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交友口才
3827900000032

第32章 培养健全的性格(3)

其实,沟通的目的就是要交流所有要表达的意愿。天下没有说不出口的事,只不过是没有找到恰当的时机去告诉对方。因此,沟通的高手与其说具有高超的口头表达能力,不如说他们懂得选择恰当的时机来与人们沟通。在沟通高手的眼里,沟通的技巧就是要懂得因势利导。他用的是中断别人思绪的办法。也就如同把一条沟渠突然挖断,改变水的流向,让水流到自己的方向上来。人的思绪也好比是一条沟渠,如果突然被中断,应该发生的事没有发生,他人就会陷入茫然之中。趁他还没来得及想出应对办法而倍感思维压力大的时候,立刻提出自己原来不好说出口的事。他人为减轻压力,很容易就顺着你的思绪走,从而顺势达到你的沟通目的。中断法是很容易找到时机的,因为人们很容易产生茫然的压力。比如说:在会议之中,当主持人正下结论时,你突然打断会议进程,提出自己的建议,你的建议就会更显突出。

有时候,为了等待一个最佳的沟通时机,我们需要人为地制造某些环境和状态,以诱导对方的思想和感受。这绝对是一种古老战术,也就是让他人持续地处于某种状态,从而让他倍感思维压力,从而让他主动放弃抵触情绪,承认现状,并依照你的思路行事。比如,足球队整天让球员练头球,连续几周之后,球员们全被弄得忍无可忍,要求换个训练方法。这时,你让他们一个个去练平时不愿练习的跑步,他们也心甘情愿。

罗伯特·阿尔在他成功的推销生涯中,最善于运用疲惫战术。他总是请他的客户连续开几辆破烂车,在客户非常恼火时,他再把他们引到一辆性能较好的车上,客户们早已被破烂车折磨得疲劳不堪,感觉这辆车很合胃口,往往会当即买下。他用这种疲劳战术,每年卖出百余辆二手车。他的邻居们老是奇怪,罗伯特·阿尔总愿意给几辆破车装饰一新,却不愿改装车的内部报废的零件。他们甚至认为:"罗伯特真是个蠢材,装饰外表的钱足够给破车脱胎换骨了。"他要懂得表里如一的原则,那些车早卖出去了。看他每次努力让客户买的热情样儿,真是滑稽可笑。结果,客户只买"更好的货"。居然有这么多人不晓得罗伯特用心良苦。

沉默的好处是别人

不知道你下一步的方向专心倾注于对你说话的人,是非常重要的。再也没有比这么做更具恭维的效果了。

谈话,总是双向性的,既有自己的说话,也有对方的说话。因此,我们在与他人交谈中,不但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意思。而且还应善于聆听对方的谈话。一席成功的谈话,其艺术性不仅包括说话的艺术,而且还包括聆听的技巧。

孙锋与刘华同时担任公司的项目协调员,两人的项目设计均思维缜密、考虑周到,按理说在水平上旗鼓相当,但却偏偏孙锋被提拔为项目经理。

刘华想不通,每次讨论他设计的项目,大伙都提不出什么意见来。偶尔有人说点什么,刘华都据理力争,一二三四的,说得对方无言以对。虽然大家都认为他说得有理,但总觉得他有点得理不让人的清高自傲。特别是有时领导极有风度地点拨其项目中的某些缺陷,刘华则显得欠沉稳,急呼呼地抢白领导的话,辩解又有点过多,弄得领导脸面上有点看不出来但能感觉得到的难堪。

孙锋则不,讨论他的项目时,尽可以畅所欲言,每个到会的人,不管水平高低,都愿意献出自己的一家之言。而孙锋谦虚豁达,从善如流,对每个人的话,都作认真的记录,即使有个别极不对自己思路的意见,他也做出一副洗耳恭听、兼听则明的姿态。特别是领导的指示,他十分认真地聆听与重视,并一个劲地点头。最后,修改过的项目书,必定是融汇百川,但又能以领导指示精神为纲。参加孙锋的项目讨论会,大家都有畅所欲言的机会,也都有显示自己真知灼见的成就感。当然,太出格的建议,孙锋是弃之不取的,但他却记着下一次有机会,一定吸收该建议者的一些合理意见,以求平衡。

人们平心而论,刘华的确是有水平的,但也深知他即使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几颗钉,况且他那敝帚千金的护犊子气量,实在让人觉得别别扭扭的。所以,在讨论提拔谁担任项目经理这个职务时,几乎所有的人都一致推荐孙锋。

怀才不遇的刘华愤然跳槽。过了两年,听说刘华又跳槽了,而孙锋则春风得意马蹄疾,听说即将走马上任公司主管工程项目的副总经理了。

红花需要绿叶扶持。每个人都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融汇百川,方能成大事。

所谓谈话,是一方在谈,另一方在听。所以,没有倾听一方的谈话是失败的谈话,也是无效的谈话,这样的谈话更谈不上双方的沟通。因此,聆听是一种艺术,因为那是所有良好会话的基础,每一个人都要更善于聆听。

