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复旦学生成功学习法
3828100000021

第21章 复旦学子自述成功之道(1)

触类旁通,定能成功

高考中大部分是基础题和中等难度的题,一定要依据老师推介的精典题集,适量选作。

朱辉/复旦大学物理系

作者简介:

作者:朱辉

系别:复旦大学物理系

■引子:

没有高考天才,只是我擅长运用技巧,触类旁通。以我就我的学习,考试方法谈一些粗浅看法。

■英语:总结出解一类题的思路

我所想强调的归根到底是提倡举一反三和事半功倍。这是一个很高的境界,是我们所期盼登上的高峰,如果能登上它自然非常非常的好,即使只爬到了半山腰,这种正确的学习方法也能使我们得到极大的裨益。

上高一时,我还用初中学英语的老一套,上课听明白以后,下课把当堂课的单词一背就放在一边不管了,结果在第一次期中考试时只得了70多分。总结一下原因,考试时有些单词根本没学过,经常在关键的地方理解不了文章的意思,丢分就在所难免了。之后我就注意英语学得好的同学,发现他(她)们在课下经常阅读英文的文章、报纸、课外书等,并从中记下没有学过的内容,于是我就从他们那里学到了这种学习英语的好方法。虽然刚开始做的时候有些不适应,坚持一段时间以后,效果显著,阅读文章越来越容易,做起题目来也轻松了许多,英语成绩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可见吸取他人先进的学习方法是大有收获的。

我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吸取他人的先进方法,也注意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

我十分注重自己能力的培养,善于开阔自己的思路。我在做题的时候,从来不搞什么“题海战术”,我觉得把一种类型的题目翻来复去地做了五、六遍并没有太多的意义。我喜欢挑典型的、有代表性的题目,并且在做题目的同时,总结出解这一类题目的思路,举一反三,这样不但节约了时间而且也理清了自己的思路。每做完一道题之后,我总是要再看看是否有其它的方法,争取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并从中找到最简捷的思路。

英语的复习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持之以恒,这是一门以记忆为主的学科,但又不只是简单的背诵,还要有许多综合运用,单词的记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把那些形近、义近、音近的词放在一起对比记忆。这样不但印象清晰,而且,能够应付高考中易混词汇辨析的题型。另外,作为一门语言,英语的学习还有许多不同于一般学科的地方。比如,在做题时,语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题目并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就是一种表达习惯,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多与英语接触,看英文报纸,听英文歌曲,多用英语对话等都是培养语感的好途径。

■语文:培养兴趣是第一步

对于语文这门功课来说,关键在于多看多说,“细水长流”。就是每天都要抽出时间来复习这门课,今天记两个用法,明天记两个用法,一年时间下来,是可以将知识掌握得较为牢固的。另外我在复习语文时总是做些记录。比如我准备了一个笔记本,将语文中的知识块分门别类,分成语音、错别字等等类别。在复习时,碰到一个不熟悉的小知识点我就记下来,这样既是一个记忆巩固的过程,对以后复习也会很轻松。大家不妨试一试。

语文,是一门比英语更要丰富得多、灵活得多的学问。高考向能力的倾向更让许多学生摸不着头脑,以往苦练字、死读书的方法再也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同英语一样,语言的学习就是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接触大量的语言材料,涵盖社会各个层面,包含各种文体。同时,也只有大量的阅读,才可能积累丰富的词汇,写出生动活泼的好文章。从长远来说,文学修养也是一个人文化素质的基本体现。

在中学,我的兴趣一贯偏向于数理化,以数学为甚。却一直对语文不感兴趣,以致从小学至高中,语文也确实在关键时刻——包括两次升学考试拖过我的后腿。因此,我和我的家人一直担心语文会在第三次升学考试时再出问题。幸运的是,这种顾虑被证明是多余的,我的高考语文成绩还不错,也算得上是“红色成绩”了。我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一个重要原因是我遇到了名师;不过,最根本的因素还在于我自己的努力。

我问自己:为什么语文不能吸引我的注意力?它所有的方面都很讨厌吗?事实上,我虽然不喜欢语文,但也并不认为它一无是处。我害怕作文,不过我心里还是有几分喜欢动笔写写文章。我没有读过什么宏篇巨著,《红楼梦》我三次拿起又三次放下,但我读了那么多数理化方面的书籍,弄清楚一篇文章各个段落里都说了些什么还是不成问题的。我的口音受方言影响重,咬不准音,语文第一卷第一大题的第一小题我从来没对过,不过我声音宏亮,语感强……一条条梳理过去,我发现自己的语文有很大潜力可挖,某些方面甚至还能保证拿高分,成为弱项中的强项。我意识到,我对语文并不是如我自己所认为的那样不感兴趣。我完全可以学好语文;事实上,我可以学得很好!

