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馈赠礼仪
3826400000001

第1章 馈赠的真谛

馈赠是为了表示对他人的祝贺、感谢、慰问而采取的一种形式,它是传递友情的良好纽带。另外,馈赠还具有传递信息的功能,通过一件件寓意深刻的礼品把同学们的心事传递给对方。

1.礼物是友好的象征

礼品不论贵贱,都是对人尊重亲近的表示。礼品既然是见面时“千言万语”之前的一个信物,那么自有它的一番讲究。

◆“送礼”的历史

同学们相互馈赠礼物,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往内容。

中国人一向崇尚礼尚往来。《礼记·曲礼上》说:“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馈赠,是与其他一系列礼仪活动一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我们知道,礼起源于远古时期的祭祀活动。在祭祀时,人们除了用规范的动作、虔诚的态度向神表示崇敬和敬畏外,还将最有价值、最能体现对神敬意的物品奉献于神灵。

关于礼物这个概念,有人说它最初来源于古代战争中由于部落兼并而产生的“纳贡”,也就是被征服者定期向征服者送去食物、奴隶等,以表示对被征服者的服从并乞求征服者的庇护。史书中曾有因礼物送得不及时或不周到而引发战争的记载。如春秋时期,因楚国没有按时向周天子送一车茅草,而引发了中原各国联盟大举伐楚的战争。

还有人认为,最初的礼其实是一种商业性质的物品的有来有往,原始的“礼尚往来”,实质上是指以礼品的赠送与酬报的方式进行的产品交换。

我们暂且不论这些考据是否正确可信,但有一点却是肯定的,即在礼的内涵中,除了表示尊敬的态度、言语、动作、仪式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含义,就是礼物。从礼以物的形式出现的那时起,物就从礼的精神内核中蜕化出来,而成为人与人之间有“礼”的外在表现形式。

随着社会生活的进化和演变,物能寄情言意表礼的观念被广大人民所接受和认同,从而使馈赠在内容和形式上,逐渐融汇在五彩缤纷的社会交往中,并成为人们联络和沟通感情的最主要方式之一。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谊重

礼品作为友好的象征物,其意义并不在礼品本身,而在于通过礼品所传递的友好情谊,这是馈赠礼节的一个基本思想,真所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谊重。”尤其是同学们交际活动中的馈赠,更是以其象征性来传达自己的情谊。礼不在贵重,而贵在适时、适宜,贵在真诚。因此选择礼品时,应挑选价廉物美、具有一定纪念意义,或具有某些艺术价值,或为受礼人所喜欢的小艺术品,如纪念品、书籍、画册等。那些把“各大百货商店均有出售”的商品当作礼品,意义相应就小了。另外,选择礼品的价值要“得体”。并非是价值越昂贵的礼品所表达的送礼者的情意越深厚。所谓“得体”:

其一是指送礼的价值要与送礼的性质相适合。若遇同学蒙受不幸和灾难时,则可考虑多送一些,以表示帮助的诚意。

其二是指要与受礼者的经济状况相适合。中国人历来有“礼尚往来”的习俗,若受礼者经济能力有限,当接到一份过于贵重的礼品时,其心理负担一定会大于受礼时的喜悦。尤其当时你有求于对方的时候,昂贵的厚礼不但加重了对方接受这份礼品的心理压力,也失去了平等交流的意义。

其三是要与自己的经济能力相适合,不必勉为其难,更不应互相攀比。况且友谊之深浅和亲情之浓淡并不体现在礼物的轻重上。

◆礼物时尚风

当今人们追求生活的高品位,什么样的礼品够档次,多半取决于礼品是否符合时代的风尚。20年前送一套餐具,也许你的朋友会喜爱有加,而今天就不免流于俗套了。但你若送上一套莎士比亚全集精装本,往房里一摆,不论是送礼者还是受礼者,都觉得非常高雅,礼品的功能自然也就得到了体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准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转变,人们相互馈赠的礼品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和飞跃,从经济、实用的物质型礼品向高雅、新潮的精神型礼品转化。“精神礼品”受青睐已成为当今人际交往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精神礼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智力型,如报纸、杂志、图书、各种教学录音带、录像带、电脑软件等。二是娱乐型,有各类音像制品,包括唱片、激光影碟、卡拉OK带等,此外还有各类体育比赛的门票,各种晚会、展览会的入场券等;三是祝贺型,如鲜花、节日贺卡、纪念日贺卡、各种礼仪电报等。这些“精神礼品”高雅、脱俗,又有较高的文化、艺术含量,符合我们中国礼仪之邦重情义、轻物质的交往方式,同时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我们社会越来越崇尚文雅,走向文明与和谐的新风尚。

◆讲究馈赠礼物的不同场合

送礼的时候,我们要考虑送礼的性质,即为什么缘由送礼。不同的缘由,选送的礼物是不同的。其次,我们还要考虑受礼者的具体情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考虑受礼人的爱好。在交往中,人们在不同的场合下选送不同的礼品。

