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他的成功道路相同的还有大画家达·芬奇。达·芬奇开始学习绘画的时候,老师给他拎来了一篮子鸡蛋。开始的时候,达·芬奇还有些困惑,经老师的提示才发现,不同角度的蛋有着很细微的差别,每一个蛋都不一样。这样一来,达·芬奇通过画蛋苦练基本功,一练就是三年,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大画家。
“汝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是大诗人陆游告诉自己孩子们的学习秘诀。因此在学习的时候,必须懂得基础的重要。万丈高楼平地起,一个善于学习的人,首先要做的就是从基础知识人手。
治学要治本。犹如做生意要有本钱一样,没有大本钱就不能做大生意。治学的基础越深厚,治学就越有成果。有的人急于求成,往往在学习一开始,便突飞猛进,结果舍本求末,欲速则不达。
一个狼吞虎咽的人往往是消化不良的病人。真正敏捷的人,并非事情做得快,而是做得好的人。
抓住听觉记忆与视觉记忆的最佳点
学习中,最重要的东西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得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我们都懂得这样的道理:能够摄取必要营养的人,要比吃得多的人健康。真正能够学到很多知识的人,往往不是读了很多书,做了很多题的人,而是学到了最有用知识的人。什么是最重要的知识呢?对于学生来讲,老师在课堂上强调的,就是对你最有用的,也是你听觉和视觉记忆最深刻的。
爱因斯坦就卓有成效地掌握了这一法则,他说:在学习中要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向深入的东西,而把其他的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自己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也就是说,在学习中,要做到擒贼擒王,而这个“王”就是重点,即你要获取的精华。
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是一种探险,你随着诗人进入奇幻与想象的领域;你看到小说家笔下的人生;你在神游中乘船沉潜到大海深处,忽而随着伟大的探险家游历极地世界;科学家带你进入实验室;而在阅读别人的传记中,你跟着此人奥妙的人生经历长吁短叹;在史学家的回顾分析下,你学到了鉴往未来,而哲学家则与你分享他的智慧。
■读书要有目的
即使你自认为不是个“爱读书的人”,每天你还是会不可避免地“阅读”一些东西。如:杂志上的文章、录像机的使用说明、冰箱上的电话留言,以及最近的心情记录等。
无论阅读什么,你都会有一个目的,这个目的将影响你决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去读它——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阅读方式。你绝对不会用看小说的专注去看录像机的使用说明,同样的,阅读报刊杂志的文章与看购物单的态度也会不同。没有阅读的目的,你会发现,自己只是漫无目的地看书,而且效率非常差。
遗憾的是,大部分的学生都不了解“确定读书目的”的重要性。他们所持的态度往往是:“滥射也会打到靶心。”
在你能够了解所要读的书——并将它“牢记”以前,你必须先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读眼前的东西。
一、确定你的读书目的
你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你所能给予的最佳答案是:“因为老师说的”,那这个答案可不够好哦!看来,我们得花点时间帮你找到更好的理由。读了一章就宣称:“我功课做完了”,那是没有用的。或许你还会将书本放在枕头底下,希望藉此慢慢地吸收书中的内容。
除非你确定读书的目的,否则你会发现,自己虽然把整本书都翻遍了,脑子里除了记得各章的标题外,书中内容可就是一片模糊了。
根据阅读专家的说法,读书的目的不外乎下列六项:
1.为了掌握某种“信息”
2.为了寻找重要的细节
3.为了解答某个特定问题
4.为了评估你正阅读的书籍
5.为了应用阅读的资料
6.为了娱乐
拥有目的而读书,是增进理解力的第一步,因此建议你采用一些简单的技巧,藉以确定自己是“为什么”而读书。
二、从书中找线索
每一本书都能提供一些线索,帮助你确定阅读的目的。首先是很快地温习指定课程,寻找你期待获得解答的问题。而在开始阅读之前,先就后面列出的几个要素加以思考。
就像报纸的大标题可以提供线索,让你大致了解报导的内容。以下要素也能帮助你看出某个段落或章节所要传达的信息:
1.各章标题与小标题
通常各章的标题与醒目的小标题,已经点明了主要议题的细节。在一些教科书中,段落标题或刻意凸显的“序言”,更说明了作者所要陈述的内容。
所以第一步,先把要温习的功课浏览一遍,只要注意各章节醒目的标题与小标题即可。
举例而言,假设你在历史课本读到的标题是“帝国主义的衰落”,你就可以用这个题材设计下列问题:
A.“什么原因”(WHAT)导致帝国主义的衰落?
B.“是谁”(WHO)造成帝国主义衰落?
C.“何时”(WHEN)帝国主义开始趋于衰落?
D.“为何”(WHY)帝国主义衰落?
E、“何处”(WhERE)发生衰落?
当你在阅读该章时,你会发现自己正在找寻这些问题的答案。这就表示,你有了读书的目的了!