(1)对你身边人所说的话表现出兴趣,即使你是假装的。如果你表现得厌烦、冷淡,那可是非常地无礼;几世纪以来,为了结交朋友和维护友谊,人们都设法隐藏他们心中的厌恶。

(2)对说话者应表示尊重,即使话题不吸引你,但多少都可从中学到一些事情,包括你的智慧会因此增长,发音技巧也会有所进步。

(3)高级主管们常感叹说,时下一般年轻人都不听从命令,接受指示的人通常是充耳不闻,要不就是只专注于自己的事务。老板和雇员之间经常出现类似下面的会话:

老板:可是我告诉过你了呀,记得吗?

雇员:没有,真的没有!现在我才第一次听到。

老板:你怎么否认呢?上星期三会议结束的时候,我们还在讨论啊!你当时甚至还保证,星期五要拿回来给我。

雇员:对不起,我以为你是在跟别人说话,而不是我。

(4)如果不仔细聆听,可能就会错失赚得数百万元生意的良机,甚至失去工作。

以下的情形,表示你听得很清楚:

一是只记得某人谈话的内容,对他的相貌和他说话时周围的环境没有深刻印象。

二是记得全部谈话的重点,尤其是有关你职责的任何记题。

三是会议或讨论会的结尾,你提出了真知灼见。

四是把聆听也当成是一种学习。

在聆听对方谈话时,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主动积极。即对对方的意见表示出极大的兴趣,并且积极努力去听,去了解对方。如果有不明白的问题,应及时问清楚。但是,在表现出自己极大兴趣的同时,又不要好表现自己。每当对方说什么,如果你都表现出自己很了解这方面的情况,好像自己无所不知,那么一方面会导致对方不把自己全部的话说完,另一方面还会引起对方的不快,他会感到你自以为是,不平等待人。

正确的做法是,在对方说话时,全神贯注地聆听,这样对方就感觉到你对他的说话特别感兴趣。在对方说话时,尤其不要做无关的动作,如果你东张西望,或低头做自己的事情,这会给对方造成你不耐烦听他说话的感觉,从而使对方对你产生反感。

(2)要让对方把话说完,不打断对方的说话。有时,谈话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抓住实质的,应该让对方有时间不慌不忙地把话说完,即使对方为了理清思路,作暂短的停顿,也不要打断他的话,影响他的思路。尤其应注意,不要未等对方把话说完,就打断对方的话和匆忙做结论。一个善于交谈的人,应该努力弄懂对方谈话的真正意图,完全把握他的意思。

(3)要体验对方的感觉和注意语言以外的表达手段。

一个人的感觉往往比他的思想更能引导他的行为,越不注意对方的真实面,就越不会彼此沟通。体察对方的感觉是将对方所说的话背后的意思探究出来。表示了解和接受他的意见,这样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在注意对方意见的同时,还要注意对方语言以外的表达手段。一个人所要表达的内容,并不一定都在他的话语中,因此,要注意对方说话时的声调、情调、态度以及表情、手势等,以便充分了解对方的本意。

(4)不必介意对方谈话时的语言和动作特点。有些人谈话时常常带口头语或做一些习惯动作。对此,应不必太在意,更不要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应将注意力放在对方谈话的内容上。

(5)要抓住对方的主要思想,不被个别枝节分散注意力。善于聆听的人,总是会注意分析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以便抓住问题的实质,避免造成误解。必要的时候,可以简要地复述一下对方的谈话内容,并请他纠正。这样将有助于对对方谈话内容的准确理解。

(6)交谈时,要冷静。一个善于聆听的人,总能控制自己的感情。过于激动,无论对讲话或听话的人来说,都会影响表达或听取的效果。

(7)要使思考的速度与谈话相适应。思考的速度通常要比讲话的速度快若干倍,因此在聆听对方谈话时,大脑要抓紧工作,勤于思考分析。如果对方在谈话时,你心不在焉,不动脑筋,对方谈话的内容又记不住,不得不让对方重复,那么就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因此影响工作效率。

为别人留下一份赞美的温馨

心理学中有一条规律:我们对别人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往往作出同样方式的反应和回答。

20世纪80年代的一个初春季节,75位诺贝尔获得者集聚巴黎。他们在一份会议宣言中写道:"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孔子究竟有何神通?他反复阐述仁与礼。仁的内涵是爱人与修身正己,强调的是人格上道德的完善;礼指的是反映、体现出仁的行为准则,它强调名分与尊卑长幼。孔子的核心思想可以说就是一个"仁"字。"仁者爱人","仁"就意味着博爱。

战国时,梁国与楚国相邻。

两国颇有敌意,在边境上各设界亭(哨所)。两边的亭卒在各自的地界里都种了西瓜。

梁国的亭卒勤劳,锄草浇水,瓜秧长势很好;楚国的亭卒懒惰,不锄不浇,瓜秧又瘦又弱,目不忍睹。

人比人,气死人。

楚亭的人觉得失了面子,在一天晚上,乘月黑风高,偷跑过去把梁亭的瓜秧全都扯断。梁亭的人第二天发现后,非常气愤,报告县令宋就,说我们要以牙还牙,也过去把他们的瓜秧扯断!