(1)表示谢意或敬意。

当同学们接受他人帮助之后应当表示感谢。如果是某个组织为你排忧解难,可考虑选送锦旗,并将称颂之语书写在锦旗之上。

(2)逢年过节。

春节、元旦等节庆日都是送礼的热季,同学之间可通过节日联络感情。此时可选择一些适时的礼物相赠。目前节日礼品的文化品位逐渐占主旋律。上海某年春节赠送礼品调查显示,送电话磁卡、礼品图书、订报券三样礼品的占45.8%,电脑软件、VCD影碟的占34.2%。

(3)赴家庭做客。

同学们经常会应邀到别人家中做客或者出席私人家宴。为了礼尚往来,出于礼貌,应带些小礼品。如土特产、小艺术品、纪念品、水果、以及花束等。还可送糖果、玩具等。

(4)探视病人。

目前探视病人的礼品也不断地从“讲实惠”到“重情调”。以往送营养品、保健品,如今变为用多种水果包装起来的果篮、一束束鲜花。如果老师住院了,学生可以送他一束鲜花,夹在鲜花中的一张犹如名片大小的礼卡上,可以写着这样的话语:“尊敬的导师:花香带来温馨的祝福,愿您静心养病,早日康复。您的学生赠。”字里行间,确实充满了关切之情和师生之谊。

2.馈赠礼仪也是一门学问

◆送给对方一个好心情

接到礼物时,我们每个人都会欢欣不已,因为不管我们长大没有长大,谁都有一份永不消失的童贞。就像小时妈妈将新年的礼物递到手上的感觉,拿着包装可爱的小盒子,总会迫不急待地解开蝴蝶结,扯开包装纸。那种惊喜、期待的感觉真好。这种感觉在每个人心中都会永远存在。

在今日社会,逢年过节向照顾自己的师长、不能每天在一起的父母或经常思念的朋友送上一份礼物,是很自然不过的事情。但现实生活中的物质倾向已经严重得可怕,有时候,功利的色彩超越了送礼过程中人性美好的一面,令人颇为惋惜。富于心机、获取利益的送礼,破坏了礼物本身所传递的情感。不过如果我们重拾赤子之心,仍能在馈赠和接受礼物的过程中获得并撒播欢乐。

◆送给对方永远的健康

当同学、朋友、老师和长辈们身体不好,向他们赠送礼物时,可以考虑送健康方面的东西。譬如:送一些补品。现在流行送给老人的脑白金就非常不错。当然,针对对方的病情赠送特效药就更好了。关心对方的身体,是最能打动人心的,也是最有效的与对方的交流。

关于送礼的礼仪其核心精神很简单,只要具备这最基本的两个字“真诚”。真实、诚恳的心意能够让最廉价的礼物变得如金石般珍贵。

◆神奇的礼物

任何礼物对收受双方均有含义,尽管深浅不同。如果善于留心,可以使你赠送的礼物更加富有深意,给对方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运用下列一些策略送礼,不仅能省时省力而且能融入个性和创造力。

(1)替别人收集一些物品。

可供人们收藏的东西很多,从古玩相机、火花、邮票、瓷器、图片、书籍、名人手迹到镜子、编织物、方巾、勺子、打火机、门票、纪念章、CD、唱片、明星物品、书画等等应有尽有,你可以根据对方喜好,送上一整套收藏的物品。

可以替对方收集奖杯、银器、各种尺寸的镜框或奇特的书签和有名人签名的瓷器。

给同学在不同节日送去不同的录音带或CD。也可以专门收集某位歌星全部的专辑。

喜欢旅游的同学非常喜欢收集岩石、花瓶、花篮或来自异乡的面具和有关收藏这些东西的书籍。除了从你这儿得到的品种,他们在自己的旅游过程中也收集同种类型的物品,这又给他们增添了乐趣。

替影迷收集电影海报。

如果对方是现在校园里火爆的“大话西游”迷,送他《大话西游宝典》书和其他周星驰电影海报。

为了某人而收集一些物品表明你对其本人或其生活极有兴趣,也帮你解决了今后可能因买不到合适的礼品而犯愁这一难题,同时又使你从一门有趣的学问中学到不少知识,没准你也会因此而成为一位收藏家呢。

(2)挑选与礼品配套的物品。

任何礼品当其与某一附件配套后即别具一格,尤其是当你挑选了一件有用的或是在某一场合对方可能会接收的礼物时,这种配套方法常常使你自己也备受启迪。具有创造力的配套手法在许多场合非常重要。就像送两只碗配一对匙一样,配套的力量远远大于分两次送碗再送匙。

对一个毕业生来说,送一只普通的公文包,或是邀请他参加校友会。

对于青少年朋友,你可以送只皮夹,里面装有他们喜欢的摇滚乐、体育比赛或芭蕾舞票。

对于喜爱漫画的同学,你可送他一套漫画彩笔外加一张漫画培训班的学员证。

对于祖父母,你可以送去一本相册,内装一些家庭成员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