你有可能经常碰到,有些标题的用字遣词看不懂。那么,寻找这些词汇的定义或概念解说,便成了你的读书目的。
例览标题的过程只需花数分钟,然而这样做,却是聪明有效的读书方法。因为看过大标题,你对作者所要传达的理念会有初步想法,这有助于你更能掌握细节部分的重点所在。埋头研读之际,自然会有所领悟。
2.章末的结论
假如你看侦探小说是从头读到尾,便正如作者所希望。你的心情会随着作者故弄玄虚的情节,以及一般侦探小说擅用的写作手法而动荡起伏。然而,如果你先翻到最后一页知道故事的结局,就很容易了解作者如何架构小说情节,如何安排笔下人物的发展。甚至能预先察觉要到最后开头才揭晓的许多作案细节。若非你先知道结局,你会当另一个人才是嫌疑犯,而不会去注意这许多的蛛丝马迹。
同样的道理,如果你能先明白教科书作者在书中所要传达的主旨,便会在阅读时留意得出最后结论的重要内容。
当然,看侦探小说先翻看结局,阅读乐趣就没了,不过对应付学校课程而言,这一招倒十分管用。它可以帮助你确定阅读的目的,进而使你变成“主动”学习的读者,让你从此读书不会梦周公了!
3.插画、图表
大多数的教科书,特别是自然科学类的教科书,都附有图表、插画、数字表格、地图,还有其他的图解。学生通常对这些图解、表格视而不见——匆匆一瞥,过目即忘。
你不妨多花一点时间看看这些图画、表格,一定可以为自己节省许多时间。在阅读的时候,你就会特别注意这些补充资料,以及它们所强调的重点,并作好笔记。
4.特别强调的名词、生字与其他事实
有些教科书对于主要名词与资料,会在正文中特别标示出来(我的意思不是指前一个学生所作的特别记号)。为了确定这些名词的定义,或者为了发掘事实以便应用,就可能成了你读书的目的了。
5.设计问题
有些教科书的出版商会以固定格式,在正文或各章结束时,提出问题以强调重点所在。如果能在阅读该章之前,先看看这些问题,相信你对需要留心的资料会有比较清楚的概念。预习功课
当你开始研读指定课程之前,若能先找出每一章的大标题、小标题,以及其他有助确定读书目的的要素,表示你已经完成预习的步骤了。何谓预习呢?就是温习这些线索,确定你的读书目的。
建议你,每一个科目都应该预习!为什么呢?想一想,你是否有过熬夜啃书却所记不多,或者根本不了解你在念什么?答案如果是肯定的,说明你根本没有预习功课。
三、非速读式地提高阅读速度
标题、小标题、首句和我们已谈到过的其他由作者提供的线索都会帮助你迅速把握章节的内容,另一方面,章节里的一些单词也会有助于你把注意力集中在要点上,从而忽视不重要的信息。知道了何时加速、何时放慢速度、何时忽略。何时集中注意力会使你阅读得更快、更有效。
当你看至诸女“同样”、“此夕”、“而且”气“另外”之类的单词或短语时,你应该明白接下来不会介绍什么新内容。如果你已经知道了书中讲的是什么,那就加快速度或者完全跳过下面的内容不读。
而另一方面,当你看到诸如“另一方面”、“然而”、“不过”、‘湘反”、“但是”之类的单词或短语时,你就应该放慢速度——你将获得新信息或与你刚才所读内容相反的信息。
最后,注意一些总结性的单词和短语,诸如“总的来说”、“总之”、“因此”、“因而”、“所以”——尤其是当你只有时间阅读章节里的“关键信息”或者你正在复习准备考试的时候。这些正是你真正需要的,就像一件用漂亮的彩带包装好的礼物一样,它们使你避免了阅读整个章节。
四、目的决定读书方法
现在让我们看看。如何利用读书目的来决定你的读书“方法”。大多数的情况下,读书目的往往决定了你的读书方法。
基本上,读书类型可分为三种;
1.快速参考阅读法——着重在特定资讯上,针对特定问题寻找答案。
2.批判式阅读法——重点在于辨识出需要彻底分析的想法和概念。
3.鉴赏或娱乐式阅读法——阅读纯粹是为了娱乐,或者因为欣赏作者的写作风格与才华。
如果你是一个好读者,或者希望成为一个好读者:你必须以正确的阅读“方法”,来达成你的读书的“目的”;你早在自我训练,或正在训练自己熟练掌握多种读书技巧;你擅长因阅读目的而随机运用适当的读书方法;你对只读一种读物感到不满足。
相反的,一个不好的读者,往往是用同一种方法来应付每一种阅读对象——不论读的是生物或报纸,都很费力地逐字逐句阅读。这种人对有目的的阅读感到生疏,也很难去实际执行;要他们接受这样的阅读方法很困难。
五、成为一个积极的读者
有目的地读书,对你的理解力和记忆力非常重要,犹如空气之于生命一般。为什么呢?因为它是“主动”阅读的基石,主动积极的阅读才会用心思考一那是一种用你的心灵与情感去探索作者所要传达的信息的过程。太多的读者倾向于被动地吸收资讯,然而,~位积极的读者却能深入他所接收的信息中——事实、观念、意见——因为他有了读书的目的,所以能记住这些信息。
■技术文章的挑战
有关改进阅读的方法你已经知道不少了,现在该来谈谈如何面对技术性文章所具的挑战。物理学、三角学、化学、微积分这些科目,据估计有四分之三的学生避之惟恐不及。即使对这几科应付得很好的学生,也不敢称这些科目是“陈腔滥调”。
上述这些科目不同于其他读物,其阅读方法必须以一种逻辑的、井井有条。按部就班的方法进行。
阅读这些科目需要去发觉文章中的“结构设计”。
培养辨识这类技术性文章之基本序列的能力,将使你紧随思维进展,切要把握住阅读中心思想。
何以如此呢?
