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征79 遵守职场游戏规则
可以说,现代社会是一个由各种规章制度建立起来的社会,社会的方方面面都由形形色色的法律涉及。正是这些法律、法规的存在,保证了社会的安定,给个人的发展提供了自由的空间。同样,在现代职场上,规则无处不在,虽然也许它们就如同空气,可感觉而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们是你应该遵守的。如果你不在意,或者打乱了这些职场游戏规则,你的发展前途就可能会因此而大受影响。
职场的游戏规则有很多,我们挑了三个方面来讨论,这三个方面是最不起眼,也是员工最容易打乱的。
1.不要加入“小帮派”
在公司里,总有几个同事与你私交甚笃,于是你们几个经常聚在一起。长此以往,你们的关系越来越亲密,这时就容易发生这样一种状况:你们只为自己的“小帮派”的利益考虑,而置公司的利益于不顾。
也许你还在为自己的好人缘感到高兴,其实,老板已经对你们的这种行为感到厌恶了。事实上,老板不会喜欢在公司中搞“小帮派”的人,他们对“小帮派”有天生的不信任感、会有顾虑。“小帮派”中的员工一般被认为是公私不分的,如果提拔了其中的一名,其他人也会受到他的眷顾,这对公司的发展是不利的。另外,“小帮派”中的人会被认为对老板和公司不忠诚。当其中的一个人因自身工作的失误受到老板责备的时候,其他的成员可能会联手对付老板,严重影响了公司的团结。
因此,你应该趁早摆脱“小帮派”,否则,一旦老板把你列入“小帮派人员黑名单”,你就后悔莫及了。
2.不要轻易打越级报告
在职场上,越级报告意味着越过顶头上司,向更高级的主管表达自己的想法。
若想任何事情都躲避顶头上司,并不是明智之举。尝试过越级报告的人,往往会因自己的这种“鲁莽”行为而后悔万分。因为即使你是正确的,你仍然破坏了公司的运行程序。即使你的意见被更高级的领导采纳了,他们还会心存顾虑,认为有朝一日你将用同样的办法对待他们。
小张是某学校的图书管理员,当学校布置了重新编排书架的任务之后,图书馆的领导反复研究,一时难以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这时,小张就越过顶头上司,直接找到了学校的相关领导,表示愿意负责此事。这种做法其实伤害了图书馆领导的感情。
所以,想打报告最好逐级上报,与顶头上司进行沟通,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3.不要在公司里搬弄是非
在公司中,总有一些像“长舌妇”的人,有空就凑到一起,东家长、西家短地议论起某某同事或者老板的私生活,传播各种小道消息和流言蜚语。
无论是无心还是有意,搬弄是非总是不好,它影响了公司内部的团结,又会引发人际危机。公司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每个员工互相配合,它才能正常地运转。无疑,一旦这种歪风邪气滋长起来,你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作为公司的一员,一定要记住:流言止于己,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工作上,这样对自己、对同事、对老板、对公司都有好处!
特征80 在竞争中生存
竞争是现代社会的主旋律,竞争能促使社会发展进步。竞争存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企业为了生存、为了市场要竞争;而对于个人,尤其是对于身处职场的员工来说,更需要竞争。竞争是一个不应回避,也无法回避的问题。因为在如今的社会,不投入竞争就意味着被淘汰,就意味着可能无法继续自己的生活。
然而,虽然竞争已经成为一种必然,也不能片面地认为当今的竞争相当合理。公平竞争,是人们理想的一种状态,但在现实中,绝对公平的竞争也许并不存在。基于此,我们应该对如今的竞争有一个比较客观、清醒的认识:当代社会的竞争更多地是指每个人都有均等的机会,但这仅仅顾及了普通人。由于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不同情况,所以,这种“均等”只能是相对的。比如,2002年的“韩日世界杯”,韩国队最终取得亚洲球队的最好成绩,就被大多数人认为是某些场外因素的作用结果。事实上,在韩国队参加的比赛中,裁判的确有失偏颇。但是,即便如此,我们仍应该充满勇气,不畏艰难,参与各种公平与不公平的竞争。
在一个公司中,职位总是有限的。可是,每个员工都对这些“稀缺的”职位虎视眈眈。因此,在公司中最激烈的莫过于对职位的竞争。那么作为个人是否必须投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有人认为,职位只是一种外在形式,只要自己有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可以了。这种想法并没有错,却是一种参与意识不强的表现。职位虽然只是一种外在形式,但是它是对个人能力与业绩的评价和肯定。不妨问一下自己:虽然职位少,但是自己确实有能力,为什么不在更高的职位上展现自己的才华?所以,通过竞争获得职位是必要的,因为这是个人价值的体现。
也有人认为,与同事竞争职位似乎有点自私,只要自己干得出色,老板自然会考虑自己,竞争根本没必要。其实,通过正当的手段竞争某些适当的职位,并不算自私;从老板的角度来说,他不可能了解手下每一个员工的具体情况,也不可能对每一个问题都考虑周到。这样看来,我们仍旧应该投身于竞争。如果出现以下两种情况,更不能放弃竞争:
第一,在一个团队的竞争中,你被推选为自己所在这个群体的代表参与竞争;
第二,当没人与你竞争,或者即使有人与你竞争,但他的能力及取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的时候。
也许有人会说:竞争不就是争名夺利吗?其实,这种观念是值得探讨的,这两者之间也许不应该用等号连接。
竞争的目标物是有限的,不可能人手一份。这样,便在办公室中形成了一种“你上还是我上,你高还是我高”的你争我夺的现象。如何避免这一矛盾?也许可以用“此乃身外之物”的观念来回应。应当承认,看破红尘的人毕竟是少数,尤其对现代社会中的人,功名利禄或多或少具有某种诱惑力。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对待这对矛盾?
