描写了端午节时赛龙舟的热烈场面:

“五月五日天晴朗,杨花绕江啼晓莺。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擢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疮眉血首争不定,输案一明心似烧。只将输赢分罚赏,两岸十舟互来往。须臾戏罢各东西,竞脱文身请书上。吾今细观竞渡儿,何殊当路权相持。不思得岸各休去,会到擢舟折楫时。”

划龙舟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比谁划得最快,但除此之外,人们还在龙舟比赛中加进了更多的内容,使得赛龙舟更富有刺激性。比如在终点设置优胜标,龙舟不仅要到达终点,还要把标抢到手,才能成为最后的胜者。这就叫做“抢标”。标可分为色标、鸭标、铁标,因为在标上面系有红锦缎,所以也叫锦标。有的地方还以钱和活的鸭子做为标,这就比较难抢了,因为钱扔到水里后会沉没,而鸭子扔到水里后可不会老老实实地等人来抓,要夺取这样的优胜标,就得跳到水中争夺,谁的水上本领高超,谁才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赛龙舟的活动不仅在神州大地上流行,而且还传到了日本、越南等邻国,甚至远在欧洲的英国也喜欢上这项活动。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的端午节,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了首届国际龙舟节。所以,将端午节说成是体育节,的确是名不虚传。

龙舟是一种以龙为标志的竞赛船只,不同于普通的船只,它是狭长的造型,龙舟的船头和船尾都要雕成龙头和龙尾的模样,龙头在前面高高昂起。龙舟的大小也不一样,有的龙舟长30多米,可以容下划桨的手80多人。到了端午节赛龙舟的时候,船上还要配有更多的装饰,如神楼、神位、旗帜、彩灯等,把龙舟装饰得富丽堂皇。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如每年在屈原故乡举行的国际龙舟节上,就要举行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睛)。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汨罗江,奔向龙舟赛场。

赛龙舟是一种竞赛式的体育活动,但除了竞赛之外,划龙舟还有其他一些活动。比如龙舟游乡,是在龙舟竞渡时划着龙舟到附近熟悉的村庄游玩、集会。有时龙舟还有各种花样的划法,具有表演的成分。如广州的龙舟,桡手用桨叶插入水中,再往上挑,使水花飞溅;船头船尾的人则有节奏地顿足压船,使龙舟起伏如游龙戏水一般。还有的是让人把龙尾踩低,使龙头高翘,船头的急浪便从龙嘴中喷吐出来,如龙吞云吐雨一般。

赛龙舟是中国人以及海外华人华裔端午节的“重头戏”,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端午节期间,我国江河湖海较多的南方地区,特别是台湾、海南、香港、澳门等地都流行赛龙舟活动。顾名思义,龙舟就是龙与船的结合,是一种以龙为标志的竞赛船只。龙的传人尤其喜欢龙舟,如今赛龙舟已不限于端午节,它已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体育赛事,从这一活动衍生出许多与龙船有关的文化,令人感到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