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在哈佛听讲座Ⅱ:来自哈佛的智慧
3826300000003

第3章 真相一:先有哈佛,后有美国(3)

坐落在战士体育场(Soldier"s Field)的哈佛体育馆就是艾略特退休之前的最后一个工程,也是最为浩大的一个工程。体育馆位于查尔斯河的南岸,和艾略特楼隔岸遥遥相望。负责工程设计的是当时哈佛设计学院院长兰佛德·瓦伦和约翰逊教授。在19世纪末很长一段时间里,建筑设计界产生了一股反对唯美主义的设计思潮,建筑师开始崇尚人文精神的内涵。其中的代表首推当时在哈佛教授建筑史的查尔斯·诺顿。由他主讲的建筑史评论课常常座无虚席,吸引了无数学生甚至教授,聆听他关于建筑史论很新颖独到的剖析。这个传统甚至一直延续至今。近年来在哈佛设计学院,由著名的建筑大师拉斐尔·莫奈和麦克尔·黑主讲的建筑史论课仍然是学校最热门的课程。兰佛德·瓦伦和约翰逊都是反唯美思潮的支持者。在这种设计理念的指导下,哈佛体育馆在建筑形体上为体现追求怀念文明和纪念历史的意图,大圆柱廊仿古希腊大剧院造型,而U形看台则仿古罗马角斗场设计。由于很好地处理了两个部分如何结合的问题,工程成为新古典主义设计的一个经典作品。而且,体育馆在美学上的价值也一直为建筑师们津津乐道,大大出乎了设计者的意料之外。

哈佛体育馆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体,因此它的成功也给现代建筑材料学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资料。不久之后,建筑大师赖特在设计芝加哥联合教堂的时候就借鉴了体育馆成功的经验,因此受益并获得了成功。体育馆在经历了一个世纪的风吹雨打之后,略显斑驳的墙体上爬满了常青藤,古老之中又孕育了勃勃生机。

有了兰佛德·瓦伦的成功例子,哈佛的很多建筑便常常由设计学院的教授们主持设计。声名更盛的另一位现代建筑大师,建筑系主任的格罗庇乌斯亦是其中的一位。格罗庇乌斯从德国的包豪斯到哈佛任教的时候,带来了欧洲大陆建筑设计最新的理论观点,如巨石落水,影响了整个美洲大陆。他在哈佛任教的近20年里,培养了包括贝聿铭、菲利普·约翰逊、丹·凯利等一大批现代建筑的巨匠。哈佛的哈克内斯学生住宅楼就是秉承他的包豪斯理念的作品。平平的屋顶,条块的窗户,是他作品中常见的朴素材料;严格的几何造型,简洁的外墙装饰,是他一贯的设计风格。他的作品,试图营造更具人文精神的生活空间。然而,浪漫和理想要被现实接受和容纳总是需经时间的验证。离开了自己的国土之后,格罗庇乌斯的作品始终没有被人们承认和接受。甚至他在哈佛的执教生涯也以不甚愉快的方式告终。想起来总让人觉得遗憾和悲哀。

和格罗庇乌斯有着相同经历的欧洲建筑大师还有一位。勒·柯布西耶可以算得上是承启古典建筑和现代建筑的第一人。他一生的作品无数,但是在新大陆的土地上,他却只留下了一个作品,就是哈佛的视觉艺术和工艺制作中心大楼。更让人遗憾的是它不仅没有给柯布西耶的设计生涯增加鲜亮的一笔,反而因为这个设计极大地挫伤了大师在新大陆开辟新天地的信心和勇气。若是单论建筑的功能,人们几乎难以想像这是出自曾经设计郎香教堂的大师之手。人们至今无法理解为什么大师抛弃了他擅长的“国际风格”(International Style)。而是冒险地进行一种其他的尝试。整个建筑的材料质感也和环境极不协调。据说柯布西耶只在哈佛待了一个下午考察现场,就匆匆返回欧洲开始了设计。批评家们认为他匆匆的一瞥带给他关于哈佛总体环境的许多错觉,导致了这个设计作品的最后失败。这个大楼现在成了设计学院师生们制作模型的基地。40多年来,哈佛以她宽容的胸怀接纳了它的存在。进出于这个大楼的年轻设计师们,也许从前辈失败的作品中汲取了更多的东西。

或许有了几位大师的前车之鉴,在这之后建造的设计学院主楼“甘德楼”,就特别在意设计对于功能的考虑。设计师约翰逊·安德鲁也是格罗庇乌斯的学生,设计对于功能需求的深刻理解多少得益于他在设计学院多年的生活。层梯式的结构使空间完全开放,给设计学院学生提供了互相交流,沟通的实体空间和心理空间。一年四季,从玻璃天顶投射下来的阳光温柔地抚摸着这些未来的人类生存空间的营造者们,给他们最自然的养分和灵感。