不为名利能使人一身轻松、无拘无束、潇洒自在、摆脱是非——这些已经是老生常谈,这里就不多加评论。我们是否知道争名夺利的危害?
按照词典上的解释,“争名夺利”就是过于热衷于名利,不顾自己的尊严,不惜牺牲社会公德、不惜牺牲他人的利益去夺取。我们所谓的不争名夺利,是指在名利的问题上,拿得起、放得下。当你成为了名利的囚徒,人生还有何了去?相反,一边享受名利,一边又不为名利所羁绊,何乐而不为?
特征81 善于沟通
阿尔伯特是美国金融界的知名人士。初入金融界时,他的一些同学已在金融界内担任高职,也就是说他们已经成为了老板的心腹。他们教给阿尔伯特一个重要的秘诀,就是“千万要肯跟老板讲话”。
话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现在的许多员工往往只专注于自己手头的工作,他们信奉“言多必失”。
然而,人与人之间的好感是通过实际接触和语言沟通才能建立起来的。一个员工,只有与同事沟通,才能了解别人,才能被别人所理解,才能从别人身上学到有价值的东西;一个员工,只有与老板沟通,才能把真实的自我展现在老板面前,才能让老板直观地认识到自己的才华和能力,才会有被赏识、器重的机会。
在公司里,老板需要物色一些管理人员。此时,他选择的会是那些有潜力的、善于与他人沟通的人,而不是那些一味埋头苦干的员工。因为善于沟通的员工,更能够领会老板的意图,更善于调节办公室中的各种矛盾。
想要与他人沟通,应该懂得主动争取一些沟通的机会,比如,在电梯里、走廊上或者吃工作餐的时候,走过去向老板、同事问候,或者与他们谈论与工作有关的事情。究竟如何做到沟通呢?
1.不自我封闭
如果自己的性格外向,当然很好;如果自己性格内向?不要惧怕,不要将自己封闭在只属于自己的感情世界中,把自己的想法和感情大胆地表达出来。也许内向的性格决定了你喜欢独自承担欢乐和忧愁,不妨换个角度想一想:把自己的快乐与他人分享;当内心忧郁、悲伤、痛苦的时候,向别人诉说,自己在心灵上也得到了某方面的解脱,这样不是很好吗?
2.善于与他人合作
相互合作,必定会发生彼此之间的沟通,这样就会增进彼此的理解。在国际足坛,荷兰队总是取得不了突破,就是因为队伍内部不团结,在大赛前总会起内讧。队伍的领队想出了一个法子让他们凝聚在一起:让球员自由组队进行篮球比赛,并且规定每支队伍都必须由不同种族的球员组成。这种迫使他们待在一起的做法,更球员之间的沟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更加深了彼此之间的理解和默契。
3.遵循24小时原则
有些人不敢直面矛盾,总想避开冲突,不敢当面沟通,幻想着借助时间的推移来淡化矛盾——这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人们看待问题,首先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总是将好的一面归于自己,将坏的一面归于别人。由于没有及时沟通,相互之间的关系很可能会逐步恶化。
因此,如果在公司中,与别人发生摩擦,要想办法及早解决,最好不要超过24个小时。其实,与别人沟通得越早,彼此的关系也会越好。
4.关注那些可能出现麻烦的关系
关注那些可能出现麻烦的关系,良好的关系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培养。对于可能产生麻烦的关系,我们要提早预料,及早采取措施,排除障碍和隔阂。
5.将重要的沟通内容记录下来
越是困难的沟通,就越需要清楚简练地记录下来。这并不奇怪,它们有点像新婚誓言、商业合同。当与他人进行交流变得越来越重要的时候,你会发现如果以前曾经记过这方面的东西,交流会更加容易。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如果既无口才,又不能写作,那你就要贬值了;你可能每天还要面对那些品质、才能远不及你的人,忍受屈居人下的尴尬。
特征82 宽容对待他人
古往今来,痛苦的大多“望洋兴叹”,并非他没有幸福的资本;幸福的人大多“悠哉游哉”,并非他们命中注定、是前世修来的福气。当遇到宽容和容忍这块试金石时,“痛苦”和“幸福”就分道扬镳了。
宽容是一种坚强的精神,并不是软弱;宽容是以退为进,是一种积极的防御战术。宽容所体现出来的退让是一种有目的的、有计划的退让,主动权始终握在自己的手中。宽容的最高境界是对众生的怜悯。凡是事业上能够见功力业的人,肯定不会心胸狭隘、谨小慎微;它们可能胸怀坦荡、可能宽宏大量。
在人际交往中,如何培养宽容对待他人的态度?