我对语文的兴趣培养起来了,或者说,被重新发现了;可很不幸,你没能培养起你对某一门功课的兴趣。你可以学上一整天外语,可一旦拿起某一门课本,你便连一分钟也坐不住。办法当然有,可你没找到;你和老师、父母,兄姊、同学都充分的交流了意见,可他们说服不了你,也帮不上你什么忙。你是不是最好先把这门课放到一边不去理睬,等哪一天你突然兴趣来了,或者明天、后天就要考试了,再掉头学习自己不喜欢的课程呢?

千万别这么做!时间有限,耽搁不得、毕竟,应付高考本身就有一些勉强。为了高考,天天做模拟题,过年期间都不能完全放下课本,这本身就是一种牺牲。既如此,为什么不能强迫自己多学学不感兴趣的课?为什么不能在保证强项的基础上把弱科搞上来?高考看的首先是总分。高考不是单科奥林匹克竞赛,强项弱项泾渭分明与高考规律是不相适应的。

在第一阶段,把高中六册课本及初中重点复习一遍,并把点分门别类。加紧语文、数学的基本功训练,大量写作文和做数学题,其他科目在原有基础上适当提高。

在第二阶段,熟悉重点课文,对语文中的漏洞(如应用文)仔细弥补;总结教学中的典型例题,大量地做“套题”,对于基本功训练进一步强化,争取在高考中选择、填空少丢分或不丢分。

在第三阶段,大量训练作文,严格按照时间用高考原题进行自我模拟,熟悉考场气氛。在这一阶段有意识地注意知识点间的融会贯通,做到举一反三。如果前面准备得好,此时做题就会感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可谓循序渐进,水到渠成。

■数学:勤学苦练、融会贯通

关于具体的学习方法,我也很难说有什么决窍,不外乎代入法、排除法、类比法、作图法、整体把握各个击破等几类方法。平常老师都会讲到这些方法,主要是看自己如何加以领会提高了。对于数学,关键加强书本知识的掌握,对各个定理、定义都要熟练记住。往往一道题老师会介绍几种方法,都掌握不大可能,因此一定要记住一种普遍的方法,保证这一类题用这种方法均能做出来,只是复杂与简单的问题。然后对其余方法按自己情况加以取舍。对于物理我比较喜欢心算。对一道题,我经常先思考出我的方法,应该列几个方程,然后再与答案比较,看看有什么优劣之处,如果没什么大问题的话这道题就不做了。当然要注意眼高手低的问题,会做与做对还有一定距离,平时也要注意这种方法的适可而止。

我的一个强项,我觉得对于数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很重要,而这种境界必须以扎实的基础知识、准确的计算能力、综合的分析水平作保障。复习数学很重要的一点是掌握概念,熟记公式,辅以典型题目,总结提高。这里提到一个典型题目,我觉得做题就是要求精而不求多,对于典型题目一定要舍得下功夫,不要只是满足于做出来的水平,而是要反复推敲,仔细琢磨,抓住命题的意图及考点,然后再做两道同类型的题目加以巩固。另外,数学思想也很重要,我们在解题时不妨多考虑运用“换元分段讨论、数形结合”这三大数学思想。

对于理科科目,习题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多做题,才能开阔思路,积累解题经验,考试时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但题做多少合适呢?我认为首先应完成老师布置的习题,并且仔细揣摩,理解题目的深层含义,归纳整理项目类型。若学有余力,不妨请老师介绍一本精典的习题集,继续演练,加深巩固。不要死钻难题,因为高考中大部分是基础题和中等难度的题。如果保证做对了这些题,那么成绩就不低了。有了这些题的基础,难题解出一半是不成问题的了,另一半则靠你的临场发挥了。我还想说的是不要忽视理科学习中的记忆。记忆在这里不仅包括定理、定义,还包括一些典型题目的解题步骤和一般性的结果。这样会提高填空、选择的解题速度,为解难题赢得时间。对于理科的数学、物理,一定要在平时注意培养自己的解题速度和计算的准确性,对于题目争取一次做对。认真地对待每一道题的练习。否则,因为计算失误导致丢分,就会功亏一篑。

■物理:学习要心到手到

这一阶段,通常是各种练习、试卷纷至沓来,大量的习题令人眼花潦乱。面对“无边题海”何去何从?通常各人方法各异而效果也相距甚远。如果一味追求速度、题量,经常会陷得很深,成效却很浅,因此做题切不可一味贪多,以免“贪多嚼不烂”。一方面,人的精力有限,题海却无边,以有限对无边显然是不可取的;另一方面也没有那个必要,如果做了许多题,有做错的改过答案就扔到一边,匆匆赶做其它题,给自己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而且不能保证下次见到类似的题能不重犯错。做好了一些难题,花费九牛二虎之力后又放置一边,用不了多久自然会忘却,那些原来得到的巧解妙答也会失去应有的意义,因此,单纯追求数量,立志阅尽天下题是不可取的。我想,做100道类似的题的效用并不一定强于用100种方法解决同一道题(如果可能的话);做许多意义不大的题并不强于做几道有价值的题。做题的真正高效率应该是有所筛选,选取有价值有典型意义的题目,反复捉摸,选取不同的角度思考,从中提炼出一些思想方法,举一反三,有所联想,熟练掌握一些重要解题思想。