大多数技术性文章中的每个概念,就像是一块积木,可用来增进了解——如果你不了解某一段文字或概念,你也就不可能理解“下一段”了。
大多数技术性书籍内容尽述观念、名词、公式和理论。各章节充斥着资讯,短短几页书塞满了许多观念。这些都需要你非常仔细地去埋头研读。
为了从这类指定读物中,尽可能吸收资讯,你可以利用一些技巧,使整篇文章的结构,变得有意义。以下是值得注意的五个基本步骤:
1.定义与术语
2.举例
3.分类与列举
4.对比的运用
5.因果关系
不论你阅读哪一类文章,特别是阅读技术类的文章,如果能辨识以上的技巧,将帮助你把握住主要概念,以及有助于彻底了解文章必备的任何细节。
定义与术语
在阅读任何技术性的文章时,首先你必须从了解术语着手。在技术性的文章中,我们一般熟悉的日常用语,都有非常精确的定义。
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拿nice这个词来说明。你恭维朋友身上穿的新毛衣很好看,你会告诉她it’s nice。你认为新来的化学老师不错,出的家庭作业不多,你会说她nice。然而,当你的朋友以nice这个词来形容他为你安排的盲目约会时,其涵义可就完全不同了——其中含有诡诈的意味。
日常用语的意义有许多种,其中有些甚至是矛盾的,完全看这些字如何运用于上下文中。
相反的,在科学方面,术语有其确定的意义。举例而言,弹性的定义,指的是实体在遭到外力变形后,恢复原来形状的能力。无论是在曼谷或者布鲁克林,这个解释都不变。有了这样精确的术语,科学家才可能使用精确语言彼此沟通。
定义的文字可长可短。某个术语或许只需要一个句子来下定义,其他术语则需要整段文字来阐释。有些可能甚至需要一整章来作精确的定义阐明。
举例有助于澄清抽象原则
第二个沟通的_工具是举例。作者常以实例作为桥梁,化抽象原则为具体说明。这些实例能帮助你去了解复杂的理论。
技术性的写作不同于其他写作,其特点是叙述简洁。精简的文字,是在有限的篇幅中涵盖大量知识的要诀。技术性的文章是不会将作者经验的逸事,或者可供茶余饭后闲聊的掌故周文编其中的。
这个事实使得读者特别需要留意文章中的实例说明。这是为什么呢?技术性的文章通常充满了新奇的观念——其中许多观念并不容易了解。部分由于观念属于抽象范畴,所以难以消化吸收。举例则有澄清抽象观念的功用,希望以深入浅出的词语帮助了解。
举例来说,你可能很难了解共栖共生的定义——“两个不同类的有机体生活在一起,特别是在互惠互利的情况下”——然而如果以鸟为例子来作说明:鸟从鳄鱼牙齿啄食,喂饱了自己,鳄鱼也免得蛀牙,便是共栖的明证,如此一来不是就好懂了嘛。
分类列举
阅读技术性文章时常用到的第三个工具,是分类与列举。分类是指将共同的主题归于总类之下。试举数例说明如下:
有四个季节:冬天、春天、夏天和秋天。
分类:季节
列举:冬天、春天、夏天、秋天
美国有四个时区:东时区、中央时区、山区标准时间和太平洋时区
分类:美国时区
列举:东时区、中央时区、山区标准时间。太平洋时区
特别在技术写作中,作者运用分类来归纳广泛的细节。这类写作或许包括数种分类及组织细节,变成可以处理的小分类。
对比
沟通困难资讯所使用的第四个工具是对比。技术性文章运用这个工具,藉呈现相反的状况,凸显复杂的资料。
这是要阐释难以在心中呈现图像的观念时,最有用的技巧。例如,地心引力就无法呈现图像——这一类事物是无形无象,不可触摸的。
通过对比,一篇文章将某一个概念,跟某一个从前下过定义的概念,或者读者易懂的概念,加以比对,两相对照之下,读者便会注意到两种观念的异同。由于着重分辨特征,某一个观念经与另一个观念对比之后,这些观念都变得更清楚了。
因果关系
最后一个工具是因果关系。在科学性的文章中,这项技巧定义最清楚,在科学的领域,因果关系是大多数科学研究的基本探索方法。
科学首先是藉由观察结果——发生了什么事?
天在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