1.与人交往要有较强的相容度。
较强的相容度,要求一个人能够宽厚、容忍、心胸宽广、忍耐力强。相容度强的人能够接纳和团结更多的人,在顺境中并肩作战、共同奋斗,在困境中共同患难,进而累积成功的力量,创造更多的成功机会;相容度低的人,往往被人疏远,别人不愿与其合作。
2.注意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处世原则,利用这种原则,可以避免提出别人难以接受的要求,由此避免由此带来的尴尬局面,从而建立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将心比心,要求我们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衡量自己的言行举止能否为他人认可和接受。可以用角色互换的方法,假想自己站在别人的角度上,对自己的行为和言论的反应会是怎样的?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体谅他人,以此来决定对待别人的态度和方法。
3.与人交往,能够主动让人。
世上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因而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往往会因对某些事情的理解不同,由于个性、爱好、要求的不同,或者是价值观的差异而产生矛盾和冲突。此时,我们更应该尊重他人的意见,寻找共同的立场。
在工作中也是如此,由于各人的工作习惯和方式不同,不能以对待自己的要求来苛求别人和自己一样采取相同的方法完成工作。应该知道,只要能够完成工作,任何工作方式都是可取的。记住:争执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对人对己对无利。
4.要学会心胸宽广。
心胸狭隘的人往往生活得比较累。有些在别人眼中只能算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心胸狭窄的人却总是不能释怀,而且它们不但算计别人,更害怕被别人算计,始终提心吊胆、患得患失,他们很在意别人对待自己的眼神、话语、动作,有点偏执,容不下于自己向左的意见。所以,他们很难与人沟通和合作,总是郁郁寡欢。
其实,心胸狭隘的人的烦恼大多是自己找的。他们太在意别人的批评,又害怕得罪他人,为同事、老板所不容,于是,他们整天看别人的眼色行事,生活压抑、缺乏生气。
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宽阔的则是人的心灵。从现在开始,宽容地对待他人吧!
特征83 谨慎对待小道消息
有人的地方,就一定会有流言蜚语,这是无法避免的,因为传播人的隐私、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似乎是某些人的天性。然而,在公司中传播这些小道消息,往往是那些所谓的“小人”。这些“小人”往往能量很大,千万不容小视。如果处理不好“小道消息”,吃亏的常常是自己。
所谓的“小人”,就是那些为人做事不守正道,以不正当的手段来达到私人目的的人。他们传播的“小道消息”,主要包括下面一些类型:
①谣言,即 “小人”制造的偏离事实的、甚至无中生有的言论;
②挑拨离间的言论,“小人”为达到目的在有关人员之间传播言论,意在破坏同事之间的关系;
③阿谀奉承的言论,对有利可图的对象,不加掩饰,甚至是不修边幅的赞扬,溜须拍马;
④阳奉阴违的言论,表面上唯唯诺诺,背地里我行我素、背道相驰;
⑤趋炎附势的言论,谁得势就依附谁,谁失势就抛弃谁;
⑥落井下石的言论,如果你深处泥潭,“小人”会推你一把,巴不得你万世不能复生;
⑦推卸责任的言论,明明自己有责任,却死不承认,想找个人“背黑锅”。
与“小人”相处,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的一些原则:
1.不得罪。
“小人”比“君子”敏感,也更为自卑,因此,不要在言语上刺激他们,也不要在利益上得罪他们,不要为了伸张正义而去揭发他们,否则,受伤害的还是自己,因为他们可能会在背后“捅你一刀”。
2.保持距离。
别与“小人”过于接近,保持平淡的同事关系是最理想的;也不要太疏远,否则他们会想:“有什么了不起的?还不把我放在眼里。”于是,自己又要倒霉了。
3.小心自己的言论。
如果谈及别人的隐私,说了某人的坏话,或是大发牢骚,这些都很有可能变成“小人”们兴风作浪或者必要时候“整”你的资本。
4.不要有利益的瓜葛。
“小人们”喜欢成群结党,形成势力。千万不要依靠他们获得利益,因为一旦得到利益,他们必定要求回报,甚至粘着不放,想脱身都困难。
5.适当吃些小亏。
“小人”毕竟是人,难免会因无心之过而伤害到你,如果是小亏,那就算了,因为在他们的意识形态中,没有“公道”这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