当然,必须补充的一点是理科的学习务必心到手到;放弃题海战术并不意味着不作适量的练习,因为不做适量的练习就无法提高运算能力和速度,无法锻炼人的思维的快速应变,如果以为光凭看就可以心领神会,取得好成绩,那可真是对理科学习的误会,那样只会有一个结果,就是对一个具体的问题感到似曾相识,甚至下次再遇到这道题却算不出准确的答案,缺乏规范的描述,以至追悔莫及。

如物理学中的静力学,曾让许多同学为之茫然。其原因就在于它的理想化及抽象性。为什么书中的现象似乎与我们日常的生活相悖?为什么凭直观感觉判断物体受力情况及方向又常常产生谬误?如果我们不是在一两个疑难问题的牛角尖里钻来钻去,而是从整体来思考上述问题,就会明白我们所学的定律都是在一种理想状态下成立,也就是所谓的理想模型。怎样将我们的思维抽象到物理的理想世界中,而不为客观世界中的任何假象所困惑所干扰,才是我们应首要解决的问题。

■化学:做题助我熟能生巧

化学这门课,我觉得最有效的办法应该是做一些题。所谓、“熟能生巧”。当然,这里仍然不是提倡“题海战术”,而是根据个人情况有选择的做题。水平较高的同学可以将重点放在解决难题上,基础不是十分扎实的同学,我建议还是多做一些基础题,彻底将基本概念(比如化学中的方程式)弄清楚。在做完习题后,大家再回顾一下,进行一些总结归纳:这道题是什么类型的题,用了哪些思想方法。必要时可做些记录。在我高三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我感到比较头疼的是“三角函数式的求值问题”。于是我在每遇到三角函数式求值问题,都会认真解决,并将各种解题方法进行了总结,特别是一些巧妙的解法如换元法等。通过这种途径,使自己更熟悉这类题,达到强化的目的。这种方法大家也可试一试。对自己感到较为困难的一类问题进行一下突击,多找一些这方面的习题,做完之后再进行一下总结。我想这样是会有很好效果的。(对于这五门功课的学习,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怎样才能做到均衡发展。简单一句话,就是要保优补劣。不管哪位同学,五门功课中必然存在一些功课学得较好,而另一些则要相对差一点。有些同学在复习时,将精力全放在自己的劣势科目上,而对优势科目置之不理,以求短期内突出成绩。事实上这种做法并不可取。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保优补劣。将精力侧重在劣势科目上是应该的,但前提必须是保住优势科目。下面的做法提出来供大家参考。每天固定抽出一些时间,如午饭后,睡觉前来专门复习劣势科目。而其他时间则按原计划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优势劣势一起抓。

■心理:战胜怯场

下面再谈一谈关于怯场的问题。怯场是一种很正常很普遍的事,心里没有十足的把握就去做一件对自己很重要的事,当然放不开手脚,心情紧张。解决的方法就是竭力安慰自己,给自己松绑,默念诗句或者轻唱歌曲,让自己平静下来,轻松地上考场。我经常给自己假想一个很坏的结局,让自己明白肯定会失败,这下反而坦然了,当然事实上是不会输得太惨的。等到上了考场,一心想题,不要走神,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轻轻跳过,不受它的羁绊先解决可以解决的问题,等到回过头来再做剩下的难题时,也许就受到了所做过的易题的启发,顺利地拿下来,这岂不是十分愉快的事情吗?在英语考试中,我有的单词写不出来,后来我意外地在试卷的其余角落发现了它,这就是一种灵活的处理方法。在考场上硬钻牛角尖是要吃大亏的,不但消耗了大量宝贵的时间,而且得不到什么收获还挫伤了锐气,弄坏了心情,为害很大。做题时注意观察各题之间微妙的联系,这种联系往往能帮助你打开思路。在计算时要估计一下所得的结果的大致范围,看出明显错误的答案及时改正和检查,对于不能肯定的东西,除非后来有充分证据,就要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不要轻易改动,要知道,第一感觉往往是很准确的,特别是英语题,语感是很灵的,不要怀疑自己的选择。考完一门后,无论感觉怎么样,不要和人对答案,尽量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情,不要让心情趋于浮躁或沮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