十二、艺术的天堂

(哈佛大学1998年工艺美术系) 陶怡

在哈佛的这些年,我最愿意做的事还是去搜寻遍布校园角角落落的一件件艺术品。那份诱惑,一旦产生,很难拒绝。

若要看静止的艺术品,可以去博物馆、展览馆。哈佛大大小小的博物馆不计其数,我一直没能搞清楚到底有几个。最有名的当数位于牛津街上的哈佛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里收藏了世界闻名的一套雕刻精细的玻璃花。德国的巴莱索尔父子两人,穷其一生完成了两千多种植物的玻璃雕刻。由于工艺极其精湛,如果不是认真辨认完全不能看出这些植物是由玻璃制成的。遗憾的是其中的一套在“二战”时期毁于德国,仅剩了这一套,更加显得珍贵。凡是来波士顿的游人,大部分会前去观赏一番。

位于百老汇街上的塞克勒博物馆收集陈列了中东和远东地区的很多古字古画,其中还有不少中国唐宋书画大家的真迹手笔。而隔了不远的昆西街上的佛哥艺术馆,收藏的中国字画的数量更为惊人。历史短暂的美国人似乎很醉心向往古老的东方文明。即使在这座现代化气息浓郁的书城,古老的文明和艺术还是来得那么醇香浓烈。然而我看这些古物的心情总是那么复杂,那天在佛哥艺术馆的一角,看到了很多火烧圆明园之后被抢掠的文物,一百多年来都打不开的情结又在这儿拧紧。那几个让我和我的同胞咬牙切齿的名字,此时竟被当成英雄,接受着来来往往的游客的谢意。我忽然感觉,所谓艺术没有国界,所谓文明没有民族,都只是一个虚拟的假设。眼前的这些艺术品,在沦丧了它们的国度之后,丢失了它们的民族的烙印之后,对我,己完全失去了一切的诱惑。

既然看这些摆放的艺术品让人抑郁惆怅,揪心不已,还不如轻松地欣赏那些随处可见的活生生的动态艺术品。况且只要留心,满校园都可以发现一个个令人惊讶的作品,或出自大师之手,或只是无名的天才的杰作。

哈佛科学中心大楼前的“唐纳喷泉”(Tanner Fountain)就是现代景观大师皮特·沃克的作品。呈圆形摆放的磨纹大石块仿若矩阵图上的一颗颗棋子,占据着校园内最热闹的一寸领土,却沉默,无语,做最深沉的对话。逢了炎热的夏天,学生们都爱找一块石头坐下,安享紧张学习之后的一份恬静。坐拥自己的一小块天地,任四周如何嘈杂燥热,心平气和,闹中求静,俨然可以出世。

如果真想看个热闹,哈佛广场是感受美国大众文化和现代艺术的绝佳去处。几乎任何时候经过广场,都可以看到街头乐队的即兴表演,水平之高,往往让人大吃一惊。如今在美国大红特紫的歌星沙朗·吐温没有成名之前就在哈佛广场卖过艺。而逢了周末,那儿的聚会就变得更加热闹。许多哈佛音乐系的高手往往也加入这个阵容,既娱乐了自己,又有一笔可观的收入。听说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马友友在哈佛求学时也曾在此一露身手。想来,这种经历,对音乐家们而言大概还是很有裨益的。

倘若在广场附近的咖啡座要一杯咖啡,坐下静静欣赏各种美妙的音乐,上了年岁的人,往往不小心就养成了习惯,天天沉醉于这些免费的音乐会。年纪轻的,最好是存了戒心,否则沉醉其中,耽误了学业事业,再感慨“哈佛歌舞几时休”就会后悔莫及了。这么想着,我每次经过哈佛广场时的脚步,总会格外地匆忙。

不过哈佛校园里最有魅力的作品还是哈佛的铜像了。虽然哈佛的塑像既非哈佛本人的样子,而且哈佛也并不是哈佛大学的创建者,甚至立像的时候将约翰·哈佛本人的出生年代都刻错了。无数的游人还是喜欢在这个塑像前拍照纪念。而有了“三个谎言”的铜像,反而给导游们找到了一个可以津津乐道的话题。这个充满了“谎言”的哈佛铜像,在以“真实唯美”为校训的哈佛校园,便成了最发人深思的一道风景。

黄昏已经斜斜地掉下去,新英格兰夏日的夕阳余晖,慵懒地撒在哈佛国青绿的大草坪上。一层淡淡的烟霭从草上自树间在所有的古老的房顶上漾漾地腾起,从他寂寥的眼眸里,从静立在那儿的哈佛铜像炯炯的眼神里。

偶尔,有一队脚步匆匆的游客在导游的带领下,慌乱地围着铜像拼命拍照,全然没有注意导游蝶蝶不休地解说着关于哈佛铜像的“三个谎言”。360多年前,当哈佛将半数的家产——800英镑和300多册书捐赠给学校时,谁能想到这个名字会因此而不朽?!我想起诗人曼斯菲尔德在300年校庆上吟诵的那句诗:

他死后冰冷的手,招引无数的学子以他的名字为荣耀。

我的一位周游世界,自称懂些风水的朋友对我说,她见过无数比哈佛更美丽的学校,但却只有在踏进哈佛园的瞬间,感到了一种灵气。对于她的解释,我总是半信半疑。

十三、让所有的金子闪闪发光

(哈佛大学1999级教育学院) 辛格·西尔维娅

哈佛350多年的成就中,最重大的并不是连续多少年排名第一,也不是培养多少学生成为政治领袖和商业巨头,而是它建立了一整套近似完美的教学与管理制度,能让所有进入哈佛的“金子”都能在毕业后发出耀眼的光芒。

其中,在教学方面主要表现在其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时代性以及独特的案例授课方法。教师们能够因才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运用不同的方法来充分发挥其优势、挖掘其潜能。

哈佛商学院,要求学生必修的课程有12门,可供学生自修的专业选修课有几十门,学分不等,学生则可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兴趣自由选修。经过对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及处理各种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哈佛认为,看待问题、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应该是因人而异、因地而异的。这一点在企业管理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不同品质气质类型的管理者运用同样一种措施,其效果会有很大差别。同曲异工的例子也不鲜见。

学生的类型大概可分为六种:

第一种是数理分析型。这种类型往往被认为是哈佛商学院学生的典型形象,他们满脑子都是一系列的数字和公式,仿佛他们的一切行为和判断都寄托在这些数字和公式上。也不管有用没用,他们总是东奔西跑地去收集各种各样的资料和数据。他们进行任何决断,都离不开数据,给别人讲问题以及与别人争执,更是离不开数据,他们往往是课堂上很重要的人物。听他们发言,你往往有一种感觉,就是他们客观过了头,甚至称其为死板和形而上学也不为过。财务管理和管理控制是这类学生擅长的专业。

第二种是人际关系型。这类人与数理分析类型的人是截然不同的。这些人的精力主要放在人事方面。他们善于察颜观色,左右逢源,处理上下左右的人际关系。在别人有困难时,他们会坦诚地去帮助、安慰对方;在遭到别人的非礼时、也能够包涵与谅解对方。他们相信自己的这种付出是一定会有回报的。这些人往往人缘极好,是大家的朋友。他们所特长的领域是组织行为和人力资源管理。

第三种是混合型。这种类型的学生身上兼有以上两种类型学生的特点。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处的地位,所面对的境遇,所应起的作用,知道该如何去综合归纳各方面的意见以正确地把握局势,控制事态的发展。他们以说服别人见长,往往在课堂上起着调和人的作用;“各位的意见其实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在说法上不同,侧重点各异……”从而使矛盾的双方实现建设性的和解。这类学生的擅长科目是“经营战略与方针”“企业、政府和国际经济”。他们在毕业后,往往更有作为。

第四种是老谋深算型,也有人称其为“最后一排”型。这类学生不会去同别人抢占前面的座位,他们宁愿心安理得地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即阶梯教室的最高处,以便能够俯视前面吵吵嚷嚷的人群。他们平时心理上轻松自在,在紧要关头却能够很有效地激起课堂的气氛。就像国会开会时坐在最后一排的人那样,先是坐山观虎斗,看别人争得不可开交,冷静地观察双方的优劣及破绽,然后瞅准机会猛冲下去,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一语惊人,得到教授及同学们的注意。

第五种是政治动物型。这类学生在学术上往往缺乏灵性,不能提出什么特别的独创性见解,但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对政治问题有着超人的敏锐触角。他们总是表现得很自信,擅长将别人的创意据为己有,是带有较强攻击性的人物。他们能够十分巧妙地向其想要讨好的人说出他想听或想说的话,对于被他们认为无所谓的人则是蛮横地欺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色人物并不乏见。

第六种是“怪杰”型。这类学生能够进入HBS,本身就是一件怪事,至于他们以后能在实业界一显身手,更是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但是,只要人们换个角度来看他们就会发现这类“怪杰”的存在价值。他们的脑袋里确实经常冒出一些常人不可能有的新奇创意。这些“怪杰”的存在,使得学生们的学习生活更活跃和更具刺激性。“怪杰”同学使他们增长了不少见识,也为他们走向社会后如何对付其他的“怪杰”提供了经验。

上述六种不同类型的学生,特点各异,有着各自不同的优势和弱点。他们在课堂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起着不同的作用。哈佛商学院根据他们不同的特点进行培养,而每个学生在与同自己观点或行为方式不同的人的交往过程中,也学会了在以后的工作中如何建立所必需的人际关系。

哈佛商学院授课方式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案例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在于通过广泛接触大量的各种各样的实例,使学生们能够将上课与现实溶在一起去思考和行动。同时也使学生有了一个极宽的知识面和极扎实的理论基础。另外,这种教学法也最能调动各类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各自的优势都得到很好的发挥。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不妨举一个例子;

某跨国保健品公司,生产一种能促进儿童生长发育的儿童口服液,配方独特,利润可观。但是近来他们发现自己的产品中含有少量的性激素,儿童长期服用,会造成过早成熟。教授要求学生扮演该公司的总经理角色,提出自己的经营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