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科学保鲜
3825000000018

第18章 生姜保鲜新技术

姜属于姜科姜属多年生宿根植物,又称生姜,含有丰富的姜油酮等物质,具有独特辛香味,在我国生产量较大,近年来开始出口。生姜在我国东南部地区栽培较多,北方栽培不普遍,生姜贮运过程中损耗较多,故此研究生姜的保鲜有重要意义。

一、保鲜特性

生姜喜温暖湿润,不耐低温,生姜在10℃以下贮藏时产生冻害,受冻害的生姜回暖后容易腐烂。如果贮温过高,也会造成腐烂。生姜贮藏的另一个特点是容易失水而干燥萎缩,这是因为刚收获的姜块含水量高,而表皮保水性差造成的。此外,生姜采后有一个休眠期,休眠期后如遇高温高湿条件,会很快发芽。耐藏的品种有浙江义乌首姜、临平小型姜、浙江铁杆青等。

二、保鲜条件

秋末刚收获的姜处于休眠期不易发芽,休眠期过后如遇到适宜的条件,便很快发芽。贮藏的主要任务是延长休眠期,延长休眠期的主要措施是控制温、湿度。贮藏的最适温度为15℃左右,低于10℃易受冻害,受冻后的姜块回暖后极易腐烂;高于20℃则会伤热并很快腐烂。贮藏的最适相对湿度为85%~90%。同时贮藏还要求良好的通风,以排除库内不良气体。

三、保鲜技术

1.采收及采后处理

用于贮藏的生姜都在霜前收获,不能让姜在地里受霜冻。收获一般选在早晨或阴天进行,不在晴天或雨天进行。收获后稍作挑选马上入窖,只有在带土太湿的情况下才稍作晾晒。挑选的原则是去除受机械伤、组织太嫩、有病害的姜,其他的姜当天入窖贮藏。收获期与生姜的贮藏性关系密切,夏季收获的姜含水量高,抗病性弱,不易贮藏。用于贮藏的姜一般在秋冬季收获。机械伤会影响生姜的耐贮性,加快水分散失,或感染姜瘟病,增加腐烂。在适宜条件下,生姜能贮藏几年时间,且经过长时间的贮藏,姜的味道浓,质量好。

2.贮藏技术

生姜的贮藏主要有窖藏和埋藏两种方法。上海、浙江等地大多采用埋藏的方法。山东等地多用井窖贮藏的方法。此外,还有沙藏、浇姜等方法。

(1)埋藏。在上海和浙江等地所用的贮姜坑的结构基本相似,但在深度和总坑容量上不同。并且坑的结构在一定范围内是可变的,掌握的原则是能使姜在贮藏期内保持适宜的温度。故此姜坑的贮量不宜过小,否则冬季难以保温。上海地区的姜坑结构一般直径为2米,地下部分高约70厘米,将挖出的土在坑口堆高约1米,这样总高度就有将近1.7米,可存放生姜5 000千克。应将地面上的土墙拍实,防止漏风崩塌。在坑底垫一层稻草,坑中插几根用竹竿扎成的通气筒,把姜堆放坑中,可一直堆至坑口处,中间高出呈馒头形。姜堆上覆盖姜叶,姜叶上加土。

刚收获的姜容易脱皮,对贮藏不利。贮藏约1个月后姜块老化,不再脱皮,同时姜块上残留的叶鞘基部伤痕长平,顶处长圆,称为圆头。这是一个提高生姜贮藏性的过程。

入贮初期姜块呼吸旺盛,坑内容易积热,故此要保持通风正常,但温度要稍高一些(20~25℃)。圆头期后,姜堆开始下沉,气温逐渐下降,可分次往姜堆上加土,并用细土将覆土层上的裂缝填实,以免冷空气侵入。寒冬季节要加盖稻草,并做成圆尖顶防雨。封坑要严密,以保持良好的自然贮藏条件,并注意防止冻害发生。

(2)窖藏。在山东等地多用井窖的方法贮藏生姜,一般窖深约3米,在井底再向两侧挖两个洞,高约1.3米,长宽各约1.8米,把姜放在这两个洞里。这样的一个窖可存750千克姜,能存1年。窖藏的管理方法与埋藏相似,前期适当高温,多通风。后期盖上窖口,使不发生冻害。但总体看,窖藏的通风不如埋藏的通风好,而窖藏的保温效果好于埋藏,贮藏期间要加强管理,及时检查。

(3)沙藏。在室内地面上先进行消毒,然后再铺一层湿沙(消毒),再放一层鲜姜,依次相间进行,最后在最上层覆盖25厘米厚的湿沙。长2米、宽1.7米、高1.2米为宜。夏季注意通风散热,冬季覆盖防寒物。

(4)缸贮。缸底铺一层湿沙,然后放一层鲜姜,依次进行,缸口用湿沙覆盖成半球形。随天气变冷,缸下部埋入土中,缸上部覆盖草帘、麦秸等防寒物。

(5)浇水贮藏。选择有排水设施,略透阳光的室内或临时搭成的阴凉棚下,把经挑选后的姜,整齐地排列在有孔隙的筐内,筐码在垫木上,高2~3层。视气温高低每天向姜浇凉水1~3次,最好用温度较低的地下水。浇水的目的是保持适当的低温和高湿,使姜块健康地发芽生长,姜块不变质。浇姜期间茎叶可高达0.5米,秧株保持葱绿色,如叶片黄萎,姜皮发红,就是根茎将要腐烂的征兆,应及时处理。入冬时秧子自然枯萎,连筐转入贮藏库,注意防冻,可越冬供应到春节以后。这种贮藏方法虽然能保持姜块丰满,损耗少,但往往由于温度高,湿度大,姜块出芽,内部养分减少较多,辛辣味较差。