宋就说:"楚亭的人这种行为当然不对。别人不对,我们再跟着学就更不对,那样未免太狭隘、太小器了。你们照我的吩咐去做,从今开始,每晚去给他们的瓜秧浇水,让他们的瓜秧也长得好。而且,这样做一定不要让他们知道。"

梁亭的人听后觉得有理,就照办了。

楚亭的人发现自己的瓜秧长势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仔细观察,发现每天早上地都被人浇过,而且是梁亭的人在夜里悄悄为他们浇的。

楚国的县令听到亭卒的报告后,感到十分惭愧又十分敬佩,于是上报楚王。楚王深感梁国人修睦边邻的诚心,特备重礼送梁王以示歉意。

结果这一对敌国成了友好邻邦。

不要抱怨别人对你好不好,因为你用什么样的心态对待别人,别人就用什么样的心态对待你。

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莉莉的女孩出嫁了,出嫁之后,莉莉跟丈夫和婆婆住在一起。婚后只过了极短的时间,莉莉就发现她根本无法与婆婆相处。她们的性格有天壤之别,莉莉经常被婆婆的一些习惯搞得很生气。不仅如此,婆婆还不断地苛责莉莉。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莉莉和她的婆婆没有一天能停止吵闹和争斗。但更糟的是,按照中国传统习俗,莉莉不得不向她的婆婆俯首称臣,时时处处听命于婆婆。天长日久,家中所有的愤怒和不快越积越多,莉莉可怜的丈夫夹在当中,也痛苦不堪。

最终,莉莉再也受不了婆婆的坏脾气和颐指气使,她决定不能再这样忍气吞声下去了,她必须救自己。

于是莉莉去找她父亲的一位朋友,卖中药的黄先生。她将自己的处境告诉了他,并问他是否可以给她一些毒药,这样她就能一了百了,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掉。黄先生想了一会儿,最后说:"我可以帮你解决问题,但你必须听我的话,按照我讲的去做。"黄先生进了里屋,几分钟过后他从里面出来,拿着一包草药。他告诉莉莉:"你不能用见效快的毒药除掉你婆婆,因为那样会让人怀疑到你。因此,我给你的几种中药是慢性的,毒性将会在你婆婆体内慢慢培植。你最好天天都要给她做些鸡鱼肉类,再放少量的毒药在她的菜里面。还有,为了让别人在她死的时候不至于怀疑你,你必须对她恭恭敬敬,不要同她争吵,对她言听计从,对待她像对待一个王后。"莉莉答应下来,她太高兴了。她谢过黄先生,急急赶回家,开始实施她谋杀婆婆的计划。

几个星期过去,几个月也过去了,每一天,莉莉都精心烹制有毒药的饭菜伺候婆婆。她记得黄先生说过的话"要避免引起怀疑",因此她控制自己的脾气,服从她的婆婆,对待她像对待自己的亲生母亲一样,就这样半年过去,整个家都变了样。

莉莉将自己的情绪控制得好,她甚至发现自己几乎不会动怒,更不会像以前那样被婆婆的言行气得发疯。半年里她没有跟婆婆发生过一次争执,婆婆在她的眼中,也比以前和善得多,容易相处得多了。

婆婆对莉莉的态度也改变了,她开始像爱自己的女儿一样爱莉莉。婆婆不住地向邻里街坊和亲戚朋友夸莉莉,说她是天底下能找得着的最好的儿媳妇。莉莉和她的婆婆现在真的像亲母女一样和睦相处了,看到这一切,莉莉的丈夫由衷地高兴。

一天,莉莉又去见黄先生,再次寻求他的帮助。她说:"亲爱的黄先生,请帮我制止那些毒药的毒性,别让它们杀死我的婆婆!她已经变成一个好女人,我爱她像爱自己的母亲一样。我不想她因为我下的毒药而死。"

黄先生颔首微笑:"莉莉,尽管放心好了,我从来没给你什么毒药,我给你的药只不过是些滋补身体的草药,那只会增进她的健康。其实,惟一的毒药在你的心里,在你对待她的态度里,但值得庆幸的是,那已经被你给她的爱冲洗得无影无踪了。"

俗话说得好,"投桃报李",你敬别人一寸,别人就可能敬你一尺,你付出了"挚情的爱",别人不可能给你"满腔的恨"。所以,贡献自己"挚情的爱",应该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基本态度,是人际沟通的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